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以根为话题6篇,供大家阅读。
以根为话题1
根,树木生长之基础,故乡,我成长之摇篮。—题记
这是一个僻静幽深的小巷子,这是一条被人遗忘的弄堂口,它蜷缩在都市的角落里,无人问津,鲜为人知。它,很普通,却又很特殊,它就是我成长的根。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弄堂口的青石板上时,昏暗的小巷中就有了忙碌的身影,那是一群年过古稀的独居老人,他们纷纷推开自家古旧的红木门,迎接着新一天的晨曦。和蔼的笑容随着清晨的凉风充盈了整条巷子,古老的小巷也有了些许生机。
我不知道这条小巷的过往琐事,也不知为何小巷如此狭窄,如此古旧。两旁低矮的平房老屋,残缺的墙头木板,碎落的瓦砾石板和坑坑洼洼毫不平整的石子路,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我,小巷也是个孤寂的老人了。
老人最喜幽静,所以这鲜有人过往,偶尔几个疯玩迷路的孩童经过是这位老爷爷唯一的热闹光景了。而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搬出古屋,当无知的孩童长大成人,当世俗的忙碌代替了天真幼稚,老巷更孤寂了,这一条古老而又破旧的孤根,我却无法忘怀,可笑吗?
漫步于小巷深处,踏着深浅不一的小水坑,幽静得可以辨别出脚步声与水声,忽然闻到一阵花香,我惊奇的四处寻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色彩斑斓的野花吸引了我的注意,红如火,白如雪,绚烂夺目,随风摇曳,摆弄着种种风姿,似欢快的小女孩一般,倾心歌唱,顿时在这寒意凝重的小巷里有了一丝暖意。
回到自家院中,看着那陪伴了我多年的老树,我不禁伸手抚摸着它。我好想问一问老树,那种暖心的感触可否真实?老树啊,你有没有感受到那如同春日的暖意呢?老巷啊,你是否还孤独寂寞,心如寒冰呢?
巷子旁边有条河。虽是无名溪水,却是热闹非凡,与巷子的寂静鲜明对比。每日清晨,守旧的老奶奶们总爱在河边浣衣,在河岸青石板上磋打,谈笑风生,讲着许多往昔琐事,不经意间,那笑声传到了小巷里,巷子却依旧平静,每日如一,反复如常,这便是那条巷子,我成长的根。
站在弄堂口,向前迈一步便是喧闹的城市,汽车鸣笛,行人匆匆,树木低头,没有花香与鸟鸣,只有小贩的吆喝声。退后一步便是小巷,安静平寂,鲜有过路人,平和中有着某种说不出的乐趣,我的家,我的根,在这小巷里,说不出为何喜爱,只是心中少不了那份牵挂罢了。
巷子很深,老人最爱,恬静淡雅,弄堂很旧,我挺喜爱,心灵归于此。站在弄堂口,身处大都市,得此一根脉,慰疗空乏心灵,身处世俗忙碌中,得此一根脉,悦心,暖心。
我的故乡,一条古旧小巷,我的根,它很重要。
以根为话题2
暗淡的黄昏,落叶来到了根的身边……
人生短短一世,却有着纷繁缭乱的故事。虽难以完全领悟这世间的华丽,但却万不可浪费青春。
“时间好短,想在这美妙的世间活几百年……”纷繁思绪,撩拨的人辗转难眠。窗外的凉风,肆意吹打着树叶。太阳躲在了云层中,那是暴雨来临之前的征兆。因为我的目中无人和自以为是,顶撞了妈妈,就这样一场母子间的“战争”瞬间爆发了。
记得那个晚上,正在楼上写作业的我,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赶紧恋恋不舍地收起手机假装伏案疾书。规定的时间到了,可我的作业却还没写完,掩饰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硬着头皮等待着妈妈的指责:“都这么长时间了,你一篇摘抄要写到明年啊?”听到妈妈的嘲讽,心中顿时燃起了无名的怒火。“不就是没写完,我写的慢行不行?”“胡说,你肯定在偷玩手机,要不然不会写不完的……”不想再听到妈妈让人揪心的唠叨,径直向屋外走去。却把站在旁边的妈妈一把推倒在了床上,摔门而出。( )
无处可去,我索性到院子里转悠起来,而被激怒的妈妈追赶而来,不停地推搡着,要把我赶出门外。连卧在旁边的小狗都开始狂吠不止,还有那挺拔的花儿,也似在骂我的不懂事。闻声而来的爸爸,用他那高大坚实的身躯阻挡了这场充满火药味的“战争”。我们一同回到屋里,妈妈坐在沙发上,流下了委屈心酸的泪水,看着这个样子的她,我的泪水也夺眶而出,泪水划过脸颊,像条小河一样肆意地流淌……
刚才冲动的举止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后悔极了:“妈,我错了,是儿子的不对,您打我吧!”妈妈抬起眼皮,透过朦胧的泪光,盯着我日渐长大的脸庞:“傻孩子,妈妈怎么舍得呢?”宽容最终覆盖了伤心的痕迹……
我的生命是妈妈给予的,是她为我浇水施肥,把我抚养成人,让我见识到了这人世间的美好,妈妈永远是我生长的根,我也必将在她并不坚实的肩膀下茁壮成长。
以根为话题3
一日,去阳台上摘葱。怎知,一不小心,一把苍绿的葱连根而起。兀地发现,这葱的根系竟是如此细小不堪一击,如人有意将其回种入盆中,大概也是活不了了吧。想想也是吧,这么浅小的花盆,哪里容的下这旺盛生长的植物,又何有空间留给根系生长繁衍?
