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大班数学教育方案范文4篇

时间:2024-04-04 12:58: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育方案范文4篇,供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育方案范文4篇

大班数学教育方案范文1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活动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钟一只。

  三、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知道钟的名称及用途

  “小兔家开了家钟表店,里面有许多钟,有大挂钟、动物钟可热闹了。”(教师出示钟)“钟有什么用途?”(使幼儿知道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时钟)。

  2、观察认识钟面

  (教师手指钟面)“看,钟面上有什么?”(有1"12个数字,有长针和短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呢?”“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有顺序的从小到大,排着队伍)。“这两根针一样长吗?”这两根针也有自己的名字,长一点的叫分针,短一点的叫时针。

  3、认识整点、半点,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⑴、认识整点,

  (出示红、黄、绿三只钟)“三只钟分针、时针分别指向哪里?”“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种。

  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1)出示小老鼠钟,问几点?为什么?(2)出示小狗,问几点?为什么?(3)出示小牛钟,问几点?为什么?

  (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看老师手里的钟,是几点钟呢?”(12点种)(教师操作)“从12点走到1点分针和时针是怎么变化的?”(一起转的,朝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从1点到2点是怎么变化的?”(教师不操作)“从2点到3点是怎么变化的?”

  ⑵、认识半点方法同上

  4、看图拨时间

  “小兔看小朋友这么认真,请小朋友看几张照片。”(出示图片一):“早上6:30明明起床了,请小朋友拨明明起床的时间。”(个别幼儿)(出示图片二):“明明上课了,几点种在上课呢?”请幼儿拨,拨好后把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出示图片三):“明明吃午饭了,明明几点吃午饭呢?”请幼儿拨好后相互检查。(出示图片四):明明睡觉了,拨好后一起说说明明是几点睡觉的。“小兔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明明每天7:30睡觉,那我们小朋友几点睡觉呢?”分别请幼儿说,并拨一下。(教师总结)“小朋友睡觉要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5、评聪明娃娃

  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给聪明娃娃发小红花,然后一起到室外跳舞祝贺他们。

大班数学教育方案范文2

  活动目标:

  1、认识蝴蝶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种类及形态特征,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蝴蝶的一生》、音乐《小毛虫》。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颗小小的卵宝宝,这个卵宝宝本领非常大,他会变身,那你们猜一猜它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呢?小朋友们到底说的对不对,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看看故事里卵宝宝是怎么变身的。

  二、幼儿观看故事,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1、故事看完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想一想,卵宝宝先变成了什么?(毛毛虫)毛毛虫长大后做了什么事?(吐丝、结茧)蝴蝶是从哪儿钻出来的?

  2、幼儿说一说蝴蝶生长过程。

  3、小结:蝴蝶刚生下来是一颗小小的卵,从卵里孵化出毛毛虫,毛毛虫长大了会吐丝、结茧,变成了蛹,在茧里羽化成蝴蝶,最后从茧中飞出来。

  三、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不同种类。

  1、刚才我们看到了好多漂亮的蝴蝶,其实蝴蝶和小朋友们一样,

  他们也有自己的名字,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蝴蝶。

  2、介绍几种蝴蝶的名字,请幼儿说一说他们各像什么。

  四、引导幼儿认识蝴蝶的外形特征。

  1、这些蝴蝶虽然长的都不一样,但是他们也有一样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哪些地方长得一样。

  2、幼儿观察、讨论。

  3、教师小结:蝴蝶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五、播放音乐《小毛虫》。

  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蝴蝶的知识,下面我们随音乐一起变成一只蝴蝶吧。

  幼儿一起随音乐舞蹈,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育方案范文3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内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作为数学教学手段之一的“操作活动”,由于其自身的诸多特殊性,对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幼儿的思维则是直观多于形象,使得他们很难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幼儿“由表及里”,透过具体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初步养成思维的习惯。当幼儿在操作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些色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操作材料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为进行思维奠定基础;通过语言提示和具体引导为幼儿提供一个引发大脑思维的机会;利用操作材料的可操作特点,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发现和探索各种操作方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操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先让幼儿自己动手摆弄事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种操作材料,通过引导帮助幼儿掌握所授的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手要不停地操作材料,眼要不停地观察,并集中注意力思考自己的操作是对还是错……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协调了手与眼、脑的关系,促进了幼儿手部动作的发展。

