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体读书笔记11篇,以供参考。
三体读书笔记1
在忙碌的工作中还是忍不住把这部小说读完了!震撼!震撼!震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以前读完一部小说也就仅仅是读完了。
今天我决定留点什么,从刚开始的三体模型给使我陷入了一种好奇,没有规律的三体模型是怎样运行的?觉得作者肯定是个物理大牛!到后来把太阳写成了一个大功率放大器,利用质子做成智子,我不懂物理,不懂恒星,更不懂多维空间,也不知道这些事情有没有道理和根据,就是觉得作者在这部小说里这样写合情合理一点不让人觉得突兀!这属于技术上的焕然一新!到后来的面壁人,面壁计划等等使我彻底感受到作者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完美结合,前两部我已经感受到了这部小说的魅力,使我深深地陷入其中!而第三部我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了!阶梯计划的实现让我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爱恋,暗黑森林让我体验到了宇宙和人类的残酷,降维打击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奇,四维到三维,三维到二维!光速飞船是人类对整个宇宙的向往!太多太多。
作者想了我们所有人潜意识里不敢想或者没去想的东西!这是目前为止我看到最精彩的一部科幻小说没有之一!往大了说是我目前看过的使我震撼最深的一部小说!以此致敬!写的不足之处还望包涵!
三体读书笔记2
题记
记得上一次看真正的科幻小说已经是高一的事了,那时候看的是钱丽芳的《天意》,在初中和小学所持有的看科普和科幻小说的习惯并没能一直保持下去,有学习的原因,也有作品本身的原因,其实中国科幻曾经是令我有些失望的,但是我依然需要一个桶去躲避现实,而恰好出现了九州,于是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奇幻读者。
其实我坚信科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小说,它可以指引人类的发展,反思人类的行为,反映现实,直指本心,这都是因为它是以严谨的构思去幻想未来或现在的事,但是又不是现实,所以能够展现的东西自然就很多,只是中国科幻一直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和足够宽广的环境来发展,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这样的时代居然出现了这么一部巨著,我始终觉得是一件奇迹。
正文
我是在《三体》三部曲全部出完的情况下才开始看的,因为我读书的习惯就是一气呵成。
《三体1》
故事由文革开始非常令人意外,而之后种种的一切都由这种前因开始,本身就是对人类自己的讽刺,而文革这场闹剧也对后来很多人的行为提供了非常合理的原因,这是这个故事设定最厉害的地方,可见作者在一开始构思故事的时候就本着从人性本身出发,这也是《三体》高于一般科幻作品的原因,它直指人类自己,我们自己的劣根。可以看出《三体1》是一部构思很久的作品,所以层层铺开的故事,详细的三体世界设定描述,其实都是一块块坚实的基石,这种费心费力的写法,所带来的就是故事的合理度,这种细致入微的写法,环观中国科幻,仅刘慈欣能真正做到。
《三体2》
如果说《三体1》的构思令人耳目一新,对于三体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好奇,那么《三体2》所展现的人类对三体降临的应对就应该是全书情节最完整最丰富最吸引人的了,我自己最喜欢的就是第二部,在面对人类共同危机,人类科学被锁死的情况下,居然能够出现面壁者这种应对,读者读到此处,必然会为之折服,而三体的破壁也往往反衬了面壁计划的可怕和可敬之处。最后时刻,人类绝望边缘的人性展现更是将《三体1》所描述的劣根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最终时刻的绝处逢生,又不由得让人为罗辑叹服。我想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人类的理性所在,人类的本性和理性,这就是三体所要探讨的,至少《三体2》的最后,人类依靠一个人的理性最终获得了威慑,维持了平衡。
《三体3》
在探讨了理性以后,三体3从人类本性中最高的爱出发,探讨本性,而故事的数次转折只说明了爱作为人类的最高感情对于人类种族本身,并不一定是好事,而也因为如此,最终导致了毁灭,《三体3》彻底跳脱前两部的束缚,从整个宇宙,万千智慧种族,亿万年的时间尺度上,探讨了宇宙和文明,人类的湮灭在这种背景下,其实也只是插曲而已,也使观者的悲怆降到了最低,最终的结局也因为主角无私的选择,使本身黑暗的宇宙变得不是那么黑暗,虽然只是一点点。
如此宏伟布局的三部曲,在中国科幻史上应该是第一次,而且能三部都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对于中国科幻来说绝对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虽然三体三部曲结束了,之后几年也未必有能与之媲美的作品,但是能够诞生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我相信中国科幻的黎明已经到来。
三体读书笔记3
