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介绍四川的导游词10篇(关于四川的导游词),供大家参考。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锦里民俗一条街。这条街与三国文化圣地武侯祠相连,武侯祠英雄众多、高手云集,旁边的这一位也不甘势弱呀。大家请看,大门上“锦里”二字就是里面这一位“英雄”的名号。那为什么他要叫“锦里”呢?大家不禁要问了,不要急,请听我细细道来。所谓“锦里”,有人说是“锦上添花,里有乾坤”之意,其实大谬不然。《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濯它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口说无凭、耳听为虚,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里货真价实的解释吧,墙上这一块石碑,写了锦里得名的由来。好了,明白了锦里的得名,我们就开始打探打探这位英雄的内功修炼如何吧。顺便提一下,我们的这位英雄是有洁癖的喔,请大家尊重一下英雄的癖好,爱护环境哈。
“锦里”由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创建,投入资金上千万、耗时三年。锦里”所处位置上原来是一排破烂的旧民房,影响观瞻,还给仅一墙之隔的武侯祠博物馆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武侯祠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只能向游客作静态展示的弱势,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式、休闲式、互动式的旅游方式。于是以蜀文化为内涵的锦里一条街应运而生。20xx年10月31日,成都“锦里”民俗一条街正式开市,老街、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万年台坐落其间,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让人恍若时空倒流。川茶、川菜、川酒、川戏和蜀锦等古蜀文化如清风扑面而来。这条在武侯祠东侧出现的老街,全长350米,采用清末民初的四川古镇建筑风格,与武侯祠博物馆现存清代建筑的风格相融,二者之间又以水为隔。游人在短短350米的距离内,就能享尽原汁原味的四川滋味。如果游人在“锦里”的古色中流连忘返,还可以住进高挂着丝绸灯笼的客栈,在彻夜辉煌的灯火中感受时空变换的神奇。在锦里,川西好吃的、好玩的都为您一网打尽。
我们先看一下锦里的住宿,锦里客栈以清末民初建筑为主,有客栈、隐庐、芙蓉三座风格各异的建筑群组成。庭院内有廊坊、天井、花园,房前屋后,假山耸立,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环境清幽,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客房内部装修古朴典雅,配套仿古红木家具,现代高级卫浴,网络光纤,中央空调。客栈不仅装修经典,服务更是细微体贴,让您享受到安逸、闲适、幽静之感,体验到浓郁的川西民俗文化特色。
住的问题得到答案了,接下来见识锦里的“玩”。古戏台将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戏台前会定期放映坝坝电影、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的展演(如糖画、捏泥人、剪纸表演、皮影表演、西洋镜等);趣味十足的民间婚礼展示,游人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而情侣们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婚礼仪式搬来锦里举行,体会一种独特的、传统的婚庆方式;民间音乐及戏剧表演、民俗服装秀更是常年不断,花样百出。其他诸如夜晚打更、采用花轿和滑竿等传统交通工具等多种古韵十足的特色项目,让锦里重现昔日川西古镇的.生活原茂虽然锦里是一条仿古风格的街道,但是里面也不失时尚,咖啡屋、酒吧、皮影表演等颇具吸引力。可以说锦里是古典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继续往前走,街道左右两边的商店也颇具特色:三国文化纪念品、地方特产等风格迥异。前面是锦里的“好吃街”,锦里“好吃街”其实是成都市民间小吃的缩影。成都人“尚滋味”、“好辛香”,小吃讲究调味,常见味型有麻辣、红油、椒麻、家常、咸鲜、蒜泥、芥末、糖醋、咸甜、香甜、怪味等味型。这里有许多在成都市区很难买到的附近郊县的特产。张飞牛肉,产于四川阆中,外表呈黑色,不大好看,内呈牛肉本色,用上等牛肉拌以特制香料制成,味道独特。汤麻饼,产于四川崇州。
好了,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请大家自行游玩,再次提醒一下,注意安全、爱护环境、保护好随身携带物品。谢谢大家!祝大家旅途愉快!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2
