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马哲理故事11篇 蕴含马哲原理的小故事,以供参阅。
马哲理故事1
我家门前的那条路边上有一块田,田里有两匹马。
从远处看,这两匹马同别的马没有什么区别。可你要是走近看的话,你会发现一件比较耐人寻味的事情……
其中一匹马是瞎的。马主人并没有因此冷落它,反倒给它安排了一个安全且舒适的马厩。就这件事也真是够有意思的。你要是站在附近侧耳倾听,你还可以听到铃声。声音是从田里的那匹小一点的马那里传出的。
那匹马的缰绳上系着一只小巧的铜铃。盲马听到铃声就可辨清同伴在何处,于是它好跟在后头。你若是站在那里看这两位朋友,你会看到系铃铛的那匹马总是照应着盲马,而那匹盲马则会听着铃声,然后缓缓地走到同伴身边,它相信同伴不会把它引到危险的地方。
每天夜幕降临,当系铃铛的那匹马回马厩时,它总会停下来朝身后望望,确保失明的同伴不会离它太远;否则,没了铃声作为向导,同伴会迷路。
如这两匹马的主人一样,上天不会因为我们有缺陷就放弃我们。
有的时候,我们就是盲马,由上天派来的贵人牵引着;还有些时候,我们是那匹引路马,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的路。
马哲理故事2
宓子贱曾做过单父的地方官。平日,大家只见他整天弹琴作乐,悠然自得,根本没见他走出过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单父这地方生活富足,人心安定。后来,宓子贱离开了单父,接替他的是巫马期。巫马期每天天没大亮,星星还没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繁星密布才疲惫不堪地返回公堂。巫马期为了工作,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大小事情无不亲自处理,好不容易才将单父治理好。
巫马期听说宓子贱治理简直不费什么气力,可单父也一样富足,便特意到宓子期府上求教,探讨治理单父的窍门。宓子贱得知巫马期来意后,微微一笑,说道:“我哪里有什么治理的窍门呀,只不过我治理单父时凭借大家的力量,而你治理单父时,只用你自己的力量。光依靠自己的力量治理当然辛苦不堪,而我动员了大家的力量,依靠众人当然使我自己安逸得多了。”
点评
宓子贱与巫马期同在单父做官,都能将单父治理得很好,然而一个工作得悠闲,一个工作得辛苦,这个故事不正说明了众人力量的重要吗?
发散思维
本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也可以用来思考特立独行、单打独斗在生活中的弊端。
马哲理故事3
多年前有一个老印第安人,一夜之间发了财,他马上买来了一辆超豪华的旅游轿车。每天四处闲逛,去看老伙计,以看以前小镇子上的老邻居。
那时候轿车有两个备用胎,可是老印第安人为了更加引人注目,又装备了四个备用胎,这样他的车在个小镇是最长的了。即使他不能看到每一个人,也会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他。
有一次雨后他又开始出行,不小心误进泥塘,怎么也上不来。路边不时有人停下脚步,好地向这边张望,g甚至有人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什么。老印第安人非常恼怒,他叫住旁边一个小伙子:臭小子,快过来帮个忙!
小伙子走过去,也不着急,而是走到老印第安人的面前,比划着。
老头嘟嘟囔囔着,从裤子深深的兜口掏出一把快生了锈的钥匙,小伙子把钥匙轻轻插进汽车的锁孔,汽车开动了,很容易地就开出了泥塘。
原来,老印第安人这辆轿车是用两匹马来拉动,他从来也没有开动过。汽车的发动机完全正常,而他从没有学会把钥匙插进去启动打火。怪不得过路人在笑,他们笑老印第安人,他的汽车里有100匹马准备就绪,昂首待发,可他只用外面那两匹马!
相信外在的微弱的火星儿,而忽视自身可以燎原的火把,其实这样的错误我们又何尝没有犯过?当我一个朋友遇到一点坎坷,不惜百里之外云找算命先生以图改变运程,突然就想到了这个故事,他汽车里的100匹马是不是也在哀鸣呢!
