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景区导游词10篇

时间:2024-02-01 17:09:4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景区导游词10篇,以供借鉴。

景区导游词10篇

景区导游词1

  明与胆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正是靠这种精明与胆识,从乾隆后期到清末,山西商人一直是多伦商业城最主要的经营队伍。他们靠着诚实勤奋的精神,用牛车、骆驼将内地的大量日用百货运到蒙古草原的各个角落,又将草原上的牲畜皮张运回多伦,再销往关内各省。别看他们所有的商号数量仅占多伦商号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其所拥有的资产却占整个多伦的一半以上,当时的他们是多伦财富的主要占有者和创造者。在会馆西侧,矗立着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的立身汉白玉塑像。1933年5月,日军入关,连续攻下中方几座城池,其中就有军事重镇多伦城。同年6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将军在张家口组织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察哈尔地区抗击日军。6月下旬,吉鸿昌将军率抗日同盟军主力,经过五天五夜激战,终于攻下多伦城。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依靠自己的力量打下的第一座县城,这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抵抗日寇的信心,也让全世界记住了多伦城。朋友们,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愿山西会馆给您留下更多的启迪和正义的呼唤。谢谢大家,后会有期!

景区导游词2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位于钟山区境内的小韭菜坪。

  您们看到的这个海拔1900多米的山中干塘,明朝就叫海嘎湖,它的凄美传说就像发生在昨天。《钟山彝学》记载,明朝时韭菜坪的植被十分好,箐深林密杂草丰茂,大山中雾岚悠悠,清泉长流不息,湖水清澈丰盈,鱼儿怡然自得。海嘎湖终年清澈见底,放牧的青年男女经常在湖中游泳。这块土地明清时属水西土司的管辖,有一安姓土目在此居住,其大公子与我们脚下的二塘河边阿箐底一位美丽善良的布依族姑娘相爱,相约湖边。但此事被势利的安土目发觉后,以门第悬殊为由,活活拆散了这对年轻人的婚姻。跋山涉水偷会情郎的姑娘受辱,投湖而亡。钟情的安公子投湖殉情,被路人搭救后,恨死了这海嘎湖,安埋心仪的姑娘后,他请来一个神通广大的术士,施法把海嘎湖移到别处,一说移到赫章之达嘎,一说搬到钟山区的双嘎乡变成了天生湖,实际上这两地都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楚楚动人。现在,大家都在积极地植树造林,绿化韭菜坪,大湾20xx多亩的雄鹰林场,早已莽莽苍苍,绿遍山野,现在山涧清泉汩汩流出,淡出历史的海嘎湖,又重现她昔日的风采了!

景区导游词3

  汪口村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俞氏宗祠

  位于村东头,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祠堂包括花园、书院,总占地面积1116平方米,为“中轴歇山式”建筑形式,分三进(门楼、享堂、寝堂)两个相连四合院落。前后进各五间,中进三间,木板卷棚做顶,青石板铺地。整个祠堂以细腻的木雕工艺见长,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椽、雀替、驼峰等处均巧饰雕琢,采用深雕、透雕、缕空雕的技艺,人物鸟兽仿佛呼之欲出,山水花果无不形态逼真。

  平渡堰

  位于汪口村水口河中,因形似曲尺,当地人俗称“曲尺堨”。由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字慎修,婺源江湾人)设计建造。平渡堰南北长120米,宽15米。其南端靠岸,北端堰堨头向上折成曲尺形,离岸空有6米宽的舟船通道。平渡堰在不设闸门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蓄水、通舟、缓水势的矛盾,是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杰作。平渡堰的建成进一步促进了汪口商业码头的发展。繁盛之时,汪口村有18个河埠码头供商货转运。堰体虽经200多年洪水冲击,依然片石无损。

  养源书屋

  养源书屋坐落于汪口下街桐木岭巷石级顶部。由赐封奉直大夫(从五品)、翰林院待诏俞光銮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80年)建造。在书屋院门围墙上,有县衙于光绪十年三月二十三日刻石明示碑文,落款为“钦加同知衔特授婺源县正堂吴鹗”。书屋由前院、课堂、塾师室、厨房等组成,占地120平方米。前院内有一棵古木樨。

  存舆斋书院

  坐落在酒坊巷,朝东八字大门,门首有翘角门楼,少雕饰;有小青瓦盖的四水归堂披檐,形成大方套着小方的天井,天井上没有楼层;自天井进入正厅有敞开式砖木构架,上方是斜格木栅栏装饰;屋内除栅栏托和护净有几组简洁的线条雕刻外,再无一处雕刻。宅内挂着3副古木刻楹联,自上而下分别用楷书、隶书、行楷书写,书体流畅猷劲,落款均为“王杰”,且有冶印。

