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3篇 古代成语故事大全及人物

时间:2024-02-12 18:52:17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3篇 古代成语故事大全及人物,供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3篇 古代成语故事大全及人物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1

  大义灭亲

  州吁是卫国国君卫庄公宠爱的妃子所生的儿子,一贯依仗母亲的权势,胡作非为,无恶不做。可是卫国大夫石阞的儿子石厚却同州吁打得火热。两人臭味相投,游手好闲。石阞曾为此狠狠教训过儿子。

  后来卫庄公死了,卫植公继位。州吁见父王已死,哥哥继位心怀不满,就和石厚密谋杀死了卫桓公,夺取了王位。一夜之间,这个喜好酒色,不学无术的庸寸居然成为君生。

  事情传出以后,石阞知道自已的儿子也参与了这次政变,心里非常生气,但表画上却不动声色。由于全国的老百姓都不拥护州吁,干是州吁便找石厚商量对策。石厚想到父亲石阞深受本国百姓的拥戴,就替州吁向父亲讨教巩固君位的办法。石阞想了想,对儿子说:“陈国的陈桓公治国有方,你可以陪同州吁去陈国访问一下。”石厚和州吁便诀定前往陈国。

  这时石阞马上给自已的好友,陈国的一位大臣写了一封信,说:“卫国国君州吁和他的亲信石厚就要到贵国来了,这二个人就是杀死我们国君的凶手,请您看在陈、卫两国的交情上为卫国的黎民百姓办件好事,等他们二人到你们那里的时候,把他们两个杀掉。”

  结果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便被抓了起来,但陈国方画觉得由陈国杀死卫国的国君不太合适,还是应该请卫国派人来治他们的罪。于是石阞又马上派卫国的两个人赶到陈国,就地杀死了州吁。当时很多人念石厚是石阞的儿子,想从轻发落。可石阞说:“这种不忠不孝之辈,不除掉,不足以平民愤,为了大义我不能念私情。”石厚在临刑前想见父亲一画,石阞唯恐动摇自已的决心,毅然地拒绝了。

  大义灭亲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2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贤慧女子。

  有一天,乐羊子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心里很高兴。

  回到家里,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妻子,并把金子拿给妻子看。他的妻子看了看金子,又看看乐羊子,然后温和地对他说:“我从前听人说‘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洁的人不食嗟来之食’。路上捡来的金子,怎么可以拿回家来呢?”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受感动,就把那块金子又扔回到原来的那个地方。

  第二年,乐羊子离开家人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拜师求学以增强谋生的本领。

  有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织布,乐羊子突然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很惊讶地间:“你的学业这么快就完成了?”

  乐羊子呐呐地说:“学业还没有完成,可是我在外画,天天想念你,所以回来看看。”

  他的妻子听了以后,转身拿起织机上的一把剪刀,哼哼几下把织布机上已经织好了的布剪成了两段,乐羊子忙上前阻挡,他的妻子就对他说:“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丝地累积起尺、成丈、成匹,是长期辛劳的结果,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前功尽弃,白白浪费了时间。你读书求学,不是也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吗?”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所感动,于是又立刻离开了家,继续拜师求学。

  几年后,乐羊子终于完成学业,然后寸返回家乡看望妻子。他的妻子高兴地站在门口迎接满载而归的丈夫。

  半途而废的故事: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3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拜见当时著名的哲学程颐。到了程颐家,可是门上的小书僮对他说:“程颐先生正在书房坐禅,你还是先回去吧,过两天再来。”

  杨时回答说:“没关系,我在这里等一会儿好了。”

  那个小书僮见杨时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进去了。

  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小书僮出来对杨时说:“这位相公,天上开始下雪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等改天天气好了,你再来见先生吧!”

  “没关系,小兄弟,我还是在这里等先生坐禅结束吧!”杨时坚持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颐结束坐禅,好向他请教问题。

  “谁知道先生什么时候结束坐禅呀?也许他今天一个下午都会坐禅呢!先生经常是这样的。”小书僮好心地提醒杨时。

  “没关系。麻烦你等程颐先生坐禅结束以后,替我通禀一声,就说杨时在门外恭候先生教诲。”杨时仍然执意要在程府外等候。

  “那么大的雪,你怎么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里呀?不如到屋子里来暖和暖和吧!”小书僮看到外面实在太冷了,而杨时站在雪地里一动都不动,不由地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想请杨时到门厅里烤烤火,避避风雪。

  “不,小兄弟,我非常感谢你的好意。但是我还是在外面等好一点,你请进去吧。”杨时谢绝了小书僮的好意,仍然站在府门之外,顶着凛冽的北风和纷纷扬扬的大雪,连动都不动一下。

  等到程颐坐禅结束,小书僮立即把杨时在门外冒雪静侯先生的情形向程颐禀报。

  程颐一听此事,马上问:“这个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吗?”

  “禀先生,这个叫杨时的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小书僮回答说。

  “快,快,快开门。不知他是不是冻坏了。待老夫亲自出门去接这个年轻人进来。”程颐吩咐小书僮赶快搀扶他出去看杨时。

  等到小书僮把门打开,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原来外面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而杨时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连脚都没有动一下。

  “快,快!你们快把杨相公扶进屋子里来。”程颐命令家人道。

  “嗨,你这个年轻人,怎么那么傻呢?改天再来不就是了!”程颐一边要家人抬着杨时到书房里去,一边连声地责怪着杨时。

  “不!晚生既……然要向……前辈请……教,当然……应该……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着。”杨时冻得浑身直发抖,说话时也直打颤。

  程颐见杨时求师心切,又那么懂礼貌。心里非常高兴,就收下了杨时这个门徒,而且还把自己哲学思想的精髓全都教给了他。

  后来杨时果然学有所成,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

  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