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道路设计开题报告3篇 公路路线设计开题报告

时间:2024-03-20 21:02:4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道路设计开题报告3篇 公路路线设计开题报告,以供参考。

道路设计开题报告3篇 公路路线设计开题报告

道路设计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xxx工程设计

  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年级专业:06土木工程(道桥)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日期:20xx-3-22

  一、选题的性质、依据与意义

  1.选题的性质

  毕业设计,作为道路小组,是在给定的地形图上设计一条二级公路。具体内容包括道路的初步勘测与设计、方案的比选、道路详细测量与施工图设计、编写计算书和设计说明、绘制路线方案图和施工图。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设计,从而对我们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性检测,达到教学目的。

  近年来,高等级公路是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高速路,我国早在04年就组织编制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对未来30年的高速路建设做了整体的规划。全国各省市都在逐年加速对高等级公路的投资,并且高等级公路的各种技术也日趋成熟,沥青加工技术的发展也使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成多样化发展,相关部门也编制了新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以推广标准化施工。所以选一段二级公路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社时代性质。

  2.选题依据

  本次选题,是依据大学专业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等内容而定的具有代表性,全面检测所学知识的结业性选题。

  我的设计课题是205国道至京沈高速连接线B线工程设计,此二级路设计所依据的相关规范见后。

  3.选题意义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同时通过对二级公路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编制设计书的能力,使我们熟练掌握二级公路的设计过程,掌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二级公路一般技术指标的确定、路线的.布置和计算、设计方案的选择、成果图的绘制以及设计文本的编制全过程。另外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做好技术储备,使我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读懂图纸上的设计意图,发现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秦皇岛作为“京津门户”,扼华北、东北两个经济区咽喉,是北方最大的出海口之一,交通枢纽的完善至关重要。此工程连接205国道和京沈高速,南北贯穿,可促进其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带动秦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以及拟解决的问题

  (1)进行路线方案必选,确定工程方案

  (2)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计

  (3)道路平、纵断面设计

  (4)路面结构层设计

  (5)确定大、中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

  (6)确定小桥、涵洞的类型和尺寸

  (7)挡土墙的设计

  三、主要步骤和方法

  1.收集资料,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

  (1)在教学地形图上研究几条可能的路线方案

  (2)进行各路线方案的勘测工作,并会出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位1:10000)

  (3)概略性确定沿线桥梁、涵洞位置、类型、孔径及数量

  (4)进行路线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用方案

  3.详细技术测量与技术设计

  (1)进行详细技术测量(在初步设计选定的方案中确定一段3-4公里,沿路线中线两侧各200米的地带上,将原地形图放大,其比例尺为:1:20xx)

  (2)路线平面详细设计

  (3)路线纵断面详细设计

  (4)路基设计

  (5)路面结构设计

  (5)防护工程设计

  4.毕业设计说明书应附带的标准图纸

  (1)路线比较方案平面图

  (2)路线比较方案纵断面图

  (3)详细设计的路线平面图

  (4)详细设计的路线纵断面图

  (5)详细设计的路线横断面图

  (6)路面结构图

  (7)防护工程设计图

  四、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6周)

  搜集资料、调研,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2周)

  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方案比选,确定工程方案。(4周)

  第二阶段(8周)

  在选定方案(确定3-4公里)进行详细技术测量;(1周)

  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3周)

  路基工程设计;(2周)

  道路排水设计;路面结构设计。(2周)

  第三阶段(1周)

  设计说明书及图表整理。

  第四阶段(1周)

  指导教师审阅,学生修改完善。

  五、主要参考文献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xx年xx月xx日

  七、系级教学单位指导意见:

  审查结果:□通过□完善后通过□未通过

负责人签字:xxx

  xx年xx月xx日

道路设计开题报告2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暴雨积涝灾害。从古至今,暴雨积涝灾害一直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的。

