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3篇(小学语文五年级桂花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1
[说教材]
《桂花雨》是现当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她的这篇文章非常优美,使人读后真的象浸润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组课文都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的:
【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课文生字词,“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
[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将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说学法】:
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开课伊始,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桂花的印象。然后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课堂。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虽然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不读就无法理解其中丰富的意蕴,不读就未能感受文中那浓浓的情感。因此,我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步骤:
(一)抓文本用心读
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接触范文,仔细揣摩,内心融入。
第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每读一段都要有目的,不白读;
第二,选好读的重点去读。
我采用范读、朗读、默读、自由读、引读、配乐读、师生互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
(二)在理解中美读
在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言,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味来。
1、为什么说母亲却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我让学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那个句子最能体现桂花香呢?
学生找出: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两句。
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体会这两句的不同,这些诗句对桂花的形态、特点进行了恰当的描绘和解读。学生通过与文中的语句进行进一步的对照,就更深刻地去理解母亲所说的话了。
2、课文第三节的第一句:“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一个“缠”字既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时的迫切心情,同时又把儿童对大人的纠缠耍赖的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读文后,我问“老是缠着”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期待的心情、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接着,我先作示范朗读,(需要自己朗读这句话)再让学生试着练习读,把这种期待与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三、在想象中读美
1、课文的第三小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可以体现出作者摇花时快乐心情的词句:“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理解“使劲地摇”摇出了什么?。自己盼望已久的事情发生了,应当是怎样的心情呢?我先让学生做动作体会“摇”的场景,再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读文,这样学生就自然理解了。
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让学生看着画面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欢乐情景。通过同桌共同享受着欢乐时刻,师生合作说话,来进一步享受“摇花乐”这一快乐时光。
2、理解: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时,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凝聚着母亲的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通过师生合作说话,用学生对生活中亲情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是琦君奶奶对故乡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此刻,学生再去读母亲的话,自然会产生深深地情感。
四、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在拓展阶段,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的内容得到沟通,既即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心与课文融为一体。
[说板书]
这课的板书力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怀念童年
“摇花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桂花雨》。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正确认读“箩筐、姿态、至少、邻居、提前、尤其、杭州、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用抓重点词,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3、通过感情读文,朗读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学习作者通过写童年小事表情达意的方法。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和运用语文。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训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挚爱的思想感情;而是通过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想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从而体会到作者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桂花雨》是一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通过桂花寄托自己和母亲深深的思乡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是基于对学生学情的认识: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虽然有一定初步阅读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快速发展,但需要进一步加强读与说的有机结合。据此我将重难点确立为:通过用抓重点词,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通过感情读文,朗读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学习作者通过写童年小事表情达意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启发引导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体现语言本位的思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中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后,利用阅读提示,让学生梳理出问题,带着疑问去读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我设定这个环节,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读书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三)、深入学文,品读感悟。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朗读感悟、想象、交流阅读体会中感知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在理解母亲的话时,旨在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从而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学方法学习致用,通过回忆童年小事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业设定为写一次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便于反馈检测。
四、说教学反思
一堂课难免有许多不足,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民主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的还是过多,感觉像是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目标而去引导,忽视了课堂生成,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很合理,不及时。(李金龙提到的作者借桂花树来表达情感,这时候我的评价没跟上,方法总结不到位)评价针对性不足,导致课堂学生的发言比较单一,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
另外,通过这次教学,反思,也让我认识到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对教材的处理等都需要自己去下功夫学习。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地方, 唯有学习反思才能使自己进步。
以他人为镜,方能知晓自身最大的不足,对于本节课教学,可能自己还是“当局者迷”,自己还没有认识到的不足还有很多,恳请各位老师给出指导和建议,使我不断进步,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需要达成如下三个目标:
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为了更好的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为了使资源更有效的得到利用,我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桂花雨》的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我引用了远程资源中的导入图片,并配上了《童年》这首音乐,让学生在特设的情景中愉快的进入课堂。
2、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我使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摇桂花的图片,并配上文字和音乐,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3、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我引用并整合了远程教育资源上的问题设计和练习。
4、拓展我运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各种桂花图片,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通过对远程资源的使用,我感受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为农村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师共享优质教育、学习资源的机遇,是一个与外界朋友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老师们运用资源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学会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好处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认知领域。
远程教育网上提供的教学示例、媒体展示、探究活动、习题精选和拓展资料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好资源。教师们利用远程资源网上的优质课件素材,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座资源的宝库中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促进全面发展。
2、教师成长的乐园
地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们,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极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示范又很难进来,造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中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讲座、优秀的课堂实录,信息技术技能专题培训讲座等声情并茂的资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学习环境,可谓教师成长的乐园。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的将所学习到的新技术、新理论付诸于实践,进一步促进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