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周末的随笔12篇 周末随笔600,供大家参阅。
周末的随笔1
这个月的假期,很难得的排到了几天正常的周末时间。
这样的几天,不再是他人狂欢我工作,他人工作我休息的'状态。
因为压力,竞争力,所以每个休息日于我都宝贵的很。
总是在放假的前一天就开启了欢喜心,下班后的时间,尤其不敢浪费。
逛街,看电影,吃美食。这些简直就是标准套餐,每每记录在我的周末清单中,仿佛只有这样,这个休息日才过的充实,而放假的前一晚的狂欢,似乎就是把假期拉长的最佳时间,久久不舍入睡。
这样的心态,也就导致了周末习惯性的晚起。
说到晚起,似乎也只是心态上的一腔情愿。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工作学习日睡不够,非到闹钟跳腾不停才起床,而一到心安理得可以晚起的周末休息日,即便闹钟关了,却愣是早早地被生物钟揪醒。
有时,还能翻身再来个回笼觉,有时却已困意全无,顶着黑眼圈,躺在床上刷手机,直到太阳高挂,午饭时间到来。
这时候,他们都会说,其实周末我也是早起的。
早起吗?
同样经历的我,渐渐地明白,如果你醒了,呆在床上刷圈,那只是你醒了,而非起了!
当你醒了,起床洗漱,吃早点,再窝个角落刷圈,那才算起了。
早晨的洗漱似乎有一种仪式感,让你分清自己是醒了,还是起了。
而很多人不愿起床洗漱,宁愿赖在床上刷圈,似乎想证明自己仍在休息,周末的赖床仍未结束。
可时间不会因为你的赖床会有所停留,当一起身,已是日过三竿,那种错过清晨,浪费时光的感觉并不好受。
所以,珍惜周末时光,你好,周末!
周末的随笔2
今年,终于告一段落,此时为界。躯壳,很是酸软焦躁,反倒无眠。本就俗世浮萍,没有特殊喜好,闲暇显出怯怯独影。苟活于碌碌闹市,机械重复日出月明。没有刻意,也许只是人微言轻,活到空闲,才发现云淡风轻,身旁,很是清净。每每闲暇惬意,唯有偷偷小酌一杯,懒懒看上几处文字,听些入耳之音。落得个心如浮云,独自宁静。
窗外的夜,美得混沌。烟波浩渺的雨雾,气势万千,折腾着沉寂无声。处处孤寂散落的荧惑,在薄纱中闪烁无色光晕。路上,来来去去的车灯,勾画出离奇的光影。匆忙的速度,也许连路沿的慨况,都没有心情看清。探起身体,默默拉开划窗,涌入的寒流,稀释一屋的檀香,撩动耳边润润的`垂发,就算暖风袭背,还是感到淡淡的幽冷,没有忍住,寒气对气管的骚扰,不由咳嗽几声。打破此时的安静。
安静的身心,不由主,呈现往昔场景。杯中醇香的米酒,不经意,打湿干枯的睫毛。勾起散落的碎片,应该算是上苍对偷闲小小的惩戒。那些指尖滑落的弱水,又会流进紧闭的心田。幼稚的拨动幽渊的湖面。轻轻一声长叹,挥不去,寂寞别念。除去面具的五官,在明镜中呈现本来的凄美。眼角淡淡的忧愁,勾勒浅浅的眉线。
关于情爱,关于伤感,关于流年。那曾经漂流的风花雪夜,总是,牵动凄凄蒙蒙的在水一方。只说缘分;无论是圆润美奂凄美,还是极寒荒诞的孤芳,或者魂牵错过的幽缘;可以刻苦的,只有短暂牵手后,漫长的迷茫。可以铭心的,往往都是破碎荧惑的光景。发白的相片,汪汪的水迹,折磨着忙碌的灵魂,偷闲无聊的时间。
醉啦,淋浴的发髻已干。酒杯自己打转,瘫在杂乱的沙发,可以闭眼啦。这和美梦无关,和时间无关。只是累啦,醉啦。隔时醒来,起码可以感叹,嘿嘿,又混一天。
周末的随笔3
听着萨克斯《回家》的这首曲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家是一个让人眼睛湿润的字眼,也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字眼。
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跑步,洗漱,吃饭,读书。随着同学们的陆陆续续进来,教室里弥漫着订票回家的话语。尽管我试图静下心来读书,但我的心灵防线还是瞬间崩溃。我随着他们的话语,我的思绪回到了过年,回到了家乡