四川"天府之国",人们总是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古,巴山蜀水、人杰地灵、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数不胜数。那么这一次呢?将带大家去领略一下一次别样的旅行。我们将由成都出发前往峨眉山,途中游览乐山。距离呢?大约在160公里左右,行车时间要用三个小时。
那为什么要反此次旅行称为别样的旅行呢?因为,此次游览路线可以把它说成是一次佛教文化之旅,大家可以体验一种佛教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行程当中。乐山!有号称世界第一大佛之称的乐山大佛,"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体验一下它的辉宏气势,并且可以让大家置身其间,临时抱一抱佛脚。峨眉山!称"峨眉天下秀"、"仙山福地",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在中国,甚至国外,佛教徒或信教民众中影响极为深远。而且,在由成都出发至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在夹并分道,一边前往乐山大佛,一边前往峨眉山。一路之上,大家可听可看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啦!并能领略到川西南地区所特有的田园和"竹笼"风光。四川自古"天府之国"农业发达,"水旱从人,不知饥瑾"(那一个是四川地区的人民勤劳朴实,但是四川自古交通难为。
好了!该言归正传介绍一下峨眉和乐山啦!先讲一讲乐山。乐山!古称嘉州。古语有云:"蜀之山水在嘉州,州之胜曰凌云"。这里山灵水秀,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会合于凌云山下,龟城山、凌云山、乌尤山、马鞍山临江屏列,风光雄秀西南。
凌云册位于乐山城岷江东岸,卓然秀拔,唐朝时在这里倚山开凿的佛像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一大佛。大佛依山而建,威镇三江,面对峨眉,历经丢掉风雨,依然完好无缺,不得不让我们吧为观止!那大家认为这个世界第一大佛是雕凿的我们众多佛像中的那一位呢?它是一尊弥勒坐佛像。
据史料记载,秦孝文王时,蜀郡守李冰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而这离堆呢?就是今天的乌尤山,为睡佛的头顶。但无匚不成书的是,乐山碱化是人工与大自然在无意中的一种巧合吧!也可能不愿意如此,乐山碱化开凿的位置端坐于睡佛的心脏部位,是无意这中的一种匚合,还是古人在开凿时的一种刻意安排。现在我们已无从得知。
开凿乐山大佛的发起人是当时的海通法师。对于这位高僧的生平,已无法考证了。只知道他是贵州人,结束于凌云山。他见三次水汇聚山下,惊涛拍岸,过往船只时有船毁人亡之情。于是发宏誓,开凿佛像,欲仰仗无边法。"易暴浪为安流"。于是海通历尽艰辛,到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动工凿佛。后人为纪念海通法师,就在巨佛左面约30米处将一座崖墓改造成"海师洞"。海通修大佛的业绩载于唐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中,大佛修建完工,为当时的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叙述了海通开凿大佛的缘由,及章仇兼琼继修,韦皋以"俸钱五十万佐其费"得以峻工的经过据史料记载,大佛建成以后,曾有一覆盖大佛全身的楼阁,名大佛阁,宁时称"天宁阁",后毁于兵灾。
大佛历边为九曲栈道,左边为凌云栈道。瞻仰大佛,可沿九曲栈道而下,九曲栈道为唐时修建大佛开凿,共173阶。大佛脚下右侧有一洞,题为"天洞"。入"天洞"上凌云栈道。凌云栈道开凿于1983年全长500米是一条独具特色的路线,栈道出口,即名楼。壁津楼。
参观完乐山大佛后呢,各位游客可以通过峨乐高速公路直达峨眉山。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既是如此更何况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蜀国多仙山,峨眉藐难匹"。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至今仍淬于民间。但峨眉册的百里秀色,那短短几句诗又怎能道其万一呢?欲识"庐山真面目"髯到峨眉走一遭。峨眉山海拔高度为3099米。与莽莽昆仑一脉相连。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区突然拔地而起,真可称得上是"雄秀西南"。《水经注》里记载:"从成都远望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屹立,细长俊美,好象美女的两道弯弯的蛾眉"。峨眉山由此而得名。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3
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讲解员,名叫,现在,我代表我们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旅游点的全体父老乡亲和全体工作人员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羌语)