马哲理故事4
最心爱的马因营养过剩,肥胖而死,悲痛万分的楚庄王打算以大夫之礼来埋葬自己的爱马。群臣都认为他的做法太荒唐,劝谏他不要这样做。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楚庄王暴怒:我意已决,有谁胆敢再拿葬马这件事进谏,杀无赦。
事情陷入僵局之际,身份低微的优孟一反常态,大哭而来,为楚庄王的爱马吊唁。与百官的坚决反对不同,优孟认为楚庄王以大夫之礼葬马规格还太低,应该以国君之礼来安葬:要以美玉作为马的棺椁,调动全国的军队挖墓穴,让全国的老人孩子背土培坟,让韩魏的国君陪灵,让六国的国君吊唁,以最高的太牢之礼来祭祀。并不糊涂的楚庄王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荒唐了,急忙悔改,问优孟该怎么做。优孟幽默地回答:“以铜锅做棺椁,配上葱姜蒜,把马安葬于人的肚腹之中。”楚庄王欣然同意,一场云暗天低的紧张氛围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化为无形。
文武群臣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不仅没让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将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关键时刻,优孟三言两语,却解决了众多大臣解决不了的问题,化国家大灾于无形。原因何在?百官直言进谏,总是说“不”,而优孟和这些人不同,他让自己的思维转了个弯,先顺着说“行”,进而让楚庄王自己意识到自身做法的荒唐而主动改正,这是语言的技巧,更是思维转弯的智慧。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事情陷入僵局,前方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试着转身,让自己的思维转个弯,也许柳暗花明的惊喜就在眼前。
马哲理故事5
马是世界上最善跑的动物,它不仅跑得快,而且奔跑时很少会摔倒。
在奔跑的马形容马奔跑时,我们总爱用“飞奔”这个词。其实,不管马儿跑得多么快,它都没有“飞”起来,因为它始终保持有一条腿不离开大地。
有人用高倍摄像机摄录马儿奔跑时的步态,发现马儿与其他四足动物的步态有明显的差别。一般四足动物奔跑起来,前面两足大多同时落地,而马儿不是,它的前面两足落地总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同时,它的后面两足与前面两足也存在着延迟的时间差。也就是说,马儿在奔跑时,它的四个足落地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始终保持有一个足踏在大地上。
不管跑得多快,也不把自己悬空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很多人都不如马。不是吗?一些人一旦飞黄腾达,就飘飘然,就趾高气扬,就把自己悬空起来,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结果,不少人因此而栽了跟头。
马儿善跑,而且在奔跑时很少见它摔倒,就是因为马儿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步态稳健,才能从大地上不断获取前进的力量。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应该保持一种马儿奔跑的姿态。
马哲理故事6
一个主人有一匹千里马和一头毛驴,它俩都给主人干活:驴拉磨,马驮着主人周游四方。但是,驴却经常遭到马的羞辱。
中午吃饭的时候,马第九十九次辱骂驴说:
“没出息的家伙,一天到晚,围着一个石磨转去转来。眼睛还被蒙着,瞎走瞎忙。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如早点死了吧!”
驴再也忍受不了马的侮辱,伤心得大哭着跑走了。
第二天,主人发觉驴不见了,便把马套到磨上。
马说:“我志在千里,怎么能为您拉磨呢?”
“可我要吃面啊!没有驴,总不能囫囵吃麦粒呀!”说着,主人用布蒙住了马的眼睛,并在它的屁股上重重地给了一掌。
马无可奈何地跟驴一样围着磨转起圈来。
才拉了一天磨,马就感到头昏脑胀,浑身酸疼得受不住了。它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
“唉!没想到驴干这活儿也不容易呀!今后再评论别人一定要先换到它的位置上试试再说。”
其实马干马的活,驴干驴的活,分工明确,各出各的一份力气。偏偏马好事,把驴气跑,吃了苦头才知道驴的作用原来也是不可或缺的。
做人,不要随意评论他人。有些事情好似冰山一角,你只看到了水面上的十分之一,却忽略了水面下的十分之九。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乱胡言。
有些事情,没有得到当事人的认证,就开始随意曝光,造成的损害,也不是任何人能够全盘承受的。
不分黑白,颠倒是非,切勿瞎乱语。
