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家乡的春节7篇

时间:2024-02-08 18:14:04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家乡的春节7篇,供大家赏析。

家乡的春节7篇

家乡的春节1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春节就像一部放也放不完的纪录片,年年一样却又年年不同。

  小年的前两天,我们一家开着车回到那坐落在桐柏山脚下的老家,这里地处湖北随州,是个美丽的地方。小年的晚上,我们恰好赶到家乡。乡里的亲戚正在吃饭,对我们这些“远到之客”感到诧异,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碗筷来接待我们。不过大家嘘寒问暖之后,那种陌生感烟消云散,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毕竟都是一家人。

  过了小年,就要为除夕做准备了。大人们忙着买酒、瓜子、鞭炮等;而小孩子则忙着放炮玩,村里面常常有几声炮声,仿佛在着急地呼唤着新年的到来。

  五天、四天、三天……我扳着指头数着日子,急不可耐地等着除夕的到来。年二十七晚上,妈妈和奶奶忙着包包子。在这里,每家的包子都有独特的记号。比如我家的:圆头的是豆沙包,多个疙瘩在头上的是肉包。妈妈在包的时候,我已经垂涎三尺了。刚出炉的包子,个个白白胖胖的,透着一股喜庆,让我舍不得下嘴。那些包子和我一起静静地等着除夕的黎明。

  除夕的上午要到镇上赶集,这时候的镇上人山人海。可临近中午,这些卖东西的人像约好了一样都早早的收摊,准备回家吃年饭。老话说的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也尽兴而归。

  我们家乡的习俗与别的地方不大相同。我们的中午饭很隆重,并不是大家口中的年夜饭,因为之前吃年夜饭吃太多了,影响了肠胃工作,往往有小孩子在大年初一拉肚子,后来就改成在中午吃了。我们在饭前会放一串长长的鞭炮,十二点准时点。等那串长长的鞭炮爆发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平静下来,紧接着,碗筷相撞的声音、祝酒的声音和聊天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年饭一直吃到了下午。

  除夕少不了的一件事就是看春晚。大人小孩们嗑着瓜子,津津有味地看着春晚精彩绝伦的节目,在欢笑声中告别过去的一年。

  正月初一,穿上新衣服后,我放了一个小鞭炮,然后就在村里乱转悠。按照老家的习俗,初一到十四都是走人家串亲戚的。其实就是很多亲朋好友一起去有红白喜事的人家里吃一顿饭。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走了人家,还收到了不少红包呢!

  初三我们就要回家了,我们惜别了乡里的亲戚,踏上了归程,但家乡的春节久久令我回味。

家乡的春节2

  正月初四那天下午,我和妈妈去大唐西市逛庙会。

  哇!真热闹,一进门我们就看见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真是热闹非凡,路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五花八门的东西让我都看不过来了。只见人们脸上全都洋溢着笑容,虽然看不见前方的路,但仍然高兴地往前走着。

  有的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烤串,有的拿着椰子,看得我直流口水,其中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吹糖人的。

  只见那个爷爷用一个小勺子舀了一勺糖稀,放在手中按了几下,然后用手拽出四个细细的小棒,又在前面拽出了一大块糖,这到底是干什么的呢?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接着把嘴放在糖的缺口上用力的吹,一边吹一边按,原来的那个糖块渐渐地鼓起,变成了一只小牛,我不禁暗暗地为他叫好。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小鸡造型的,我对它爱不释手。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大门,我还不时地回头望几眼,庙会上有这么多人,分明是个人会啊!

家乡的春节3

  时间过得真快,过年就快来临了。

  我可高兴了,因为过年的时候,家人可以带着我走亲戚,到了亲戚家,那些亲人就可以给我发压岁钱了。

  当然我们一家还可以出去在街上看灯,有的灯像两条长龙,有的灯像两条小鱼,还有的灯像是小鸡,真是各种各样。太美了!

