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生态与环境6篇

时间:2024-03-13 16:51:32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生态与环境6篇,供大家赏析。

生态与环境6篇

生态与环境1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最快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中伴随着过度消耗资源、加速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等严峻的环境问题,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必然选择。下面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入手,探究提出若干具体的保护措施,希望能对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是支撑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石,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还能帮助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面对当前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阻碍城市发展进程的严峻形势,城市生态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值得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自世界走进工业文明时代以后,城市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数量大幅增加、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繁荣与社会文明。然而城市化在为发展经济与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导致城市建设与发展遭遇巨大的生态威胁,人的身心健康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均遭受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值得人们思考。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但要保护好既有的生态环境现状,还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过程中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维护其再生能力,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去。

  2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1合理开发城市空间,建立生态安全格局

  一是在城市建设中,须依据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相互统一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对开发城市空间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城市空间职能结构,推动城市生产空间的集约与高效发展,使城市生活空间保持宜居、山清水秀等优势特征。

  二是有机结合城市的生态空间分布,围绕山地、水系等主体,用城市绿地、景观廊道等作为补充,与城市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地、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等串联起来,建立城市生态保护战略格局,形成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景观格局与生态屏障。

  三是对应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生态安全格局,对开发产业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城市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统一。

  2.2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城市生态体系

  一是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在快速发展产业的同时保持较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耗,实现污染低、能耗低的低碳经济,建立低碳城市;依托科技手段对环保型产业给予大力的扶持,倡导低耗清洁的生产工艺,推进城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围绕工业零排放目标的实现倡导循环利用资源,并倡导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二是建立健全环境评价体系,设立环境入境标准,并合理划分城市开发强度不同的区域;针对在建设中被破坏的土地以及荒地实施植被恢复、生态保育等措施;在引进项目时要坚决放弃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等项目以及占据较大面积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较低的项目,严禁环保不达标的、高污染的企业进入城市。

  三是保护好城市的湿地资源、水源地,加大保护森林资源的力度,严格控制林木采伐;积极建设城市的水源地保护林,建设重点防护林、交通线绿化带等,推进建设城市的绿化林网,从而全面提高城市森林的覆盖率,完善城市生态体系建设。

  2.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产业布局

  一是对城市的工业用地进行集中规划,建立新型环保工业组团,鼓励城市的各个企业集聚到工业组团里。组团内不能超标建设广场、道路等,进入的企业务必要严格遵循集约与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利用闲置土地来提高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投资强度;依托综合交通网络对仓储用地进行统筹安排,在城市高速公路、地铁出口周边等建设综合性的货场、仓库,以构建城市的仓储物流中心,促进城市产业布局的优化。

  二是科学布局生活设施及服务设施的用地,按照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规划建设居住地组团,使市民的工作、生活以及出行等需求得到满足;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整合办公用地,并建设商业中心,形成集聚效益,提高经营效益;对商业中心区、行政区等优势明显的城市地段实施土地拍卖、招标等策略,引入良性的土地竞争机制,开展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以及授权经营、作价入股等业务,将城市的土地资产盘活;进一步规范管理土地价格,推行土地资源储备制度。

  三是保证城市的生态用地、农业用地,积极建设城市周边的环境绿化事业,打造城市外围的绿色生态圈,并科学规划城市公共绿地,保证绿化的整体覆盖率;有效保护湿地、林地、河湖等生态用地,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的特征落实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等工作;切实保护好城市的基本农田用地,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机制,保持耕地占补的平衡;确保农业用地、生态用地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从城市土地经营收益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与土地整治,形成开发和保护城市土地的良性循环机制。

  2.4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提升城市生态水平

  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污染。

  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要以改善能源结构为入手点,积极倡导使用电力、液化气、天然气等优质清洁能源,并发展核供热,鼓励开发、生产、使用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推广绿色生物质能的使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及时将10t以下的燃煤装置拆除,积极推进洁净煤技术、燃煤过程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落后的煤炭使用方式。同时,要重新定位煤、电、气等能源的价格,通过经济杠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煤炭消耗;核定城市各个单位及部门的燃煤指标,供应要限量;加快用清洁能源取代煤炭的速度[3]。

