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博物馆导游词11篇,以供参阅。
博物馆导游词1
湖南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革命烈士公园北侧,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1951年3月筹建,1956年2月开馆。该馆藏品11万多件,一级品763件。藏品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商周青铜器,楚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东汉至隋唐的湘阴窑和岳州窑青瓷,唐五代长沙窑釉下彩瓷器,唐人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手迹等。太平天国和湖南农民运动等方面的文物也较多。珍品有宁乡出土的人面纹方鼎、象纹大铙、醴陵的象尊,湘潭的豕尊等商代青铜器及长沙马王堆3座汉墓中出土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女尸。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T型帛画,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大写的”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为”T”型帛画。据考证这是出葬的时候,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弓魂升天”。大家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和地狱三个部分。华盖以上是天上部分。在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根据”山海经”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
在它右边绘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中绘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其实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人间部分是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着轪侯夫人,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后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你们看,他们的神色肃穆,尽显哀伤之态。画面的下部分就是地狱部分了,地狱里赤身裸体的地神——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纵观整幅图,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它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因此,”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3号墓中出土的28件共12万多字的帛书,包括《老子》、《周易》、《经法》、《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五十二病方》等,大部分是早已失传的古籍,对于研究古代哲学、历史、天文学、医药学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该馆为了防止这些文物的自然损坏,采取现代科学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加以保护。对丝织品的揭取、消毒去污、防虫防霉和加固保护等,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方法或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在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型、铜器修复和文物复制方面,也取得成果。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有一件素纱样衣,薄如蝉翼,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仵素纱襌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着的呢?当时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丝棉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织造技巧非常高超。三号墓出土了10多万字的帛书以及外面已经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制技巧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评价极高。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是防腐学上的奇迹。来到长沙不可不来博物馆一睹二千多年前的灿烂文明。
博物馆导游词2
安徽省博物馆是中国综合性省级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1953年4月,在合肥科学馆、皖北文化管理协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合并的基础上筹建,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展览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仓库4156平方米。馆藏文物104684件,包括铜、陶、瓷、金、银、玉、货币、字画、民俗、砖雕、石雕、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其中古籍109,126种(包括8000多种珍本),一级馆藏135种。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花花瓣铜壶,高80厘米,造型高大,顶部有中空的莲花花瓣,颈部有对称的兽形耳朵,四兽造型生动。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寿县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高113厘米,直径87厘米,重约400公斤,是周朝以来现存最大最重的鼎,仅次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司牧武大鼎。该博物馆收藏的古瓷器包括1963年在宿松县北宋(1087年)墓出土的青瓷笔记和碗。纸币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它是景德镇青瓷中的一件珍品,也是宋瓷断代中的一件珍贵的标准器物。铁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具有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清初著名铁画大师梁再邦的《谢陆图集》是铁画的代表作。
