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父亲的味道7篇

时间:2024-01-28 19:18:3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父亲的味道7篇,以供借鉴。

父亲的味道7篇

父亲的味道1

  安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村家庭,从小就没吃过一顿饱饭。从小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在外打工,已经有七年没有回家了。

  一天,奶奶打电话给父亲说:儿呀,快回来吧,我们都想你了,孩子也长大了,也该见见爸爸了!

  好,今年春节我就回来。父亲干脆地回答道。

  同时,安也打电话给她妈妈迈。

  三个月过去了

  新年来了,妈妈从城里回到了乡下,回到了家里,看着家里的一老一少,她不禁流下了眼泪,可是安还在向门外看。终于,安忍不住了:爸爸呢,他怎么没有回来?迈无言以对。

  安与妈妈把桌子端到了屋子外面,好让爸爸快点到,看到她们。饭冷了,烟花开始了,可父亲杰仍然没有出现。奶奶回屋拿出一件杰的大衣,放在椅子上(代表杰)。迈看见了这个举动,心不禁惊了一下,顿时,一种伤心与愧疚从她的心里涌出。

  这时,一辆奥迪开着雪亮的大灯向他们开来,且就在她们面前停住,车里走出了一个中年男子。安冲了上去并紧紧抱住了他,可那位男子却不顾安,直径走向了桌子。

  对不起,他不能回来了,我是公司的老总,他因在超市偷了一个橘子(此橘是31世纪限量版海底橘)。而被抓起来了。我和他一起去的,他拿时说了一句带给我女儿吃。那位男子说道。

  有心脏病的母亲直直地躺在椅子上,而安和迈,早就抱着外套哭了起来。因为这外套,有着父亲的味道。

父亲的味道2

  也许大多数同学都喜欢面包牛奶式的早餐,但我却对热腾腾的白米粥情有独钟,那是一种厚重、朴实,那是父亲的味道。

  父亲工作于一所初级中学,早出晚归,但每天却总是忘不了在离开前留下一份爱的便当——早餐。

  父亲的厨艺是可以肯定的,一碗白米粥,一颗煮鸡蛋,再普通不过的玩艺儿,父亲却做出了一种独特的口味,我可以说是吃着这粥、咬着这蛋度过了小学整整六个年头。父亲带着这种口味,将我从一个知识浅薄的小学生培养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中学生。

  想必在父亲煮粥时,肯定是带着真情的,不然,在我品味营养丰富的早餐,在我汲取一天中第一丝体力时,就不难发现,粒粒米粥中透着浓情,颗颗鸡蛋中蕴着厚意。这种感觉真微妙,这是我每天学习的原动力。

  父亲是细心的。他煮的粥,喷香可口,没有严厉苛刻;他煮的蛋,柔软美味,没有强硬逼迫。它们不是溺爱极端,而是尽力而为。这是父亲的味道。

  父亲是耐心的。满满一碗粥,多少粒饱满的大米,要用清水一一浸泡,要用文火慢慢蒸煮。满满的一大碗,没有过迟疑,没有过烦躁。这是父亲的味道。

  父亲是精心的。整锅的米粥在热火中翻滚,停却后等待着盛入碗中;新鲜的鸡蛋在热水中煮熟,熄火后等待着剥壳吞吃。我没有吃过太烫太冷的米粥和鸡蛋。这是父亲的味道。

  吃完早饭,餐具空了,爱意浓了,我的心也满了,那是父亲的早餐,更是父亲的味道。

父亲的味道3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的祙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身上的味道。

  糖果的味道

  糖果几乎是所有小孩子的最爱,我也不例外,我贪恋那种甜蜜的感觉。小时候,每当我哭闹、发脾气时,父亲就会笑眯眯地走到我身前,像魔法师那样从口袋里变出了一颗花花绿绿的糖果来,在我眼前?来?去,每次一看到糖,我就会破涕为笑。父亲给我的那些糖果,让我至今都在怀念。

  烟草的味道

  小时候,我喜欢看父亲抽烟,父亲抽烟的时候,会从嘴里吐出一个又一个烟圈。一看到那烟圈,我就会用手去抓,尽管每一次张开手,什么都没抓到,不过,我总是乐此不疲。那烟味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后来,我长大了,知道了抽烟对身体不好,妈妈也常数落父亲,要他戒烟,父亲就很少抽烟了,也不在吐烟圈陪我玩了,不过,我永远忘记不了他身上那股烟草的味道。

