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褒禅山”导游词3篇(褒禅山导游词100字),欢迎参阅。
“褒禅山”导游词1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旅游。您现在参观游览的是被誉为“马鞍山旅游名片”的褒禅山风景区。褒禅山旧名花山。唐贞观年间,得道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于此地,其弟子便改花山为褒禅山。到了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山,写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从此,褒禅山名扬天下。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左、前、右三方,三座连绵起伏、山色翠霭的山峰,就是褒禅山的三大主峰。右手边的这座山,叫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时以盛产木灵芝而得名;咱们正前方的这座山名曰起云峰,那可真是山如其名,山势高挺拔,山雨欲来时,烟雾涌腾,山峦若隐若现,如同水墨山水画一般,叫人流连忘返,左手边的这座山,它叫鳌鱼岭。因其状如鳌鱼,故而得名,山上林木葱茏,深秋时节,不同颜色的树叶色彩斑斓,令人美不胜收。
请大家把目光再转移到我们的左前方,你看绿树掩映中,黄墙红瓦清晰可见,它便是含山县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的一座寺庙--褒禅寺,它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创始人就是我刚刚我给大家提到的慧褒禅师。其中最高的建筑,就是我们现在清晰可见的千佛舍利塔,塔身为花岗岩结构,共有9层,高达48米,慧褒禅师的舍利子便归藏于此塔的地宫之中。
现在请随我一同顺着林荫大道向前走,前方不远处,高高矗立的'汉白玉雕像便是《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雕像。你看,他正手持卷轴,翘首凝望着迷人的褒禅山美景。雕像下方,红色大理石底座上镌刻着十四个金色大字--“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你们知道这是谁对王安石的称赞吗?对,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对他的高度赞誉。
走过了王安石雕像,我们的左手边是镌刻着《游褒禅山记》全文的文化墙,右手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1“天下第一名洞”六个大字,指的就是闻名中外的华阳洞,华阳洞内景色瑰丽奇妙、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具体怎样,你不妨进去走一走,看一看。接下来将由华阳洞专属讲解员为大家作精彩解说。我们稍后洞口再见!
“褒禅山”导游词2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环峰镇华阳行政村境内,山高481米。古称华山,当地人叫褒山。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峰林地貌,其中最著名有灵芝山、起云峰、鳌鱼岭等大小山峰。
有史记载,褒禅山的开发始于唐贞观年间,主要是宗教活动。最早慧褒和尚结庐,死后弟子宋高僧中会建褒禅寺。南宋哲学家叶适任沿江制置史,曾来寺求雨如愿。宋庆元六年,和州州守祈雨后筑喜雨亭。北宋元和元年,舒州通判王安石回乡探亲,率其弟、友四人游览考察褒禅山,写出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此文被国内和港、澳、台地区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褒禅山分古寺、双塔、溶洞、矿泉四个景区。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级风景区,xx年为含山县旅游先进单位,列入巢湖重点开发景区。
褒禅山交通便捷,景区对外有公路通往诸多城市。褒禅山宾馆于xx年建成,住宿、餐饮高中低档齐全。
华阳洞位于含山县环峰镇褒禅山腰。北宋宰相王安石于至和元年,率弟、友游览此洞,写出千石名篇《游褒禅山记》,被大陆、港、澳、台选为语文课本。溶洞总长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中有河,河中泛舟。洞外山光水色,多名胜古迹。景区内有华阳洞度假村,食宿齐全。
碗儿岭,位于含山县褒禅山景区西侧,海拔479米,古称鳌鱼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吃饭后投碗于岭上,故称碗儿岭。至今岭上仍可见罗汉坐卧痕迹,微妙逼真。二面凌空,悬岩百丈,多古树。银杏、探洞松、檀树十分名贵,生于悬岩石壁,成为该岭二奇:石包树,树抱石。
“褒禅山”导游词3
褒禅山,旧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进而处。因唐贞观年间(627——649)慧褒 褒禅山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春夏往往风之。
有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有袭女泉、白龟泉,泉水清洌,终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禅院(即华阳寺),为明人郑和所建,气势宏伟,后屡有修建。
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毁坏。四周山势突兀,景色秀丽,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禅山记》文章中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今碑记尚存,众多洞天,泉水之胜,仍吸引游人。
古人这里是“路入云堆,禅房四面,峰随意立座,野梅香满山。王安石在游记中记的华山洞,洞内轩敞开阔,石壁上满是记游者的字迹。洞内翠蝶绿裹,树木繁茂,树从中传出铮钲之声,象有人弄琴。次地真乃人间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