安徽省博物馆-博物馆藏品展览以地方历史为主,有三个基本展览:《安徽古代史》、《安徽革命史》、《安徽古生物化石》。从1981年到1986年6月,该博物馆举办了120多次展览,每年观众人数为15万至22万人。1984年4月,安徽古代四宝研究展在日本东京展出。
该馆从事文物保护的科研人员对青铜器的防腐、局部电蚀去除青铜器上的粉锈、苯并三氮唑化学腐蚀剂保护青铜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激光全息文物无损检测”获得文化部科技成果奖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三等奖。
博物馆系列该馆编辑出版的书刊有《寿县蔡□墓出土文物》、《安徽名人绘画选》、《安徽省博物馆藏选》、《安徽省画家汇编》、《安徽省古代文房四宝展览目录》、《明清徽州社会资料选》、《时事闲话》(修订本)、《新四军》
今天,我将陪你参观湖北省博物馆,这是中国十大博物馆之一。位于武昌东湖岸边,占地5。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展览建筑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博物馆内有20多万件历史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600多件,国家级文物16件。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繁荣的楚国漆器和木器、大量秦始皇的竹简、历史名人的字画、陨石猿人和长阳人的牙齿化石,特别是曾侯乙的青铜编钟、王月的勾践青铜剑、王武的伏叉矛和28颗星的天文地图。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建筑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来到了省博物馆的门口。湖北省博物馆的这些文字是董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请看那边那栋楼,1999年竣工的。它是中国迄今为止种类和功能最全的最大的古代乐器展厅。我相信每个人都想听听今天的外国声音。我们不妨先去看看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够的时间欣赏编钟音乐。请跟我来。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曾侯乙墓的古墓室模型,分为东、中、西北四个房间。每个房间的下部都有一个连接房间的门洞,它的形状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房子的三室一厅。东室有墓棺和八棺陪葬,中室有青铜礼器,出土了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西室有13个灵堂,北室有兵器、车马、竹简等。
曾侯乙墓是一座以凿为洞的竖洞墓。整个墓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根据残存的密封土来看,埋深约13米,大于同期墓葬。
这么大规模的古墓的主人是谁?我们在出土青铜器上发现“曾侯乙”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人是曾侯乙。请看这个。这是根据墓中的头骨制作的墓主人的复原图像。我们可以看到,墓主是一个42-43岁左右的男性,头骨特征与中原商代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个形状奇特的物体被称为鹿角和鹤。如你所见,它是人们想象中的仙女鸟,由鹿角和鸟的翅膀组成。出土时在正殿东侧,头朝南。它可能是为了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去天堂或者祈求上帝的祝福。它的铸造工艺精湛,头部和鹿角镀金,背部和翅膀镶嵌绿松石。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经看不到它的辉煌,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象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是相当发达的。
请跟我来。当时贵族使用的食器很多,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九鼎八卦掌。鼎是中国古代使用最多的食器之一,它不仅是一种食器,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丁特别关注。在祭祀神、地、屋、祖的主要仪式中,丁以祭肉、祭米为最重要的祭品。曾侯乙墓出土的鼎有多种,如正定鼎、盖鼎等。在众多的中,正定鼎的数量及其与其他器物的组合往往是使用的人的财富、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中,最重要的是钟石出土的九鼎八卦掌,它能从里到外反映礼仪和曾侯乙的身份。它们制作精美,保存完好,非常珍贵。在祭祀、宴饮等祭祀活动中,常与丁一起使用。
【李周】规定,在祭祀时,贵族根据身份等级,享受奇数丁和偶数桂。比如学者用三丁二儒,医生用五丁四儒,卿大夫用七丁六儒,诸侯用九丁八儒。曾侯乙墓出土的九件正定、八件青铜筘与他的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枚徽章被指定为国宝。
众所周知,青铜冶炼技术是我国先秦文明的重要内容。商朝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状态。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就是这一高峰时期的代表。
看这里,它叫勾践,是这个墓中出土的一件精美的礼器。先来看看它的样子。外形端庄端庄,全身饰以平板玻璃纹饰,四个妖怪昂首张口,镂空刻有[鲁]的孔盖绣刻有龙。其实不仅仅是看到了,还有用!使用时,先用这四个环拉出中间的篮子,在篮子里放热水或冰,在篮子里放酒。篮子拉进篮子里,篮子就可以工作了,可以取暖,可以冰酒。奇怪吗?此外,还有一个过滤器,用于过滤葡萄酒中的残渣。你愿意惊叹古人的创造力吗?