  臭祙子的味道

  我是一名女孩,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女孩子和男孩不一样,女孩要勤劳、聪慧,所以我从小就开始学做各种家务。五岁的时候,我爱上了洗袜子,其实,说洗袜子是假的,喜欢玩肥皂泡才是真。一天,我看见房间里有一双祙子,我心里想,又可以玩泡泡了,于是就去拿那双袜子准备洗,可是刚刚拾起袜子就闻到一股酸臭味,我就假装被臭倒在地上,父亲见了,赶紧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指了指那双袜子,并做了一个中毒的动作,父亲明白了,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小姑娘,红着脸拿着祙子去洗了。

  父亲身上的味道还有许多许多,尽管这些味道有的不好闻,但是,因为我爱父亲,也就爱上了他身上的味道。

父亲的味道4

  从窗外溜进来一缕阳光,静静地洒在一块四四方方的瓷砖上,一瞬间温暖四散开来,让发霉的角落也充满了阳光的味道。有时候,泛黄了的往事也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

  那年的夏末秋初,我考上了重点高中。父亲得知后没有什么表情,淡淡的说:“嗯,不好,应该还可以再好点吧。”然后用力地吸了一口烟卷,慢慢呼出,烟雾便一圈一圈晕散开来,熏得我直想流泪。我默默地回了自己的房间,却发现它也被淡淡的烟味塞满了,像是父亲身上的那股味道。

  日已过午。窗前依旧是一地阳光,虽被树叶斑驳的七零八碎,看起来却比先前更加温暖。午睡醒来,烟味已淡去,抬头看到父亲的身影在门外晃着,向着电话里眉飞色舞地诉说着什么。

  “哎呀,很好,你是不知道她考的多好啊,上了重点高中了,在市里呢!很好。你儿子呢?是不是也在那个学校啊?”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层次并不分明的话穿透空气来到耳朵的感觉还真的很微妙,刺疼了鼻部神经,鼻子酸酸的。

  时光流转,转眼就要去新校报到了。那天阳光很微弱,天阴沉沉的,似是要下雨的模样。父亲帮我拿行李。他在前,我在后,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却可以闻到他身上的烟味。猛地一抬头,发现父亲的身影并没有想象的高大,他在人群中是最小的那个。脊背微微前倾,双手因用力而使青筋横亘在灰黑的手背上,双脚也没有走在一条直线上。行李很沉吧?

  终于走到了宿舍楼下,阳光已经藏好了,乌云也已酝酿好了情感,数三下就可以哭了。父亲手一松,行李便安分地躺在地上,很显然的是要我自己把它拿上去。父命难违。我双手死抓着行李,一步一步向着顶楼挪。看到其他同学都是家长帮忙,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到五楼时,泪水已模糊视线。舍友说下雨了,我去阳台关窗。蹲在楼下的一个人吸引了我的视线,他正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没什么表情。眼睛四处张望着,像是在找什么,又像是在等什么。我揉去眼中的泪水,才看清那竟是父亲,是那个刚刚让我自己拿行李的父亲,他并没有走。随即视线又模糊了。我吸了吸鼻子,仿佛闻到了从一楼飘上来的烟味,夹杂了雨的气息,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放假那天,明媚的阳光从高高的天空直直的射下来,暖暖的。刚进屋就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妈妈一边扫地一边抱怨:“你爸爸真是的,整天来走,本来很干净的地都踩脏了,还弄得屋里这么难闻。”我无言。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父亲想念女儿的时候会去她的房间走走,待在曾经女儿待过的地方,呼吸女儿曾经呼吸着的空气,才觉得安心。嘴角微翘,深深吸了一口气,猛然觉得烟草的味道很香。

  你问我父亲是什么味道,我想,那是一种类似香烟的味道——乍闻或许并不好闻,甚至有些刺鼻,细品却有一种香味,有一种令人上瘾的感觉。嗯,这就是父亲的味道。

父亲的味道5

  还有两天就是父亲节了,这是您走后的第四个父亲节。虽然您离开了我们,可我觉得您没有一天真正离开过我们,您那张微微含笑的脸庞,您那习惯性的每一个动作,赫然就在眼前。人们都说家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我却要说,家的味道——是爸爸的味道。