  一经堂

  坐落在李家巷中段,其主人俞念曾是公元1737年(清乾隆二年)州同知(五品)。他从“人遗子,金满籯,吾教子,惟一经”的古训,将自己的厅堂取名“一经堂”。一经堂占地面积为150平方米,三间两厢。其特点是,石库门枋的门面砖雕、石雕简朴,而室内的梁、门、槛、护净等木雕则精雕细刻保存完好。天井有非常讲究的排水系统。

  俞念曾

  建于公元1795年(清乾隆60年)。占地面积250平方米,三进五间,院子北面有一间专供闺秀生活起居用的“绣楼”,绣楼花槛雕工别致。正堂檐角、门面上下,砖、

  石雕构图讲究,物体逼真,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大夫第

  现存大夫第有两处。一处在李家巷,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建的一座官宅。占地为200平方米,是一幢回廊式建筑,其石库门的石雕精美绝伦。右隔壁还有一间完整的生活起居室。另一大夫第在四通巷,也是回廊式建筑,比李家巷的大夫第更有气势,保存也更完整。

  生训堂

  是汪口村的一幢明末建筑,屋内极少雕饰,梁枋上只雕几组简洁的线条,窗户上是很朴素的方格窗门。外墙用开砖装斗,前厅内墙用2米高,80公分宽的青石板做墙裙,庄重而坚固。

  守训堂

  建于乾隆年间,在柴薪巷内。超脊马头墙,有临巷更楼。进入大门通过更楼才进入院内。院子是一个小巧的花园,花园边上是一个私熟馆。进入大门通过过道就是靠墙天井。正屋有一进三间,两厢二层结构。楼上正间存有供奉三代祖先牌位的神龛。俞运行宅建于清代。石库门枋上有飞檐戗角、重瓦斗拱的门罩。门枋上下左右雕有精致的人物、场景、花草等砖石雕刻。大院门楼内侧上方有麒麟送子砖雕。大门朝东,大门内是被徽商赋予聚财降福、四水归堂观念的高深天井。客座与厨房在东边,正厅与客座之间是女主人寝室。女主人寝室之所以设在此,是方便她内外兼顾照应周全。客座楼上是绣楼。

  官路正街

  始建于宋代大观年间(约1110),繁华于清代初期。古街道东西向,呈弯月型,青石板路面,全长约670米。全村340余幢古民居,其街面上就占了150余幢。古街建筑均砖木结构,粉墙黛瓦,有二至三层和三进规模。官路正街上的老屋,一般不设庭院,只有店面、客座和橱房设施。据《婺源县志》载,汪口古为重要的水陆码头,“通舟止此”。明末清初时期,沿街家家设店,商旅辐辏,裕丰同茂、悦来和德通、以及裕馥隆、发芬源、等老字号店铺茶号鳞次栉比。如今,漫步古色古香的长街,既有清新寂静之感,亦依稀可感昔日商业码头的繁华。汪口村落地势前低后高,极具层次。先人出自于严防火烛,便利排水和人流出入等考虑,故从街头至街末,设置了从溪埠至村落纵深的酒坊、双桂、柴薪、四公、赌坊等十八条主要巷道;开设了与巷道相连的十八处溪埠码头。给当时河滩上常停泊的百十号商船装卸货物提供了方便,对汪口这个“草鞋码头”的经济贸易交往与繁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景区导游词4

  乌珠穆沁草原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典型区域。主要是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巴彦乌拉镇)和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这里草原风貌保存完整,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号称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

  乌珠穆沁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文化习俗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又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繁盛福地,素以“摔跤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而著称,传统的蒙古搏克、悠扬的乌珠穆沁长调、斑斓的乌珠穆沁服饰、古老的游牧文明,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乌珠穆沁文化。

  这里所辖的景点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蒙古汗”;有再现古老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景观的“游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带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区”。这三处景点是游客观赏秀丽草原景色、领略游牧民族风情的首选之地。

  乌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大兴安岭西麓。主要山脉:大兴安岭,最高峰宝格达山1500米,是乌拉盖河、色也勒吉河、海拉思台河、涅林高勒河的发源地。乌拉盖河流经东乌旗9个苏木一个牧场,全长320公里,水源充沛。东乌旗湖泊106个,泉水60多处,水丰草茂,是内蒙古现存最好最大的草原。

景区导游词5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所走的这条线路是一次美食之旅,美酒之旅,及红色之旅。为什么说是他一次美食之旅呢?这就要说到我们贵州的母亲河了。