奈何,有的人比这盆中的花草又好到哪里去。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四年甚是八年大学生涯,落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办公室职员,还自命不凡,安于此状。一生看似忙碌,却只如同那温室盆中永远只是开放与凋谢两个篇章的花草。想必那根也是岌岌可危,稍一有风吹雨淋的,便被不幸地连根拔起,卷入拥挤的人潮之中,无处可寻。
你既有不凡的才能,为何不寻找一个更广大的天地来施展,却只安于捧着那一坯土拼命地汲取水分,养分,寻找空间,位置?大自然的万物尚且懂得种内斗争,为了更好的生存,只有寻求更广大的天地。而人,这万物之灵长,本该更懂得的道理,却还不如一个植物动物明了。不禁哀叹:何苦这般束缚自己,让自己失去了生长的空间和动力。
看看那广袤的大草原,植物生长旺盛繁密,土层之下的根更是盘结交错。正是这么一个足够大的生存空间,才给予了植物的根更多的生长的空间。根扎得越深越牢,那植物的根才越是稳固,想来植物也长得更是苍劲有力,枝繁叶茂。人也只有不断地寻找这个广大的生存天地,才能真正寻到适宜自己的一处乐土。然后在这片乐土上,辛勤地耕耘,播种,收获成功的硕果。此时的你,赫然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古松,有着最稳健盘结粗壮的根系扎于土层之中,即使暴风狂雨的来袭,你也能安然地应对,全当是春天来临前的一次洗礼,一种哺育。
不要害怕去大的天地闯荡,即使失败,你的根也依然会变得更粗壮,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寻找中,根系愈发发达。直到最后,你寻得那片属于你的大天地,然后狠狠地扎根在土壤,稳固的生长。
阳台下,一片大花坛之中,花草开得也同样旺盛繁茂,然而,它们与盆中这些花草比起来,更多的,是一种生命力。
以根为话题4
一场凉凉的秋风掠过,让刚下过雨的早晨愈加寒冷。天还没亮全,太阳还在地平线上,连绵的山峰耸立在河水两岸,缓缓流动的小河像一块漂浮在云端的浅色绸缎,一条蜿蜒的小径平铺在地上。我不由想起我的外婆,她最喜欢牵住我的手,在径上走几个来回,外婆的手并不算光滑,常年劳作结成的茧,让手渐渐变得像一块粗糙的树皮,可它却永远那么温暖,在秋风中为我驱散了寒意。轻声哼起一首外婆在我幼时教过的曲子,漫步于径上。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起风了,秋叶喝醉了酒,从枝头摇摇晃晃地跌下,像一只只淡金色的蝴蝶,乘着冷冽的秋风在空中颤颤地飞着,落在地上,落在无言的河上,落在我的头上。我捏起一片缓慢地拂过,叶子是金色的,边缘是微红的光晕,我不禁想起些外婆的事来,她常常爱边走边问我些古诗,或是“枯藤老树昏鸦”抑或是“无边落木萧萧下”。我牵着她的手,一句一句笑着答给她。回过头脱口而出的诗,现在却没有人听,而那双寒风中牵住我的手,也不知去向。我把秋叶抛到空中,它便向那地里直直坠去了,轻轻的睡在那——和我的外婆一起,就此长眠。
漫步向前,两旁仅有稀稀疏疏的野草,突然一颗树撞进我的眼眶来,在秋风的催促下,它竟仍不紧不慢,却又坚定地长着,树冠还是盛夏的浓荫,只有那一点微黄是秋风在叶面留下的痕迹。我记得它!曾经也是这样的秋天,它就长在那儿,没有生机。外婆便带着我一齐给它照料着,松土、施肥,再把快乐融进水里,一起浇灌下去。外婆走后无人照顾,它竟还活着,在这样一个秋天又长回了我眼里,把根延伸到我心里去。
霎时,晨曦破开层层厚重的云,千万缕阳光照耀在那条孤寂的河上,金色的波光在水面闪闪发亮。风又吹来了,阳光已把她晒暖啦,暖和得像外婆的手,轻轻抚过了我的头。我摸过树的枝干,粗糙的质感像外婆的手。啊,我又抓住了她的手。
在秋风与纷飞的落叶中,无不告知秋已至,秋带走了春与夏,带走了花与蝶,却没有把外婆也一同带去远方,外婆一直在这秋色里,扎根于我的心土上。
以根为话题5
母语,是妈妈教会我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教我写的第一个字;是爷爷教我认识的第一朵花;是奶奶讲给我听的第一个童话。
最初的最初,一切都由她引领着,开启着,我的手被她轻轻握着,推开生命的大门。她就像我周围的空气,清新而透明,却又无处不在。听到的看到的,触摸到的,却又是她幻化出来形状。是她,母语,贯穿了这一个民族的伟大的历史生活。
母语是历史。她是比《史记》更加辉煌的,可以延续到永远的史书。从远古的甲骨文走到楔形文字再到秦始皇的隶书,她经过了太长的变迁,却没有像别的事物一样,如泡沫般从人类的视线中淡去。时间是她的血液,是她的勋章。如今,她仍然从容的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任由水流冲刷她的棱角,使她的精神变得圣洁,透明。
直到现在,她以如此美丽的样子随着我的手腕转动,从笔下溢出。几千年的结晶,在我的笔端开出了一朵朵洁白的花。民族的花,生存的花,原来它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伸展,开放。散发出文化的底蕴与芳香。
母语是桥梁。是她,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使它们的心窗打开照亮黑暗与无知。拥有了自己的母语,你的世界就不会再闭塞。如果没有母语,我们怎样学习知识?如果没有母语,我们怎样认识彼此,认识世界?如果真的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那生命的最后一盏灯,也熄灭了吧。当今社会是快速转动的马达,它不断的向前跑去。在这个什么都讲求速度的年代,母语更是必不可少,有了这些通讯设备,却没有语言,那不是很可笑的么?语言,是我们的基础。
