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写给奶奶的悼词(5篇)

时间:2023-07-20 08:30:45 综合范文

  【简介】本文是网友“huanba”收集的写给奶奶的悼词(共5篇),供大家阅读。

写给奶奶的悼词

追悼奶奶的悼词 篇1

  尊敬的各们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奶奶。

  奶奶任桂芬,宣统二年农历5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于20xx年12月14日零晨4点30分,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无疾而终,享年100岁。

  奶奶出生在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大家庭,既能女工,又识礼仪,一生性品温良,淑贤德芳。奶奶和爷爷一生育有7个儿女,早在46年前,我的爷爷因病去世了,奶奶以宽厚慈爱的博大胸怀,把全部的母爱给了儿女们,奶奶精打细算,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奶奶经受了许多常人没有经历过的磨难,先后将儿女们养育成人,她为儿女们的高兴而高兴,为子孙们的成绩而骄傲。奶奶历经三个朝代的风风雨雨,百年的生活苍桑。岁月的磨砺布满了奶奶的额头,奶奶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她勤劳善良的朴素品格,她那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和那严爱有加的朴实家风,我们的家是亲朋好友的聚集点,是家族的议事堂。在奶奶的福荫下,如今奶奶有内外孙子、孙女共12人,重孙辈已有10人,可谓是福寿双全,子孙满堂。

  而今,奶奶却寿终正寝。我们再也看不到她那慈祥可亲的面容了,听不到她那温暖轻柔,殷殷叮咛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悲伤之情,难以言表。想到奶奶已乘鹤西去,在极乐世界与爷爷相守,我们心中才了以为籍。

  请奶奶一路走好。

  对今天来为我奶奶送行的各位长辈及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奶奶过世悼词 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追悼会,深切哀悼赵承贵老人,缅怀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寄托各位子孙、亲戚和朋友的哀思,告慰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赵承贵老人是湖北省松滋市街河市镇栗林子村人。1923年农历正月十六出生,20xx年农历六月二十九因心力衰竭而停止呼吸,永远离开了她十分留恋的人世间,离开了她挚爱的子孙和亲朋,享年84岁。

  她的高寿,是上苍的恩赐。她的溘然长逝,让亲友们十分悲痛!

  赵老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她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她终身热爱土地,甘当老黄牛。

  她勤勤恳恳了一辈子,也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将劳动的汗水洒满大地。她曾经身披蓑衣、脚踏草鞋,风里来雨里去,靠勤劳朴实的品格,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计,支撑起一个兴旺的家。她与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一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赵老饱受了人间的辛酸和苦难。在青年时期,她被反动派反动派抓过壮丁,惨遭摧残,身患重病,被反动军队丢弃在山沟后,一路乞讨回家,捡回一条命。这是她生命中的第一次劫难。在人民公社时期,她为生产队养牛,被一头发疯的牛刺瞎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只能看到一丝光亮,因公负伤成为终身残疾。

  这是她第二次死里逃生。赵老在面临灾难的时候,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她历经苦难,却绝不悲观,从来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用平静的心态与顽强的意志打造了人生的完美。赵老用宽容与厚爱善待她人,一生奉行“吃亏是福”的人生道理,具有克己忍让的高尚品德。她坚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子女老老实实做人,凭真本事吃饭。

  在此,我们应该讲述赵承贵老人含辛茹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感人事迹。她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多差,始终鼓励孩子们上学读书。她节约一粒粮、一分钱,全家总动员,支持两个儿子考学。大哥大嫂主动分担起家庭责任,辅助两个弟弟读书。赵老视力不好,经常弯腰驼背地一路摸行到学校,给两个儿子送米送菜。她自己却穿旧衣,吃粗茶淡饭,她为孩子们求学尽了最大努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家庭亲情作后盾,三儿子赵仙泉接连考上了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如今在中央电视台任记者、主任编辑。四儿子赵先国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赵家其她几个子女也都自食其力、勤劳致富。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培养出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赵承贵老人的光荣,也是家乡人的光荣。赵老的一生,是值得纪念的一生。

  今天,老人安详地去了,她去得很坦然,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尊敬的赵承贵老人家,您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您的亲人和乡亲们的心中!

催泪祭奠奶奶的悼词 篇3

  尊敬的各位亲戚朋友、街坊邻里:

  感谢大家不辞辛苦来为老奶奶送葬,大恩不言谢,这份感情我们永记心中。

  老奶奶冯桂花于20xx年农历4月初6下午3点20分去世了。她老人家走了,带着对儿孙的挂念与不舍,在与病魔整整抗争了半年以后,走了,永远走了。从此以后,我们回到家里再也看不到她的慈颜,听不到她的话语;回到家里,再也不能为她洗头洗脚擦身体,再也不能搬着她那裹过的小脚给她剪指甲。

  以前有这么一位至亲至爱的老奶奶可以孝敬,是我们多么大的幸福,如今再也没有了!

