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爱在屋檐下7篇,欢迎参阅。
爱在屋檐下1
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对自己家人的情感。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神圣的,是不可估量的,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纯洁最美好的爱。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我的家,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幸福,充满了父母浓浓的爱。
早晨,第一缕曙光照进我们家时,妈妈已经在厨房为我们做着可口美味的早餐,然后我们全家围坐在饭桌边吃那美味的饭菜。突然我发现今天的馒头不是那么多,只有五个,而我家有六个人,这可怎么办呀?我原来想那满头的那只手,轻轻的又缩回来,埋头去扒碗里的菜,五分,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饭都吃完了,但馒头却丝毫未动,我抬头望了望家人的面孔,发现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哦,原来我的家人都在为对方着想啊!
还有一次,我目睹了这样一件事。
我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几乎每天都洗衣服,而洗衣服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就是洗衣机,我家的洗衣机在过道里放着,国道非常狭窄所以每次都要爸爸的帮助才能成功的搬出来,而每次都是爸爸往外面抬妈妈往里面抬,里面有很多灰尘和蜘蛛网而外面却很干净,每次搬完妈妈都是灰头土脸的而爸爸却潇洒自在,这下妈妈可不乐意了,有一次妈妈抢先站在外面,而爸爸只好站在过道里面,当办起洗衣机的那一刹那起,妈妈那边纹丝不动,这下妈妈可着急了,爸爸笑了:“里面请,外面你搬不动,咱俩换过来吧!”这是妈妈沉默了………
如果家庭是我们第一所学校,那么家人就是你的第一任老师。爱,其实无处不在;爱,其实就在眼下;爱,其实际在你们的屋檐下!
爱在屋檐下2
年前,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金熊奖的国产影片《图雅的婚事》感动了许多人,影片讲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再婚养前夫”的故事。而今,虚构的电影故事真实再现,一个膝下无子的72岁退休老教师,在体力不支无法照料瘫痪老伴的情况下,征得妻子同意后离婚,面对众多流言蜚语,他又娶了个30多岁的女人,两人一起照料前妻,并且还生育了一个女儿。这个特殊的和睦家庭组合,演绎出一曲浓浓的传奇赞歌……
养子离去,可怜双老身陷绝境
刘亚舟是湖北武汉人,1968年他和合肥的张菊花恋爱结婚,两人的感情非常好。不幸的是,婚后两年里,张菊花因连续三次宫外孕被迫切除卵巢,使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无情的现实将这对小夫妻的梦想都击碎了。想想还是20多岁的年纪啊,刘亚舟夫妇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未来充满了绝望和恐惧。不能为丈夫生孩子,张菊花的心里也很内疚,她多次向丈夫提出离婚,但刘亚舟始终没有同意,他拉着妻子的手深情地说:“没有孩子我们可以领养一个,无论如何我们要风雨携手走完这一生!”
1971年,望子心切的刘亚舟在没有办理任何领养手续的情况下,匆匆跑到皖南一户农民家抱回来一个三个月大的男婴。这个孩子给刘家带来了新的希望。30多岁的张菊花自从第一眼看到孩子后就欢喜的不得了,第二天她就从单位办理了病休,一心一意在家照顾孩子。夫妇俩一切的生活重心都围绕在这个孩子的身上。
然而,平静的生活过了20年,不幸再次降临这个三口之家。1991年,张菊花突感浑身无力手脚发抖,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经过诊断她患上的是帕金森综合症。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行动不便的张菊花患病期间不小心摔了一交,腿骨骨折,虽然及时做了手术,但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基本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要长期卧床养病。于是,刘亚舟特地搞了个小床,每天睡在妻子身边,精心照顾她。
都说养儿为防老,但养了儿子20多年的刘亚舟夫妇却没有这个福气。1998年,养子的两个亲兄弟突然从皖南来到合肥认亲,身世的曝光让养子对老两口越来越疏远。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几年后,在法院的调解下,万般无奈的刘亚舟夫妇与养子解除了收养关系。养子一走,刘亚舟夫妇顿感天塌了下来,他们的心情变得越来越低落,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差。刘亚舟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体力大不如前了,既要照顾老伴,又要收拾家务,对他来说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后来,刘亚舟也考虑了要和老伴一起住进老年公寓,但一问护理费,每个人要1000多元,凭他俩现在的收入只够一个人去。再加上张菊花嫌老年公寓里面太冷清也不太乐意去,刘亚舟只得放弃。身心憔悴的刘亚舟陆续请了几个保姆到家里,虽然是出了高薪,可人家一见到要伺候一对老人,而且有一个还是瘫痪在床的,勉强做了几天就都不干了。倒是有一天,刘亚舟的几个学生来看他,看到恩师师母生活的窘境,就帮他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夫妻俩离婚,理由是与其两个老人都生活得如此痛苦,还不如分开过,说不定师母分得一半财产后,有人动心愿意为她养老送终。刘亚舟听后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大骂这是个“馊主意”,他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要照料老伴,自己活一天就决不会丢下她不管!