在寝室闲聊时,四个人谈及对《三体》的个人理解,越聊越兴奋,觉得不过瘾,我们共同一口气将《三体》重温了一遍。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在困境面前人类对于道德和生死的抉择。在乱世中,人性被践踏的体无完肤;在生与死面前,人类自救的最大阻碍是内心深处的懦弱;在恐慌至极时,人性的弱点——自私和贪念被暴露,后果是人类的灭绝。震撼之际还有反思,在文明面临灭绝之时,人类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命运。科幻虽是虚幻的文化,但却能传达给我们悲悯的情绪。
《三体》不仅描述了人类在面对生死存亡时自私懦弱的一面,还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类在宇宙这巨大的宏观世界中为生存和种族延续做出的努力。在三体人刚刚与太阳系建立联系时,人类面对高于我们一个数量级的外星文明,族群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面孔:一是以迎接三体人,寄希望于三体人希望他们能毁灭人类的ETO组织,他们通过扰乱人类科学界和其他思想领域的手段助纣为虐,为三体舰队降临地球做好准备。
在三体人封锁人类的基础科学发展后,另一派以联合国和各国政府为首的人类首脑高层针对地球文明危机制定了惊世骇俗的“面壁计划”,通过四位人类智者思考如何抵抗侵略者来解决文明灭亡危机。而其中唯一的成功者罗辑博士,在享受了十几年“面壁计划”提供的福利后,他最终摒弃了享乐和逃避主义,借ETO创始人叶文洁暗示的宇宙文明生存法则“黑暗森林法则”,想出了以同归于尽要挟三体人的“执剑人计划”。他将自己余生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都关在地下防空洞内,小心翼翼地紧盯着头上那柄“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利剑,使地球与三体保持着脆弱的战略平衡。
与此同时,人类的太空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在经历三体舰队先锋探测器毁灭式的打击后,太空舰队差点一蹶不振。后又因为三体与地球建立的战略平衡而蓬勃发展,逐渐发展为独立于地球的新兴国家组织“舰队国际”。每一位太空军人都是为了太空防卫能够舍生取义的、可歌可泣的伟大英雄,不论是心志坚定的老一辈军人,还是新一代朝气蓬勃的军人,都为地球文明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危急时刻那能够当机立断,选择逃离地球为人类延续保留火种。太空舰队“蓝色空间号”的舰长章北海就是这样果断的人,他下达了叛逃命令,为新生的流浪舰队文明做下了最艰难的决定。在最后太阳系被更高级的外星文明毁灭后,他们,便是最后的文明火种。
上面那些为人类延续做出努力与牺牲的英雄,反映了人性美好光辉的一面。而《三体》中一个女性角色,却将人类最为罪恶的一面暴露无疑,她有着一颗慷他人之慨的圣母心,在面对灾难时她总是将别人推出去承担责任和骂名,自己依然高贵纯洁的恶毒女人,她的存在,是作者对于人性中傲慢自私展示得淋漓尽致的最佳典范——她的名字叫做程心,她亲手将拯救人类文明的唯一方法扼杀,自己却借着别人的成果逃离被毁灭的太阳系逍遥自在。她受着别人的好,却一点点都不肯为大局着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她是本书中最大的反派,是毁灭人类的罪人,是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
最后的最后,宇宙重归混沌虚无,新生的文明和老去的文明在宇宙这片黑暗森林中不断更替。这不禁让我们的思想投向了更深层更广袤的境地。《三体》中的人类,也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在宇宙里苟且求生的种族,作者没有把目光局限于人类,局限于太阳系,而是将整个世界观放大到了宇宙之外,让我们心神激荡,神游天外,畅想未来世界的科技手段如何让现在的我们惊奇;也让我们为人类命运的坎坷而忧愁,辗转难安,甚至思考自身的命运以及我们的文明会不会也遇到存亡危机。《三体》一书充满作者对未来的奇思妙想,将笔墨着重于反映人类在宏观背景下做出的种种反应,对人性的思考,和智慧种族为了生存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人类和三体人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他们都是为自身文明在宇宙这片黑暗森林下延续自身的普通而伟大的生命罢了。
我们这个世界自诞生以来就是矛盾的存在,因为要是追求极致的完美统一,那宇宙应该维持在高维的和谐中,也永远不要有任何的生命形式存在。有生命就有斗争,有思想的诞生就有矛盾的涌现,书中所描述的,或许远不如真实世界的人性复杂,善恶美丑自私伟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相伴发生的,无从逃避。我们想象不到人性恶的极限,但也不要低估人性善的巨大力量。《三体》中的危机是一场噩梦,但存在于书中世界之外的我们,在跟着作者体会到这一切后,也能觉醒美好人性的可贵。我们不但要努力生存,更要保有最美好的人性。
三体读书笔记4
震撼巨作!集物理学、天文学、分子生物学、史学、宇宙学、心理学、生态学于一身,作者基于深厚严谨的基础学科知识及强大的历史知识背景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宇宙文明演化形象生动的描述与超乎大胆的猜想!