想起儿时的过年,总是那么的高兴。尤其是临近过年的那几天,总是计算着日子过,显得异常的期盼。为什么呢?就我个人而言,我可以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可以吃上一些水果和糖,还可以得到一些许压岁钱在腊月三十这天,早早的就放牛回家,帮忙做饭。坦白的说,我可是想晚一点回去的,能刚好踩上回家吃饭的点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是和邻居家一起放牛的,当他们把牛赶回家的时候,自家的牛也耐不住寂寞,不由自主的跟着回家,但凡有常识的人就知道到。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也便产生了感情,没有伙伴在身边感觉就不踏实,异常孤独。小时候的自己,喜欢和一群小伙伴一起放牛、砍柴、割草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去,那我就不愿意了。我不知道别的地方过年是怎么样的,但我们这里确是腊月三十这天,严格的说是中午到下午。大年初一开始忙碌的生活,大年初二便一如既往的生活了。说到大年初一,可是我小时候特别讨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得一大早起来,吃饭过后,就得去上坟,这可是我们那儿的一个习俗。把所有祖祖辈辈的墓地走上一遭,再送上新年的问候。这可是翻山越岭的活儿,走得慢的,足够你走上一整天。本来想着大年初一这一天可以不用放牛,在家玩上一天,可是却事与愿违。这个痛苦,随着年龄的一天天的增大,也变成期盼了,我现在可是非常喜欢这一天了。它可以锻炼我的身体,可以使我呼吸另一种空气,放松我的心情。
想想现在,看着一个个充满欣喜的面容,我无以言表。他们对回家充满了期盼与渴望,或是家就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吧!而想想自己呢,家在何处,家在那遥远的山那边,在我深深的心底。听着同学们的惊喜,不用想定是订票成功了;倘若传来了咒骂与叹息,你应该能猜到是怎样了。不管他们失败与否,我觉得他们都应该是高兴的。没有订到的,顶多不过是晚点回家而已。而我只能看着他们的表情,徒增烦恼罢了。想想自己也过了二十有余的年,也满足了。
记得有人说,过年不回家的人不是好人,而且还在学生面前夸夸其谈,或许一般人都这样认为吧。当时我很想站起来反驳他,强烈建议他去好好读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那部分。但我想想,还是算了,他有千百个理由说回家的好,我也有千百个理由说不回家。而我想说的.是,不是我不想回家,暂时的不回家,只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回家。
诚然,不回家的人,心是饱受煎熬的。他们有说不出的话,道不出的痛,岂是常人能理解。他们不但要守护自己的心,更要守护时光给予的孤独。坦白说,一个人的孤独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一个有所牵挂的人才是最孤独的。
周末的随笔4
20xx年3月7日,阴有小雨,我的家乡。
网络上、微信圈里关于“三·八”节的各种礼物的往来,各种祝福、反思、调侃以及商业资讯已经铺天盖地,热闹非凡;可是,在农村,我看到的却是青年妇女无奈无助的眼神,看到的是大妈大婶们满脸的苦焦、一身的疾病。一个以国际名义命名的节日,基本上与她们没有丝毫关系,属于她们的只有凄苦与贫穷。
回来为的是扶贫。“扶贫”,一个奇怪的字眼,给人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觉得是,本来两不相干,现在我来拉你一把。尽管如此,乡下的农民却也不会太计较。假如真能拉一把的话,那倒也不错。
可是,这一把要怎么拉?
第一个家庭,一位瘦弱的、脸色枯焦、头发蓬乱、眼睛大大的少妇站在我面前,眼神里满含着忧伤和散漫的让人轻易难以察觉到的虚无。她说,丈夫今年32岁,得了癌症已经好多年了,做过几次化疗,丧失了劳动能力。她说,上面还有一个多病的婆婆,下面有一个年幼的女儿。她说,自己在附近浙江人办的校服厂里上班,一个月有一千块钱的收入。她说,“没办法,挣不来钱,就这样混着吧!”