桃坪羌寨是我们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主要风景点之一。它位于理县东部,距成都158公里。全寨共有98户人家,489人。相传在一千多年以前,有个叫陶殊的人率先开发了这块富饶的土地,历史上这里叫“陶殊坪”。由于这里盛产桃子,所以又叫“桃子坪”,后来简称为“桃坪”。羌语叫“启子”。
桃坪羌寨风景点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民居建筑古朴神秘,民族风情保存完好。所以许多专家、学者称它是神秘的“东方古堡”。在这个风景点上,大家可以看到高大的“羌碉”和古朴神秘的羌房,以及羌族祖先们为了防御敌人的侵略而修建的“迷魂阵”和地下供水系统;可以品尝风味别致的羌族餐饮;可以观赏热情奔放的羌家歌舞;还可以购买羌家姑娘们的杰作——羌绣工艺品以及水果之乡——桃坪的各种水果和农副土特产品。现在请大家跟我一块去参观。
大家看到这些房屋叫“庄房”,羌语叫“窝遮”。“庄房”是用片石和粘土砌成的。一般人户的住房都是四、五层。下面的一层是用来养猪、养羊的,中部的几层用来住人和做厨房,最高的一层用来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用来打麦子、青稞、豆类和晒粮食。这种房屋就地取材,经济实用,冬暖夏凉,而且寿命特长,一般都可以使用四五百年,由于这种房屋的建造工艺非常高超,所以不是一般的工匠都可以建造的。砌这种房可以说是羌族工匠的专长。是羌族人从游牧民转为农耕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羌民族坚韧不拔的象征,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羌族建筑师从小学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钻研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羌族的建筑师在我们阿坝州享有很高的声誉,连藏族地区的许多民房都是请羌族工匠修建的。羌族人的住房是互相连接的,一旦打起仗来便可以互相支援。还有这些黑暗的、神秘的巷道,更是埋伏奇兵的好地方。入侵的敌人闯进巷道,就象进入了迷魂阵,不能辨别方向,最终会被杀死。大家看看,这些黑黑的洞口,就是施展刀枪的地方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4
黄龙溪古镇建镇至今已17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古名“赤水”,又名永兴场。原址在府河东岸的回水境内,明末清初毁于一场大火,故又名"火烧场",后有贺、乔、唐三姓人家迁到现址建场,逐步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华阳国志》载录了此地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一大自然奇观:“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xx年),黄龙见(现)武阳赤水九日”。汉朝时黄龙溪属武阳管,武阳所辖范围大概在今天的新津、彭山沿牧马山一带。
赤水河,就是今天与府河交会的鹿溪河。每遇洪水季节,由于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龙泉山,流下来的多为山涧溪水,水中裹挟着大量泥沙,水色赤黄;而来自府河的锦江水,源于岷江,清澈透明。当两条江水在今黄龙溪会合时,清、浊二水,泾渭分明。山水借着俯冲之势窜入府河,呈暗流涌动之景象,远看似是一条巨龙潜江泅渡,当地百姓形象地把它描绘为“黄龙渡清江”。久而久之,在代代神话传说的作用下,人们自然而然地便把这引来“黄龙” 现身的宝地,称之为黄龙溪。
民国《华阳县志》载:“黄龙所见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
又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筑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建安20xx年(公元220xx年),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像龙牙,黄龙所春之地,著属武阳,公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秦汉时代,黄龙溪镇属于犍为郡武阳县(今彭山区)。
宋代,黄龙溪镇属于眉州彭山县。元代,彭山县则被撤销,合并到了眉州直辖。
明初,眉州降为眉县,今黄龙溪镇附近地方 便归并由仁寿县管辖。《双流县地名录》第184页载,今黄龙溪镇回水村,在明代隶属于仁寿县的顺河乡。
清初,仁寿县属于资州直隶州;仁寿县对于偏在三县交界的这一大片地方,设立了3个乡,“编为东林、顺和、安下上乡”。今天黄龙溪镇及其周边地区同属于东北顺和乡。
清末,黄龙溪复从仁寿县划归成都府华阳县管辖。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5
黄龙溪古镇名称由来