“脱水”、“冬眠”、“基因武器”、“高维跌落展开”、“曲率驱动”、“全息投影”一系列美妙有趣的词语,真实虚幻,引人无限遐想。如果说课本里的物理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宇宙天体、银河星系和原子、质子、中子等模糊抽象而遥远的概念,那么大刘的《三体》系列,则使这种概念变清晰了、变具体了、变近了。
读书少,书中描述的很多知识理论、科学概念对我而言就如作者提到的“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无法判断哪些是属于目前科学体系内的、哪些是作者基于已有知识体系联想假设的。在宇宙的长河里,人类生命的数十载、百余年实在是太短太短了。宇宙这么大,多想尽可能长久地逗留,好奇发现宇宙中其他文明存在的那一刻,想看看数百年、数千年后技术发展成什么模样了。
三体读书笔记5
超级神奇,我脑洞不够大,很多东西都不明白,但是内心并没有把它们作为科幻,二十作为现实世界和未来现实世界来看待。
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从现实生活找到切入口,然后毫无违和感地描述,讲述,让人感觉真实,却又不可思议。
特别是第三部,那种宇宙环境不一样,时间就差别万分的感觉,让我想到中国玄幻小说里地上一年天上一日得说法不是信口开河。那种高维向低维跌落的画面,是永远想象不出,又觉得叹为观止。那种大大小小的宇宙,那种藏在宇宙中的无数文明,那种黑暗森林体系法则,让人感觉到宇宙生存的残酷。任你曾经多么繁华,终归于零。
看这套书,中间有过无数的感触,奈何自己太懒,没有写下。现已看完,但思绪万千,不知从何捋顺,只好暂且结束。总而言之,强烈推荐,我这种物理盲的文科女,竟也深深喜欢此套书,我也不由得惊叹。给文科人的一个阅读忠告,一定要耐着性子看下去,不要觉得不懂就放弃,因为许多的不懂,在看到后面都会恍然大悟!就算有什么名词弄不懂,那也没有关系,脑洞大开是本书的特色!
话说,第一部我是看了两遍才明白。后面两部是连着第二遍的第一部一口气看下来的。
三体读书笔记6
之前看明朝那些事,觉得是我看的最长的一本书;接着看世界三部曲,超过前面一倍多,以为会是最长最长的了;然后终于鼓足勇气看三体,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理科渣来说真的太难了不敢碰触;最后证实确实有很多东西很多概念很多词汇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好在这不是一本很晦涩的科幻书,作者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完美的文字表达力,我是真的被牛人所折服……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看科幻电影跟小说,因为我觉得不真实,有些还会让人有种畏惧感,可是,三体,完全是在用日益发达的高科技高技术来为我们描述未来可能会实现的生活呀,今年的高考真的可以把三体里面的很多东西写进去,因为未来有无限可能,只要敢想,摘星星也是可以的!