  近几年,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愈发严重:“20xx年7月12日,哈尔滨多处上演‘水漫金山’”、“20xx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20xx年6月18日,到武汉看海”、“20xx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这些新闻无不说明暴雨洪涝已成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积涝灾害对城市水利、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同时通过人口死亡的、疫病爆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程度更是难以估计。

  造成城市暴雨积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城市建设两方面的原因。从气候角度来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产生变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城市出现暴雨积涝灾害;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轻管。

  目前,城市针对暴雨积涝灾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等,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大,维护困难,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也会引起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浪费城市空间资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LID技术于1990年末发源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王子县、西雅图和波特兰,是由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LID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广泛应用。在美国,LID设施的应用还形成了绿色道路、绿色社区等理论和方法;在澳大利亚,LID的应用称为水敏感城市设计;在英国,LID技术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了可持续城市排雨水系统;在加拿大,LID和场地设计相结合,形成最优场地设计、保护性设计等;在新西兰的应用称为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

  随着对国内雨水问题的重视,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多起来,LID在国内已有10年的研究和实践,于20xx年形成了“海绵城市”.

  20xx年4月中国北京大学在《20xx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一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xx年2月17日发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xx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20xx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xx年4月2日,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16个城市。

  三、研究目标及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而国内的海绵城市和LID发展和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进行系统化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探讨海绵城市与LID、海绵城市道路与LID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系统地对城市道路进行了LID设施的选择及其组合优化设计;针对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探讨LID在海绵城市道路中如何应用。

  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其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

  论文的研究意义: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对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其与LID的关系及对LID设施的选择。

  2)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完整体系,从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中,道路设计重点研究停车场和广场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道路与红线外用地衔接中重点研究建筑、小区的优化设计。

  3)将研究的设计理论成果应用于商洛城市道路系统,并通过SWMM模型进行模拟评价。

  五、提纲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

  1.1.2 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1.1.3 LID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的概念

  1.2.1 海绵城市概念

  1.2.2 LID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1.3.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1.3.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1.4 研究目标、意义、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海绵城市与LID

  2.1 海绵城市与LID概述

  2.1.1 海绵城市-LID

  2.1.2 海绵城市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2 海绵城市与LID

  2.2.1 海绵城市与LID的关系

  2.2.2 LID设施的选择原则

  2.3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

  2.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2.3.2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的关系

  2.3.3 LID技术设施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

  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框架

  3.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3.2.1 影响因素

  3.2.2 规划思路

  3.2.3 规划原则

  3.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1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2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4.1 海绵城市道路与传统城市道路的区别

  4.2 海绵城市道路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

  4.2.1 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4.2.2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2.3 路缘石、雨水。和路肩边沟

  4.2.4 道路绿带

  4.2.5 停车场

  4.2.6 广场

  4.2.7 高架桥、立交桥

  4.3 海绵城市道路与红线外用地的衔接设计

  4.3.1 道路与建筑、小区衔接优化设计

  4.3.2 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4.3.3 道路与城市水系衔接设计

  4.4 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

  4.4.1 单幅路

  4.4.2 两幅路

  4.4.3 三幅路

  4.4.4 四幅路

  4.4.5 特殊形式断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洛市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5.1 商洛市概况分析

  5.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2.1 商洛市现状路网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5.2.2 商洛市排洪防涝、水系和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5.2.3 商洛市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5.3.1 商鞅大道地理位置

  5.3.2 商鞅大道现状分析

  5.3.3 基于LID的商鞅大道横断面设计

  5.3.4 商鞅大道公共停车场设计

  5.3.5 丹江立交平面设计

  5.3.6 商鞅大道综合设计

  5.4 商鞅大道设计效果模拟评价

  5.4.1 SWMM模型介绍

  5.4.2 获取基本数据

  5.4.3 开发前场地模拟

  5.4.4 传统城市道路模拟

  5.4.5 海绵城市道路模拟

  5.4.6 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方法

  论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的、SWMM模型法等。

  1)文献调研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对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总结LID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情况。

  2)实地调查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网的、道路、绿地系统、水系、降雨等相关资料,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例研究做铺垫。

  3)SWMM模型法论文采用SWMM模型对城市道路设计后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xx,02:16-18.