  二是处理、回用城市污水。

  城市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步伐,陆续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使污水的日处理量有所增加;鼓励各单位、部门、市民节约用水,提高重复利用水资源的效率,全面落实污水回用工作,即城市的每一家污水处理厂都要充分考虑中水回用,新建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等要配建中水回用装置,大型的宾馆、酒店等都要回用中水;不断加强排水管理,逐渐将城市的旧区改造成截流式河流制,新建区则建设成分流制,尽快完成城市所有排污河道以及明沟的整治工作,做到截流污水,清查排瘀河床,且须处理截流污水之后再排海。

  三是处理固体废弃物,使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

  城市要针对工业固体废弃物严格实行申报登记制度,控制排放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并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在当下城市逐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清运以及集装箱式中转的基础上加强对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及时将对水体造成潜在污染的各个垃圾场关掉,遏制白色污染;大力营造城市再生品消费市场,推广对产品的综合利用。

  3结语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尤其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这不仅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更是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才能确保城市取得可持续发展。

生态与环境2

  今天清晨,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把我家的窗子吹开。我爬起来去关,那阵风却在我身边绕了一圈。顿时,我只觉得自己变轻了。像一片树叶一样,不知不觉地随风而区。飘呀飘,飘了很就久,飘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那个地方全部都是树桩。而树桩旁边侧全部都是成有几只小鸟在上空盘旋着,像是在找自己的家。当我坐到树桩上时,那几只小鸟正朝我的头上飞来。难道它们把我的头发当成自己的家了呢?这时,我才想到如果人类不会破坏我们的家园,不乱砍,乱伐。不乱扔白色垃圾以及不排放大量废水来污染环境。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天这种局面了,树被砍了,小鸟没有了家。水被污染,我们有了家地球挡风环境恶劣,我们失去了美好的家。这些种种恶果,都是我们人类一手造成的。

  因为我们人类不断去破坏它。使地球受到了严重的危害。没有了树,谁来为我们挡风沙?没有了水,谁来为我们用什么交田,哪来的水为我们解渴。没有了地球,我们去哪里呀!地球为我们带来了好的条件,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它呢!对,不去伤害它,要保护它,爱护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时常围绕在我们身边。可是,还是有些人为了私人利益,乱砍乱伐。使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无家可归。还有的工厂排放大量污水使河流污染环境。

  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棵树,每一只动物,每一滴水,那么我们的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化下去。那时候,再想挽回一切就不可能了。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爱护每一棵树,每一只动物,每一滴水。地球的生态环境要由人类改变,首先要不乱砍伐,不到处乱扔废纸,不排放大量污水。这样小动物又会有了自己的家,环境也不会被污染。

  让我们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吧!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保护它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生态与环境3

  一、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

生态与环境4

还未清醒的人们:

  大家好!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曾是那样的壮观,和蔼可亲。但是由于我们的破坏,地球那容光焕发的面孔变得皱皱巴巴,一条条“皱纹”刻在了“母亲的脸上!”为了母亲展开那久违的笑容,我想大家提出一些保护环境的建议,第一:不乱扔乱丢,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第二:节约水电,出门不忘关灯,洗手后关水龙头;第三: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地;第四:不用塑料袋;第五:不用一次性筷子。

  以上是我提出的不大成熟的建议,我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家园而共同努力!