说实话,看这本书耗时好长时间的一个原因是当中间不停的出现一些很严谨的学术解说时,真的很想放弃,但是又想了解到底最后怎么样了,人类到底有没有大爆炸......所以,最后还是终于坚持看完了,以后也算是踏入过科幻世界的一员了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未来,也许有一天也会经历这些.....我期待着......
三体读书笔记7
一部巨篇硬科幻小说!任何一部科幻甚至是玄幻小说恐怕都没有如此恢宏大胆的想象力与控制力啊!直接把宇宙、宇宙、宇宙给写死了!肆无忌惮想象力和运筹帷幄的掌控力!
不得不承认,很多大段的细节描述因为长篇的篇幅而被我忽略速读过去了。惭愧~但是另一方面,刘慈欣的想象力,逻辑能力,科学知识,心理学,博弈论……太强太厉害了!
说是因为这部小说,打开了一闪新世界的大门也丝毫不为过啊!
非常精彩的一部鸿篇巨制啊!有很多次,我都已经被其中的科学描述和逻辑推理而将其中的内容信以为真了!但是因为现在生活的世界观所限,谁又能断言他所言非虚呢?
此处仅举一例为例做结。倘若人类真的实现了冬眠技术,那么谁可以享有冬眠的权力呢?因为正如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说“人人享有生存的权力”。冬眠意味着可能生存到具有长生不老技术的世界!从而人们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就是不平等的了。这种“诺亚方舟”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要远远大于限制其发展的技术问题!一个科学技术发展道路上不可逃避的问题!
三体读书笔记8
当我看完了《三体》三部曲的时候,我仰望着星空,仿佛看到了宇宙中闪耀着生命和死亡光芒的一双双眼睛,就像书中说的:“黑啊,真黑啊。”
《三体》讲述的不仅是三体文明与人类文明的故事,更衍生出了很多问题。三体文明在书中固然强大,但为何还是害怕罗辑博士的黑暗森林威慑,这说明宇宙中的文明只有更高级没有最高级,像书中的歌者文明,仅以一个二向箔就将三体文明在内的所有文明及星球全部二维化。歌者文明也不是最高级的文明,就比如银河系人类首次进入四维时其中一个文明说的话:“弄干海的鱼不在。”更高级的文明早已将宇宙弄的破败不堪,三维空间的人类却毫不知情。
其次是宇宙中的空间问题。书中说道:“宇宙早已十分拥挤。”歌者文明使用二向箔产生的二维化永远不会停止,这样高级文明一次次使用二向箔,让宇宙从原来的田园时代变成了三维宇宙。因为人类想象力不足,所以无法想象出高维是怎样的状态,使人类只有在接受了三体文明的技术后才得以进入四维空间,但四维空间也极度危险。这样一步步下去,宇宙零维化只是迟早的事,可是还是有文明会生存下来,他们会改造自己,使自己降维,这样做只为了战争,所以说我们人类在这种如果假说可信的情况下还能在太阳系中生存实属不易。
最后是本书的剧情问题。一开始人类意识到了三体文明的到来时,全世界都很惶恐,于是便设立了“面壁者”,地球三体组织还有相应的破壁者。第一个面壁者泰勒想要用球状闪电攻击地球舰队,让他们成为量子态的幽灵舰队,但是却第一个被破壁,破壁人说“主不在乎”。他由于无法从面壁人的职责中解脱,选择了自杀。第二个面壁者雷迪亚兹表面上是想制造大当量氢弹攻击三体舰队,实际上是想引爆水星,让其坠落到太阳中,最终太阳会吞噬金星以及地球。也就是以整个地球来要挟三体世界,被破壁后回到委内瑞拉,被愤怒的民众用石块砸死。第三个面壁者希恩斯,表面上想提高人类智能,这样更高智能的人就能够更快的发展科技,以应对三体舰队,这是一个间接的计划。在计划进行过程中产生了意料之外实际上是实现设定好的思想钢印,他通过思想钢印给地球舰队打上人类必败的信念,让人类尽早逃出地球,寻找新家园。他的破壁人正是他老婆山杉惠子。由于人类社会反对逃亡主义,所以他的计划也不了了之。第四个面壁者罗辑,一开始却找史强为自己找梦中的女孩,史强为他找来了庄颜,他们在一起生活还有了孩子。有一天联合国却把庄颜和孩子都冻结了,罗辑也知道庄颜是受联合国之托来办事的,不过他们之间也有了真正的爱情和结晶。罗辑自此才开始思考自己作为一个面壁者的责任,他由叶文洁所讲述的两个公理和两个概念,发展出了宇宙社会学。罗辑最后成为了执剑人,从一个玩世不恭的人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书中有一段描写我印象深刻:罗辑将世界作为豪赌的筹码,但他也是为了救这个世界,他悟到了黑暗森林法则,于是在杨冬的墓前举枪瞄准自己,对着世界上的智子说:“我,面壁者罗辑,想三体世界对话!”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
三体读书笔记9
这算是我第一次读科幻小说吧,完全是冲着它的知名度去的。
很多专业知识都不懂,只能含混的读,读的很慢,不能快速翻阅,也没有阅读的快感。
但是感觉,有时候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对人的思维开拓很有好处。
比如站在宇宙的角度思考人类:在更高级的文明中,我们只是一只虫子?
