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去年的树》课文4篇 去年的树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时间:2023-09-11 08:54:19 综合范文

  以下是网友“t2879”分享的《去年的树》课文4篇,以供借鉴。

《去年的树》课文

课文《去年的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说一件能表现你们之间友情的事好吗?

  2、同学们想一想,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她的好朋友会是谁呢?

  3、他们在一起很快乐,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他们依依惜别,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去年的树》。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 ①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什么?

  ②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了什么?

  ③于是鸟儿问了()、()和 ()最后见到了怎样的大树?

  2、交流阅读心得: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可以是阅读后的初步感受,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韵:“鸟儿”“哪儿”“细条条儿”“一会儿”

  三:合作探究

  师: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师: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真正体会到它们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生:(读第3至5自然段)。

  师:听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树希望小鸟回来给它唱歌,小鸟也愿意回来给树唱歌。

  师: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读一读它们的对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两名学生分角色读)

  师:我听出来了,它说“一定回来”,它愿意回来,在向好朋友保证。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听出刚才他读的时候还有什么感觉在里面吗?

  生:它们都特别不想让对方走。

  师:是啊,它们难舍难分,你也找个好朋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

  (生自由找小伙伴对读)

  师:全班男女生合作读这部分,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男女生合作读)

  师:它是在向大树保证,能不能更坚定一些?

  (生再读)

  师:它们那么难舍难分,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生:(读第1自然段)。

  师:“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幸福吗?

  生:我感觉很幸福!

  师: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正因为它们天天在一起,所以分手时那么难舍难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小鸟和大树的友情多么深厚呀让我们也感觉到了他们内心的温暖与幸福。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了,她到处找好朋友----大树。

  二、合作探究

  1、为了找到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千辛地找,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说?

  生:千辛万苦地找。

  生:不顾一切地找。

  生:千里迢迢地找。

  师:对,心急如焚地找。因为它们是好朋友。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出示小鸟寻找树的三次对话。

  师:从这些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小鸟的心情。

  师:多着急啊,多急切啊!

  (指生读鸟儿问大门的话)

  师:“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语速都加快了,说明心里着急。

  (指生读鸟儿问小女孩的话)

  师: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我们连起来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好吗?

  (生齐读)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加快了,我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焦急。在对话里还有其他几个角色,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分工练读。

  (生练读小鸟找大树的过程)

  (指四生分角色读)

  师:刚才这组同学的朗读,你觉得谁读得比较好?或是哪个角色你能读得比他更好?

  生:有一个角色我能比他读得更好。(读树根的回答)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我觉得树根也是树的一部分,它们也是好朋友,所以语气也应该是有些伤心的。

  生:(读大门的回答)。

  师:听他这样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像这棵大树跟它没关系似的,它瞧不起小鸟的问题,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把大树拿来做东西。

  生:它对这种事见得多了,一点儿都不同情树。

  师:是啊,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部分!

  三、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1、师引读最后一节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1)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2)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3、说话训练

  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接着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

  4总结: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去年的树》的课文教学设计 篇2

  【我的思考】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虽没华丽的词句,但字里行间里蕴含着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文章构思独到,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这种执着的爱,传达的是人类最美好,最恒久的爱,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交互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本文的阅读对话应体现多元性。我想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太一致,如,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无私奉献。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可以的。同时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以及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读,铺垫基调

  1、导入:

  ⑴ 课件出现悦耳的鸟鸣声。 师:什么声音? 生:鸟叫声。 (鸟鸣声、鸟儿在唱歌等。)

  ⑵ 师: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动人的图画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大树和小鸟的故事,请仔细听、认真看。

  2、FLASH 画面下,范读全文: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 FLASH 画面,教师充满激情地范读全文,学生入情入境地倾听着。

  3、交流感受并揭题:

  ⑴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

  ⑵ 看来大家已经被故事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动人的故事,齐读课题──《去年的树》。

  (充分借助媒体渲染情境,直入主题。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FLASH画面,自然引领着学生走进了鸟儿和大树的世界。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的情感上的共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为整个教学铺垫了“情”的基调。)

  二、入情朗读、品味友谊

  1、初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带着刚才的思考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又会有很多收获。

  2、交流:

  ⑴ 刚才大家都讲到大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你能读读书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们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

  ⑵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并自读思考: 这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形影不离、朝夕相处”等词语。

  3、积累:

  大家可以把这些好词语积累起来,写在相应的小节边上。

  4、朗读:

  能读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吗?为什么“天天”读那么强调?