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身边总有一些人喜欢说三道四,常常三言不靠谱,四语不着调,只为满足自己一时的快感,不顾及他人内心感受。
你要知道:搬弄是非,一不小心会砸了自己的脚,无中生有,稍有不慎便会自己掉了坑。
谣言就像写在水里的字,虽然不长久,但却流传飞快,伤害甚广。
不要因为一时的快感,而造成终生的悔恨。
他人的难处,你帮不到可以,但是请不要随意挖苦,惹人厌。
别人的痛苦,你安慰不了也无妨,但请别雪上加霜,招人烦。
管好自己的嘴,切勿祸从口出!做好自己的事,不要乱管他人。
做人将心比心,你会发现:
每个人都有无法去言说的无奈,我们要尽量去理解;做事换位思考,你会懂得:人人都有不为外人道的痛苦,我们要尽量去安慰。
做人,不要随意评论他人。
这个世界并非只有马,也并非只有驴,而是有千千万万的生灵,自然也就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角色。
各自做着自己的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这就是最好的。
马哲理故事7
在很久以前只有野马没有家马,家马是人类捕捉野马驯化而成的。
被驯化的家马渐渐脱离的野马粗壮的四肢和凶野性情,变得外表秀气性情温顺。
有一天,家马和野马在大草原上相遇。野马说:“看你变得如此弱不禁风,快和我走吧!在大草原里尽情地奔跑,渴了喝山泉河水,饿了吃野菜杂草,生活自由自在的`多好。“
家马瞧了一眼野马道:“什么自由自在,不过是无家可归吧!夏天被太阳暴晒,冬天被冰雪所欺。那里像我,住在住人给我搭的窝棚里,渴了夏天有冰水,冬天有温开水。饿了,有上好的草料。脏了有人帮我梳理匹马,日子过得和神仙一样。”
顿了一下,家马继续自豪地说:“朋友,我看你身强体阔,跑起来飞速,不如你也投靠我家住人吧!找个有吃有喝的好去处。”野马没有回答,舒展四蹄奔走了。
几年后,野马又在草原上和家马相遇,如今的家马已经成了瘸马样子非常狼狈。
野马奇怪的问它:“怎么了?”
家马哭丧着脸对野马说:“一次我帮主人运货,不小心弄伤了腿,主人见我没用就把我赶了出去。”
马哲理故事8
马,本来自由自在的在山间撒野,渴了喝点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晒太阳,无忧无虑。可是自从有了伯乐,马的命运就改变了,给它的头戴上笼辔,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栓着它,马的死亡率已经是十之二三了,然后再逼着它运输东西,强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脚上钉上铁掌,马的死亡率就过半了。马本来就是毫无规矩毫无用处的动物,让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灵气,无用无为,还得以享尽天年,教化它,让它懂得礼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规矩的约束下我们是否也丧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别人制定的礼义,逼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还剩下多少呢?人生哲理小故事: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马哲理故事9
1847年10月的一天,7岁的法国男孩奥古斯特一个人在巴黎街头郁闷地闲逛着,因为学习成绩很差,他刚刚被父亲狠狠训斥了一顿,由于家境贫穷,他的姐姐主动放弃了学业,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他,但他却只喜欢美术课,其他功课根本学不进去。
奥古斯特一边走一边想,是否该申请退学呢?他胡思乱想着,竟然忘记了看路,突然“砰”的一声撞在了一个人身上。
奥古斯特连忙说:“对不起!”可那人却没有说话。奥古斯特抬起头,只见一个满脸胡子的人浑身石屑,手里拿着一把奇形怪状的刀,正盯着一块很大的石头呆呆看着,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刚才有人撞到了他。
奥古斯特非常奇怪,好奇心让他暂时忘记了心中的郁闷,他站在一旁看着这个怪人,过了一会儿,那人突然走到石头面前,拿起手中的刀凿了起来,奥古斯特更加奇怪了,他心想:这个人在一块大石头里找什么呢?
那一天,奥古斯特看了很久,直到黄昏的时候,那人才注意到有个小男孩一直在旁边看着他,那人微笑着介绍自己名叫荷拉斯??勒考克,奥古斯特问他在石头中找什么,荷拉斯却只是微笑着不说话。
此后,连续三天奥古斯特都会来看荷拉斯凿石头,但他始终看不出荷拉斯在寻找什么。三天后,因为学校开学,奥古斯特不得不回到学校,但他一直记挂着荷拉斯,两人已经成了朋友,奥古斯特对他说自己要回去上学时,荷拉斯一脸神秘地对他说:“你去上学好了,一个月之后,你再次放假的时候来到这里,你就会看到我在石头里找到了什么!”
这之后,奥古斯特虽然每天在学校上课,但他的心却飞到了荷拉斯身边,他无时无刻不在想,荷拉斯会在石头中找到什么呢?