  [2]张新会。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J].内蒙古水利, 20xx (1): 115-116.

  [3]徐振强。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J].上海城市管理,20xx,01:49-54.

  [4]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xx,09:5-7.

  [5]《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发布实施[J].城市规划通讯,20xx,21:8.

道路设计开题报告3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

  1、目的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力层次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将总结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成果,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课题任务要求

  (1)要求综合应用专业有关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所学知识,依据部颁有关设计规范,独立完成本设计中的各项设计任务,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必须要有外文文献。

  (2)掌握公路勘测设计各阶段的设计内容,掌握设计过程中设计原始资料的采集方法与内容,掌握路面设计参数的测定、选用及计算;基本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达到熟练从事公路专业工作的能力。

  (3)说明设计原则,考虑设计问题的条件与原因,说明材料规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程序、要求、质量控制标准等。设计图表中要有总说明和各篇的分说明。

  (4)要求能独立地、认真地完成毕业设计内容,设计思想正确、合理、图纸清晰、正确,设计计算准确无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对设计中一些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5)设计文件要求

  ①设计计算与说明书,内容包括:目录、设计内容简介、任务书、指导书、设计计算书、计算机程序及计算结果、英文摘要与译文、专题说明、设计总结等,用A4纸装订成册。

  ②设计图表,包括:目录、设计说明书(总说明书、各篇说明书)、设计图表,用A3纸装订成册。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1、当今国内外公路建设概况

  (1)国内概况

  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通服务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地区差别、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五”期间建成高速公路的2.47万千米,是“七五”、“八五”和“九五”建成高速公路的总和的1.5倍。2005年,全国新增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6717千米。河南、广东、内蒙古、江苏、河北、浙江、山西和甘肃八省全年新增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均超过300千米。截至年底,全国有29个省(市、区)的高速公路的里程均超过500千米。高速公路的突破千公里的省(区、市)上升到19个。

  到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总体上将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的网络;中部地区实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东北与华北、东北地区内部的连接更加便捷;西部地区实现内引外联、通江达海,建成西部开发八条省际公路通道。

  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网的含义。2004年12月1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千米,其中:主线6.8万千米,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1.7万千米。具体是:

  首都放射线:

  7条: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

  9条: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

  东西横向线:

  18条: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2)国外公路建设概况

  国际上经济发达、交通现代化的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的需要,都在一定时期内规划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的主骨架,美国的“国家州际和国防公路系统”和日本的“高标准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是典型的代表。经过美国联邦和州政府40年的合作努力建成的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其作用远远超过了创建者当初的设想,作为国家公路网的基础,提供了快速高小的交通运输,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大改善了整个国家的机动性和生产效率。人们在评价州际公路的作用时指出:达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多美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估量——在制造业和工程行业提供就业机会,乡村更加开放。州际公路改变了整个美国。目前,美国州际高速公路的总里程达到4.67万英里(近7.5万千米),虽然仅占全国路网总里程的1.2%,却承担着24%的公路运输量

  三、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1、项目背景

  1.线路概况

  密涿支线高速公路诸葛店至段甲岭段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五纵、六横、七条线”中“线3”(密云-平谷-xx-香河-廊坊-涿州)的重要路段,是连接xx市与北京市的一条快速通道,在北京市境内,密涿支线(北京段)与原规划的的京平高速衔接,连接北京六环,达到与区域路网衔接的目的。在远期可向东延伸连接津蓟高速,或继续向东沿邦宽线、三抚线构建新的京秦第二通道,成为北京连接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唐山、秦皇岛,进而沟通东北地区的重要走廊。

  主线长度32.820Km。路线起点位于燕郊镇诸葛店村北,通过引线与燕顺路相接;终点位于段甲岭镇大九百户村北200m处,通过段甲岭连接线与段蒋线连接。中间控制点有:高楼、刘家河、齐心庄、小罗庄、双塔、尚庄子。