  5、小结:

  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啊!

  6、同法学习3、4小节,并指导朗读对话:

  ⑴ 还能从其他句子中读出它们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出示对话板书: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并让学生积累在书上。

  ⑵ 天到了,大树知道小鸟必须要去过冬了,可是小鸟真要离开大树时,大树对小鸟是那样的依依不舍,读读分别时的对话。

  ⑶ 小鸟也是多么不愿离开大树啊!于是对大树承诺,读句子。

  ⑷ 指导朗读对话。

  ⑸ 真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啊!

  (初读交流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内化并加以活用。如引导学生感悟“好朋友”,自然引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等贴切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积累。而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又使学生畅所欲言,课堂里充满了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们深深感受到鸟儿与大树的深情厚谊,对“好朋友”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质疑研读、感悟真情

  1、追问: 树到哪儿去了?

  ⑴ 就这样,转眼春天终于到了,小鸟马上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来了,可是,出示句子(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读 。

  ⑵ 去年的好朋友大树不见了,小鸟多着急啊!它到处找,到处问,结果找到没有?

  ⑶ 追问:树到哪儿去了?生说,

  板书:砍倒。树到哪儿去了?

  板书:切成细条:树到哪儿去了?

  板书:做成火柴:树到哪儿去了?

  板书:化为灯火。

  2、研读最后三小节:

  ⑴ 最后在一个村子里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终于相见了,请大家读读课文

  最后3小节。

  ⑵ 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这一设计既为整个教学推进提供了宝贵时间,提高了实效。同时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以急促的、诚挚的语调,突出了小鸟想找到好朋友的急切心理,并与学生共同营造了“追寻”的氛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鸟儿的诚信与执着,为“灯火”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练笔交流、升华真情

  1、练笔:

  ⑴ 鸟对大树的情,大树能体会到吗?瞧,这摇曳的灯火,不正是大树跳动的心吗?就在他将要被燃尽的时候,大树也有多少话想对小鸟说啊。你们能帮助他说出来吗?

  ⑵ 请写下大树想对小鸟说的话,并一边指导,引导多元体会。

  2、交流:

  在抒情的音乐中学生深情朗读所写的大树想对小鸟说的话,师生边激情点评。

  3、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在课堂上与同学、与老师一起进行了交流,我们还走进课本,跟文章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这样的读书才真的把书读懂、读活了。

  以后我们还可以试着跟作者进行对话,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

  (“情动而辞发”。整堂课以情为线,入情导读,真情对话,激情点评,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滋养、语言上的训练。此时,小练笔“大树对鸟儿说”的安排水到渠成。学生从课始一直集聚的情感,在这时得以充分抒怀,孩子们赞美鸟儿与大树友谊的真纯的话语让人动容,对于大自然的爱护与关注让人感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吧!)

  【我的反思】

  一、自感成功之处

  1、从整体来看: 我深深感受到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教师、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亲身触摸文本,感受深层内涵。师生互动自然和谐,创设了良好的对话氛围。教师始终重视与学生进行多元化对话,设计层次呈阶梯状递进,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感受由此自然生成。

  2、从课堂的各个环节来看:

  ⑴ 揭题环节:

  充分借助媒体渲染情境,直入主题。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 FLASH 画面,自然引领着学生走进了鸟儿和大树的世界。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的情感上的共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为整个教学铺垫了“情”的基调。

  ⑵ 初读环节:

  初读交流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内化并加以活用。如引导学生感悟“好朋友”,自然引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等贴切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积累。而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又使学生畅所欲言,课堂里充满了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们深深感受到鸟儿与大树的深情厚谊,对“好朋友”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⑶ 精读交流环节:

