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下是热心会员“vasm8453”收集的高考并列式满分议论文8篇,欢迎参阅。
高考经典满分议论文作文 篇1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1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1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实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
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高考的满分议论文 篇2
《镜子》
镜子——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当你做病毒检测的时候,一定会用到显微镜,那样你就能清晰的判断出病毒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当然,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望远镜,那我敢保证,你眼前一定是模糊一片,你一定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如果你想用“显微镜”一样的方式,去审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性格、行为或举止,我想那更是一个糟糕的结果,我敢保证你最终会一个朋友也得不到,因为他们在你的观察下,会变得满身瑕疵,一无是处。记得古人也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确实如此吗?如果你有幸站在平面镜面前,你的确可以审视一下你的尊容,但如果不幸,你对面就立着一面“哈哈镜”,我想你不一定会真的哈哈大笑——因为你或许会丑态百出,或许会面目可憎,那是真的你吗?
也许你的理想是某一天能够走遍世界,但其实,在迈步之前,你应该学会观察或审视世界。你不能盲目的行走,也不能固步自封,只会东张西望。是的,我们应该把眼光投向长远,甚至是未知的领域,至少我们能事先辨别方向,约略定位自己的坐标,也能感知你所处的环境。古人不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凝重的一望吗?那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更是崇高理想的酝酿。
远望是为了远行,也是为了让我们跳出我们所处的坐标点,至少可以避免沉溺“灯下阴霾”,摆脱拘泥与一叶障目。但要远行,自然要日积跬步。因此,我们还要善于低下头,脚踏实地,做好我们身边清楚而具体的每件事情,必要时,我们应该用一下“显微镜”,去观察事物关联的蛛丝马迹。也许我们不会完美,但应该有追求完美的执着和坚持。这个过程自然也很辛苦,不然古人也就不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悟了。
理想总是丰满,但现实却颇为骨感。要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使我们在经过努力之后,越来越切近我们的理想,其实,我们是可以乐观的,当然不妨站在“哈哈镜”面前去自嘲一下,当然也包括别人的调侃,甚至讽刺。这是成功必要的经历。如果说远望与显微的观察,是为了处理好我们与我们所在世界的关系,那么,当我们站在“哈哈镜”面前的心态和勇气,其实是需要我们有直面别人,甚至是自我的勇气——我们不能在世界里像堂吉诃德那样横冲直撞,独来独往,我们必须学会合作与分享,这样我们才能快乐的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但即使全世界,都众星捧月般的支持你,但你始终可能会面对两个自己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像真实的你和镜子中的你,有时并不完全统一,那么说服自己,为信仰、信念、理想而坚持,有时比说服别人理解、支持和尊重更为重要。世界是我们的,我们是世界的,我们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观察与感知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观察我们,因此,我们在改变世界的同时,还要学会适应世界和身边的人。处理好我们与世界,我们与别人,我们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我们达到目的之前必须要处理和面对的很重要的一个前提。
如是,轻装上阵,带着我们的理想,向着目标进发,离“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境地,其实就已经不再遥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人合一,谁奈我何呢?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 篇3
有人笑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而当今的社会,却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远了。”然而,笑声背后的辛酸,却不仅仅是逐渐淡漠的邻里关系,更是人心铸成的一道道心门,将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之心灵隔得远在天涯,隔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出了所谓的安全感,也隔出了一个冰冷的世界。
然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中的你我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每个人都点燃心中善的火焰,顺手的小事,平常的爱心,便能拯救整个社会的明天。
顺手的小事不一定小,别人的事也不一定只属于别人,倘若修船工不愿为别人的船补一下多余的洞,那如果划船的孩子中也有一个是他自己的掌上明珠,他又怎能不因没有顺手做小事而后悔莫及?