生态与环境5

  按照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专题会精神,现将我局牵头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严把环评大闸,注重在源头上预防污染。扎实推进规划环评,积极开展项目环评,发挥好环境影响评价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调节器”、“控制阀”作用,主动服务、全程跟踪重大项目建设,对促增长、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20xx年至今共完成194个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涉及投资872479.89万元;对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做到不引进、不发展,近2年先后依法否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20多个。

  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20xx年淘汰了海大集团20蒸吨燃煤小锅炉1台;在城区强制推行清洁能源,对商户主动使用天然气的,给予开户费50%优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7.72%;开展了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50.2%;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组干部责任,按照1000元/村、2-4万元/乡(镇、街道)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巡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食用菌种植等方式引导农民开展综合利用,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投入财政资金67万元并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0万元,在城区建成了pm2.5自动监测站。20xx年城区空气质量api指数≤100的天数达到335天,空气优良天数占91.78%。

  三是确保饮水安全,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张家岩水库实行每月不定期巡查和加密监测,在原已取缔库周所有排污口的基础上,设立了标志牌和界桩,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设立了120米隔离网,建立了城市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在水库引水隧洞出口建设拦渣治理系统,安排专人定时打捞拦渣系统里的固体废物和库区漂浮物。加强库周村庄环境整治,建农村户用沼气池、垃圾池,发展生态农业,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量农药,科学、合理施用化肥,禁止乱砍滥伐集雨区范围内森林植被,对一级保护区范围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进行退耕还林,对二级保护区范围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逐步进行退耕还林。委托资质单位编制了《市张家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经省级专家组评审并修改完善后,已由市政府颁布实施。20xx年拟实施水库水质提升项目,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对39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定期巡查及半年一次的水质监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20xx年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47.37%。加强重点水域、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对分别编制了保护方案,经专家评审后已下发;在阳化河沿线先后建起了镇、镇污水处理厂,禾丰镇和云龙镇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已展开;委托大学编制了《市绛溪河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已先后通过专家组评审、市规委会审查,正在制定项目方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20xx年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5家,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26万亩次。

  四是推动总量减排,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部署了关停水泥立窑工作,关停了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亚水泥厂立窑,20xx年将对市五洲水泥厂、市阳安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立窑全部实施关停,确保“十二五”期间削减氮氧化物135吨,腾出环境容量。

  五是建立完善保障,积极探索环保长效机制。逐年加大环保投入,从20xx年起设立了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20xx年增加至1500万元,20xx年增加至20xx万元,先后实施了镇、镇、五指乡场镇污水处理站建设,以及三岔湖库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立完善了环境保护例会制度、生态乡镇创建“以奖代补”制度、乡镇(园区)兼职环保员制度等一批环保机制,提升了环保监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需说明的情况

  1.淘汰燃煤小锅炉(10蒸吨以下)工作原系由经信部门牵头,近期已改为环保部门牵头。目前省环保厅已对“十二五”期间的淘汰计划进行了意见征求,但尚未下达任务。

  2.由于农村面源污染尚比较严重,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资金缺乏,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高,20xx年仅47.37%。

  3.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方案尚未下达。

  4.我市无燃煤电厂,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任务仅下达到市(州)一级,县级未下达任务,因此未进行自查。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结合实际,我局已代市政府草拟完成了《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建议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并结合市政府出台的实施细则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常务会审定下发实施。

  2.由于很多乡镇的饮用水源已发生变化,建议市政府根据乡镇实际情况重新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报市政府批准,并落实保护资金。

  3.建议加快张家岩水库治理、二水厂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ⅱ期)建设。

生态与环境6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万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我外婆家附近有一条小河,以前清澈见底,我的姐姐、哥哥小时候常常在小河里游泳,和他们的小伙伴们在水中嬉戏,叔叔、阿姨们也常常在这小河中洗衣服、洗菜······,而如今,小河旁建造了一个化工厂,把生产的废水排放到河里,原本那清澈见底的小河渐渐变成了黑黑的散发着怪味的小河。大人们再也不去小河洗衣服洗菜了,小伙伴们也再也不去河里嬉戏······

  我多么怀念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啊!我想: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力及千秋的大事啊!如果我们在这样污染水,那我们可以用的水资源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生存的条件。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环境,不要让淡水变成污水,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