除了这些,语言还承载了太多的深意。她就像一个钢瓶,装满了我们民族的'宝贝。我们要学会打开这个宝瓶,让宝瓶内和瓶外的空气连通。运用她,保护她。因为,她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她的博大精深,我想,是不能在这篇文章挖掘出多少的。
母语,在我心里,真的,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动听的语言。她的丰富、博大、精准以及多种多样的内涵都是不可比拟的。我作为一名高中生,不会因为网络语言或一些符号的流行,而忘记这个民族的符号。因为,我真的很庆幸,我是一名中国人。民族之根正握在我的手里,我会把她种更深更深……
在它开花结果的一切,我的世界因为有了母语而通达了。
以根为话题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王宝强这个憨头憨脑的傻小子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从《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到《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他给观众留下的始终是一个土得掉渣儿的草根形象,却深受观众的喜爱。草根这类角色强大的生命力有时竟然胜过一些英雄角色甚至偶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欣赏的银幕形象不再只是革命战争等题材中光芒四射的大英雄,更有普通平常的平凡人。这些平凡人的个性也许胆小懦弱,有时又有些倔强,却朴实善良。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平凡人的生活故事也会使人如此着迷?我们平时不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吗?”但事实是,正因为银幕形象与我们这么相似,才使得我们有那么多的契合感、共鸣感。
实际上,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喜欢普通人的角色。以普通人为主角的草根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因其贴近群众生活而为大众所接受所喜欢。以对生活细节的细致刻画见长的韩剧的大量涌入中国,以《金婚》为代表的一批反映老百姓平常生活的电视节日的热播,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海选”节目的红火以及产生的巨大影响等,正是这种草根文化崛起的生动体现。
韩剧中肥胖又不优雅甚至有些粗俗的金三顺,容貌自是不能与往常那些美丽动人的女主角相比,却也有大批“粉丝”其可贵之处就是真实,平凡的真实、如此真实的平凡大约是让不少女性多少看到歹一点自己的影子而感到非常亲切而更加喜欢看。韩剧由之增加了可看性。
是的,草根文化中的形象离完美有很大距离,但正冈为这样,才使得它离生活更近,离大众更近。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大放异彩的赵本山小品,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屡受追捧。他的小品的主角大多是社会底层人物,心胸不算宽广,有时还要点小奸小滑,但这些人物有做人的底线,在关键问题上总能显示出平凡人物的质朴与善良。观众之所以喜爱这样的角色,是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是平凡人、老百姓,他就在我们中间,说着老张说的话,戴着小李的帽子,做着王五也曾做的事情。有时候,他的境界比王五高一些,不过我们踮踮脚也能够得着。这让人觉得生活有希望,有奔头,不是吗?而前些年银幕上那些“高、大、全”的形象着实离我们太遥远,令我辈望尘莫及啊!还有,那些人如此高尚如此纯洁如此无私,没有一点点瑕疵的形象怎么看着都有些假,没法让人喜欢啊。
平凡人的形象能更多地表现出真实的人性,草根文化正是因其真实而具有更大的感召力。,我仍记得那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小女孩儿任思雨。她面对焦急的救援人员,用稚嫩而温暖的童声唱起《两只老虎》,安慰他们不要为她担心,而在解救过程中又常因为硬物的挤压而大哭喊疼。如此平凡而真挚的形象更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颤动,而这样的真实形象并不需要被刻意拔高,因为她只是一个孩子,只是一个平凡的孩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艺创作者将目光投向了草根一族,投向了市井琐屑的生活。展示人性的真实与真实人性的美丽的草根文化也正在融人社会的洪流,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草根文化。无疑,草根文化正在蓬勃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