顺手的小事,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被“彭宇案”“许云鹤案”吓怕了的十位路人,竟忍心看着可怜的小悦悦遭受两次车轮碾轧之苦,却不敢只是顺手地将她拉到一边。
冰冷的雨滴拍打的不仅仅是小悦悦摔倒下的那块土地,更是十几亿国人的冷漠之心。还好,还好有人愿意伸手,还好有人愿意做这样一件顺手的小事。还好有善良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愿意拉小悦悦一把,她这一拉,不仅仅是将小悦悦拉出濒临死亡的边缘,更是将我们这些旁观者拉出道德滑坡的冷漠世界。
一个拾荒者,有的却是超越众人的至善至美。她的善,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足以使冷漠的灵魂为之震颤;她的美,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足以让每个人都为她的魅力所折服。
但你我更要知道,这种魅力并不是你我力所不能及,只要我们愿意将顺手的小事用心做好,将平常之爱心播撒在身边,我们的世界便不再是孤岛一样的荒凉暗淡。
也许,平常的爱心只是苏州撑伞女孩的一把伞,它却可以撑起爱,撑起阳关,撑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也许,平常的爱心只是那位白衣少女的一次人工呼吸,这却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挽救一片道德,挽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顺手的小事与平常的爱心便是善的桥梁。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篇4
世事多坎坷,在凡尘行走,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会碰到很多考验。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坚持到底的品质。坚持到底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小孩子刚学走路时摇摇晃晃,但他坚持到底,就能行走的很平稳;男士追求女方,如果坚持到底,往往会收获甜蜜的爱情;战场上敌众我寡,我方战士如果坚持到底,也能让地方溃不成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坚持。选择坚持,你就会有无穷的力量;选择坚持,你就离胜利不远;选择坚持,你就能一马平川,“扶摇直上九万里”。
做事情,我们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这样会让你收获胜利的喜悦。
唐僧经历无数难关选择坚持,终于取的真经。
唐僧凡胎,不会武功,却有着跋山涉水的勇气。他从东土大唐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心中的胜地天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西游途中,他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却选择坚持到底,这种毅力让所有人动容。一路上,他救悟空,平八戒,收沙僧,服白龙马,让他们作为取的真经的砝码。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却从不言苦。一路上,或荆棘阻路,他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或人疲马乏,他吩咐徒弟们去找食物;或遇到妖魔鬼怪,哪怕下一刻会被妖怪吃掉,他也临危不惧,这一刻任然保持乐观。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对他是没有用的,因为他选择坚持到底;女儿国国王的美惑对他是没有用的,因为选择坚持到底;白骨精的离间对他是没有用的,因为他选择坚持到底。是坚持到底的精神让唐僧实现梦想。
史泰龙经历无数拒绝选择坚持,终于成为好莱坞动作巨星。
史泰龙的父亲是个赌徒,母亲是个酒鬼。史泰龙的少年时期是灰色的,他很早辍学,后来成为了一个痞子。一次偶然的事件让他猛然惊醒:我不能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难道我要不成为赌徒要么成为酒鬼吗?于是他准备向表演行业进军。可是他的梦想却没有很容易的实现,他一共被拒绝了1300多次。但他还是选择坚持。终于一位人士被他的精神所打动,让他演一集看看,却不曾想收视率极高。从此,史泰龙的事业蒸蒸日上,他坚持到底的精神让他成为了一代巨星。
丁俊晖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却选择坚持,终于成为世界第一。
当同年段的孩子还在嬉戏玩耍时,丁俊晖却在练习室练习台球。他没日没夜地练习台球,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不知疲倦。在练习室里,他练习克,练习长台进攻,练习翻袋,他挥汗如雨却丝毫不减热情。后来,这位坚持到底的人横空出世,年纪小小的他打出精妙的台球,被人称为“神童”。他还一度成为世界第一。是坚持到底的精神让他收获胜利。