  每当给她洗头洗脚洗澡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她老人家在享受儿孙孝敬时候的那种眼神,幸福又满足。这种幸福也会传递给我们。但每次我们心里都知道,这种机会在一次次减少。奶奶年岁已大,终有一天她老人家会驾鹤仙去。她给我们的这种幸福感觉就像一张定期存折,不同的是这张存折到期后永远不能续存。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次支取都会格外珍惜。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我们一直畅想着她老人家能做百岁老人,可是她却在94岁就溘然长逝,这张幸福存折的存期也总认为还是这么的短。如今我们只能反复默念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这句古训,深刻体会其中的苦涩滋味。

  她老人家走了,永远走了。回到家里,再也没有人会坐到大门口等着我们,再也看不到门口藤椅上坐着的老奶奶。以前我们远离家乡去上大学的时候,奶奶十分想念我们。每次到了快要放假回家的日子,她老人家总坐在门口等着,无论寒冬酷暑。记得1997年放寒假,老三提前写信告知奶奶回家的日期,因为疏忽,将日期写错,结果奶奶硬是在凛冽寒风中坐在大门口等了七天,怎么都不回屋里。

  奶奶永远想念着我们,过去这样,现在这样,以后我相信她老人家还会这样。老二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写回家里的信,奶奶都会让老三无数次的念,一遍又一遍,她永远听不够。老三上大学以后,写的信奶奶又让老四念。念完以后珍藏到她的枕头下面,一封封积攒很多。晚上睡觉,她想念孙子,她拿着孙子的信,一遍遍抚摸着,她知道里面有孙子给她说的话。

  奶奶会永远挂念着我们。我们相信天上那两颗最亮的星星就是她的眼睛,永远在看着他最最疼爱的儿孙们。无论我们奔波在哪里,都有她老人家在给我们指路导航。奶奶去世的当天晚上,老三火速从北京往家赶,一路上大雨倾盆。在高速上一边开车,一边流泪。他告诉妻儿说,奶奶没有走,还在家里等着我们,现在就坐在大门口,你们信不信。

  奶奶走了,还是永远走了。

  她老人家生于民国7年(1918年)农历10月14日,享年94岁。

  慈颜已逝,德传梓里。奶奶是中原大地一个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她不识字,一辈子过着辛苦劳作的朴实生活。但就在她的身上,却体现着中国劳动妇女最最珍贵的传统美德。

  "勤、俭、刚、韧、善"是她最伟大的品质,也是她老人家一生的写照。她一生勤劳,从我们记事起,就看到她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为全家老小八九口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很晚还在纺花、织布,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奶奶80岁还住在黄河滩我们承包的荒地里干活,孙儿们永远记得,在那一人深的荒草丛里,一个裹脚老太太挥汗如雨除草的情景。奶奶88岁那一年,老三终于紧赶慢赶买了房子,把她老人家接到了北京。就在那个高龄,她还是闲不住,非要洗衣做饭,不让做还生气。每当劝她老人家歇着的时候,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一辈子只看到有人病死,没看到有人累死。"

  上周五下午,二娘午睡时梦见了奶奶。这是奶奶去世后我们全家族的人第一次梦见她老人家。梦境里奶奶正跪爬在地里慌慌忙忙的挖野菜呢。

  奶奶一辈子生活俭朴。我们清楚地记得,她一个的确良上衣穿了16年。一直到晚年,孙子们都已经长大工作,给她买了许多新衣服,她都舍不得穿,依然穿着她的粗布衣服,只是在我们回家时才赶紧穿上新衣,我们一走又脱下,叠好再放回箱底。小时候,我们弟兄四个的衣服都是奶奶一针一线缝起来的。奶奶一生没有进过饭店,她一生唯有的一次"大餐"是在农村赶集时吃了5分钱的丸子。

  刚强、坚韧是奶奶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刚柔并济,坚韧不拔。如果正确的事情,她认定后,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老人家都要坚持到底。正是因为她老人家,才使得这个家无论遇到什么难关,都能在历经磨难后平稳渡过;正是因为她老人家,才有了今天的儿孙满堂、繁荣昌盛。

  善良是奶奶一生中最闪亮的品质。她善待子孙、善待亲朋、善待邻里,尤其是善待比她更穷、更苦的人。奶奶善待她的两个小姑子,以至于我的这两个老姑和她感情深厚。大老姑远在西安,她听到自己的老嫂子病重的消息,不顾80多岁高龄,当天哭着赶到郑州的医院看望。二老姑也是如此。当时在医院,别的病人家属看到两位白发老人看望嫂子时哭得这么伤心,无不感叹。奶奶善待儿孙,儿孙们从骨子里爱戴她老人家。奶奶还总是帮助比她更弱势的人。我们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奶奶常常把上门要饭的老人请进家里,给人家盛饭吃,和人家拉家常,走了还给人家馒头带着。正是奶奶的善良,换来了儿孙的孝顺和亲朋的爱戴。

  古人云,修身齐家,德荫子孙。正是因为老人家一生良好的品质,才修来了儿孙们今天的幸福。她老人家虽然没有留下什么钱财,但却给予我们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做人的道理,这是人世间最大的财富,也是人世间的大爱,我们终身受用不尽。佛讲因果报应,在她的一生中正好完美诠释了人世间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律。

