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4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框架完整

时间:2024-01-30 20:17:12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4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框架完整,供大家参阅。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4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框架完整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1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2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3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趋势仍在加剧,尤其热带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度。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7、亚马孙雨林开发: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开发规模小,没有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巴西利亚、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并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4

  一、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多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

  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练习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