一位还算年轻的女人,一个重症病人,一个收入一千元的四口之家……人们对坚强有很多种理解,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这位不起眼的女人,她是坚强的。至少她没有逃离,她依然在坚守,依然在靠着自己瘦弱的肩膀撑持着这个行将破碎的家。
第二个家庭,迎接我们的是一对老夫妻,已经满头白发,老妈妈花白的头发在这个以灰暗为主色调的、早春的、仍稍显阴冷的下午,显得有些刺眼。他们说,自己没有儿子,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北京打工,另一个招了上门女媳,女媳是陕西铜川人,现在也一起出去打工了。院子里倒也整洁,有含苞待放的牡丹在干瘦的.枝头冷冷清清的擎着头颅。他们说,日子也还算过得去,就是身体不好,成了孩子们的拖累。村支书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老俩口原本是有一个儿子的,那孩子学习特别好,前几年突然得了一场怪病,去西安大医院做的手术,可能是手术过程中出了问题,撞到了娃的神经线,他回来之后就人事不知了,过了没多久,人就没了。支书的声音很平缓,我听起来却如同炸雷。一个年青而优秀的生命,俩夫妻生命的寄托,说没就这样没了,他们是以怎样的心境抹去了对这个儿子的记忆的,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抹去。老大伯还在一遍又一遍,把手头的香烟发给那些已经多次声称不抽烟的我们,大妈站在台阶上嗫嚅着,听不清她在说什么,但我分明地看到了她充满血丝的眼睛里的泪花。
第三个家庭好像与女人无关,但却也与女人有关。一个颓废的老头,他说他六十九岁了。但是,他说,按照农村的讲究,不能说六十九,所以应该说是七十岁了。他衣着破旧,脸色黝黑,眼睛,在提到家里有几口人的时候,突然充满了愤怒。他说,有一个儿子,到南方打工去了。儿媳妇,他说,前些日子把他打了,所以他恨她,现在也不理她,不知道跑到那里打工去了,连同孙女也寄养在媳妇的娘家。或许是他未经控制的怒气一下子破坏了小院里原本也算和缓的气氛吧,或许是他说的故事让大家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媳妇打老公公的事情不常见,再说也算得上很私人化的问题,是家丑,我们,也许有人后悔问他这个问题了,一下子全愣在那里了,气氛一时很尴尬。为了缓和气氛,我说,你家房底子砌得真好,哪来的这么好的石头,全是四四方方的。无人按话,但空气总算是缓和了一下。不知道是怎么走出那个有些散乱、布满了灰尘的子的。刚一出院门,随行的村干部就急不可耐地轻声对我说,老汉的儿子和儿媳妇全被逮了。他说,那个儿媳妇不是个好东西,原本也是附近农村的女孩子,后来可能成了风尘女吧。后来,他说,可能是以那方面的事为借口,他们向西安的一位大官索要四十万,结果被公家逮走了。原来是这样,但是,何至于此呢,一个年青的,尚有几分姿色的农村女人,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长大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女人,她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啊,真是,何-至-于-此呀?
大概是八十年前吧,丁玲,一个有才气的共产党员、从白区奔赴陕北的女人,写过一篇影响很大的文章,《三八节有感》。那篇文章带来了不少悲怆的故事,那些故事,在这里就不说了。在这里想说的是,八十年前,落后封闭的陕北,妇女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节日,可是,八十年后,在今日的陕南,在我们走过的几个地方,你若问问村里的妈妈们,当然不能说全部,她们未必会知道这样一个让妇女扬眉吐气的节日,更不知道村子以外会有多么盛大的场面。
在这样的节日前夕,我们见到了几个人,听闻了一些事,感知到了人生的一些面目,需要思考的,仍然是怎样来“扶”她们。
周末的随笔5
出差数日,提着沉重的行囊和充满汗水的记忆,拖着疲惫双腿回到省城,省城,就如自己的家一样,有归属感,依恋感。
看到自己修长的乱发,打眼的胡子,布满血丝的眼睛,黑黑的脸蛋。觉得自己一下子过了几十年,把同事都吓了一大跳,如发现外星人一般的眼神打量着我:“狗哥,你这是去原始部森林探险还是沦落为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了?”“狗肉,别取笑我了,我是有口难言,先帮我弄点吃的`,晚上得去逛逛”我有气无力地回答。将行李扔到房间,发现自己就如暴风聚雨里小树苗一般摇摇欲坠,似乎再往前走一步,就倒下了。