  奶奶一生历经磨难,早年吃遍了人间苦,晚年也享到了儿孙福。

  民国31年、吃食堂饭、三年自然灾害这三次大饥荒的年代里,她老人家和所有人一样,在连树叶、树皮都吃光了的情况下,靠吃棉花仔皮、蒺藜、蒲草根甚至捡拾大雁屎鸟粪等维持生命。

  "中原千里少人烟,十户人家九户空。"奶奶和全家人都差点饿死。当时爷爷饿得住进了"浮肿病院",需要额外照顾;她的傻女儿不懂事,吃不饱不放碗。为了照顾家人和孩子,奶奶只有饿着自己。小时候我们常听她讲,为了找吃的活命,有一次她和同村的妇女坐火车去外地买人家不吃的烂菜帮,在火车上的镜子里看到一个枯憔可怜的脸庞,愣了半天居然没有认出是她自己。也就是这次,她老人家在路上三天没有进一粒米,实在太饿了去讨饭吃,人家给了她一碗稀菜汤和一个窝头。这碗稀菜汤和窝头让她老人家感念了一辈子,每逢提起,都会说:"哪里都有好人啊!"

  奶奶一生经历四次重病,每一次都十分危险,都是靠着她顽强的毅力和硬朗的身子骨挺过来了。

  去年11月10日,奶奶最后一次病重,我们弟兄坚持将奶奶送到郑州救治,希望奶奶历经这么多磨难后,这次还能闯过来。因为我们还约定要好好给她老人家庆祝95岁大寿呢。奶奶躺在床上和病魔战斗了整整半年,医生说她求生的愿望特别强烈,只有我们知道奶奶是舍不得走,她舍不得丢下她至亲至爱的儿孙们。她还要看着他们,想着他们,在家等着他们。

  但奶奶终究还是走了,永远走了,只留下儿孙们在风雨中哭泣。

  奶奶晚年还是幸福的。她一直对我们说:"我要是能看到你们弟兄四个都娶了媳妇,死了也能闭眼了。"奶奶不但看到我们长大成人、工作结婚,还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她走的也放心,了无牵挂。

  倚门人去云影淡,瞻容儿悲月光寒。奶奶,您走吧,儿孙们已经长大,我们一定会牢牢记着您的教导,学着您的做人,好好工作,诚恳待人,爱惜家庭、孝敬父母、善待子女。您老放心走吧!!!

致奶奶的悼词怎么写 篇4

  尊敬的各位亲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追悼会,追悼我的奶奶王秀英。

  奶奶王秀英生于19xx年10月16日,20xx年4月18日十点三十分因病永远离开里人世,离开了她给予一辈子关怀和恩爱的大家庭,走完了简单但却不平凡的一生,享年72岁。

  奶奶一辈子没上过学,18岁地时候在老家河北阳原嫁给了爷爷,19随爷爷迁居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市,她的6个儿女也在乌市出生,26年里奶奶也始终以一双勤劳的双手改善着全家人的生活。后来举家回国,迁居湖北襄樊,奶奶又在这里养育着子孙后代,她的养育之恩深深铭记在每个人的心里。

  纽带。不论谁从外地回家,等待他们的是热乎乎的饺子;端午节里姑姑、妈妈在奶奶 的带领下包一大堆粽子,奶奶拌的香甜的红枣葡萄干馅还能浮现在眼前;等到八月十五,全家人团圆的日子,她则一定会亲手做红豆沙馅的大月饼,傍晚的时候按全 家人的分数切好,不论在不在家人人有份。

  我的奶奶有着一颗包容的心,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里的每个人都倾注着无穷的爱。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要以一颗无私的心爱护、关怀、支持每一位亲人,这种也将在这个大家庭的子孙后代中传承下去。

  奶奶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平淡但却伟大的一生。亲爱的奶奶、奶奶,多想再看你一眼,多想再握握你温暖的手,但你却永远离我们而去……

  在这里我代表全家人感谢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亲朋好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奶奶和我们全家人的关心。

  奶奶一路走好,也请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奶奶安息吧!

纪念奶奶的悼词 篇5

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首先谨让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今天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戚、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我的奶奶作最后的告别。在这些天,承蒙各位亲朋好友的关怀、多次探望慰问,给了我奶奶莫大的支持!

  我奶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单位领导、同事也特别的关照,给了我奶奶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作为孙女、作为家属我们心存感激。

  早晨7点,我最亲爱的奶奶走了,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相信我的奶奶,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永远地离开我而去了。

  亲爱的奶奶,您睡着了,睡得很沉很沉,我们知道您太累了,您需要休息了,为了奶奶,为了我,您操劳了一生,以致于忽视了自已最宝贵的生命。

  在奶奶眼里,您是最好的丈夫,您给了她最幸福的生活,与她共同度过了最美的时光。在孙女的眼里,您是世上最好的奶奶,您赐予了我生命,一步步扶着我长大,教会了我坚强,给了我力量,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争取拿最好的成绩为您争光!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