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说课稿《咏鹅》6篇(音乐课咏鹅说课稿),以供借鉴。
说课稿《咏鹅》1
一、说教材
1、我说的这节课是花城版教材第一册第十三课歌曲《咏鹅》,本单元的歌曲是以吟唱古诗词,感受诗词韵律美的音乐,《咏鹅》这首歌曲是根据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名诗篇创作的歌曲,全曲为四二拍,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为规律的四句式结构。它描写了儿童眼中鹅的可爱形象,诗歌充满童趣,教材选择天真、活泼童趣,歌曲生动的体现出“鹅的生动形象”——悠闲自在。这首歌曲从学生兴趣学习的基础出发,利用孩子们喜爱动物的天性,培养和挖掘他们心灵中美好的情感。通过听、唱动物音乐丰富学生们情感世界。
2、说教学目标
①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咏鹅”体会“鹅”的悠闲自在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古诗新唱的韵味。
②认知目标——学过学唱歌曲,运用柯达伊手势教学法视唱旋律节奏练习,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积累经验。
③能力目标——通过为歌曲学唱、创编律动动作,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演唱及主动参与表演。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认读乐谱。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唱游法:通过游戏更加能活跃课堂的'气象,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
2、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唱、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
3、演示法:展示图片、课件、示范性范唱,使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
4、律动教学法:通过听觉、视觉和身体知觉去感受音乐。
5、柯达伊手势教学法:通过手势形象作用来提示学生发音,还可以通过手势变换及高低不同,帮助学生直观区别不同音高,形成正确的音准概念。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及教材的内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听唱、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演唱及律动,让学生感受动“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听辨大、小提琴的音色。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组织教学,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创设情境,节奏读词。
3、新歌教唱,旋律教学。
4、律动创编教学。
5、听辨大提琴、小提琴音色。
6、拓展延伸。
说课稿《咏鹅》2
教材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编者力求突出“学科综合”这一理念,设计了诗、歌、画这一主题单元,使音乐与文学、美术完美的结合。本课在学生已熟悉这首古诗的基础上,将《咏鹅》谱成一首歌曲,并设计了为诗涂画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科综合这一新理念融于其中。这样的课有助于学生提高中文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
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音来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插放《咏鹅》伴奏,学生随乐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又开始了。
(设计意图: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导入歌词。
(1)出示《咏鹅》背景图片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会想起哪一首古诗呢?谁来告诉老师?
生:《咏鹅》
师:你能大声地读出来吗?
生:读古诗。
师:读得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嬉戏,悠闲自在的样子。
(2)播放动画音乐朗读古诗。
生:随音乐一起朗读诗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恰当的时候介绍了作者骆宾王,又播放了动画,既引入了“相关文化”,又为下一环节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歌曲
师:音乐与古诗是原本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咏鹅》。
(1)放录音
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出示歌谱
师:简单讲解歌曲中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
(3)范唱
师:有表情地演唱
生:跟音乐模仿口型,跟唱歌曲。
生:跟乐再次演唱。
(4)播放动画伴奏音乐。
生:有表情地演唱。
(设计意图:1.通过插放动画,更加形象地营造歌曲的意境,使学生“视觉”、“听觉”结合,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2.通过反复听赏,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分组活动,进行表演
1.分组准备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
生:分组准备
(表演,朗读诗歌、自制打击乐器伴奏,画画)
师:分组指导
(1)表演:自由创作表现动作。
(2)朗读诗歌:富有情感的朗诵。
(3)自制打击乐
(纸、书——表现风声、鸟鸣;矿泉水瓶装少许水——表现水声;选择两种物品(文具盒、书)相碰撞——表现鹅的叫声。)
(4)画画:为书上的画面添涂颜色。
2.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分组准备活动,让学生从读、唱、演、奏、画中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是“音乐与相关文化”很好辅助于歌唱教学,学生既学会了唱歌、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说课稿《咏鹅》3
观看《咏鹅》优秀课例,获益匪浅,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的冲击。授课老师的这节音乐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音乐审美作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空间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巧妙创设情境。
授课老师运用了手影谜语导入的.方法,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特点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科的综合。
在整节课,授课老师十分注重歌曲与古诗韵律美的相结合,既符合了新课程的课程整合的理念,又为学生学习歌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比如:①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就给学生做了很好的情感上的示范。②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白鹅在水中悠闲自得的动作。③得出结论:歌曲的情绪是优美,速度是舒缓的。所以学生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上很容易就能掌握。
三、丰富的拓展活动。
在音乐表现和创造中渗透思想教育,授课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音乐活动的创设,在听、唱、演、朗诵、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音乐体验和感受,并在孩子们心灵中播下歌曲的思想,感受中国的诗歌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美。