接下来,我们将去期待已久的编钟展示地,这是我们湖北省博物馆的瑰宝。如你所见,这个怪物是编钟,是整个坟墓中最壮观的。这个巨大的钟架由铜和木头制成,呈弯曲的尺子形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六把青铜佩剑和八根柱子支撑着七根彩绘木梁,形成一个弯曲的钟形框架。框架和钟钩共有246个部件。钟框分三层八组,挂65个铜片。上层新编钟19个,中层钹33个,下层大钹12个。我们来数数,是不是下层多了一个钟,和其他钟不一样?那是楚王仲博。为了纪念他们的友谊,他把原来挂在那里的[z:]钟拿走,挂在下层中间。敲钟是音乐史上的奇迹。首先是一个两个音的钟。根据钟体上的铭文,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分和侧鼓部分,一个钟可以发出两个三度差的音调。那么一钟两个音的秘密在哪里呢?请注意桶沿的两边都有边缘。发的时候边沿和边沿对时钟的阻断作用不同,所以出现了一个时钟两个音的现象。另外,角钟优于普通圆口,即结局不长,从而奏出优美的音乐。整套编钟低音深沉,中音铿锵醇厚,高音清脆响亮。它的音域跨越五个八度,把贡山教的紫羽五音发展成1234567的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现在,你特别想听这一天的外国声音吗?我们在侧厅有一个编钟音乐厅。现在你可以享受了。这里我的解释结束了,现在是10;30你可以先听听钟声,然后自由参观。除了曾侯乙墓外,湖北省博物馆还有楚文化展、郧县人、曲家岭、盘龙城、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墓、古瓷器展。12点,我们将在省博会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开心。
博物馆导游词3
纽扣博物馆的所在地原是一大户人家的住宅:薛宅。此宅建于民国1920年,依街傍河,共两进深,与传统建筑相比,薛宅的建筑紧凑、结构简洁、厅堂明亮,是江南传统民居向现代建筑转型过程中的代表。
纽扣博物馆共有六个展厅,楼下是古代纽扣展览区、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展览区、中国结展示区,分别展示了中国古代的一系列代钩、我国第一代纽扣及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反映了中国纽扣从无到有,从繁到简,从精到粗的发展过程;楼上是近代纽扣展览区、现代纽扣展览区、纽扣应用区,展现了从宋朝到明清时期纽扣的飞跃性发展,并陈列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罕见的贝壳,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旗袍上见到的极具特色的“盘花扣”在这里也会有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制作过程,让参观者一解好心之心。
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有纽扣生产企业近五百家,产量占全国生产交易的40%。钮扣博物馆的开馆开创了中国钮扣史上崭新的一页,也为有着钮扣之乡的西塘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博物馆导游词4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故宫博物院。故宫,旧名紫禁城,在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宫城墙十多米高,是明清两代皇宫,有近600年的历史。故宫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边东华门,西边西华门。故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仟四百多间,城墙外有一条五十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角各有一座角楼。故宫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我们现在正处故宫午门,大家请随我来参观。
看到前面的四座桥了吗?这四座桥叫金水桥,每座桥的边上都有一座殿堂,分别是武英殿,敬思殿,文华殿,和主敬殿。其中文华殿是当初明神宗读书的地方,著名宰相张居正就是在那给小皇帝授课的。
来,我们跨过金水桥吧!看到前面的三道门吗?这三道门从左到右分别为贞度门,太和门,昭德门。这三门曾因两名护军失职而起火,火灾虽不严重,但当时光绪帝大婚,能工巧匠们临时复制了三门,质量外观与原品毫无差别,可见古时工匠水平之高超呀!
照片拍完了吗?现在跟我走过太和门,就来到故宫中心了,三大殿就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先看太和殿。太和殿又名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斗拱,额枋,梁柱上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十分华丽。大殿正中是安放宝座的地方,上方有一条雕金蟠龙,龙口含有一颗圆珠,周围还有六颗小珠,大家看到了吗?除了天花板,梁枋间还有古时的双龙戏珠,单龙翔舞,行龙降龙升龙合为一体,体现了古人的艺术风格。这里是皇帝举行登基即位或大婚等大典的地方,所以非常豪华。
穿过太和殿,看,那就是中和殿。殿的中央放着一个金库镏宝顶,大家知道是啥用吗?这是供皇帝举行大典时休息用的。
现在就剩一个大殿了,大家随我参观保和殿。这里是进行殿试的地方,只要考试通过,基本上下半辈子不用愁了。
前面有一个小广场,是故宫前后两部份的分界处。我告诉大家一件事,刚刚的三大殿所处位置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也是故宫的`中轴线,我们是沿此南北中轴线来参观故宫的。好了,大家现在可以休息一下,也可以去两边的宫殿逛逛,半小时后我们在前面的乾清门集合!
休息好了吗?过了乾清门便进入内廷了,就是人们所说的“后宫”,是皇帝与妃子们起居的地方。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后方的交泰殿是皇帝结婚的地方,所以又叫皇后宫;坤宁宫则是皇后的寝宫。左右两边是东六宫和西六宫,是嫔妃们所居之地。
我们继续往前是御花园,这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一应俱全,是帝王后妃们游玩休息的地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体验一下。
好了,我们的故宫之旅即将结束,大家穿过顺贞门就是神武门了,可以从那儿出故宫,也可以继续自由参观。很高兴与你们一同浏览故宫,期待下次再见!