  三、操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对于美的事物,总能激起人们去追求的愿望,幼儿也不例外。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是一种可观察、可触摸、可变化的物体,材料的线条美、色彩美、变化美,使得操作过程就是受美熏陶的过程。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特征鲜明、具有美感的物体时,就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欣赏美、追求美的过程;当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操作物体时,就是一个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当幼儿运用手中的彩色笔给图形做标记、按照物体特征进行涂色时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

  四、操作活动还有利于提高幼儿非智力素质。

  在一节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切实抓住教学目标,为幼儿提供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操作材料,就可以使幼儿消除紧张,轻松学习;而游戏化的操作过程能有效地吸引注意,使操作活动变得愉快而有趣……促进了幼儿活泼开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操作过程也是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的社会交往过程,即能发展交往能力,提高判断分辨能力,又使幼儿减少了对成人或同伴的依赖,成为一个自主、自动和自信的学习者。

  由此可见,数学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也是提高幼儿多方面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多种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共同运用,将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进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大班数学教育方案范文4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帮助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来历,发展过程,功能等都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我们根据纲要精神,及时利用纲要精神,及时利用这一资源,开展了《花伞商店》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提升归纳分类的经验,发展幼儿的思维抽象能力,使幼儿在动眼、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分类的知识,巩固记忆。

  活动目标:

  1.在了解伞的不同特征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分类的经验。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简单清楚地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

  根据伞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用圆点记录伞的数量。

  活动难点:

  能准确的进行分类,并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1. 小熊图片、花伞图片若干。

  2.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花伞商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小熊新开了一家花伞商店,花伞商店是卖什么的?(伞)。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伞?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伞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评经验讲述自己伞的样子,教师从伞的颜色、形状、图案引导。

  3. 师:小朋友的伞都不一样,都非常漂亮。这个时候呀,小熊遇到了一个难题,花伞商店的伞太多了,小熊想把这些伞(出示六张花伞图片)分分类,放放好(一样的放一起),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4.师:第一种方法是按颜色分类。黄伞和绿伞。黄伞有几把?绿伞有几把?我们把黄伞和绿伞的数量用圆点表示。

  5.师:第二种方法是按伞柄的形状分类。圆柄伞和弯柄伞。圆柄伞有几把?弯柄伞有几把?我们也用圆点表示伞的数量。

  6.师:在这些伞中,黄色的弯柄伞有几把?绿色的圆柄伞有几把?

  二、哪一把不一样

  1.出示第一组伞。师:小熊也整理了一些伞,他想把一样的伞放进一个货架,你们看看小熊放对了吗?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一把伞的伞柄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2.出示第二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上的图案数量与其他伞的不同。

  3.出示第三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的图案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4.小结:我们可以从伞柄的图案、伞上图案的数量和形状比较伞的不一样。

  三、花伞架分类。

  1.出示伞架和伞。师:老师把这些伞分成五类,就是有五种不同的伞。左边是伞架,右边是伞。每个伞架上都有一把伞,请你从右边的伞中找出和伞架上一样的伞,把伞贴在伞架上。

  2.请幼儿找一找,做一做。

  3.用圆点记录每一个伞架上伞的数量。

  4.师:刚刚我们小朋友上来找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方法呢?(伞的颜色、伞柄的形状、伞上图案的形状和数量)

  5.师结:我们分类的时候你可以先看伞的颜色和伞柄的形状,再看伞上图案的数量。

  四、整理花伞架。

  1.师:我们小朋友的数学本上面也有一个花伞架,让我们小朋友把伞分分类,和我们刚刚用的方法是一样的。找出相同的伞放到同一个伞架上,然后在右边的格子里用圆点表示数量。(贴上去伞的数量)

  2.教师来回观察指导幼儿。

  3.教师对作业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