人生路漫漫,要变成红地毯。
为了梦想,坚持吧,梦想会向你招手。
坚持吧,你会享受大丰收。
高考满分议论文 篇5
三月叩响了春的大门,百花绽放,娇艳无比。引得路边的行人都停下脚步,嗅着空气中阵阵芳香,心情格外舒畅。可是,在这和谐的美景中,一棵枯树破坏了它们的整体美,让沉浸在美景中的人们总感觉有些碍眼。
万物吐绿时,它没有抽芽,因为它的生命已经终结了。它不能再继续它的使命了,因此在灿烂的三月,它是孤独的,没有人青睐它,除了鄙视的目光。
和它一样被冷落的还有一棵牵牛花,它已在冬的怀抱中醒来。准备迎接新的春天。可它无处生长,因为它要借助别人的肩膀来支撑自己柔弱的身躯。它四处求助,但那些怒放的鲜花、碧绿的树都只是昂着它们高傲的头,嘲讽地说:“什么,借人依靠?这不等于是贬低了我们?你还是别做梦了!”牵牛花被它们讥讽得垂下了头,眼中满是晶莹的泪花,不知如何才能找到归宿。
在绝望时,冥冥中传来一阵声音:“到这儿来吧,我愿意和你一起生活。”牵牛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了一根救命草,它带着赢弱、颤抖的身躯攀上枯树。
清晨,当太阳未露出它的笑脸时,露珠在枯树上跳跃着。轻轻地将牵牛花从梦中唤醒。把天下最纯的水给它饮下。当太阳的温暖洒满大地时,枯树和牵牛花一起聊天、谈心。夜幕降临,它俩在皎洁的月光的陪伴下安然入眠,梦中还带着甜甜的笑。
朝朝暮暮,春在悄悄中离去,昔日娇艳动人的鲜花也凋零了它们最后一片花瓣,那光秃秃的花枝在微风中摇曳,分外孤寂。花儿们不停地诅咒着,恶骂着时光的无情飞逝。但它俩却没有一丝怨言,相互扶持,忍受着炎热的曝晒,不停地相互安慰。同时,它们也是高兴的,因为牵牛藤的叶子已经很茂盛了,并有了花骨朵。它们企盼着牵牛花绽放的那一天。
一天早晨,枯树被一阵幽香唤醒,睁开眼睛——惊住了。
牵牛花开了,那白色夹杂粉红的花开满了整个藤蔓,也开满了整棵枯树,它们相视一笑,彼此的眼中注满了真情。
当人们和往常一样路过此地时,不经意间就发现了世间的最美,赞叹中的是对那种合作精神的钦佩。每一个过路人都不由得对这幅美景肃然起敬。
枯树支撑着牵牛藤,牵牛花点缀着枯树——这便是奇迹。
高考满分议论文 篇6
许多古代帝王在他们创业之初,往往广开言路、广纳良贤,以致万人拥戴,最终因之直捣黄龙,建立霸业。创业中扶持他们的不仅有他们的亲信,的则是当初慕名投奔的四方奇士。然而,在霸业建成之后,又有多少非亲信的战将良才可留用于朝,抑或幸存世间,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帝王去推倒他,建立他们的霸业……如此循环、周而复始的历史当中,人们分明地悟出了那些贤圣早已高呼的处世之理:兼听则明。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现实地存在着,并且它们的存在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惟有实践才能检验出真理。
于是,人们由于各自经历多少或种类不同——实践的具体差别的存在,每个人掌握的真理的种类与多少也各不相同,于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在面对未曾经历过的事物时,人需要依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真理抑或可以称为成功的经验去具体推断,然后获得个人对此事物的认知,于是,人与人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便具备了产生分歧的可能,然而孰对孰错,只有待实践慢慢的或迅速的给出"检验报告"。
若问有第三人为的决策,他应如何抉择,那么且只能是他均衡再三,再以自己的认识做出尽量客观的推断,并选择,因为物质是永远的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若是此人顾念其中有一策为亲信或是自己情有独钟的某人所出,而心存偏见于另一策,那么无疑此人终将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因为运气再好也不能当本领用,究其一生,终将挫败绝对必然。
古代帝王有儿人最终成就了名副其实的千秋霸业?恐怕难数,怎么数呢?所以,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旧的各种制度下,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兼听可以使国家更富强,社会更进步。
评古论今 说理透彻
文章由评说古代帝王,总结历史教训入手,提出问题,展开论述对历史进行了深沉的反思,省悟到因情感经验偏听偏信,则亡淬智地广开言路,广纳贤良,则兴,于是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兼砂则明"。之后,站在哲学的高度追根溯源,剖析人们的认知心理评析人们的认知行为。最终,高视点的提出:"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旧的各利制度下,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的拟识。在层层深入的透彻说理中,我们不仅看到可贵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更能看到一种社会责任感。