黄龙溪古镇称赤水,地处锦江、鹿溪河汇流处,牧马山、二峨山隔江对峙,乃古蜀王国的军事要地。公元前320xx年,末代蜀王曾在此作最后的决战。《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又梁虞《荔鼎录》记:“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仅200多米的黄龙正街,分别建有“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称为“一街三寺庙”; 清末民国初年华阳、彭山、仁寿三县在此共设一衙门,称之为“三县一衙门”。 “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也成为古镇最著名最奇特的文化遗存。
现古镇内有树龄在620xx年以上的古榕树6株,苍劲的躯干雄浑班驳,尽显历史的沧桑。有的需十余人才能合围,枝叶覆盖面积达三百多平方米。古寺与遮天避日的古树成为黄龙溪古镇的一大标志性景观。黄龙溪自古香火鼎盛,特别是佛诞节日,游人香客不断,一派繁荣景象。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古镇的喧闹场面。
古镇黄龙溪之所以为游人所青睐,是因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更因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很多少年宫的老师喜欢带着学画画的同学到黄龙溪写生。因为黄龙溪不仅风景优美,有很多古树和古建筑,非常适合写生。如果到河对面看风景,更有一番风味。
黄龙溪古镇门票:免费。
黄龙溪古镇的一街三寺庙和三县衙门,需要收票,但价格不贵。
气候描述:
黄龙溪古镇的最佳游览时间是:3-6月,9-11月。但7、8月最热的时候,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西岭雪山、九龙沟、九峰山、天台山、龙池森林公园等都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黄龙溪古镇位于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C,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哮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写。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日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5°C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最佳旅游时间是3-6月,9-11月。但7、8月最热的时候,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西岭雪山、九龙沟、九峰山、天台山、龙池森林公园等都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天上龙池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欣赏雪景也是南方省区难得的好时机。
然而想去感受领略黄龙溪古镇风情没有固定的最佳旅游时间,一年四季皆宜。走出喧嚣的城市,将繁琐忙碌的工作搁置几天,放松自己,返璞归真,去领略黄龙溪古镇风情,感受古镇人民的民风民俗。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6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东部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7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青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因为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8
成都蓉城,是著名的娱乐之城。它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了飞速发展,渐渐成为了现代化的城市。然而,在这座城市中,仍然存在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锦里。
锦里坐落在成都市武侯区,在武侯祠旁。锦鲤,也是一种鱼的名字。锦里之所以得名锦里,正是因为这老街里的鱼池里全是锦鲤鱼。那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其独到的韵味。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走入锦里的深处,去体会这条老街的美丽。
白天来到锦里,你要体会的是幽静。锦里那边天气一般都较冷。白天慢悠悠地走在街上,一边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凉风,一边感受着古街的韵味。鱼池中的锦鲤鱼,也慢悠悠地游着。撒下一把鱼食,鱼群会马上跑过来抢食。力气大的马上就抢在了前面,力气小的被压在了下面,运气好的顺手牵羊,从别的比自己弱的鱼的嘴中把食物抢过来......看到这副情景,你一定会"扑哧"一声笑起来的。