  对于第二年鸟儿寻找大树环节的处理。我巧妙地设置了“大树到哪儿去了?”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依次追问一位位学生,层层推进,使学生思维处于循环推进状态,在与老师的问答对话中自然追随着鸟儿的找寻踪迹进入了文本的重要环节──“灯火”环节。这一设计既为整个教学推进提供了宝贵时间,提高了实效。同时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以急促的、诚挚的语调,突出了小鸟想找到好朋友的急切心理,并与学生共同营造了“追寻”的氛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鸟儿的诚信与执着,为“灯火”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配以真情的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感悟到了情感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表达方式。

  ⑷ 练笔展示环节:

  “情动而辞发”。整堂课以情为线,入情导读,真情对话,激情点评,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滋养、语言上的训练。此时,小练笔:写写“大树对鸟儿说”的安排水到渠成。学生从课始一直集聚的情感,在这时得以充分抒怀,孩子们赞美鸟儿与大树友谊的真纯的话语让人动容,对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对于大自然的爱护与关注让人感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吧!

  二、对不足之处的思考

  1、在课堂中如何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我想这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问题吧。有时充足的思考时间带来的师生对话可能更为精彩,也可能更多元深刻: 如两次“看了又看”的设计,我觉得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教师能充分引导的话,可能挖掘得能更深一些吧。但“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个问题往往因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所局限,有时真的不知如何妥善安排,尤其是在这种很想相对完整展示自己教学思想的课里。

  2、虽然在课堂上我始终重视与学生进行多元化对话,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似乎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感受也不断生成。这些曾使自己感到窃喜与得意之处,现在细细反思总感有太多“钓鱼式”的诱导痕迹。是的本课内涵很丰富,有些理解学生一时没有感悟到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否一定要“诱”出来呢?也许老师在结课时引导学生:这个故事发表以来,人们都很喜欢,每个人读它,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读出了一对好朋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读出了鸟儿的执着与诚信……课后大家再去读读、讨论讨论,你还能读出更多。这样的处理是否更利于学生接受呢?

  3、由上面的1、2两点想到了老师的教学观问题: 课堂上是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还是在“启发引导”的幌子下,更多的在考虑教师自己的任务能否圆满完成、自己设计的所谓亮点是否展示?是真正的为学生还是为自己?我不禁自问,但我明白自己以后更该怎么做了。

  4、另外,今天的课没有很充分地展示最后的练笔后的交流环节,使得最终配乐下学生与文本角色的真情对话、师生间的激情点评这些预设亮点没有亮出来,而且课上没有用上最终在第一个教室里修改好的课件,对课中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留下了少许遗憾。客观原因:今天早上所在班级的电脑出不了声音,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换教室而导致教学时间减少,且多少产生心里慌乱。主观原因:自己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周到,尤其是多媒体(如课件)的使用应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此想到:平时备课所预设的内容不仅只是教案中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还应包括教学环境的估计、利用与创设等。如今天的课上我就没有估计到 FLASH 动画和朗读配乐的出音效果如在临时安排的课堂出现变故该怎样应变的问题。理想的课堂境界需要精心的准备,其间千万别忽视了教学环境,这也是我今天的收获之一。

《去年的树》课文 篇3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树已经被人类加工成火柴燃烧了。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全文在平淡语言中蕴含着深挚透明的美。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本课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以其余两个为辅来展开教学流程。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教学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之所以定这样重难点是因为:本文充满了一种淡淡的伤感气氛的同时还留下了很多的情感空白。四年级的学生很容易领会到环保的主题,但是课文给我们更多的却是小鸟对于友情那份执着和坚贞。《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小学生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就是本课重中之重了,因为人类社会无论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最宝贵的。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领悟小鸟的四句话和它的心理上。

  二、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有:读、品、悟、议、辩、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用到的是:读、入。

  读: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比如在指导最后一段时会在前三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焦急、牵挂、担心的心情去读。

  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我会让学生两次研读课文,“你”就是那只小鸟了,体验小鸟的心情。努力构建生命的、诗意的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更重要的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伙伴、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说教法:

  因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堂课重点的研读对话,我放在了小鸟去南方前和大树的一段对话。采用自由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鸟与大树友情。剩下的三组对话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指名读,分角色读,让学生体验小鸟焦急的心情。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作为学生重点感悟的段落,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己质疑,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入课文,与小鸟的情感一致。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共同享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媒体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多元对话——研读课文,倾心对话——引导想象,补充对话——拓展延伸、多向对话——回归课题,升华理解的教学思路。