  回到家的时候,我们一家做在沙发上,准备来看“春节联欢晚会”。那动听的歌声,让人陶醉在心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过年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家乡的春节4

  我的家乡在农村,快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忙碌了。

  在临过年半个月时,我们家乡的人就开始蒸馍了,那一个个的胖胖的年馍馋得我就想咬它一口。一家大概要蒸上几十个年馍,只要够初一这天无论是谁,都是各到各的舅家去拜年,再下来就讲述 布置年货了,今天人们就到集会上去买些国瓜什末的,明天到别外一个集会上买些青菜招待客人,后天有道另外一个集会去……,总之他们会赶集买东西一直到三十这天,他们才肯停下来。三十晚上人 们都把自家里里外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贴上对联,挂好炮个个只等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门外都噼噼啪啪的响着,一直玩,炮声一直持续有半个多小时,响完后,大家回到家就为这桌子一起包 团圆饺子了。

  一转眼,十五到了,人们又忙活新一年的生活开始。

  我喜欢过年。

家乡的春节5

  家乡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很热闹。有的在贴春联,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家里包饺子等等。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和姐姐去爷爷家拜年。一到爷爷家我就跑到厨房看看奶奶今天给我们都准备了什么菜,我一看,我好多菜呀,有什锦菜、有鱼、有鸡还有春卷饺子等。奶奶告诉我们,这鱼是不能少的,象征着年年有鱼。还有饺子象征着万事顺心。都有很多讲究的。

  吃完饭以后,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去屋外放烟花鞭炮。烟花有好多种,有得像天女散花,有得像巨龙直冲云霄,有的像钻地虎。五彩缤纷的,美丽极了。但是爸爸妈妈和我们说放烟花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要不然就会给别人甚至会带来危害。我和姐姐听了都点点头。

  最后我们走的时候,奶奶给了我们压岁钱。说你们又长大一岁了,祝你们岁岁平安!今天我真开心!

家乡的春节6

  我们这春节最热闹的几天就是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初五这几天了。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打扫模式。男人擦玻璃,贴对联;女人捏饺子,煮肉;小孩子就干一些杂活。到了晚上,一家人做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吃着年货,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到处都是年味。除夕那晚一直到半夜十二点才睡觉,俗称守岁。古时守岁的目的是为了赶跑年兽,祈求平安。现今的“守岁”,人们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代表着辞旧迎新,寓意没好幸福。

  在我的家乡,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口放鞭炮。初一一开门,就得“开门炮仗”,为新的一年开启顺利的开端。正所谓: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接下来,就是吃饺子了,那饺子一个个长得像元宝,有富裕之意。

  农谚中有“初一饺子初二面”,昨个吃了饺子,今日就该吃面了。吃面必须“面正条顺”,表示新的一年顺顺当当。初二也是走亲戚的好日子,在婆家过年的媳妇今日都要回娘家,一家人和和气气在一起吃上一顿饭,餐桌礼仪在这天尤为突出。桌子上辈分最大的人不动筷子,剩下的都不能动;倒水倒酒要按辈分从大到小来;吃鱼时要先喝一圈酒,再放一盘鞭炮且千万不能吃鱼眼。

  在初一初二的走亲访友的忙碌之后,初三就要休息了。初三这天不宜走亲访友,易与人发生口角。我们这初三有烧门神纸的习俗,初三要把门神纸烧了,代表新年假期已经结束,要开始营生了。初三又有老鼠娶亲的传说,人们为了方便老鼠嫁女,常常在角落里放一些米饭花生,在角落里让老鼠拿走。

  初五俗称“破五”,初一到初五有很多禁忌,不能生火,不能打扫……但是到了初五这日这个禁忌都可以打破了,所以得此俗称。这天,我们会在家里从里到外的放鞭炮,把晦气都炸出去。初五一大早就可以看到有人为了拜五路神在路口放鞭炮(五路神是财神的一种)。在初五,人们为了比别人更早的迎接五路神,常常在路口等着。“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人们总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冯骥才说:“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消解的”了解自己的`文化,重视自己的节日,不再忽视精神上的需求,让年味不再随往日的记忆淡去。

家乡的春节7

  说到春节,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这里的春节别具一格。

  到了腊月初旬,我们就已经闻到了年的味道,越来越浓。

  腊月二十四,也就是小年,这一天,男的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女的做饭菜,还要接“祖佬”,吃好的,放鞭炮,非常热闹。

  过了小年,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一些用品了,鞭炮、糖果、方便面……这几天是人们最忙的时候,虽然忙,但是心里依然是开心。

  年三十这天早上,是男的起来煮饭吃。,小孩也起得早。天黑了,鞭炮声就响起来,漫天的鞭炮,把天都映成了彩色。

  晚上吃了饭,我们一家人就在一起团圆守岁,大人还要开压岁钱给我们小孩子的。一家人嘻嘻哈哈的笑声,给春节增添了几道韵味儿。

  春节既是往日幸福的总结,又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