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4-12-15 10:30: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5篇,以供参阅。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5篇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1

  星期五下午一放学,我就和几个同学一溜烟儿跑回家。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饭后立即集合前往沱江河、商机厂及市区调查家乡的环境情况。

  我们首先来到了沱江河旁,这是流经我家乡的最大的一条河了。可当我亲眼看见那被污染的河水后,我非常吃惊。那些形容河水清澈的美妙语句根本就没办法拿来形容这条河了,只见河底布满了青苔、泥巴、红色的虫子和乌黑的像棉絮一样的沉淀物。水面上漂浮着从厕所里排出的粪便、塑料袋、蔬菜叶子、泡沫、包装盒等杂物。我们一路走到商机厂(这里白天是个家禽屠宰市场),这里河水的情况更糟。河两岸到处都是鸡毛、鸭毛、砖头、煤渣、白天杀鸡留下的捆鸡的稻草,岸边到处都堆满了废物。尽管夏天还没到,偶尔我们都能看见蚊子和苍蝇在空中飞舞。四周的黑泥土散发出一阵阵臭气。()就连为数不多的几棵树上还挂着许多冰箱用的`泡沫和袋子,还有白天杀兔子留下的兔子脚。

  在商机厂的一角,有许多稻草被堆成一团,正在燃烧着,散发出一阵黑烟,天空中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膜。我们路过一个建筑工地,这里晴天时只要一有车经过,就可以看见尘土飞扬的景象,抬头看看,天空都被一层灰遮住了。

  沱江河边的树木因为吸收不到干净水的精华都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满身只剩枯枝败叶了。再看看不远处的小公园,这里的草生长得十分茂盛,绿油油的,公园里的树都已经发出了嫩绿的小芽,有些都已经长出了翠绿的叶子。鲜红鲜红的茶花也向游人绽开了笑脸。同在一个城市,小公园比沱江河两岸美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很明显,这是因为沱江河受到了污染,而小公园呢,不但没被污染,还得到了人们的悉心呵护。

  为了我们能在一个清新、美丽的环境里生存,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不乱丢生活垃圾,同时还要阻止别人乱丢垃圾。大家都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2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

  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

  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3

  调查人员:郭慧深

  调查对象:全校学生

  调查工具:调查问卷,笔

  调查目的:

  1.产生近视眼的原因。

  2.产生近视眼和年龄,性别,环境有没有关系。

  3.产生近视眼和年级,尖子班或普通班有没有关系。

  4.产生近视眼和父母又没有关系。

  我通过上网,阅读,报刊,书籍中了解到小学生近视眼的人数在20.8%;中学生近视的人数却在50%左右;高中学生近视的人数已经到76.8%;大学生近视人数高达8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压力的加大,很多学生都成了近视眼。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近视眼呢?有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且每天睡眠时间不够长;有的是学习姿势不正确;还有的是因为长时间玩手机,电脑等造成的。

  关于近视眼我提出以下建议:

  1.端正学习姿势,在光线亮而不刺的'情况下读书。

  2.加快写作业的速度,达到睡眠时间。

  3.多做眼保健操。

  4.少玩手机,电脑。

  5.看电视,读书不超过一小时。

  我希望大家度过我的报告后,爱护眼睛,千万别成为“四眼仔”。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4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目前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在饮食、饮酒、吸烟、睡眠、健康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探讨改善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1、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多项体质监测结果呈逐年下降趋势,身体状况令人担忧。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身体不健康的问题呢?又该如何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此我们小组提出研究假设,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影响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健康意识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得出相应的结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武汉大学(一本重点)、中南民族大学(一本)、湖北中医药大学(二本)和武汉职业学院(高职高专)等4所学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根据研究假设设计了《关于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共获得有效问卷260份,再运用相关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常规数理统计。其样本分布如下所示:

  样本学校分布情况:

  其中,回收的问卷中,武汉大学47份,中南民族大学113份,湖北中医药大学51份,武汉职业学院49份。

  样本年级与性别分布情况:

  XY

  男

  女 11级 26(18.06%) 17(14.66%) 10级 57(39.58%) 52(44.83%) 09级 39(27.08%) 42(36.21%) 08级 22(15.28%) 5(4.31%) 小计 144 116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身体质量指数的调查研究

  按照BMI(身体质量指数)这一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中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为轻体重:BMI<18.5 ,健康体重:18.5~24,超重:24~28,肥胖:>28。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同学是健康体重,占69.62%;但属于轻体重范围的同学也占大概24.23%,不算少数;还有较小部分的同学属于超重和肥胖范围,分别为4.62%和1.54%。

  3.2 学生健康意识的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及一般提问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保健意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目前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很差。

  主要表现在:(1)对自己身体的一些具体测量值虽然清楚但并不关心的占60.77%,对自身状况不知道也无所谓的占20.38%,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同学对自身身体情况了解并十分关心。

  (2)大部分同学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其中55.77%的同学都是只有到生病以后或生病到实在挺不住了才去医院治疗,其中还有36.92%的同学从不主动体检,除非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才去,问及原因,多回答说没这个习惯不想去或说觉得浪费钱。只有少得可怜的7.31%的同学还记得定期体检。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5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

  最近,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20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