若不是狗肉怪异搞笑的表情告诉,怕我自己也不敢相信这个就是现在的我啊!狗肉,其实就是大家口里的铁哥们、好兄弟的意思,而不是菜市场里先杀现卖的狗肉哦。按照她们广西桂林话里说狗肉就是老朋友。因为我们是同事,而且比较说话比较默契,性格又相似,彼此都不愿意直呼姓名,但是一下子又找不到合适的小名,后来我们就开始你一句“狗肉”我一句“老狗”相称,慢慢的“狗肉”就成了我们的名称。别人听了一定很别扭,但是我们倒觉得这样称呼比较亲热。我想多学点桂林话可以为以后去桂林发展做好准备,这就是老狗给我提早上一节学前班的课程。老狗说“如果去了桂林这个欺生的城市,受人欺负的话就说是狗肉,就可以化险为夷或提供许多意想不到的方便。”
黄昏,橙黄色的夕阳如一个巨大的火球,将西边的彩云朵朵点燃。没有风,天边的彩霞壮丽明亮,如一面面旗帜在飘。城里的风景美不胜收,让我找回久违的亲切。
周末的随笔6
今天是周末,忙碌的一个星期随着我即将要关闭的电脑而结束,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共渡愉快周末啦!而这样的生活只会存在一天,又要重新奔入那繁忙的.工作之中。
真想多些时间陪陪自己的亲人,爱人和朋友,但我们在向往自由的时间,却不得被生活所束缚……
周末的随笔7
今天是周末,约好同学周末一起过来玩,所以我妈起床上班的时刻,我也跟着起床啦!每逢周末,我都会提前起床,一来可以和我的同学一起玩,二来也可以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妈笑着而又无可奈何指着我的鼻子说:小鬼灵精,上学的时候催促几次都起不来,一到周末不用叫你倒自己起来了,真拿你没办法,平时还是需要激励你的兴趣才行哦!我也笑着说:我怕起晚了,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同学,朋友(同一小区的同龄小朋友)又来找我玩!
洗漱完毕,我妈端好已准备好的紫米粥,让我吃完的再做其他事,因为味口不好,早餐也不想吃,所以一边叫着一边哭泣着说:我不喜欢吃,我不爱吃,我想吃其他的早餐,我妈知道我又开始耍小脾气了,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狠狠的'说:必须吃完才可以玩,我只有含着委屈的泪水,一口一口难受的吃完了早餐。
吃完早餐,我妈也开心的笑了,跟着上班去了。
我也有自己的时间,开始看起了我的小人书,还有为了参加六一表演绘画,开始画起了我最喜欢的毛笔水墨画。
周末的随笔8
亲情,是一个人渴望得到的东西,但是失去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也许,铰心的伤痛,伤痛之余,还有冷漠、孤独,甚至凄凉,百味陈杂,可你是否想到珍惜--也许,只有问号。
原本以为亲情离自己很近,其实离自己很远。当自己的幸福被打破时,只能自己一人独自承受,只能一个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默默地流泪,当夜幕悄悄降临,黑夜与白天亦无两样。这时才要想起珍惜吗?
当你的朋友都是失去时,你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当心中的恐惧寂寞占据你的每一条经脉,心中剩下的,只有悔恨吗?当你想起玩耍时,你们的一颦一笑,只因为你,而毁于一旦吗,幸福感都变成深深的负罪感吗?鲁迅说:”杯具就是把最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杯具莫过于此,当你成功时,你一回头看--没有一个人这时的喜悦能冲刷你的伤悲吗?无疑是不可能。当你走在人生路上,过去的.回忆只有悲惨当你身后的那个人因为你而悲伤离去时,你那时或许还在笑,但你的心里真的好受吗?人一辈子,能够丢去金钱,权利,但唯独不能丢去”珍惜“他是一个支撑你精神的东西,失去她,你等于是失去了一切,道理人们都懂,但不必须能听进去,但当你尝试了,想追回的时候,已经望尘莫及。所以更要珍惜。
珍惜,才能创造财富,珍惜,才能创造权利,珍惜,才能创造快乐,也才能带给别人快乐,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周末的随笔9
又是一个周末过去。
欣欣然的在忙碌了一个下午过后静静地坐下来习惯性地叨叨几句。
习惯了的事情隔那么几天不去做感觉整个人像是少了些什么一样。
隔了一个星期没有写随笔了,积累的小心情在很多不经意的遗忘间渐渐被隐埋,拗不过性子里的随意还是拿起笔写了几封信,满满的聊天式的讲白话,自己都不由得笑了笑。
在时有忙碌、繁杂、静默、聒噪等等遍布的日子里本以为有些感官意识会自然而然的淡化,直到对于一些人一些事的感受让人略微欣喜,还不是那么漠然,还是能够用心感受到那点点变化。
人,有时候就该静静的用心去感受一些人,一些事,在某个瞬间它可能就给了你苦苦纠结的事情的答案。
那些感受很微妙,可能也就是那么一瞬。
关于懂事。
父母们可能会习惯性的对孩子们说,“这么大了,该懂事了”,每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很少有人能够坦然直白的回答,“我很懂事呀!”