  本项目呈东-西走向,全线位于xx市境内,沿线经过xx市七个城镇,自西向东分别燕郊镇、高楼镇、齐心庄镇、李齐庄镇、泃阳镇、黄土庄镇、段甲岭镇。

  路线经过的河流属于北xx流域,主要河流有牛道沟、鲍邱河、泃河,此外路线还经过幸福渠、红娘港等地方排沥、灌溉渠道。水利设施主要有八百户水库,为人工小型水库。

  沿线交叉的主要道路为燕郊开发区的迎宾路、北外环、东外环和煤矿路、密三路、平香公路及未建规划路。项目影响范围内的铁路有煤矿铁路、三平铁路、大秦铁路,各与路线交叉一次。。

  2.设计标准

  1)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8m。桥涵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I级,路基和大、中、小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其余技术标准和指标均按现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执行。

  段甲岭连接线新建段(1.541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余连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3.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中的xx市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6°42′~117°20′,北纬39°50′~40°05′。xx市行政区划上虽然隶属于河北廊坊,但地理位置上却被京津两个直辖市所包围。

  拟建路线经过的xx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主要有冲洪积平原区和山地丘陵区。K0+000~K27+700以山前冲洪积地貌和河流冲洪积地貌为主,地形起伏不大,分布有多条沟渠,路线设计标高在18~38m。K27+700至路线终点有小面积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一般山高海拔50~100米,采石场林立,陡坎、凹洼随处可见,设计标高在28~52m。

  2)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①区域地层与岩性

  路线所涉及的主要地层按工程性能可分为两大类,即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类和前第四系基岩类。按成因类型分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与前第四系沉积岩类。按形成时代可分为新生界第四系、古生界奥陶统(O)、元古界震旦统雾迷山组。

  ②区域地质构造

  本区域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的北部,燕山台褶带与河淮台向斜的过渡地带。县境内可划分孤山隆起区、大厂拗陷区、蒋福山隆起区3个地质构造单元,项目主要位于大厂拗陷区。

  区内断裂有夏垫—中潭—马坊断裂、燕郊—高庙断裂、马连口断裂、灵山—黄土庄断裂、赵河沟断裂,以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导,断裂延伸方向和路线斜交。夏垫—中潭—马坊断裂和灵山—黄土庄断裂位于互通区,设计时予以注意,其余断裂位于路基上,对路线影响不大。

  3)工程地质评价

  沿线岩土类型较复杂,按其地质年代新老、成因(冲积、坡积积、残坡积等)以及颗粒组成(细、粗、巨)、特殊土类别(软土、风化岩)和基岩的软硬、风化程度等综合因素划分工程地质单元层。

  区内粉土、粉质黏土广泛分布,天然状态多为半硬塑、可塑,局部地段软塑、流塑,空隙比高、天然含水量大等。粉砂、细砂夹层等在平原河谷区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局部含卵石夹层。路线低山丘陵区下覆白云岩,上部有一薄层含角砾的红黏土,白云岩属硬质岩,强度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4)水文地质评价

  ①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含水介质及水动力条件,路线涉及区域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遍布xx境内整个辖区,主要由泃河、潮白河沉积的松散堆积物组成。该层埋深10~30米,厚度70~160米,属潜一承压水,含水层结构为多层结构。富水性在全区变化较大,由弱富水~强富水,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0~55立方米/小时米。该层水质因埋藏较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主要为重碳酸钙镁水,PH值7.7~8.2,矿化度为0.36~0.47g/L,总硬度3~5mmoL/1。第四系孔隙水是主要的开采水源,1996年实际开采量为1.07亿立方米。1985至1996年浅层地下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0.96亿立方米。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河水渗漏,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蒸发、补给河水及下部裂隙水。