说课稿《咏鹅》4
一、说教材
1、我说的本节课是人教版音乐下册,一年级歌曲《咏鹅》,这首歌道自第三单元。这个单元是通过欣赏、演唱、揭述形态各异,性格迥异的动物题材的音乐,《咏鹅》这首歌曲是黄国峰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名诗篇创作的歌曲,全曲为四二拍,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为规律的四句式结构。它描写了儿童眼中鹅的可爱形象,诗歌充满童趣,教材选择天真、活泼童趣,歌曲生动的体现出“鹅的生动形象”——悠闲自在。这首歌曲从学生兴趣学习的基础出发,利用孩子们喜爱动物的天性,培养和挖掘他们心灵中美好的情感。通过听、唱动物音乐丰富学生们情感世界。
2、说教学目标
①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咏鹅”体会“鹅”的悠闲自在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古诗新唱的韵味。
②认知目标——学过学唱歌曲,运用柯达伊手势教学法视唱旋律节奏练习,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积累经验。
③能力目标——通过为歌曲学唱、创编律动动作,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演唱及主动参与表演。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认读乐谱。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唱游法:通过游戏更加能活跃课堂的气象,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
2、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唱、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
3、演示法:展示图片、课件、示范性范唱,使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
4、律动教学法:通过听觉、视觉和身体知觉去感受音乐。
5、柯达伊手势教学法:通过手势形象作用来提示学生发音,还可以通过手势变换及高低不同,帮助学生直观区别不同音高,形成正确的音准概念。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及教材的内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听唱、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音乐念白部分的节奏及明确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能在掌握后,通过律动表现出来。
2、能够通过演唱及律动,让学生感受动“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创设情境,聆听歌曲。
3、新歌及节奏,旋律教学。
4、律动创编教学。
1、游导入激发兴趣
我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天性,在这一环节采用了《闯关游戏》与《抢救大白鹅》两个环节。从游戏中深入旋律节奏的教学。
(1)师: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图片,有一群大白鹅被困住了。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救出来呀?但要救它们可不容易要闯过两关才行呀!
第一关要全班的同学通过音乐桥,才能到达对岸。(出示音乐桥的乐谱)
11|10|1235|5-|116|153|6123|1——|
(全班用手势范唱)
(2)第二关,拍击出大白鹅身上的节奏密码,大笼的门才能被打开。(出示大白鹅节奏卡片)
XX|XO|②XXXX|X—|③XXX|
tatatatitititita(a)tatiti
XXX|④XXXX|X—|⑤XXX|XO|等
tititatitititita(a)tatitita
通过这一环节,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导入新课。
2、创设情境,聆听歌曲。
师:我们终于救出了大白鹅,快看,白鹅们都在为我们这些音乐小勇士高歌呢!
(播放多媒体课件——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古诗的韵味,大白鹅在湖面畅游的形象,运用多媒体创设动画及歌曲相配合的情境),让学生认真聆听,欣赏歌曲《咏鹅》,感受“鹅”的美丽姿态,聆听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
3、新歌教学及节奏、旋律复习、巩固。
(1)出示完整歌谱及节奏型。让学生们初步的学习及掌握,让学生更易学习,进行分段教导。注意有休止符地方的休止。(提问为什么唱到O这个符号就停一拍),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完善问题。(出示第一段旋律图片)
11|10|1235|5-|116|153|6123|1—1—|
(出示第二段旋律图片)
略
(师以琴先范唱一遍——再进行带唱——再进行生跟琴范唱)。
通过此环节,学生基本掌握歌曲旋律。再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巩固教学)
用柯达伊手势范唱完整旋律,以琴辅助,比比那组音准最棒)(师示范一小段)
(2)以上面旋律教学步骤,学习歌词部分,进行分段学习。
师弹琴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伴奏有表情的演唱(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师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演唱出大白鹅悠闲自在的形象)
(3)进一步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休止符,在念白那配上动作及响板,让歌曲音响更加丰富。
①师:同学们在歌曲中,你们听那是谁的叫声。(鹅)谁来模仿一下。
XXX|XO||
嘎嘎嘎嘎
②学生模仿鹅叫的'声响或用手拍击,也可以用响板等。
③最后面有一个O休止符,让学生了解它让鹅休止一拍的时值的叫声。
④生分为两组,一组用手模仿鹅嘴巴上下合闭的动作。边念嘎嘎……另一组用响板在同样的地方XXX|XO|配合。一起合作创造丰富歌曲的音响效果,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这一环节师弹琴,生边唱边合作,完整的一首歌曲)。
4、律动创编教学。
①让学生模仿一下,自己观察过鹅的各种各样的动作神态,用肢体初步体验。
②模仿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舞蹈演员们是如何通过舞蹈动作模仿美丽的天鹅。
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视频,如芭蕾舞“四小天鹅”或“天鹅湖的片段”等。
3、师:他们的舞姿太美了,我们也为我们这首歌曲创编上好看的动作吧。
①根据歌词内容引导学生一段段创编动作。
②教师可以指导完成律动创编,并且师表演一遍自己创编的律动。
③师生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也可以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完整的演艺律动,从听觉、视觉和肢体知觉感受这首歌曲。(师示范一遍律动)
4、生可以分组或个人律动表现,进行互相评价。
说课稿《咏鹅》5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在此之前,我发现很多大班小朋友都会背《咏鹅》这首古诗,但幼儿对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却一无所知。
而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够体会音乐所传达的如欢快、悲伤等情感。所有我选择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大班音乐活动《咏鹅》。将语音教育与音乐教育及美术、表演融合在一起,既让幼儿随音乐吟诵了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吟诵,又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分组表演,富有创造性的表现了自我的感受。
二、作品分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所作,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童趣。这首音乐作品采用五声调式,傣族风格的曲调,辅以锣鼓配器,表现孩子眼中鹅的可爱姿态。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内,节拍是四四拍。四拍子曲子比两拍子曲子速度稍慢些,符合五言诗的吟诵和歌唱特点。歌曲没有大的跳进,曲调简单、清新、优美,琅琅上口。适合大班孩子进行吟诵、演唱和表演。