  犹记得,盛夏时节,您赤膊忙碌在厨房,穿一件薄薄的白色背心,满脸的汗珠来不及擦,任它恣意流淌在脸颊,您正为家人做一顿香香的美美的午餐。今天中午吃什么?炸酱面、蒸卤面还是臊子面?是红烧肉、烧茄子还是麻辣鸡?那时的我还在上高中,每天中午放学回家,满满的期待从不落空,一到家,匆匆洗洗手立马坐在饭桌旁,您已经把碗筷碟盘一应准备好,我在稳稳的幸福中品味到了美味,这时您会说:“再吃点,不然下午上课会饿的。”就这样,在您的精心照顾下,自高中起我就比同龄女孩重十斤左右,以至于至今减肥都是困扰我的一大难题。

  春节团聚,家里大大小小十几个人聚齐,正月初一第一顿午饭,您更是掌厨人。您从不让我们帮忙,您总是早早地做好准备,煎炒烹炸齐上阵,还要照顾到小孩子的口味,四个孙子外孙“爷爷、姥爷”喊个不停,您是最喜欢小孩儿的,吃完饭就带着他们去外面放炮看烟花买小玩意儿,他们几个宁愿玩到天黑都不愿回自己的家。

  20xx年5月12日,永远的日子,您离开了我们。您走后的第一个春节,正月初一第一顿午饭全家是在星级饭店吃的,豪华的装饰,顶级的厨师,丰富的菜肴,可是我们却吃不出应有的美味。家的味道没了,世界上我最爱的那个人走了……

  之后的三个春节,我们不再去饭店了,家里人建议,就在家里吃。那么问题来了,谁来掌厨呢?妈妈年龄大了,不适合做饭,也不会做饭,要知道,爸爸是她一辈子的守护神,从来不让她进厨房。嫂子身体不好,经常腰痛,不能让她做。妹妹远道而来,也不好让她做。那么,就只好我来做了!于是,我学着您的样子,带上围裙,把手洗干净,一样一样做准备,不急也不躁,不慌也不乱,居然也做成了十几样菜,大家还一个劲儿地夸我手艺好呢!我暗自思忖:爸爸,这下我是接了您的班了,名副其实的家庭大厨啊!

  直到这时,我才真正理解您为什么那么爱做饭,原来您用双手把挚热的爱无声地传递给了每一个人,悄无声息,但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爱的味道,这种味道是有记忆的,是家的味道,更是父亲的味道。

父亲的味道6

  在我幼年时期对父亲的概念非常模糊,因为我出生在新疆,但是当我刚满月时,母亲因为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外婆,就带着我离开了父亲,回到了河南老家。在河南一住就是六年。

  每当小伙伴们互相诉说着自己爹爹的好时,都表现的分外自豪,我只有羡慕和眼馋的份。于是小伙伴就会嘲笑我没有爹爹,我只有委屈的回家向妈妈要爹,妈妈心疼的告诉我:“你的爸爸在新疆,是一名转业军人,高大而健壮,站在那里像一棵大树,像一堵墙。他每月都给我们寄钱来,爸爸很爱你的。”从此在我的心里“爸爸”就是大树,就是高墙,我在小朋友面前也有了吹嘘的资本,但是问题又有了,小朋友嘲笑我说:“爸爸”有什么用呀,你没有爹啊,我们的爹可以背我们,可以抱我们,还给我们买糖吃,你“爸爸”怎么不给你买啊?到处都有树和墙,哪个是你“爸爸”呀?……”。在我幼小的心里还搞不清“爸爸”和“爹爹”是怎么回事,疑问总是缠绕着我,不管妈妈怎么向我解释我还是没有搞明白,因为三岁的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爸爸”或着“爹爹”,在我的小脑瓜里还没有对父亲的任何印象。这件事情后来又成了大人们的笑料,经常会有无聊的大人来逗我:“梅,你爸爸是什么啊?”我不假思索的告诉他们:“是大树”“还是什么啊?”“是墙头”……