  每个人在说到自己家乡的时侯,都会流露出非常自豪的神情说到:黄河从我们那儿流过,长江从我家门口经过或是我们那儿有黄浦江有珠江,可见每个城市拥有自己的一条河流对他的人民来说是多么幸福而自豪的事情。我也不例外,我家就住在乌江边,我的童年就是在江边青色鹅卵石的陪伴以及乌江缓缓的流淌中度过,童年与小伙伴们在水里嬉戏游泳的欢笑声时常在耳边向起,也是他练就了我这魔鬼般的身材,乌江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笑声!那时候的我带着好奇的目光思寻着乌江的源头在哪儿?这条美丽的河流究竟来自哪里又要流向何处?他的水为什么那么干净而清澈?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他就是我的母亲河,甚至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江河都应该是像我的母亲河一样是乌蓝色的干净而清澈的。

  乌江又名延江或黔江,他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全长1037公里,流经贵州境内有800公里,最后经重庆涪陵注入长江。因两岸峭壁突兀,陡峰千韧而形成一道天险,因此有人发出了“遍行天下路,难过乌江渡”的感慨!当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黔北时就遭遇到了汹涌澎湃奔腾不惜的乌江,也就有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强渡乌江”!清人莫友芝也曾在《满江红》里写到“迭浪惊穿两千里,插天千壁,随处有云驱雪哄,电奔雷击,激怒欲吞山峡势,重门不放千艘入”写尽了乌江的旷野与风流!然而现在的乌江少了几分狂野与险阻更多的是温婉与恬静,因为在乌江的中下游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电站十多个,其中最大的就是乌江电站,我们的黔电粤送,西电东送就是源自于我们的母亲河乌江,他在真正的无私的造福于贵州黎明百姓,您说我们怎能不幸福呢?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不是也在乌江边写了一首诗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同一个乌江吗?当然不是,那是在安徽和县境内的乌江渡,而我们这是“百里画廊,百里乌江”,除了记忆中清色鹅卵石,在两岸还有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廊桥,古镇以及我们贵州独特的葬俗悬棺葬!清代诗人梅若翁曾赞叹到“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所以他无愧于小三峡之称。

  乌江第一镇乌江镇的人民更是利用乌江无污染的水源酿制乌江豆腐,在加上乌江里生长的野生河鱼和遵义的朝天椒烹制出了我们贵州有名的一道美食——乌江豆腐鱼,豆腐越煮越嫩,鱼刺少而肉多,有(香,鲜,嫩,滑)入口即化的口感。在当地流传着一段顺口溜:乌江长,乌江宽,乌江河里有个瘪老三,瘪老三梭的快,把它捉来做道菜,女的吃了睡不着男的吃了满街蹿。可见这乌江豆腐鱼有多么的美味!所以来到乌江一定要品尝乌江第一镇的乌江豆腐鱼才不枉此行。

  谢谢大家!

景区导游词6

  山西雁门关位于代县。雁门关在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山西雁门关,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西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近年来,来山西雁门关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20xx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山西雁门关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即“地利”)。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三字。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东门外北侧建有“靖边寺”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赵将李收。西门外右侧建有关帝庙。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整个关城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我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现在的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为此,公元前201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一次,他出雁门,兵败被俘。在敌军两马之间的网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里却在等待机会。突然,他腾跃而起,将一胡兵推下马去,立即夺马取弓策马南驰数十里,复收余军,杀退追兵,安全脱险。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换来了以后同匈奴的和睦相处。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据说,突厥进犯云州时,薛仁贵曾率兵出击。阵前,突厥人喝问:唐将是谁?唐兵答曰:薛仁贵。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早死而不信。仁贵脱盔示面,突厥惊视失色,引兵而还。唐末五代,契丹(辽国)崛起于北方,危及内地。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此,在山西北部,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著名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雍正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由于统帅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使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后人为纪念他的战功,在雁门关立了“杨将军祠”。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山西雁门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欢迎您来山西雁门关旅游。

景区导游词7

  南山公园位于烟台市南部,坐落于海拔百余米的山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仰望南山,层峦叠嶂,俯瞰北海,水天一色,自然景色迷人。早在1934年就因此处规模盛大的梨花盛会而得“烟台市第一游览公园”之美名。

  南山公园占地20xx余亩,有公园区、花卉区、动物园、森林区和儿童游乐场五个主要分区,是烟台市主要的旅游、休闲景点,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