  基岩孔隙裂隙水

  该层主要分布在蒋福山、灵山一带山区,平原区埋藏较深,一般在50~450米,厚度108~357米,弱富水,单位涌水量仅为0.072立方米/小时米,利用量很小。

  碳酸盐裂隙岩溶水

  该层主要是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除在孤山直接裸露,其它呈现弧形带状展布于皮各庄至齐心庄一带,埋深80~240米,厚度450米,单位涌水量16.6~217.7立方米/小时米,承压水位埋深3.02~12.08米。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水,全硬度3.25~4.04,PH值7.4~7.9,矿化度0.36~0.41g/L,均属中软的中性、中矿化淡水,未进行开采,仅

  作为xx电厂一期工程发电用水,日取水量6.4万立方米。

  ②水质评价

  据水质分析结果表明,路线区红娘港渠和泃河地表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2-、Cl-、Ca2+型水。水的全硬度550.0~599.0p(CaCO3)mg/l、总碱度372~386.0p(CaCO3)mg/l、矿化度1255.0~1330.71mg/l、PH7.0、游离CO20.0、侵蚀性CO20.0。

  地表水、地下水对水泥混凝土及钢筋无腐蚀性。

  5)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区内特殊岩土有:软弱土、风化岩。

  ①软弱土

  路线西段位于冲洪积平原区,地层受潮白河、泃河和鲍丘河冲积沉积影响,第四系地层较厚,以粉土、粉质黏土和粉细砂为主,局部夹有卵石,不均匀分布软弱土夹层。根据地调、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分析,在K13+500~K27+300路段,不均匀分布有软弱土,呈夹层状,多出现在砂土上下的黏土或粉质黏土中,在地表以下3~5米和7~15米分布较多。软弱土多呈灰褐色、黑色,有腐臭味,标贯击数3~5击;天然含水量高,达到30%以上;天然孔隙比高,超过0.9;液性指数大于0.5;内摩擦角3~8度。

  路线冲洪积平原区,多处穿过或紧邻塘区,地层长期受塘区水浸泡、渗透影响,土质情况较差。塘区边侧表层土挖去约80cm,下层土机械碾压,有橡皮土现象。塘区水深一般2~3米,淤泥深30~50cm,红娘港渠2号桥西为藕塘,淤泥较厚,约80cm。

  ②风化岩

  路线K27+450至终点段和段甲岭连接线段属低山丘陵区,岩性为元古界震旦系白云岩,受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及人工开矿的影响,风化程度较深,强风化深度一般5~10米,局部甚至更深,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稳定性较差,对于边坡开挖不利,路基深挖方路段应设防护。

  6)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并参照《地震烈度区划图》,项目所在区域的xx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7)气象、水文

  ①气象

  项目影响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光照充足,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气温下降迅速,冬季寒冷干燥。本项目沿线各县市主要气象指标见表。

  沿线各县市气象指标表

  地区xx市大厂县

  多年平均气温(°C)11.59.6

  一月平均气温(°C)-4.6-9.4

  七月平均气温(°C)25.223.6

  极端最低气温(°C)-20.2-24.5

  极端最高气温(°C)3841.2

  多年平均降雨量(mm)674.6549

  多年平均日照(小时)25472785

  无霜期(天)194150

  标准冻深(cm)110110

  多年平均风速(m/s)1.82.0

  2)水文

  路线影响范围内的各河流均属于北xx流域,主要河流有泃河、鲍邱河、牛道沟。

  按分支简介如下∶

  ☆泃河

  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青灰岭,西北流折向西南流,经平谷县城西,南流与错河汇合,再南流于赵河沟乡北务村西入xx境内,经城关、杨庄、埝头等乡镇,至新集镇芮庄子村东入蓟县界,与武河汇入蓟运河。该河全长180km,流域面积3278km2,其中xx站以上流域面积为1822km2。上游建有海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3km2,总库容1.21亿m3。北京市境内支流石河和错河建有黄松峪水库和西峪水库,总库容分别为0.104亿m3和0.143亿m3。泃河在河北省境内河道长51.2km,流域面积726km2。xx东部299.5km2的汛期沥水由其下泄,水量比较充沛。天然河底纵坡l:7000,平均河槽宽度50~70m,年平均流量为11.9m3/s。但由于河道多年未经疏竣,两侧树木丛生,水流不畅,洪水对沿岸仍有一定威胁。河流水质较好,PH值7.35~7.85之间,矿化度O.27~O.32g/L,属低矿化度重碳酸盐型水。