满分高考议论文作文 篇7
《魏公子列传》这篇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的形象,主要记叙了他如何礼贤下士,盗符救赵的故事。
对此,大家各持一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冲动,盲目的行为;也有人说这是他性格上的缺陷;还有人说“有点阴暗,有点喜欢意气用事,有点损人利己”……但是我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也是别无选择的。或许这只是一家之谈,但是这正是他人性中光辉的一个表现。要是我,我也会那样做。
矛盾主要集中在:“盲目”;“盗符”;“莽撞”。可是仔细品读文章的情节,你会发现,这样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若换了你,或许你也会那样选择。
首先,“盲目”在文中表现为信陵君不听从魏王的劝告,私自盗取兵符。不畏秦军,不为国家大局考虑。在秦军的威胁下,不能这样盲目冲动。但你不想想,如果秦国一旦攻下了赵国,哪会来顾及曾经的约定?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指望着秦国的一面之词就可以逃过一劫,未免有些太天真了吧。再说,人家赵国也在危难之中。自己的亲人也在赵国。要是他没有这么做,不仅会被戴上“见死不救”的帽子,可能还有“六亲不认”吧。更不会有今日的美谈。那样才真是“把自己的良好的一面遮盖了一大半”。虽然下场有些悲惨,但是他义无反顾地这么做,肯定有了承担风险的心理。大丈夫怎会在乎这?
其次,“盗符”是指信陵君串通魏王最宠爱的妻妾如姬,巧用计谋,略施小计便得到了兵符。为后面事情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有人认为这“盗符”是偷,是不道德的,降低了他的形象。那试问:“君有何妙计?”难道想打起来不成?可见这不是偷,而是智取。这种方法在本人看来是上策了。
最后,说说“莽撞”。文中指信陵君命人击毙了晋鄙。虽说这位大将确实是没干什么错事,并且也很服从上级,在边关防守。但可惜,当时情况进展得不是那么顺利。他太多疑,只能为此“牺牲”一下了。其实,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要是最后一个环节出了错,那么前面的辛苦不都白费了?(哪侯赢不就白死了?)
综上,可见信陵君并不是个泛泛之辈,而是真正有一颗宽容的心,有礼贤下士的风范,否则他不会有那么多愿意为他效力的宾客。他是一位确确实实,真真正正的君子,贤明之士!
高考满分议论文的作文 篇8
进退之间往往可以成就一段人生,同样也可以使那唾手可得的成功在瞬间灰飞烟灭。这取决于个人在这进退之间所作的取舍。进者向前,退者向后,人们往往褒进者贬退者,以为退者不思进取,消极落后。其实并非全然如此。
退的三种境界:畏难而退是退缩;知难而退是明智;为进而退是智慧。很多时候,“退”并不意味着自甘堕落自我放弃;相反,它恰恰提供了一个反思过失,积蓄能量的最好时机。“退”的时候,人往往变得更清醒,更理智,也更有主见。畏进而退者,是人们往常理解中的退者。他们往往不思进取,害怕改革创新,惮于突破,而安于现状,顽固守旧。如鲍叔牙,他深谙花总有谢进,与其占有一隅不如让与待放的蓓蕾的道理,他荐管仲,而退二线助管仲,最后获得了齐国的称霸。他为进而退。为进而退者,无论为己或为人,都是明智之人。
春秋时,晋、楚兵遇中原,晋兵后退九十里,谓之报楚王相礼之恩,却在地形,人心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最终大胜。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典故。晋军对阵前后退,看似会降低士气,振奋敌军,让楚军占了便宜。实际上退九十里等楚军,正是以逸待劳,而楚军则会麻痹大意,故而晋能轻松取胜。以退为进,是大智慧。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前进中遇到失败需要我们暂时选择退,然而,前进途中收获辉煌时,暂时的退也不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人类在不断地通过前人的经验在改进,在进步。而先前的各种社会经验延续了下来。社会前进的时候,人们只发现,只看见了进步的、新颖的那些东西,而忽视了某些本质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所退之处。我们在前进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传统的,但带动我们前进的,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只有这样,新旧结合,相互弥补,才能加快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对人类文明不断加以补充。
创新和继承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这就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