可是眼前的现状又摆在面前,刘亚舟的年纪一天天上去,买菜做饭这样的体力活对他来讲已经很吃力了。那天晚上睡觉时,他再次想到学生们的建议,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想法:离开老伴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我可以曲线救妻啊。如果和老伴离婚不离家,再找到一个年轻一点的妻子一起来照料老伴,岂不两全其美?
第二天,刘亚舟就把这个计划讲给妻子听,爱面子的张菊花坚决不同意。如果组建那样的家庭还不被人笑掉大牙?结婚这么多年,两人经历那么多的苦难都挺过来了,现在真的要劳燕分飞?刘亚舟知道妻子的心里有顾虑,他一再保证说:“你还不了解我的为人吗?我早就说过,这一生一世绝对不会丢下你不管。”张菊花当然清楚刘亚舟的为人:这10多年来自己给丈夫带来了如此沉重的负担,刘亚舟为她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青春,从没有半句怨言,想想他这么煞费苦心,丢下老脸来离婚再婚,实际上还是为了她。现在最重要的是面对现实活下去。想到这些,张菊花流着眼泪勉强同意了这个办法。
曲线救妻,30岁的女子欣然担起苦和累
20xx年6月,刘亚洲和张菊花去法院办理离婚。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看了他俩的离婚协议后都惊讶得目瞪口呆,怎么还有这样离婚的呢?他们双方约定:离婚不离家,财产不分割;离婚后女方由男方照顾,而且男方可以找一个年轻的女性再婚,重新组建一个三人家庭;男方再婚后,如后妻愿意配合男方照顾前妻,双方的房子财产由后妻继承。在离婚协议上,双方一再申明,此举是为了挽救家庭的无奈之举,请政府从残疾老人的实际出发,予以核准!这件奇特的离婚案震惊了当地,民政局还特意召开办公会讨论。他们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一对老人在难言之隐的情况下顶着世俗的压力“曲线救家”,这看上去有悖良序公俗,但其做法并不违反相关法律,从尊重本人意愿的角度出发,民政局最终在离婚协议书上盖了公章。
和老伴离婚后不久,刘亚舟在合肥一家报纸上登出了征婚启示。内容和要求很简单:我和老伴月退休金有20xx元,无子女有住房一套,现征40岁以下女性,婚否不限,要求身体健康,能长期照料老人。征婚广告一登出来,刘亚舟优越宽松的条件吸引了不少应征者。但大多数应征者来实地考察后,就打了退堂鼓,这样的婚姻结合其实就是要去照顾两个老人,而且其中一个还是瘫痪在床的老人。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这份良苦用心感动了上苍,注定要续的一段缘分还是来到了。这些人中有一个应征者没有退缩,她就是34岁的胡娇月。胡娇月18岁时就到合肥打工并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还和前夫生有一个儿子。离婚后的胡娇月在外面艰难地打工,一个人抚养孩子,微薄的收入让她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胡娇月在无意中看到刘亚舟的征婚启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和刘亚舟通了几次电话。胡娇月发现刘亚舟虽然年纪有点大,但是性格爽朗,思维敏捷,而且对人也很热情,并没有给人老态龙钟的感觉。刘亚舟对胡娇月的印象也不错,特别是在谈到照料前妻的态度上,胡娇月只说了一句:“您的老伴我就当婆婆养”。这话让刘亚舟感动了很久。
