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篇1
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篇2
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 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 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 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 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 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 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 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3.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24.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25.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6.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27.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
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28.辨别七类文章写法:
A.对比写法
B.象征写法
C.烘托写法
D.以小见大写法
E.先扬后抑写法
F.虚实结合写法
G.夹叙夹议写法
29.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A.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B.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C.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0.赏诗三步法:
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篇3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五、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六、诗文佳句赏欣
1、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2、从修辞格来赏析。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等。通常答题格式为:……采用了……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效果。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篇4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篇5
一、第1、2、3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此类试题题型非常固定,题点也非常明显,但却是整个语文中失分率最高的题型,更糟糕的是,由于本题是语文试卷的第一大题,很多同学在做科技文阅读时要么花费时间过长,导致答后面试题的时间不够用,心里紧张,严重影响整个答题节奏;要么为了节省时间在没有看明白的情况下就匆匆作答,心理没底,不但准确率低,在答后面的题目时心里一直惦记着,也影响了答题思路。
此题型我称之为“文字游戏”题,只要掌握出题者的命题规律,不但准确率高而且非常节省时间。此题型的干扰项类型不超过25个,根据历年试题经验,出题者设计题目时不会超过这25个类型。如果总结的好、练得多一点,往往不用细读文章就直接能选出正确答案来。篇幅有限,无法一一细说,那么我就举几个例子给大家:
①对题中的绝对化、片面化、程度、范围词保持高度敏感,一旦出现一定要与原文细致比较,出题点往往就是这些词的细微差别上。如全部、一定、都、任何、唯一、多数、部分等。
②对题中出现的逻辑关系保持高度敏感,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支配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
③注意区分未然和已然、或然和必然、可能和才能、不仅是和不是、重要条件和首要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等。这里尤其要注意,语文中对“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理解与数学中的理解正好相反,许多考生是数学上的理解来分析这个问题,结果失分。
二、第4、5、6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考查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这四种实用类文体,按照近年的命题规律来看,新闻类和科普文章类出现的可能性最大。这两类文章具有独特性,考生们普遍比较陌生,所以需要系统地学习这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比如,新闻类,分析文章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题型,组织答案的方法:
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
②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
③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
④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⑤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三、第7、8、9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考小说的可能性最大。小说类阅读题型设置特别固定,但考生得分差距极大,有一定小说阅读知识方法储备的考生甚至可以达到满分。
比如,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环境自身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如时代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对人物塑造方面
①烘托心情;
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
③暗示人物命运;
(3)对情节结构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
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对小说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
②深化主旨。
四、第10、11、12、13题——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第10题文言断句,实际考查的是重要文言实词、有停顿作用的虚词以及5类文言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的理解。
第11题古代文化常识,是需要识记的题型,需要总结和积累文言传记文相关的文化常识。
第12题虽然看似考查文意理解,实则考查对重要句子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所以这道题得分的关键是掌握常考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高中生来说,文言实词浩如烟海,那么如何复习备考呢?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体裁和题材都基本相同,以官员人物传记为主,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人物的品行、官职升迁调转、政事法令、褒贬评议,这样复习的范围就特别小了,如征、辟、荐、举、引、简、铨、起、拜、除、授、擢、拔、主、秉、典、知、守、尹、坐、遣、亲、速、厌、矜、谄等表示人物升迁、贬谪、调动、品行的言文实词用法,乃、因、以、三种者字结构、三所字结构等文言虚词的用法。阅读方法上,与前面论述类文本阅读同属“文字游戏”型,按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答题就可以了。
第13题文言翻译,这一题型的采分原则是3个关键词(都是文言实词)各1分,句式正确、句意整体通顺2分。因此,除了掌握上面提到的实词、虚词外,还应掌握30个文言句式,先看句式定框架,再进行翻译,这样才能得高分。
五、第14、15题——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是考生得分率最低的题型,考生复习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古代诗歌阅只需掌握炼字类、形象类、语言类、结构类、手法类、情感类这六类题型的答题术语与答题模板,便迎刃而解了。
六、第16题——情景式补写名篇名句
这是高考中唯一一个背了就会的题型,但要注意背诵时要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边背边写,因为在补写时一旦出现错别字,便不会给分。
七、第17、18、19、20、21题——语言文字运用
第17题是考查词语、成语的使用,掌握300左右易错词语、成语就够了。这一题型的出题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对其具体含义常常把握不准或多义的词语、成语。比如,不学无术、名噪一时、身无长物、簿公堂、一言九鼎、罚不当罪、惩前毖后、无所不至,再如一些易混成语,比如望尘莫及、鞭长莫及;不知所欲、如坐云雾;一挥而就、一蹴而就;一鳞半甲、一鳞半爪。此外,还要注意一些语法上的搭配,比如求全责备、充耳不闻、街谈巷议、漠不关心等不能加宾语。
第18题衔接题,考查的是语段逻辑与结构。这就要分清语段内部逻辑关系并掌握一定搭配习惯。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逻辑关系、关联词搭配,注意叙述主体、情感变化,注意提示性词、支配性词、指代性词、标志性词,注意句式特点、语段结构、标点符号。先局部排序,再整体合排。
第19题语病题,会在常见的类型中出题,只要掌握常见的类型就行了。语病题分为三步,第一步靠语感,读着通顺基本上就是对的;第二步归类型,如果在语感上读着都没什么毛病,就要从语病类型的角度,细查这几个题干是否存在某一类型的语病错误;第三步做排除,语病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从高标准看每句都有毛病,从低标准看,似乎每句都说得通的现象,所以恰当运用排除法,先排除两个干扰项,仔细对照比较剩下两个,把其中语病最明显的挑出来。
第20题是补写题,此题型实质是一个小阅读,贯通文意、理顺关系是关键。按照第18题的思路来做即可。
第21题是按要求仿写、扩写、缩写题,这是每年的创新题型,但也有规律可循。常常是图片说明类、漫画类、按要求仿写句子类、压缩语段类、新闻点评类,其中暗含考查修辞方法。那么这几种常考题型,每类做10道左右练习题,总结一下规律即可解决。比如漫画类的答题思路是首先简洁的并带有一些修辞来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要有方位、有表情、抓住漫画中的文字来写,接下来要指出漫画中所代表的一类典型人或事,写出寓意。
八、第22题——作文
新课改、新高考后,语文学科变化最大的题型就是作文,可以说是发生了根本性、方向性的改变。以往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一般是那些语言优美、句式整齐有气势、形散神不散、古色古香的作文最受推崇,而新材料作文则完全不同。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篇6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