哪怕在别人看来再懂事,亦或是父母对别人说“我家某某某已经很懂事了”,而在听到父母这么说的.时候并不敢直直的回答,因为在他们面前确实还不是那么的懂事。
人,一直走在懂事的路上吧。
有些事还是没能养成习惯,一如刷题,哦多克。
周末又在密密麻麻的雨中度过,我觉得该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出去走走看看了。
想想去年的三月在外面浪了好几个地方,总觉得现在也要出去看看,换换心情,长长见识,留下一些不一样的记忆。
周末还是自己做饭的满足感高一点,只是某个瞬间脑袋里面会突然蹦出来很多想做的和想吃的,但只能实现其中某一个。
今天中午做了焖锅,下午包了藕丁肉馅和韭菜肉馅饺子,做了蒿子粑粑,也算是很nice了。
就只放这一张吃的图吧。
有时候觉得就这样适意的小生活也未尝不好,只是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仍需努力。
周末的随笔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恋上了屋里的温暖,我都仿佛再不记得太阳照在身上的感觉了,阴郁阴郁的天空,是愁人的脸,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一场连绵不绝的雨。家中湿黏黏的衣物,似我湿漉漉的心情,不经一次烘干,是难以穿戴上身的。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光,算起来不下一个多月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一切都发不了霉,一切它也绝对爽不了。
又是一年春来时,除却立春那天的仪式,除却路边的苗圃小摊,我想,没有人会认为小城的春天已来临。可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些春天的故事一如往年地在发生。
学校的喇叭声早已响彻校园,莘莘学子们各赴前程,星罗密布的爆竹烟花厂开工在即,建筑工人们一年到头不知辛劳,老早就如蜘蛛蝼蚁在那些高楼上蠕动,仿佛不知还有春天。春运的脚步已经停止,出外的游子他沿着通往五湖四海的路,如候鸟迁徙,千里之外早报平安。每天沿着两点一线,守着一份自命清高的清平,无有止境地上班又下班,在这个尚如冬天的.春天里,我也开始了人生意义里的谋生。
周末被普遍誉为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大概是因为它可以为大多的白领们释放些许上班时压抑的情绪,可以带给如锁深宫般的上班族们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我也常常如小孩盼过年般的盼着每一个周末的到来。就算是有时得冒着孤独和寂寞袭击的风险,我也如此地渴望着每一个周末的到来。
这个周末显得有些彷徨,老公在外出差已经数日,归期在望,日渐长大的儿子,早已离家求学,感觉他已经是扑腾飞走的大雁,只能空留惦念。看着同事们陆陆续续从院子里离开的背影,顿觉偌大的世界里,是那么的空荡。
于是在手机里寻觅,想起的一些朋友,当然此刻,无关想念,全因寂寞,可寂寞时,这个世界里,可以想念的,又有几人?
热闹是经常赶不走孤寂的,置身于喧闹的尘世,其实心更苍凉。有些时候,在灯红酒绿的夜色里,看着直白红尘的男男女女,转视回眸间,又平添几多生命的感伤。
在喧闹的氛围中打发一段时光后,空虚它乘虚而入,经不起寂寥的缠绕,便毅然钻进自家楼里,守着一台电脑,一个人面对着许多的思绪,问情周末。
细想,生命的历程,短暂也漫长,擦肩而过的有缘人,该会有亿万千吧,我不知道,谁又能将多少的回眸客永远地锁定思绪,刻印在记忆的天空里,我也不知道,又能有多少片段的记忆能做你心灵的座上客,时常将他们翻看,咀嚼。有时候,许多的相识,相知,归功于缘分。生命的路程如果走的很艰辛,也许,那是因为你的他还没有出现,那是因为你还在为他苦苦修行,那是因为你们的缘分还不够。
在这寒冬样的春天里,在这夜已深沉的周末,我不知道,缘定中的你是否已经安然入睡?