  我重点说一下突破教学的教学重难点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倾心对话

  1、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好朋友”入手,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树和鸟是好朋友的语句。重点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小鸟与大树感情是深厚。

  2、自主学习三组对话。

  请学生找出小鸟问的三句话,(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从这三句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小鸟的心情。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当学生这种焦急的心情还没有回落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最后一段的学习。齐读课文后,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看”字,体会小鸟的深情的基础上将文中的小鸟改成“我”,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与此同时我会问“小鸟们”想对大树说的话。在学生深入了小鸟的心理后,将守信这个主题渗透到课堂中。

  (五)、拓展练习,交流升华

  这时,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再一次换位思考,进行说话练习,想对谁说就对谁说,包括小鸟、大树、伐木工人、自己也可以是作者。这样的设计,即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课文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体会小鸟对树的真挚的情谊。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2.体会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读了前面的两篇童话,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感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去年的树》。这个故事更动人,相信你们一定喜欢。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词语。

  3.思考:全文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哪儿给你的印象最深?

  三、汇报交流

  1.字形:“融化”的“融”,左下部“冂”里面是“羊”字少两横。“伐”与“代”区别开。

  2.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能读准确,句子是否能读通顺。

  3.交流:全文主要写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她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明年回来唱歌给树听。可第二年鸟儿飞回时,树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面对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四、默读,思考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请学生默读,思考:全文共写了几次对话,分别是谁与谁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什么?

  四次。分别是小鸟与树、树根、门先生、小姑娘。内容分别是:①约定明年给树唱歌;②从树根那得知树被伐,拉到山谷;③从门那得知树被做成火柴卖到村子里;④从小姑娘那得知火柴用光,只剩火柴点燃的灯火。

  五、分段读课文,读准读熟

  1.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可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音调动学生的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非常必要的。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近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并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学生容易把握读的感情基调。

  3.课堂教学的可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的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爆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可在这里安排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

  六、 朗读感悟第一组对话

  1.导入: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过冬去了,临行之前,一对好友依依惜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一读。

  2.思考:此时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难舍难分,一个希望再听,一个保证再唱。)可能会做些什么?(笑着,擦眼泪,相互抚摸……)

  3.带着这种情感分角色读或演。

  4.指名朗读或表演。

  七、朗读第2~4组对话

  1.导入:小鸟和大树是这样的难舍难分,他们约定明年春天再相见。可第二年春天,当小鸟满怀深情地飞回来找她的好朋友大树时,却不见了大树的踪影。她为了找到好朋友,历尽千辛。还可以说怎样找?(千辛万苦、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为找好朋友,鸟儿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四人小组读课文中的三组对话,体会小鸟的情感。

  2.朗读。请一组分角色朗读,读后评价。

  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谁不为小鸟的真情所感动呢?此时的小鸟可能在想什么,做什么?(飞、望、找、擦汗、口干……)

  再请一组朗读,评议,哪个角色读得更好?(树根是树的一部分,他的口气也是伤感的。)

  3.表演:请一名同学做小鸟,一边飞,一边找,一边问。找到谁,谁就做另外三个角色。(放有关的音乐,烘托气氛。)

  八、朗读、想象、感悟

  1.引导: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焦急、牵挂和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正是这份友情,使他们又见面了,此时的小鸟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2.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齐读)

  3.想一想。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老朋友见面,小鸟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此时她想说什么?(老朋友,你好吗,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多么想念你呀!去年的约定,你还记得吗?我是来唱歌给你听的。不管怎样,我也要唱给你听……)

(2)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又想说什么?(朋友,歌唱完了,你听见了吗?我不能陪你了,再见了,朋友……)

  4.小结: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和小鸟一样,守信而珍惜友情。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诚信。

  九、拓展升华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都想对谁说?(小鸟、大树、伐木人、大门、文章的作者…

  2.总结:我们通过多次进行交流对话,走进文章的情境中,体会到了“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但愿世间“诚信与友情”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