一个月之后,奥古斯特迫不及待地赶到了遇到荷拉斯的地方,荷拉斯已经不在那儿了,但他看到原来放大石头的地方竟然站立着一匹非常漂亮的石马,那匹马身材高大,栩栩如生,奥古斯特被深深吸引住了,他想,原来,荷拉斯是在石头里寻找这匹马啊!
奥古斯特正呆呆看着,突然有个人抚摸着他的头说:“小家伙,这匹马漂亮吗?”
他回头一看,正是荷拉斯,但荷拉斯的胡子已经剃光了,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很有气质。
奥古斯特说:“它可真漂亮,没想到,石头里居然藏着一匹马。”
荷拉斯大笑着说:“小家伙,你也可以做到的,我知道你喜欢画画,但是画画只能把马放在纸上,不能让它奔跑起来,跟我来吧,也许有一天,你会在石头里找到一个新的世界。”
荷拉斯到奥古斯特家里进行了拜访,原来,他是巴黎美术工艺学校的雕塑教师,经过他的劝说,奥古斯特很快转学到了他所在的学校,在这里,奥古斯特如鱼得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赋,很快成为雕塑专业的佼佼者。
奥古斯特的全名是奥古斯特??罗丹,他被称为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但是,如果没有那匹从石头中找到的马,或许他的一生只能庸碌无为,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需要寻找到这匹马,因为它指引着我们一生的方向。
马哲理故事10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
商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商人驮运货物呢?
士兵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普通士兵效力呢?
猎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匹马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机会。
一天,钦差大臣奉命来民间寻找千里马。千里马找到钦差大臣,说: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马啊!钦差大臣问:那你熟悉我们国家的路线吗?马摇了摇头。钦差大臣又问:那你上过战场,有作战经验吗?马摇了摇头。钦差大臣说:那我要你有什么用呢?马说: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钦差大臣让它跑一段路看看。马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几步,它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你老了,不符合我的要求!钦差大臣说完,转身离去了。
马哲理故事11
战国时期,燕国由于人才困乏,奸臣当道,有才之人被搁置不用,无才却只会献谗之辈倒是层出不穷。于是国家大乱,后来又被齐国打败,几乎亡国,从此,燕国一蹶不振,国君也因为忧心如焚而得了疾病,不久就驾崩。
燕昭王即位后,决心招揽人才,振兴国家,恢复往日的气象。
有一次,大夫郭隗晋见,昭王问他:“寡人想招揽人才,以振兴我大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郭隗回答道:“这很简单,但不知大王肯不肯用臣的办法?”
昭王说:“是什么办法?你尽管说,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寡人就会采用。”
郭隗说:“如果大王想得到很多的贤才,就必须从国内或者朝庭的官员中选出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然后大王再亲自去登门拜访他,重视他,让天下人都听说知道您重用贤才,那么有才能的人才就会到您这里来了。”
燕昭王问:“那依你之见,寡人应该选拔谁呢?”
郭隗说:“大王您真的想让天下有才能的人到您这里来,首先应该从臣开始。让天下人知道,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得到您的重用,何况那些有才能的人呢?”
昭王好像还有些悟不透其中的道理,半晌不说话,在那里思考。郭隗为了说明这一道理,便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喜欢好马。他用千金高价想买一匹千里马,于是派人四处寻找。被派去的人寻找了3年,也没见到千里马的影子,国王非常失望。
有一天,一个打扫宫廷的小太监知道了这件事,就去见国王,说:“请让我去买好吗?我一定能买到千里马。”国王买马心切,就派他去了。
小太监只去3个月,便回来报告说千里马买到了。国王听了非常高兴,让小太监赶紧把千里马牵来看一看。小太监不慌不忙,把手里的包袱打开,拿出一个又脏又臭的死马头来,说这是花500金买的死千里马的头。
国王一看之后,当即雷霆大怒说:“我要的千里马是活马,你为什么给我买个死马头回来,还浪费了我500!”
当国王要治小太监欺君之罪时,小太监说道:“尊敬的大王请不要杀我,活千里马很快会有人给您送来了。”
国王问他为什么,小太监从容不迫地说:“大王您想,我们买死千里马头还花了500金,何况是活的千里马呢?这个消息传出去,天下人都知道您最爱好马,那谁有千里马能不往您这里送呢?所以我说千里马会很快有人给您送来的。”
国王一听很有道理,于是就没有治小太监的罪。果然,买死千里马头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人给国王送来3匹上等的千里马。
人生哲理:取信于人,就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只要真心实意并付诸行动,就能够广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