  泃河100年一遇洪峰流量2460m3/s,采用河道现状河道断面,主槽糙率取0.025,滩地糙率取0.045,100年一遇设计水位为17.12m,水面宽度为1306m,主槽最大冲刷4.27m,河滩最大冲刷3.26m。

  泃河涉及防洪问题的近期规划设计有1998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编制的《泃河防洪除涝规划》及2002年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北xx流域防洪规划报告》。路线跨越处泃河规划深槽宽60m,堤间距350m,左堤高程17.91m,右堤高程18.41m,顶宽6m,边坡1:3,两堤脚距离约40m。考虑为将来堤防工程施工预留2.5m空间,确定泃河大桥跨越泃河堤防的允许最小梁底高程为20.91m。

  ☆鲍邱河

  发源于北京市顺义县李遂镇以东的丘陵地区,汇集顺义、xx、大厂、香河四县沥水,流经天津市宝坻县于xx芮庄子村东汇入泃河,全长52.8km。目前鲍邱河控制排水面积465.8km2,其中自排面积374.3km2,机排面积91.5km2。河床上陡下坦,河槽宽25~55m。天然纵坡上游(夏垫桥至石官营)为1:l000,下游(大罗村至南赵各庄)为1:12500。平时间有水道,水质较好,PH值7.6,矿化度0.16~O.33g/L。

  鲍邱河100年一遇洪峰流量180m3/s。鲍邱河按规划标准整治后,综合糙率取0.035,由于河道挖深,设计水位低于现状条件下水位,跨越处100年一遇水位为23.44m。最大冲刷深度3.44m。

  鲍邱河是泃河的主要支流。鲍邱河存在的主要是排水出路不畅,排涝标准低。《泃河防洪除涝规划》中在罗村倒虹吸处新建6孔排水闸一座。《北xx流域防洪规划报告》中另对三顺边界以下至芦庄跌水闸地下河段按纵坡1/8000、底宽10~35m进行治理,新建跌水闸3座,维修加固跌水闸6座。

  建设项目所在位置位于鲍邱河上游刘家河村南,规划工程均位于下游,距离较远,建设项目实施对规划工程基本没有影响。

  ☆红娘港

  也称红娘港一支,系泃河支流,发源于顺义县大唐村北,为季节性河流。经xx市小五福、李旗庄、城关等乡镇,于城区东南汇入泃河,全长22km,xx境内流程18.1km。总流城面积65.4km2,xx境内流域面积50.4km2,天然河底纵坡1:1000至1:10000。

  ☆红娘港二支

  发源于xx南聂庄东北,于大阎各庄东入泃河,全长7.9km,汇水面积20.5km2。这段河道已由当地乡村按标准断面疏挖,用以分段蓄水.

  ☆牛道沟

  北起高楼镇沈庄子南,至大厂县北贾各庄东入鲍邱河,全长7km,总汇水面积11.8km2。1974年扩挖引潮干渠时,将此沟截为南北两段。北段来水泄入灌渠后转入鲍邱河,南段已被用作灌溉渠道。

  4.沿线材料分布情况

  本项目区内筑路材料比较丰富,品质、规格齐全,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1)主要料场分布情况