锦里的夜晚同样是美丽,这个时候你要感受的是热闹。东看看,西看看,这是街上人们统一的动作,因为街上好玩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四处灯火通明,特别是灯会的时候,门口就是各式各样的彩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因为看灯看的出神而跌倒的人也不在少数。锦里中的戏台上也会演各种古老的戏剧,为"古老"一词更添姿彩。
这么多年,成都的变化日新月异,只有这条老街依旧诉说过去。它的古老韵味会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它,一个响亮的名字――锦里!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9
成都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这回我们有幸一睹它的风采。
锦里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十分大气,周围的竹林青翠欲滴,繁花似锦,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的味道。
因为是新年,锦里人涌如潮,几乎没有空闲之地,妈妈打趣道:"在这里人不能摔倒,因为没有地方!"为了防止走失,我紧紧地拽着家人的衣角,就这样,也好几次险些被冲散。锦里街道两旁有很多的现场制作的小吃摊,我吃了几种,基本上全都是辣的。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三种我认为最有特点的小吃:"龙须糖",卖家把糖浆放到制好的香喷喷的炒粉里,像抻拉面一样不停地拉伸糖浆,直至细似龙须,便把它们再挽成一个个规则的小圆柱,整齐地摆到盒子里,便可以吃了,感觉入口即化,满嘴留香,只是有点粘牙。"伤透心凉粉",把豌豆做的凉粉切成一条条的,配上特制的香辣麻的调料,我在吃的时候感觉此凉粉的确名不虚传,伤透心地辣啊,眼泪都快出来了!"三大炮",它的名字怪怪的,却是对制作方法的写实。把做好的糯米团"嗵嗵嗵"扔到前面一个盛满炒粉的大簸箕里,使它上面粘满了炒粉,像三个大元宵,再放到调制好的配料里,每碗里就三个团,三大炮由此得名。那配料里放了许多的红糖和芝麻花生等物,吃起来感觉爽而不腻。
锦里还有很多卖工艺品的店铺,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一家卖蝉丝被的小店,现场制作,有一位穿着蓝底白花衣服的阿姨在整理茧,只见她把煮熟的已经清空内心的茧从手中穿过,套在手心,抽丝,动作优美利落,店内的人熙熙攘攘,她却专心工作,连头都不抬一下,确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味了。
怪不得锦里这么多的人来,它真是好吃好玩应有尽有!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10
相传很久以前,塔公草原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扎西,女的叫卓玛。扎西长得英俊剽悍,能骑善射;卓玛姑娘如花似玉,温柔善良。
这对万里挑一的美男女在长年的劳作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情早已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开花。
好色的部落头人一看见卓玛姑娘的身影就浑身发热,语无伦次,整日里朝思暮想要把卓玛姑娘占为已有。头人有一个女儿,都有卓玛姑娘大了,心地善良,和卓玛是朋友。
这一日,头人找来最贴心的朋友商量如何占有卓玛,不巧被帐篷外的女儿听见,头人女儿大吃一惊,急匆匆跑去告诉了卓玛。
卓玛姑娘一听,泪如雨下,那年月,天是头人的天,地是头人的地,娃子是头人的娃子,头人要想得到的东西谁还敢阻拦呢?
万般无奈,扎西只有带上卓玛逃走。往哪里逃呢?大路是不敢走的,于是就只有选无路的崇山峻岭而去。
他们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河又一河,谁也记不起走了多少天了,谁也记不起行了多少路了。
这一天他们又翻过了一道山梁,突然眼前一亮,恍如进入了一片梦境,这里不仅有宽大的海子,而且四周都是林木,古树参天,杜鹃花盛开,林中鸟音不绝,海中游鱼成串。
扎西同卓玛都看呆了,这难道是真的吗?扎西让卓玛使劲地打他,他感到了痛。他们相信了这世上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于是决定就在此安家。
每日里扎西出去打猎,卓玛就在家用兽皮缝制衣物。虽然他们食的是野果,穿的是兽皮,但忠贞的爱情和美丽的环境让他们感到了满足,他们在这里生儿育女,过着幸福而美满的生活。
他们的行踪被上山打猎的人发现,误认为他们是野人,于是下山之后便传扬开来,此后这片海子就被称为“野人海”(藏语叫“木格措”)。木格措是忠贞爱情的象征,所以,常常有不少来自各地的情侣到湖边海誓山盟,让圣洁的湖水和吉祥的雪山见证他们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