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3篇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以供参阅。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1
为进一步加强全院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网上负面舆情,维护学院和谐稳定,制订本办法。
一、学院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建立有效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负责网络舆情信息员和评论员队伍建设;指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协调和管理。
二、按照“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标准,组建舆情站,从各二级学院选拔成立一支舆情、评论员队伍。
三、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值班制度。舆情站安排好监控值班表,实行轮流值班制度。舆情、评论员要主动关注学院百度贴吧等学生注册密集的贴吧、论坛,以及校园网等主流网站网上动态,及时汇总、反馈舆情。定期在贴吧、网上进行宣传、评论,积极引导网上舆论。主要针对学院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对不良信息和恶意炒作、网评文章,及时澄清事实真相,矫正视听、引导舆论、维护形象。
四、舆情、评论员发现涉校舆情后,应第一时间上报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调查了解情况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及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网上舆情,网上解决;堵疏结合,妥善处置。对于重大网络舆情,舆情领导小组应适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正面信息宣传,妥善处置负面信息,依法及时封堵和删除有害信息。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涉事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分管院领导,重大事件报告学院主要领导。同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
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原则进行,需要组织网上舆论引导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引导口径,舆情、评论员在指导下进行舆论引导。
七、严肃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纪律。学院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单位或职务名义在网上发布信息,不得以单位或职务名义接受媒体采访。
八、重大群体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报告、新闻通稿、须经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需要对外披露信息时由学院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
九、实行网络舆情处置与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网络舆情处置纳入考核体系,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瞒报和漏报网络舆情,失职、渎职、擅自发布虚假信息报道,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2
为加大舆情监督力度,更广泛地搜集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舆情,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制定本制度。
一、明确舆情监控内容
(一)反映市管干部违纪违法、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容。
(二)反映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工作不作为等内容。
(三)反映我市纪检监察工作的负面舆情和正面信息。
(四)反映我市镇、村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或者在扶贫济困、强农惠农、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侵犯群众利益的相关信息。
(五)反映我市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影响较为恶劣的相关信息。
二、成立舆情处置领导小组
明确由市纪委宣传部牵头,设立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市纪委宣传部部长张永,副组长为市纪委宣传部赵文、祖廷闯,成员为市纪委宣传部胡洁、纪延,明确专人每天上网浏览“网上宿迁”网公众留言等宿迁市主流网站论坛,关注我市涉腐涉纪网络舆情内容,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起草《舆情周报》。
三、健全舆情处置工作机制
建立舆情处置跟踪、督办工作机制。《舆情周报》报委局机关领导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及时转办到有关单位,定期对交办件进行督办,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根据办理情况,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回应网民诉求。按月、按年度定期汇总整理舆情处置情况。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3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网络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正确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着力营造有利于我院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1、加强监控,严格管理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由院宣传部统一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处理。
2、坚持公开透明。以坦诚的态度,如实反映事件真相,争取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涉密事项外,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切实保障大家的知情权。
3、坚持快速反应,限时反馈,加强舆情督办。对于涉及我院的网络舆情,应及时介入并核实,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向院宣传部反馈回复材料,回复材料需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4、坚持依法处置。依照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的有关规定,开展舆情引导,做到科学、依法、有效处置。
5、奖优罚劣,严格舆情考核。年底对各处室系部的网络舆情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对在处置网络舆情中表现优秀的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在处置网络舆情中不予配合或敷衍了事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查处。
二、基本工作
1、舆情监控与搜集。舆情信息来源包括新闻评论、博客、BBS、微信等,密切关注网络上所有涉及我院的舆情信息,及时发现有可能成为热点的问题。重点监控舆情首发网站和网民活跃程度、影响较大的网站、论坛,密切跟踪舆论动态,及时搜集舆情进展情况。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上报并与主管领导沟通,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网络舆情研判。院宣传部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研究制定应对和处理舆情的具体方案,明确舆情处置时间、程序和责任部门、责任人等要求。
3、网络舆情协调处置。发现重要舆情后,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应迅速进行调查、核实有关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得到相关责任部门反馈回复材料后,院宣传部以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
4、档案留存。对网民留言、领导批示、责任部门回复函等相关文件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三、领导机构
1、健全组织机构。学院成立网络舆情监测管理领导组,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院党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宣传部长担任,院宣传部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全院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各处、室、系、部应积极配合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工作。
2、加强队伍建设。各处、室、系、部确定一名网络信息员,具体负责各部门网络舆情的收集、反馈和回复工作。网络信息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
3、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舆情责任追究制,对重要舆情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对重要舆情回复不及时、处置不力的'应追究其责任。
4、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学生处、保卫科等部门的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形成联系顺畅、反应灵敏、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发现重大舆情时,应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舆情处置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