周末的随笔11
邻居家有一个孩子叫小明,才十岁,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有一点令父母不解:每到周六、周日就不起床,大人见他不愿意起,就呵斥他懒惰、没出息,连哄带吓。小明无奈,只好懒洋洋地、慢腾腾地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爬起来就喊肚子疼、头疼,真到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病,看孩子那痉的样子又不象是装的。当问到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起床时,他支吾半天才小声说:“起床就得赶紧上‘小班’,一天好几门,怪累的……”原来,小明不愿意起床、身体疼痛为心因所至。起初,这些病往往是孩子们为逃避过多的业余学习装出来的,是有意而为,因为这一招确实能够逃避不想参加的课外学习,但由于孩子年龄小,还不会主动调整应付策略,用成熟的方式应对,加之长时间处于这种周期性的紧张状态,导致条件反射弄假成真,不少孩子真的得了神经性头疼等疾患,心理压力真的变成身体的不适。有这种症状称之为“儿童周末恐惧症”,是对少年儿童在内心冲突的背景下,引起功能性身体不适感的统称。
患“儿童周末恐惧症”的绝非个别,眼下,相当多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厢情愿地给幼儿园的孩子安排了书法、绘画、舞蹈、外语及钢琴、电子琴、影视表演班等各种学习,上小学和初中的孩子除此之外,还要上“奥数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所有这些课,都是家长安排的,没有儿童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源于其天生的气质特点,或好动、或喜静或擅长形象思维、或擅长抽象思维。如果孩子在接触某一活动以后,能够产生兴趣,并且活动本身适合孩子的特点,这种学习的娱乐性能够增强其参与的.动机,以趣味为先,以快乐为本。反之,对活动无兴趣或活动本身要求较高,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感到压力很大,那就适得其反,甚至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构成威胁!记得中央电台曾有一则公益广告,临出门的妈妈叮嘱女儿:别忘了学数学,别忘了学书法,别忘了学绘画,别忘了学钢琴……画外音沉重地说:“别忘了,她还是一个孩子!”这则公益广告提醒家长们,不要给孩子从小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孩子应该有童年的快乐!那么,双休日就更不应该让孩子感到负担沉重了,平时的精神压力此时应该缓解一下,而不应该是加重!“儿童周末恐惧症”就常常发生在负担沉重的孩子中间,由于因人而异,表现症状轻重缓急各不相同。有的家长不明白,认为是孩子“没出息”,这就大错特错了。进一步施加压力,只能导致症状的加重。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儿童自3岁起就开始萌生一种反抗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抗意识越来越强烈,到13岁时就进入了所谓的第一个“危险期”,“危险期”期间,孩子容易做出越轨的事情,甚至杀人或者自杀!压力越大,儿童的逆反也越强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儿童周末恐惧症”或者心理障碍。近几年,不时报道少年儿童自杀的案例,大都是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障碍过多导致的,所以家长万不可忽视!
毋庸置疑,“儿童周末恐惧症”的病根在家长身上,不少家长自己儿时有各种爱好,但没有条件学,如今将自己儿时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有的家长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别人的孩子学这学那,怕自己的孩子不学,将来适应不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于是被动、盲从的“随大流”也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一门专长将来升学时能够加分……
笔者做过一次调查,在某有名气的小学,四年级某班50名学生中,周末大都参加四、五个小班,少的也参加一、两个小班,周末什么也不学的,一个也没有!双休日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双忙回”!很多教师对学生业余时间学得太多并不赞成,因为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搞疲劳战术的效果往往不佳,劳民伤财!教师们认为,孩子有权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出自己的选择家长的想法不一定全部正确,即使全部正确,孩子也不一定全部接受。另外,家长应该知道,只有当父母的把孩子当作平等对象来看待,孩子才能尽快成熟起来。所以,家庭中应该做到民主、平等,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中选择,喜欢才能学得有情趣。
固然,学习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十分重要,但不是孩子的全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比较单调的学习生活以外,还应该有文化、娱乐、体育、个人爱好,以及亲情的熏陶等等。如果我们想到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把生活的其它内容扔在一边,那么,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如果孩子把学习当作负担,一切教育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本身是没有错的,但要因人而异,这样也会对孩子成长有益。
“儿童周末恐惧症”仍在社会上蔓延,儿童中仍有患者,在此,提醒家长们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予充分的重视!
周末的随笔12
开始登山,那股劲头就像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股力气,一下子使完了,便如被扎破的气球泄气了。爬了没十分钟,我已累得气喘吁吁,自己能听见胸腔里的那颗心突突地欢跳声,爬到还没半山腰,我似乎缺氧了,耳朵呼隆呼隆地响,呼吸好像被罩上一层薄膜,我停下脚步,鹤宇让我歇息一会儿,自己去上面探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