音乐作品分为三个部分。音乐开始部分是古诗《鹅》的吟诵,中间是歌唱部分,最后是尾声音乐。各部分旋律过渡自然,由开始的吟诵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歌唱部分,而最后的尾声,没有唱词,很适合吟诵古诗以达到完整的效果。
三、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中提到的:"要引导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艺术活动的理解和感受。"这一要求,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结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了三个方面的目标:
1、从音乐节拍入手,感受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发展幼儿情感社会性能力的目标)
2、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的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表现。(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目标)
3、探索并尝试根据古诗情景进行绘画,表演,节奏配乐等活动。(拓展幼儿多元智能方面的目标)
四、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的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表现。
难点: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的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表现。
在这节音乐中,我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当中的"卡农"的表现形式,对幼儿进行古诗词"卡农"的吟诵。将幼儿分为两个声部来进行古诗的吟诵,还要合着音乐的节拍来吟诵。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一次尝试,对于孩子也是一个新鲜的活动。第一次接触"卡农"。所以,我把"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的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表现。"这一目标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感受和感知"重点加以突破。
五、说活动过程:
这节音乐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导入,聆听。听,是对音乐信息的储存,幼儿期是听觉训练的敏感期。在音乐活动的开始,请孩子听《咏鹅》的伴奏,我在背景上画上大白鹅。请幼儿自由讲述大白鹅的样子,并用动作来模仿大白鹅的样子、大白鹅游泳的样子。
第二个环节是感受感知歌曲。继续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的初步感受音乐之后,进行古诗接龙的游戏,带领孩子感知音乐的节拍,也就是稳定拍。
在这一环节来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三种游戏方法。
1、两句两句的接。带幼儿拍手,以两种节奏来接龙。
一种是古诗吟诵的节奏。
(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种是歌曲演唱的节奏。
(2)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变换音色用高低音来吟诵,继续感知节拍。
3、卡农的方法进行接龙。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先说,说完诗的第一句后第二组在开始说。
在这三个游戏的环节中,都要求幼儿要拍手,拍稳定的节拍来进行。
最后是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表现和表达。给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准备了三组活动:
一组表演:小朋友可以用上小道具(红色的小鸭掌),根据每一句诗的内容来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演。
二组绘画:根据音乐和诗词来绘画。
三组配乐:可以合着音乐来配乐。
鼓励幼儿自由到自己喜欢的区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节活动的理解和感受。活动结束后,可继续开展拓展和延伸的活动。在班级区角活动中,继续投放上述的材料,让孩子继续感受和表现自己。
说课稿《咏鹅》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辅读学校教材实用语文第七册第5课《咏鹅》。悠悠岁月,上下五千年。中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有着如此灿烂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时就有"人人会吟诗"的风尚。古诗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诵易记,它那富有音乐性的节奏,至今,仍焕发出不息的艺术生命力。
《咏鹅》是一首儿童十分熟悉的古诗,不少学生在幼儿时就会诵读。放在课文的第一篇,让其读读、背背、看看图、做做动作,自解其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安排。
我设计的本课教学目标:
1、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语感目标)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会写"曲、波"。(技能目标)
3、逐步培养自学古诗,自吟古诗的'兴趣。(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是: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会写"曲、波"。
教学难点是: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我准备用四教时完成。第一教时通过看图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第三、四教时进一步诵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做课后练习。今天我重点讲一讲第二教时。分四个环节教学:
第一环节:认识一位新朋友,激起学生兴趣。从图到字再到整首古诗,抓住时机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下文学习埋下伏笔。读出诗的味道,又让学生趣味盎然。
第二环节:学习古诗,理解诗意。首先展示熟悉的古诗插图,一幅切合诗意的图画,能使诗教学直观化。学生点击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进一步激起孩子学古诗的热情。还采用师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读这首古诗,可以减轻学生思想压力,并能引导他们去积极思维。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寓教于嬉。把理解诗意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第三环节:学写生字。课后的二个生字是要求学会的,能力训练的重点依然在"自己学会"让其会自己看"曲、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会体会笔顺,自己会临写和校正。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显得开放自主。
最后涂色练习这一环节让学生动动手、涂涂色,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减少了许多繁琐的讲解。同时,化诗为画,画中领悟,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难点。
板书设计:第5课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以上是我初步的设想,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