小说中提到的“三体”游戏很好玩,没有玩过游戏,不知道现实中有那种效果的游戏吗?不过自己的知识量太小了,顶多是个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就算不放置在宇宙的高度去想,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新闻事件还是身边的事情,自己何尝也不是个吃瓜群众。
什么罗尔事件,什么明星绯闻……就连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也只是束手无策的观望着。
但,依旧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建立自己思考和判断的吃瓜群众。
读的时候没有做摘录,我自己也没有什么评论的,摘录一些网上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啦。
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往小处说,这是科幻迷们很干兴趣的一个问题;往大处说,它可能关乎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死亡是一座永恒的灯塔,不管你驶向何方,最终都会朝它转向。一切都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星空永远令人敬畏,然而道德脆弱不堪。因为人类本身,最终亦不过灰飞烟灭。
平淡才是偶然,规律从来不是常态。
……你的生活是一种偶然……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偶然……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
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小蚂蚁。这想法让我的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反正日子就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人就老了……
一直认为写作是件很耗费体力与脑力的事情,特别是从新构架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文明。这需要你有丰富的尝试与思考,过去,我们从来不缺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少有一个如刘慈欣般有着历史、物理学与哲学思考的作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三体的出现对中国科幻界绝对是幸事。霍金之前曾经警告过我们,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对地球也是恶意的。那时我不懂,在读完这本书时我回想自己小时候拍打小虫子时的情景。或许,在更高级别的文明里,你我只不过是虫子。
三体读书笔记10
《三体》作为亚洲第一部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雨果奖”的科幻著作,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作品中,地球人类的天文、社会、历史及哲学等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到。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科幻文学作品长期占据着世界科幻文坛,以此作为基础产生的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更是叱咤全球,深得我国年轻一代人的喜爱。
《三体》作为中国科幻作家所写的一部科幻巨作,不可否认,作品中有着一定的中国元素。作者以一种特殊的手法,展现了当年文革的恐怖,使得读者明了当年人性的扭曲。《三体》三部曲中,无论是叶文洁明知三体星人对地球文明构成威胁,仍坚持发送地球坐标,军人章北海在知道地球人与三体星人实力相差悬殊、注定无法战胜的前提下,仍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是云天明临死前送了程心一颗星星,程心却把他的大脑打入三体人内部刺探情报,那种人类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被深刻地写了出来。《三体》将那些平凡的人置于改变世界的舞台中央,营造出对未知、对宇宙的敬畏,形成一种“科幻唯美”。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不仅是以一种特殊的角度对人性进行深入探讨,而且也是对宇宙规律的思考。
比起人性、宇宙规律的思考,《三体》中提及的“射手假说”“农场主假说”的震撼显然来得更加直接。两个假说都在说明一个道理:那些所谓的科学观测做出的推测或许仅仅是相对正常的,并不一定是真理。两个假说即便对当代科学研究、观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诱发人们对所谓真理的思考,并且也对现有的“真理”进行批判。与此同时,还对小说中的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入侵进行了一定的铺垫。对于文明之间的善意与恶意,《三体》是这样分析的:“文明间的善意和恶意。善和恶这类字眼放到科学中是不严谨的,所以需要对它们的含义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诚然,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放眼《三体》三部曲,作品当中的许多理论也极具理性思维,理性批判的文字可以说总在关键时候出现,进行一定的阐述。