  ①石料

  项目区域内东北部山区,沿线石料极为丰富,可用石料大部分为石灰岩、白云岩,品质较好,抗压强度高,可开采提供路面、桥涵工程和路基排水防护工程用片块石、碎石料。

  ②砂料

  项目区内潮白河东侧燕郊西侧,为河流冲积而成的中粗砂,砂质纯净,主要为石英颗粒,品质优良。xx东10公路段甲岭镇北山上,开采机制砂,砂质纯净、均匀,品质优良。

  ③石灰

  主要分布于九百户-段甲岭一带,产量丰富,质量优良,能满足本项目公路建设要求。

  ④水泥

  xx冀东水泥厂,xx市区西102国道南100米,公司拥有旋窑、立窑,两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万吨,主产硅酸盐Ⅱ型、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产品规格齐全;xx市彪牌水泥厂,位于xx市东平香公路西侧,该料场生产各种规格水泥,产品质量满足路基、防护工程所用;xx市大罗庄水泥厂,位于xx市北大罗庄,该料场生产各种规格水泥,产品质量满足路基、防护工程所用;xx市三星水泥有限公司,位于xx市黄土庄段的平香公路左侧,该料场生产各种规格水泥,产品质量满足路基、防护工程所用。

  ⑤沥青

  xx沥青库有秦皇岛生产的各种型号的道路重交通石油沥青可供使用。路面面层SBS改性沥青可根据要求向专业生产厂家按需要订购.

  ⑥钢材、木材

  工程所需钢材,木材等材料可从廊坊市或北京购买。

  ⑦料

  本项目区内山前冲、洪积扇广泛分布土料,所需路基填料采用就近设取土场取土并结合取用段甲岭镇荒山山皮土,开挖方纵向调配解决。

  ⑧水

  可从沿线主要河流、水库及沿线农耕机井中取用。

  (2)主要材料采购及运输等情况

  石料、砂、砂砾料可向料场直接购买或业主组织自采,石灰可向厂家购买,土料需要自采,水、电需从当地接入工地,水泥、钢材可就近购买,沥青可从xx沥青库购买,木材可就近采购。根据地形、运输条件,分别在K8+100和K23+300附近设预制厂和沥青混合料及路面基层、底基层拌和站各1处。

  项目区主要利用等级道路G102公路(30Km)、平香线(13km)、蒋福线(16Km)、燕郊东外环、北外环、燕灵线、xx市北外环、东外环、密三路等共计156Km,地方道路李大线(12Km)、X411(10Km),其它道路约65Km。

  项目路线基本与G102平行,地方道路路网较发达,料场均有地方道路可通达,材料可通过既有道路及施工便道直接运输到本路段各工点,运输条件便利,材料运输均以汽车运输为主。

  2.重点、难点

  重点:道路平面设计——途径:根据路线几何设计要求,确定平面个要素及相互间的配合,根据地形条件选定半径,确定超高,加宽,缓和曲线等各要素。

  道路纵断面设计——途径:先确定控制点,依据地面线试定合宜的挖方高度,试定拉坡,然后按照“标准”确定纵坡度及长度,拟定竖曲线。即:控制点标注——试坡——调整——核对——定坡——设计竖曲线。

  横断面设计——途径:(1)确定并绘制本路基标准断面图(2)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线。

  排水设计——途径:路面及中央分隔带排水,边沟设计。

  路面设计——途径:确定结构层组合形式及厚度。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情况,使用要求,筑路材料等选定经济合理的组合形式。按照公路设计准则确定结构层厚度及验算各结构层强度。

  小桥涵设计,挡土墙设计,软土地基处理,排水渠沟设计,路基稳定性验算,工程量计算与概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研究途径

  (1)路基设计

  路基设计前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资料。改建公路设计时,还应收集历年路况资料及当地路基的翻浆、崩塌、水毁、沉降变形等病害的防治。

  ①纵断面设计--根据汽车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技术经济特点等,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纵断面设计方法和步骤有:拉坡前的准备工作(在断面图上点绘中桩位置、平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地面标高并绘出地面线)、标注控制点位置、试坡、调整、核对、定坡、设置竖曲线。

  ②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横断面的设计要先确定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并考虑由直线过度到曲线时须设置的超高和加宽。