  终于在十月的一天,妈妈拿回来一个大包裹,还没有打开就闻到一股又香又甜的味道,妈妈说这是爸爸从新疆寄回来的哈密瓜干,我迫不及待的让妈妈打开来,啊,又黄又软,又香又甜的一大包瓜干展现在面前,我的口水早已止不住的流下来,抓起一片就往嘴里填,好甜,好香,吃在嘴里又筋又软,芳香甘甜,即有嚼劲,又回味无限。比小朋友的糖豆豆还要甜,还要诱人,有蜂蜜那么甜,却比蜂蜜香,这种香甜一会就弥漫在整个房间,飘荡在每一个角落。从这一天起在我的心里,“爸爸”的概念就是又香又甜的哈密瓜干,对爸爸就有了像对又香又甜的哈密瓜干一样的概念。哈密瓜干吃完了,但哈密瓜干那香甜,幽香的味道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挥不去,摸不掉。那就是---“爸爸”的味道。

  一九七零年春节前家里来了一个高大,健壮,满面红光的汉子,身上散发着诱人而香甜的饼干味,穿着黄军装,背着黄挎包,很威武。他蹲下来拉着我的手问我,知不知到他是谁,我摇头说不知道,他又问我知道“爸爸”吗?我说知道,“爸爸”是大树,是墙头,是香甜的瓜干。这个男人听后笑的眼泪直流,妈妈告诉我,这就是你的“爸爸”。爸爸抱起我,用象刺一样的胡子扎我的小脸,把我捂在他的怀里取暖,我却把头深深地埋在他的怀里贪婪的嗅着他身上独有的香甜气息。爸爸把我放在腿上从挎包里拿出瓜干,饼干,还有糖果……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看的眼花缭乱,都不知道该先吃什么了,嘴里填满了,两只手都里抓满了……。

  在爸爸回来探家的日子里,家里天天都充满了香甜的瓜果味,爸爸不管走到那里都抱着我,有时把我架在脖子上,有时坐在肩头,有时背在背上,让我感受着爸爸的关心和疼爱,让我闻着他身上特有的香甜的瓜果味道。有爸爸在身边的时候让我感到好幸福,好幸福。

  很快爸爸返疆的时间到了,我们依依不畲的送爸爸到车站,临别时爸爸抱着我亲了又亲,舍不得放下,我也楼着爸爸的脖子不愿意松手,好象一松手爸爸就会消失了,时间到了,火车拉响了汽笛,爸爸向我们挥泪告别,眼看着火车载着爸爸渐渐远去,爸爸身上的味道也越来越淡,离我越来越远……。但是,爸爸身上特有的香甜气味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一九七二年八月外婆去世了,在办完外婆的后事以后,我和妈妈回到了久已向往的新疆,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爸爸身旁,在爸爸的连队里到处都飘荡着爸爸身上的香甜味道,原来在连队的周围到处都种植着香甜的哈密瓜。到了八月哈密瓜成熟的季节,团场的职工把小瓜挑出来皮削了,瓜瓤掏了,再把瓜切成薄薄的小月牙,挂在铁丝上凉干,就成了春夏季节最香甜的干果,较大的就摆放在房顶上,盖上一层干草晒上半个月,然后收回来存在家里,满屋子都是瓜香,这瓜可以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这样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年到头都有瓜香。我终于明白爸爸身上为什么总有香甜的瓜果香味了。

父亲的味道7

  “踏青归去品新茗”,又是清明了,就想起了父亲。父亲坟上该是草木疯长了吧?他坟前的茶园中,茶树该吐新绿了吧?只是可惜,人去楼空,老屋已不再浸着茶香了。

  从记事起,父亲就是与茶为伴的。每次田间劳作回来,打开茶叶罐子,冲一杯浓浓的绿茶,然后在飞旋的电风扇前喝着烫烫的茶提神,不,用父亲的话说是“提力”。这是一道留在我记忆中的风景。平日里,老屋正堂的八仙桌上,惯例是砌着一杯浓茶候着父亲回家的。小时候我放学回来,口渴难当,迫不及待的捧上父亲的茶杯猛灌,“呀!苦死了!”我一口就将茶水吐到了地上。父亲见了,嘿嘿地冲我笑:“大人喝的呢,小孩子,哪喝得了这样的浓茶?你喝着是苦的,我喝着回味甘甜呢。”长大以后,十几年的“偷茶”经验,已经让我不再惧怕浓茶苦茶。但也仅是不再惧怕而已,自己是从不泡茶喝的。有时父亲见自己的茶缸干到底了,总说:“嘿,谁啊?又把我的茶喝光了?”我在一边窃笑,他倒也不恼的,打开暖水壶又冲上一杯,如此而已。