博物馆导游词5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重庆市博物馆合并共建,今后将挂两块牌子。
它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两者中间为4万平方米的`重庆人民广场,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其前身西南博物院创建于1951年,现馆藏文物17万余件。
既是长江三峡的专题性博物馆,又是历史艺术类的综合性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现有《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和《抗战岁月》4个基本陈列;《历代书画》、《历代瓷器》、《历代钱币》、《汉代雕塑艺术》等。
博物馆导游词6
公元1206年前后,塘沽“始有人焉”。根据史书记载,塘沽是因为黄河改道,带来大量淤泥,使得“海退而陆成”。“沧海桑田”展厅里用模型和投影沙盘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先民们的生活。从北塘宁车沽采掘到的牡蛎化石也在这里陈列,这些在蓟运河沉睡了至少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化石,不仅从地质学上考证出塘沽地理地貌的变迁及与黄河数次改道的`渊源,同时更能体现塘沽海洋文化的形成契机和演变过程。
“盐”在塘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塘沽地底滩平,日照丰富,非常有利于发展盐业。早在元代,塘沽便建立起了建丰盐场。700余年以来,塘沽的盐田连绵扩展,盐业成为了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历史上,塘沽不仅以盐著称,畅通的漕运也使这一地区成为繁华的交通枢纽。“盐兴漕畅”用数字投影和在解放路街出土的清代古钱币坨子等文物,再现了当年塘沽地区商业发达,车来船往,盐田连绵的景观。
在“海门古塞”里,一座大铁钟被陈列在了最醒目的位置上。它就是大沽铁钟,1844年,为了纪念战死在大沽口炮台的直隶提督乐善而铸,曾被悬挂在乐威毅公祠里。但是,1900年,大沽炮台沦陷后,铁钟被英军掠走,直到20xx年,在多方努力之下,漂泊海外105年的大沽铁钟,终于回到了塘沽。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将铁钟放在如此显著的位置,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它坎坷的历史,同时,也希望大家看到从战争到和平,中英两国人民之间所建立起的崭新的友谊。
博物馆导游词7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
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门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博物馆导游词8
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是中国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 由主馆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组成。主馆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馆建筑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加上主馆东西两座面积分别为上千平方米的客家古民居改建的《梅州将军馆》和《梅州大学校长馆》,组成了广东省第一个客家博物馆。
客家民居是中国五大民居之一,客家人创造的'圆形土楼、四方土楼和围龙屋堪称客家民居的代表之作。在“地标围屋”展厅可看到,从老民居中拆下、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被摆进了展厅,与客家人建房用石灰、黄泥、糯米饭夯成的三合土墙实物相映成趣;而作为梅州古民居的经典、大埔县的“泰安楼”的门楼则被原汁原味复制在展厅外墙;由兴宁乡村建筑师制作的巨大的三围围龙屋模型,也摆上了展厅。
客家人文“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传说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晚年退居“人境庐”,还念念不忘这首广为流传的客家童谣。如今在中国客家博物馆,人们不仅可以亲耳听到孩子们念诵歌谣的声音,还能通过数字控制选播,用梅县区、兴宁、蕉岭、平远、河源、连平、龙川、揭西等不同口音演绎的客家山歌、童谣。生动逼真、制作细腻、没有过多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版面,配以明暗变化适宜的灯光、声像,让观众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客从何来”展厅,记者还看见了一本特殊的数码影册族谱,大家不需要与这本“族谱”近距离接触,只须用手在悬空的上方做翻书的动作,轻轻挥动一下手臂,“族谱”就会乖巧地一页一页翻开,帮助参观者找到自己姓氏的由来和渊源,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
博物馆导游词9
塘沽博物馆根据该区历史传承和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博物馆的理念、纪念馆的风格、传统与现代手段相融合的展陈艺术形式,客观而生动地展现了塘沽自宋代成陆至今8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展示了塘沽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定位和丰厚的历史积淀。塘沽博物馆不仅是集收藏、陈列、研究为一身的文化机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滨海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又一道风景,对提高滨海地区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居民文化品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塘沽博物馆身处鲜花满地、碧水蓝天的优异环境,其成立正值滨海新区昂首腾飞、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之时。作为塘沽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塘沽博物馆代表了塘沽区的文化形象与精品层面。它不仅是集收藏、陈列、研究为一身的`文化机构,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艺术殿堂。
