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傅雷家书学生读书笔记5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怎么写?)

时间:2024-02-29 11:43:0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学生读书笔记5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怎么写?),供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学生读书笔记5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怎么写?)

傅雷家书学生读书笔记1

  傅雷家书显真情,苦父用爱暖子心。——题记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一句句经典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语贯穿整本《傅雷家书》,让人深深体会到其中饱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是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傅雷,用不舍表明对孩子的愧疚,五三年正月父子之间的激烈争论,使他良心上的责备消释不了。直到儿子离家远行——留学于亚欧大陆另一边的波兰时,“胸口抽痛,胃里难过”的痛苦滋味他才尝尽。他用那一封一封不舍的书信来抒发自己对儿子无限的愧疚之情。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他,傅雷,用自身艺术造诣将孩子的道路铺向未知的前方。他常在信中大量篇幅谈美术,读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不管是留学波兰或是获国际大奖,还是赴各地演出,他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他,傅雷,用做人的道理浇灌孩子懵懂的心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在信中,他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谦,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既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又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在生活中,虽然也有像他那样饱含父爱的父亲,但给予孩子的却是溺爱。他们将自己的孩子泡在蜜罐里,当作温室的花朵呵护着,却不思教育其做人之理。我们期盼像傅雷一样的父亲。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这样评价《傅雷家书》。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他,傅雷,用苦心孤诣的父爱填满了儿子的心灵,指引了儿子的人生。

傅雷家书学生读书笔记2

  自古以来,父母都是最疼爱孩子的人,但是夫妇间总有着不一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傅雷夫妇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或许这就是《傅雷家书》能够畅销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译官,而他的儿子聪又在国外发展音乐,所以家书中的家教家风,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家书中浓浓的父爱与母爱,有时却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因为父亲总是在国家和聪的角度思考。一次,聪想要回国,作为父母,当然是希望漂泊海外的儿子能回家看看。可傅雷的回信中却有这么一句:“每年回国一次,在体力、时间、金钱方面都太浪费。希望多考虑。”夜色中他合上书,强压着心中的不忍与思念写下这句话的场景渐渐在我眼前浮现。

  这父爱是要有多强,才能到这种不顾自己,只顾外界和儿子的境界啊!

  聪的音乐天赋一点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会往往很成功。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寄来这么一句:“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必须深深的检讨自己的缺陷。”,以此来浇灭聪骄傲自大的小火苗。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希望,可成功却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对于聪刻苦的练习,傅雷却又常常劝说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需要让自己太辛苦了。”只是不知道,聪有没有把这句忠言听进耳朵里呢?

  母亲却又与父亲截然不同。“究竟派你在哪个团体里学习?与夏部长见过面了吗?楼伯伯那里去了没有?”母亲的信里,出现最多的就是问号了。既然傅雷承担了一个严师、严父的形象,那么母亲就当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袄”,不断的温暖着在异国的儿子。时不时穿插的几句告诫,让聪心里的警钟又一次被敲响。

  后来聪结婚之后,母亲又更加展现出了她的母爱:“记得有时候要放下工作,多陪陪妻子。”……

  相对于父亲的严厉来说,母亲的温暖能抚平聪心中因严厉而起的不满。也就是因傅雷夫妇的相辅相成,才让聪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几分烦恼吧。

傅雷家书学生读书笔记3

  终于看完《傅雷家书》了,原来看似严肃的父亲对孩子的那份挂念与爱也决不亚于母性。

  (试图以一种是我父亲写给我的信的心理去读完了这本书,此刻的心情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藻来形容,是因为自己的文化底蕴太浅薄了,但仍然想说说自己看过后的感受,虽然不知从何下笔说起)

  平日工作的繁忙也从不能削减一点点对儿子的牵挂之情,总是在将与儿子的信笺交谈当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很渴望知道孩子的一切,包括学习、演出、生活、感情、冷暖、、、、总会在信中跟儿子谈及国内的变化,也时时不忘叫儿子不忘祖国,时时要他记住自己的祖国,要他不断地学习中文。常常乐此不疲地给儿子找着书,摘抄一些对儿子的音乐有帮助的东西,目的就是想让儿子能有更大的进步,进步得更快,不要辜负祖国和所有爱他的人的期望,常常提醒他要注意些什么,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好像孩子永远就是孩子,永远让自己牵挂所有,很想也很渴望知道他的一切,就像他自己说的“刚收到你的来信,就期待着下一封信是什么时候收到的,也想象一下收到时的心情,同时也想象孩子你收到我们的来信的心情”。

  父亲永远就是父亲,他会把自己这一路走过来的些许,包括得益和吃亏都作为一面镜子来教育孩子,目的就是想让孩子能借鉴一下别人的经历少吃亏,少走点弯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虽然与儿子相隔甚远,可是父亲的心却是天涯即咫尺般贴近,与儿子的那分爱太过于细腻了,一切有可能会影响孩子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都为孩子有个很周详的打算和计划过,并提出建议该怎样去避免,该怎样去改正,该怎样去面对,该怎样去做得更好的……

  也很注重对儿子性情的培养,常常给孩子邮着书籍作为精神脊梁,跟儿子讨论国内的变化与发展;也常常提醒儿子的性格上的缺点,比如:第一,注意以后说话,千万不要太主观,造成不要有说服人的态度,这是最犯忌的。还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好辩,不论大小,都要辩,这也是犯忌的。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或许我产年轻人就是最容易犯这两个毛病,最起码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确实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必须得慢慢的学得客观、冷静、理智,别像古希腊人那样为争辩而争辩。

傅雷家书学生读书笔记4

  看了《傅雷家书》之后,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写给出国在外学习的儿子傅聪,傅雷用自身经历来教自己儿子做人的原则、对艺术的修养、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其中,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傅雷说过的“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还有傅雷先生在听完儿子的协奏曲钢琴部分录音后,并对他儿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劝导儿子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要静下心思考。

  傅雷先生通过这种平等的倾心交流方式和儿子谈艺术,会让儿子一天比一天长进。傅雷先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教育儿子的同时,总要将自己摆进去,引导儿子认真对待自身的不足。

  我一直认为爱子之情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为儿子树立了一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榜样,让儿子听其言,又学其行,成才道路上才会稳步前行。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他们的`谆谆教导,他们不是什么伟人,也不像傅雷那样说出立身处世的大道理,但他们做什么事都会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为我打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浓浓的亲情总是令人感动。《傅雷家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傅雷是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

傅雷家书学生读书笔记5

  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当我们渐渐长大,他们定是忧喜交加。这世上有千难万阻,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去探索未知,却又怕我们懵懂莽撞吃了苦头。

  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点做到了完美。他们选择了书信这种最为真切自然的文字。写下的一切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避免孩子走更多弯路。只有在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才能充分地溢于言表。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的不仅是傅雷与他父母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应该如何对待父母。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所以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严师,慈父,益友,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佩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是那样完美,许多处不如傅雷那般细心。

  他们不知道怎样教育出最好的我,因为他们不曾了解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不知道如何整理我的思绪,因为他们本身就很少读书;他们对我的世界一无所知,因为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个我。但是,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对我的鞭策都代表他们爱我。读后感·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如每一个最幸福的孩子一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就是这些,使他们成为天下独一无二也无可取代的父母。

  傅雷的教育方式,固然是我们看这本书的重要原因。但如何拉近两代间的距离,才更应该是我们从这本书中的到并且切实需要的精神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