随后,刘亚舟把胡娇月的情况告诉了张菊花,让张菊花来决定是否要“录用”。几个月后,胡娇月受到刘亚舟的邀请来到刘家。那天,她特意给自己化了一个淡雅的妆容,穿上了一条新买的墨绿色连衣裙和一双白色平跟鞋,这是一次相亲,也是一次见家长,她的心情有点忐忑不安。可是一走进刘亚舟的家,眼前的景象让胡娇月吃惊:这是怎样的一个两居室啊?屋里的墙角上布满蜘蛛网,地板湿漉漉的粘满了污垢,厨房、卫生间里的器具堆得乱七八糟,一个脸色发白目光呆滞的老妇人正半躺在床上。胡娇月不由得心里发酸,一丝恐惧和寒意掠过她的心头。但是善良的胡娇月并没有退缩,她的笑脸里藏着的是同情和关心。刘亚舟有点尴尬地招呼她坐下,并给她介绍了躺在床上的张菊花。胡娇月倒是一点不怕生,她主动上前握着张菊花的手说:“老大姐,我自小生活在农村,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只要您能给我个机会照顾二老,我们一定能把三颗心拧成一股绳,重建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刘亚舟一开始还担心这两个女人碰到一块,是不是会让张菊花不高兴,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两个女人竟然很快就热络起来,不一会就聊起了家常。
爱在屋檐下3
如果你问,爱在何处?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爱在屋檐下。
屋檐下有着妈妈那香甜可口的饭菜,也有爸爸那淳淳的教诲。上六年级时的我,总是想离开家,自己独立生活。可上了初中,我就不这样认为了,军训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这么多天,原先还很欣喜,可军训两天后,我就开始想回家了,想回到那个熟悉的屋檐下。
早上起床后,少了妈妈的唠叨,没了妈妈的叮咛和嘱咐,总觉得失去了什么东西似的,心里空荡荡的,再加上白天顶着炎炎的烈日下的艰苦训练,累得大汗淋漓的我,愁恨的打破我没军训之前的幻想;什么离开家就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我只想回家躺在我那软绵绵的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觉。
因为学校的床实在是人太硬了,仅管我在床板上放了两条被子,再加上蚊子也在不断的给我送‘红包’让我在床上左翻翻,右翻翻,可就是怎么也睡不着。我恨不得马上在背上插上一对翅膀,飞回家去,常常妈妈那美味佳肴。再听听爸爸那淳淳的教诲。
还有食堂的饭菜,尤其是中午的米,好像还是生的没煮熟似的,让我吃了之后就肚子疼,往wc里冲,因为吃了那米,唉!我还要慢慢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呀!不然我得天天往wc跑呀!这个地方真难熬呀!