塘沽博物馆建筑面积约7700平方米,从外表看南高北低,像一个大橄榄,博物馆由序厅、东厅、西厅三部分构成,陈列分为“沧海桑田”、“盐兴漕畅”、“海门古塞”、“工业兴邦”、“沽口曙光”、“明珠璀璨”六个主题,采用博物馆与纪念馆、传统展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陈列方式,客观而生动地展现了塘沽自宋代成陆至今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
博物馆导游词10
各位游客,大家好,位于武汉市东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博物馆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品”字,其布局体现了古楚国建筑的“一台一殿”、“多台成组”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
游览湖北博物馆,最值得看的是四大镇馆之宝: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种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精品之作越王勾践剑,至今锋利无比,在它边上展出的是“吴王夫差矛”,生前两人是死对头,死后两人的兵器“在一起”;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地质年代距今约100万年,早于北京猿人的.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元代青花瓷中极其罕见的精品。“元青花”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反映人物图案的器物更为罕见。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疆域,博物馆的日常展览具有非常鲜明的古楚文化和古代长江流域文明的特征。目前馆内常设展览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等。这些展览,展示了与北方黄河文明不一样的中国南方古代文明。
在博物馆观赏文物之余,还可以欣赏编钟表演。在馆内的演奏厅,每天有四场编钟表演,时间是10:30、11:30、14:30、15:30,每场演出时间约20分钟。看编钟表演需要另外收费,每场15元。
馆内展出文物和陈列位可能因需求而变动,游客可以依照馆内的指示牌进行参观。湖北博物馆内设有游客休息区域和商店,商店内出售仿制的部分文物。
博物馆导游词11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内蒙古博物院集合了强烈的现代元素、地域表征与民族特色,是浓缩了中国北方亿万年来生态变迁史与草原文明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楼顶塑有凌空奔驰的骏马,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该建筑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为自治区首府标志性建筑之一。
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立足自治区丰厚的古生物化石、现生生物、历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资源优势,其中,二层“远古世界”、“高原壮阔”、“地下宝藏”、“飞天神舟”四个基本陈列介绍草原文化的生成之地,景物交融,栩栩如生;三层“草原雄风”、“草原天骄”、“草原风情”、“草原烽火”四个基本陈列以板块串珠形式展示草原文化从古代——近代——现代的纵向发展线条,简明生动,通俗易懂;四层“草原日出”、“风云骑士”、“草原服饰”、“苍穹旋律”、“草原华章”、“古道遗珍”六个专题陈列以亮点聚焦方式呈现草原文化六大精彩之处,清新庄重,雅俗共赏。陈列多方位、多角度,纵横交错,点面结合,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描述了内蒙古的完整形象,个性鲜明,引人入胜。
内蒙古博物院同时集中表现了自治区六十年来文博事业的发展成果。其内部设施实现智能信息化,安防预警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文物管理网络系统装备先进;文物库房、文物养护中心、古今生物标本修复室、陈列展览制作室、技术资料信息中心、学术研究室、青少年活动中心、行政办公室、大型多媒体会议室等功能优化齐全,尤其注重在观众区提供各种人性化服务和文博产业化服务,把内蒙古博物院打造成为社会大众教育、鉴赏、休闲、娱乐的`高品位公共场所。
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和中山路交汇处,是省区综合性博物院,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内蒙古博物院博物院之一。博物院全年对外开放,展览主要有“内蒙古生物陈列”、“内蒙古历史文物陈列”、“内蒙古近现代文物陈列”和“内蒙古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四部分内容。
院内珍藏品达10万余件(套)。古生物化石标本的藏品跨越时代较全,所属门类较多,为世界所瞩目;还有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多种文物,可使游客充分了解古老草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在民族文物中,蒙古族藏品居全国博物院之首。反映内蒙古近现代革命历史的文物,是博物院藏品的又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