  当年父亲喝的茶全是家中自制的,用他们的话说是“土茶”。好小的时候,每到采新茶的时节,母亲带上我们姐妹去茶园,说是采“茶青”。

  阳光下,茶园里到处散着幽香,泛着一片绿光。“新茶”嫩绿娇弱,在墨绿的老茶树上摇曳着。母亲、姐姐的手在茶树上跳跃。我总是采几“朵”就跑去捉蝴蝶、蜻蜓,摘野草莓,小浆果什么的。父亲因为爱茶,总会跟到茶园转悠,远远的看到我玩的欢,就冲着我喊:“五妹,我给你取名青青,不就是希望你能多给我采茶青吗?看看,你是什么样子?”我摆个鬼脸,跑到别处去了。说真的,我们姐妹几个全不怕父亲。据说,以前父亲睡在床上,我们的三姐姐还帮熟睡中的父亲“扎头发”呢。他也从不恼的。

  我们采回的茶青是很娇嫩的。拿回家后,父亲就扫出一块空地来,我们把已经略微发烫的茶青凉在地上。有时天太热,父亲还打开电风扇对着满地绿叶吹着,说是怕茶青烧坏了。

  正午时分是做茶的好时间。灶下的火烧的旺旺的,灶上人有条不紊的忙碌着。父亲是“炒茶”的好手,他将那一大簸箕的绿叶倒入滚烫的锅中,只听得锅子里“劈劈啪啪”响。父亲娴熟的抄起一把竹刷帚翻炒新茶。在不断的翻动中,就着高温,原本松散的茶青渐渐瘪下去,便可以将它装在簸箕中出锅了。

  滚烫的茶叶倒入了茶篾里,母亲和父亲在茶竹篾两头相对而坐,揉起茶来。他们一般都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揉茶的。在来回翻动的手中,嫩绿的茶青渐渐缩小了,变成深绿了。到后来,墨绿墨绿的汁水从父母的手指缝间溢出,溢出……然后又从竹篾的缝隙中溢在凳子上,滴落在地上……等到茶叶都缩成了细小的条的'时候,父亲就将它们轻轻抖散,然后招呼我装好,将它们撒在阳光底下暴晒。

  晒干的新茶此时还不能称为茶的,叫“茶条”——至于民间为什么叫茶条还真的不知道。茶条被装在密不透气的袋子里,收集了很多了,就要等到下雨天不出工时煨成真正的新茶。屋子外春雨绵绵,父亲和母亲“煨”茶条了。他们将锅用文火烧暖了,然后将茶条倒下锅,母亲在灶下时不时加一点稻草,让锅不至于冷下,父亲则在灶上不时用手搅拌着。青瓦上雨声沙沙,屋子内茶香漫漫。温暖的茶香飘荡在湿润的空气里,那份甜香一直浸到我们的心头,多年来不曾散去。

  父亲喝茶可没有什么讲究,但对新茶的喜欢却是极其喜爱的。煨过了的茶是真正的新茶,它细致醇香着呢。父亲等不得新茶余温散尽,就拿一小撮放到碗中,冲上刚烧开的热水,看着茶叶在沸水中如鲜花般绽放,碗上浮起的清雾袅袅,舒心的微笑着。我问:“爸爸,你说这个新茶好,香是不用说的,回味甘甜也不用说的,你还能喝出什么吗?”父亲轻轻地吹吹碗里的茶,呷了一口,说:“真正会喝茶的人该知道,这样的新茶好就好在可以喝出太阳的味道和文火的味道。”我可是从没有泡茶的习惯的,听父亲这般说了以后,我也就泡上一杯来品品。呵!那清幽悠远的香气中,还真有夹带了阳光的柔和与文火的温暖。

  也就是父亲的话,让我也学会了喝家中的茶了。长大以后,父亲还在世的那段时间,我在外面,没有亲眼见过他和母亲做茶了。但每年父亲都会给我一包他亲手做的新茶。很长的时间来,我忠实的喝着他们给的这份欢乐和幸福。父亲去世了,再没有这样的土茶了。我品过不少的茶:龙井茶高雅纯厚,但涩味过重;碧螺春新茶尚好,但味过淡,且真正的上品殊而难得;红茶韵味悠长,但性热不适合我;花茶香味四溢,美艳动人,但太过腻;铁观音性倒平和,可怎么也喝不惯……很怀念家中的土茶了,怀念那清香中带着的阳光的气息与文火的味道——父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