终于挨到了军训完,我回到家里那个熟悉的屋檐下,翻箱倒柜的找吃的,吃饱了之后,我就躺在床上,睡了个天昏地暗。一身疲倦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现在我已经不会像以前一样,因为我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虽然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天,但我还是很满足。
因为只要一回到那个熟悉的屋檐下,妈妈就会给我做好多好吃的,让我大饱口福。回家的感觉真好,没有了在学校的疲倦,多了一丝温馨。
爱在屋檐下4
风,吹破了沉寂的.冬日。天,一发不可收拾地冷了起来。空中弥漫的冰冷带走了宜人的葱绿,仅剩下天空灰暗一愣的脸,对抗着那斑斑点点的阳光……
我,漫不经心地从窗口望着路上的行人,天气的突然“变脸”,使他们毫无防备,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换去单薄的衣服,哆哆嗦嗦急匆匆而过,一脸的不 满,满腔的抱怨。看到这儿,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放在床头的棉衣,心底涌起阵阵暖流——那是前几天,妈妈专门为我准备的,说是要变天,但没想到会这么快,摸着 棉衣,似乎感到那棉絮就是用母亲那点点的爱汇成的温暖,再次看着缩头缩脑的路人,我猛然发现自己被那无价的温暖包裹着。
温暖,来自于妈妈给我买的棉衣。
我爱纯棉,爱它的柔软贴心,爱它的自然纯粹,虽不及毛绒的热烈,却独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温暖,这温暖由外到内,又由内到外,含蓄而绵长。
寒气愈加猛烈了,不胜寒力的我却病倒。于是听到妈妈一阵手忙脚乱地找药,还不忘丢下一大堆嘱咐,又急忙扎进衣柜去寻找更厚实的棉衣给我……而我却习 惯性地站在一旁洗耳恭听,习惯了那带有责备语气的唠叨声……妈妈在递给我衣服的那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她原本光滑细腻的手变得粗糙多了,掌纹变得纵横交错, 蜿蜒凌乱,她的眼神也似乎不再有年轻时的光晕,不再漂亮的脸上隐隐约约出现岁月的风霜刻下的印痕……
每逢休班日,带我去上街,“这个我女儿喜欢,那个我女儿高兴”,唯对自己喜欢的衣物只是饱饱眼福而已,慷慨而吝啬的妈妈总是那样。满脸的笑容却是写给快乐女儿的,女儿的迷惘、失落和眼泪都是她变着戏法给吸走了,女儿的快乐就是她最大的成就。
天长日久,妈妈日渐老去,不再有青春的年华,青春的风韵,但却将爱播撒。
快乐阳光的女儿其实是生活在了爱的屋檐下的……
爱在屋檐下5
此时已是晚上11点了,整栋房子就我房间开着灯,我在发呆着,台灯把我照耀得像名家的画——“沉思者”。几只爱上电灯的虫子在来回旋转着,我拿着手上的笔在旋转着,书桌旁的全家福被灯照耀的发闪。我回过神来,看着照片里的笑容满面的妈妈,想着:给妈妈的爱是什么感觉呢?
是啊,我还没有享受到爱母亲的感觉,电视上的一则公益广告说到:一个母亲为小男孩洗脚后,又为这个,母亲的母亲洗脚,小男孩看到了,也端了水帮他妈妈洗脚……。同样是母爱,我们却没像那小男孩一样回报自己母亲呢?
我打开窗户,一阵风吧窗前的花吹得像是在黑暗的舞台上翩翩起舞着。不经意下,在花中,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身躯,母亲那张在世上独一无二的脸。
我走下楼,到妈妈的房间,发现陪我做作业的妈妈不在,电视机开着,正在播放着《妈妈再爱我一次》。我走上楼,前方的楼梯是一片漆黑,刹那间,妈妈把灯打开了,我拖着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往上爬,平时短短的梯道,今天仿佛变的漫长而又遥远。我明白,在寂静的黑暗的旅途中,也是妈妈点亮了灯,帮我驱走了黑暗、寒冷和迷茫,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无限勇气。我踏上最后一级阶梯,冲到母亲的怀抱里,我有感觉到了——母爱。
我回到了房间,继续做作业,爱上台灯的蚊子还在盘旋着。我结束了功课,不忘再到母亲的房间里问候。到了房间,妈妈已经睡了,电视《妈妈再爱我一次》也结束了,我笑了,妈妈也很劳累,在工作完,还陪着我做作业,真是辛苦了。
昨天便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那美丽的母亲节。然而面对一个爱母亲的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母亲节,让我们用最温柔的心情去拥抱妈妈,告诉她:“妈妈我爱你。”
爱在屋檐下6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如何孝敬父母。
课前准备: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准备相关事例材料。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吧?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她们应该得到我们子女的孝敬和回报,但是我们往往是难以报答慈母之爱的,因为她们的付出太多太多了。
(二)学习新课
三、难报三春晖
1、爱洒人间
活动一:(教材第13页)“小锋和妈妈的故事”
(1)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精心设计帮助孩子。妈妈虽然伤心,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
(2)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答:理解。妈妈的苦心,表现出对自己孩子赤诚的爱,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对孩子未来的关注,以及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
(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小峰应该以自己的成长进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母亲。
给我们的启示:对无私奉献的母亲,我们最大的回报就是要在学习、事业上获得成就。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要受到法律制裁,当然也要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