  ③路基土石方调配—在土石方数量计算与复核完毕的基础上进行,调配前应将影响运输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大沟注在表旁,弄清各桩号间路基填挖方情况并作横向平衡,明确利用填缺与挖余数量。纵向调配前,应据施工方法及运输方式定出合理经济运距。根据填缺挖余分布情况,结合路线纵坡的自然条件,本着技术经济和支农原则,拟定调配方案。逐桩逐段地将毗邻路段的挖余就近纵向调运到填缺内利用,把具体调运方向和数量用箭头标在纵向利用调配栏中。经纵向调配,如仍有填缺挖余,应同当地政府协商借土或弃土点。调配后,应复核检查: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④路基防护工程设计--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应在稳定边坡上设置,防护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边坡高度、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对路基稳定性不足和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路段,应注意路基边坡防护与支挡加固综合设计。路基的防护措施主要有边坡坡面防护、沿河路堤防护。坡面防护的方法有植物防护、工程防护两种方法;对沿河路堤的冲刷防护主要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两种方法。为了确保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选择合理的防护措施。

  ⑤支挡工程设计--应满足各种设计荷载组合下支挡结构的稳定、坚固耐久;结构类型选择及设置位置的确定应安全经济、便于施工养护;结构材料应耐久、耐腐蚀。据路基填挖情况,确定挡土墙形式,拟定尺寸,进行挡土墙设计,绘制挡土墙设计图,并计算工程数量。

  ⑥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排水设计的任务就是把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含水量降低到许可范围内。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和联结应尽量不占农田并与水利建设相配合,必要时适当加大涵管孔径或增设涵管以利于农田排灌。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排水沟渠应选择地形、地质较好的地段通过,以节约加固工程投资,对于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地段应进行特殊设计。排水构造物的设计,要能迅速有效地排除路基“有害水”,以免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公路运输畅通。

  (2)涵洞布置

  主要是为宣泄地面水流(包括小河沟)而设置的横穿路基的小型排水构造物。设计原则:应据所在公路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发展需要,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设计。桥型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养护。公路桥涵应适当考虑农田排灌需要。靠近村镇城市、铁路及水利设施的桥涵,应结合各有关方面要求,适当考虑综合利用。

  (3)路面设计

  ①路面横断面设计--绘制横断面设计图,根据资料需分别设计出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

  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拟定两种干湿状态下各三种路面结构设计方案。绘制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图,按规范采用专门计算程序进行路面结构计算和分析。设计内容包括原材料选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的测试、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计算,以及路面结构的方案比选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除行车道部分路面外,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还包括路缘带、硬路肩、加减车道、紧急停车带、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场面设计,以及路面排水系统设计等。

  ③排水设计--进行路表排水设计和路面内部排水设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排水,一般由路肩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组成,路肩排水由路面横坡、路缘带和硬路肩、路缘石形成的集水槽以及将地表水排除路基的泄水口和急流槽等组成,过水断面原则上限制在路缘带、硬路肩、拦水路缘石之内(即集水槽之内)直线段的路基。中央分隔带用现浇薄层水泥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小块封面时,可不设地下排水系统;若采用种草皮或灌木时,视降雨量大小设置盲沟、带孔排水管、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等地下排水设施,在有超高曲线段,应在靠近超高内侧中央分隔带设置浅碟式或凸形排水沟,在适当位置设置雨水口(集水井)和地下横向排水管。

  四、设计(研究)进度计划:

  1、熟悉毕业设计任务,收集资料,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开题报告、翻译好外文翻译、做好选线工作(第3-5周)

  2、进行路基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设计(第5-7周)

  3、土石方计算及调配(第7-8周)

  4、路面设计及防护工程设计(第9-10周)

  5、桥涵设计(第10-11周)

  6、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第11-12周)

  7、环境保护和筑路材料设计(第12周)

  8、施工组织设计(第13周)

  9、专题研究、程序编制(第13-15周)

  10、文件检查、编写总说明、装订(第15周)

  11、答辩(第1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