  公园区主要有人工湖、栖云阁、憩园等景点。节假日,约上亲朋好友三五人,到人工湖上泛舟,已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休闲方式。登上栖云阁,凭栏远眺,观山色、眺海景,大有“碧海青山来眼底都是秀色,诗情画意涌胸中尽成佳吟”之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花卉区有盆景园、玫瑰园、牡丹园等几个区,四季鲜花不断,繁花似锦。公园与美国圣迭哥市友好合作而建的玫瑰园,内有各种珍奇的异国玫瑰,花开时节,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动物园内有80多种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0多种。目前公园已成功进行了多种动物的繁殖,包括东北虎、狮、熊、河马、孔雀、骆驼、狼、梅花鹿、马等。

  森林区有植物近3万株,各类草坪9000平方米,有着绚丽多姿的森林景观和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为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儿童游乐场是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各种或有趣、或刺激、或益智的游戏,吸引着孩子们也吸引着童心未泯的大人们投入其中,寻找健康与快乐。

  南山公园一年四季都会给你提供投入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场所。春天,你可以到牡丹园、玫瑰园来赏花,可以登上栖云阁观山色远眺,看雪后银装素裹的山峦,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可以带上孩子到动物园和森林里来,观察动植物们怎样过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到南山公园来吧,带上你的家人,带上你的知心好友来吧,在这里你会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日。

景区导游词8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圣地曲阜!我是你们的导游陈柯润,大家叫我小陈就可以了。今天,就由我来带领你们游览中外闻名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有幸担任导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好务,如有不足之处,请指出来,我一定尽量改正!

  进入孔府的大门,由此向后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思堂等;西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 中路大部分都是孔府的主要建筑,前半部分是官衙,后半部分是内宅。

  孔庙本是孔氏家庭的家庙,庙内有孔子亲手栽种的桧树,主要建筑是大成殿,殿前有著名的九龙柱和杏坛,后因为孔子受到尊崇,许多封建帝王都到这里来祭祀孔子,现在,我们济宁市政府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也都是在这里揭开序幕。

  孔林是孔子家里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3000多亩。林中有数百种树木10万多株,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壮观!

  好啦,现在开始自由活动三个小时,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也可以做游戏、购物等,但必须保证卫生,不能乱扔垃圾。

  参观三孔的活动至此结束,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期待大家的再次光临!

景区导游词9

  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

  在嘉峪关流传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说是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管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旅游者慕名都要来看一看这“最后一块砖”,引起对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智慧的敬佩之情。

  嘉峪关自建造以来,屡有战事。明正德年间的1515-1520xx年,吐鲁番满速尔兵数犯河西。当时嘉峪关只是座孤城,以致满速尔兵两破关城,并屡掠附近请部民众牛羊。直到1539年嘉峪关建成为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后,关城锁阴边睡,又有明墙暗壁相合,才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天下第一关。

  今天,嘉峪关经过修葺,仍可见当年雄险的边关气势,登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翰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天晴之日,或海市蜃楼,或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

景区导游词10

  陶公岛景区是中国商祖、财神菩萨陶朱公范蠡(利)和中国爱神、东方维纳斯西施生活的地方,他们是宁波历史上最早、知名度最高、文化内涵最丰富、社会影响最深广、普罗大众最喜爱、唯一身兼人神菩萨的名人福人,他们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品德,是忠勇、智慧、美丽、事业、爱情、财富、奋斗、成功、幸福、美满的象征。

  陶公岛湖光山色,鸟语花香,风景优美,文化吉祥,如意迎宾门,上乘古庵,五路财神殿,五福堂,九台大元宝(叠金山),古佛洞(陶公洞)、天伦树、陶公祠、一本潭、胭脂潭、百药潭、陶公像、望鱼跳亭群、一览廊、剑琴坪、大海口、陶公钓嘴、妙音亭、鹤鹿双亭、荆公亭、史相亭、余公亭、宝水池、太极八卦园、十二生肖、百果林、中国兰花园等景点密布,四季烧烤岛、龙舟游船场、沙滩游泳场、快乐大本营、果林休闲木屋、天街休闲烧烤院、望鱼酒楼、葡萄园篝火晚会基地、连年有鱼池广场联欢基地、森林登山基地等休闲娱乐设施齐全,休闲烧烤用品、食品、调料齐备,是双休日、节假日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自宋代以来,鄞县世家连绵,巨旗相望。这些名家大族生前在东钱湖筑别墅、建寺院,死后在湖边群山觅墓地、建家庙。如今,这些寺观和墓冢大多已湮没难寻,惟有这些建筑物的附属物——石雕还散处在群山之中。在众多的石雕造型中,数量最多的为墓前石刻造像。其中以上水村下庄黄梅山下南宋丞相史嵩之的祖父——史渐(太师齐国公)墓道的石刻造像最为完整,文臣武将虎马石兽俱全,自东向西,俩俩面对危立,雕刻精细,造型逼真。据考证,东钱湖的南宋石刻填补了我国雕刻史的空白,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