活动二(教材第14—15页)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六个情景(P14-15),辨析孝与不孝的表现。
答:左边一列都是孝的表现,右边一列都是不孝的表现。
⑴让父母知道成绩是正确的。理由: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学习状况,并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和鼓励。
⑵到下个月买是正确的。理由:体谅父母的难处。
⑶洗衣服是正确的。理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分担父母的辛劳,是对父母的孝敬。
⑷抽空和母亲聊天是正确的。理由:多交流才能相互了解,多了解才能相互理解。
⑸替父亲剪指甲是正确的。理由:父亲的辛劳是为了自己,关心父母是对父母的孝敬。
⑹给父母夹菜是正确的。理由:关心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生活的件件小事上,要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妇孺、能养三个层次。
提问: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能谈谈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以上同学讲的都不错,孝敬父母是要付出的,要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情感,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的收获是甜蜜的。让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吧,去感受这种甜蜜。可能有些同学还有疑问,怎样孝敬父母?其实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活动三(教材第14—15页)
1、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略)
2、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⑴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
⑵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⑶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学生阅读P16的“相关连接”,体会其中的含义。
孝敬父母是我们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我们孝敬父母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地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方面做了不道德或违反法律的事,我们也要敢于批评和制止,这是对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我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和长辈,他们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过贡献,对我们也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比父母更疼爱我们,在他们年老多病和行动不便时,我们做孙子女的也要尽一份孝心。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孝亲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同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爱在屋檐下7
家是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灵。家是一杯香甜的美酒,是我沉浸其中,享受其芳香。
我的家里有一个热爱读书的爸爸和一个热爱艺术的妈妈。当然还有一个各取所长的我。就这样,构成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从我记事起,房间里就总是有堆不满的书,爸爸看书的方式与别人略微不同。爸爸说看书不得看其表,应读其深意,读其内涵。巴巴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叫我是字,虽印象不算太深,可我却隐隐约约记得在我没上小学的时候叫我看四大名着。那时我连字都认不全,可现在爸爸却对我说看书的好习惯应从小养成。但是,我虽遍观群书,可只之其表,不知其深意。可是,爸爸的一番努力中就没有白费,也使我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每天与爸爸坐在桌前看书,便是我学习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妈妈呢?恰好相反,他闲着的时候则会拿起画笔,画一些鱼呀鸟呀的。一画就是半天,在画画中他会忘记时间的存在。我也颇受其影响,不过妈妈说我是自由主义画风,使我深思不知其解。妈妈还有一项兴趣,就是栽花养草。她抚养一些奇特美丽的花草,其中我认为最漂亮的是一盆金边虎皮兰,忘记了是什么原因,死掉了。这是她伤心了一整晚,迫使他从那次起便不养那种花。每当早晨,妈妈便会去浇水,可有一次,我起得很早,发现花盆里长满了‘草’。我见妈妈还在睡觉,便没有问就把‘草’全部拔光。后来妈妈得知此事,便把我教训一番。之后我才得知,那是那花在长枝杈。从那次起。我和爸爸便重视起妈妈养的花来,以免再闯大祸。现在我家的客厅里总是有那么几个十字绣,绣的都是妈妈的花,使家里多了一丝温馨。
家里闲着时,爸爸有时也帮妈妈浇浇花,妈妈有时也好奇爸爸看的什么书,怎么会把爸爸吸引。可爸爸却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就是我的幸福之家,幸福人生,从家庭出发。我爱我家,爱在屋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