而主人公叶哲泰所说的那句“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不得不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深思。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那些为了满足肉体欲望,类似于当“房奴”、“车奴”、“卡奴”的人绝不在少数,人们在追求物欲的过程中便已耗尽了灵魂的所有,怎么可能会去思考一些“哲学的终极问题”、与当下生活无关的事?《三体》总会让人有一种残酷冷漠的感觉,而《三体》的结局的那段对话:“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太阳明天还会再升起来的。”不得不说,作者采用这般童话式的结尾,瞬间让整部作品显得不那么残忍冷酷,但这绝不影响:作者仍是一个冷漠的宇宙观察者与道德评判者。
当翻完《三体》最后那一页时,仰望星空,无论是谁,都会从心底生出一种宇宙之大而凡人渺小之感,也难免会对整个人类世界文明进行反思,尽管明天的太阳还会再升起来。
三体读书笔记11
根据宇宙大爆炸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概在138亿年,太阳系年龄大概在45亿年,而我们人类仅仅在这颗蓝色星球上存在了600万年。在如此浩瀚的时空里,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存在,那么,仅仅银河系,就会有大量的外星文明。然而,为什么,我们至今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也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是因为我们的地球和人类,如此独特和唯一?抑或是还有其他不为我们所知的原因?上述这段论述是著名的费米悖论,它讲述了宏大的宇宙尺度与稀缺的外星文明证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矛盾。
小说《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刘慈欣,给出了解释上述困惑的某种答案。这部作品刚刚问鼎今年科幻文学的最高殊荣雨果奖。作者凭借深厚的科学素养,向大家描绘了一幅从公元纪年算起,往后180万年里,人类文明与以三体文明为代表的外星高级文明,不断抗争、最终走向覆灭的宏伟画卷。当我们惊叹于书中引力波、智子、高维空间、星际飞行等科幻概念时,感受更深的是作者对于当今文明的悲情与忧思。
故事伊始,对于后工业时代人类文明中深入骨髓的病态感到绝望的少数精英,呼唤外星文明如同救世主般来拯救地球。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上帝,是死神。面对入侵的高等级外星文明,人类如同一个出世的孩子般混乱不堪,推卸、逃避,混杂盲目的仇恨与崇拜。远不如故事最终,三体文明在面对更高级文明打击时来得从容、冷静与理性。
人类祈求三体人能够如同他们一样在温暖的地球里慵懒、懈怠,殊不知宇宙生存的真实面目本来就异常黑暗、冰冷与残酷。故事里人类社会的天真、幼稚、无知,与当今社会群体的去理性、反智化行为,与现今各种媒体充斥着泛娱乐化甚至是娱乐至死的心态形成映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To be or not to be,当面临一百年后大部分人牺牲、少部分人逃亡、人类文明的种子得以延存还是四百年后全人类整体覆灭的抉择时,人们集体性地放纵于当前安乐与末世狂欢,却对四百年后的危机选择性地视而不见、甚至心存侥幸,最终换来的是加速灭亡。因此当大多数人不了解真相时,所谓的民主只会把人类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给自己暗恋的女神预订一颗星星,在面临三体文明入侵时给绝望的人类带来生的希望;给女神带来一个人造宇宙,伴随的却是人类群体的覆灭,人类文明的个体最终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宇宙中流浪。爱抑或不爱,人性抑或母性,低级文明面对高级文明的祈求与幻想,在零道德的宇宙生存法则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与可笑。所以,作者说,宇宙是一个黑暗森林,在文明与文明的战争中,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xx,失去一切。其实,这与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何曾相似!
当我们今天依稀回味20xx年7月24日NASA宣布发现类地球行星"开普勒-452b"时的激动与憧憬,这部作品以冰冷的想象,告诉我们,洪荒般的宇宙,不是田园,没有童话,地球的存在本来是一种幸运。然而,就是这种幸运,却常被我们认为唾手可得甚至肆意挥霍,因此请让我们,对宇宙多怀一些敬畏之心、对地球多留一分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