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合集9篇)

时间:2023-07-20 08:52:23 综合范文

  本文是热心网友“r2886”收集的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共9篇),以供借鉴。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1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2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3

政治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等,但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3、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个人企业要想更多赢利应该怎么做?

  赚钱:个别劳动时间短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赔钱:个别劳动时间长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途径:

(1)加强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2)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本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A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上下波动示意图:(如右图)

  7、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一般来讲:

  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

  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A调节生产。(图形略)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车——飞机 空调—风扇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 汽车—汽油

  考点:企业生产者怎样在价格战中获胜?怎样使你的商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服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5、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心理引发的消费: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考点:结合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际,思考在消费中我们如何做到节约?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 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 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 内容:A 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 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 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3)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课 企业与经济制度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是什么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哪种企业起主导作用?企业、国有企业。)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3)两种 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相同点:

“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

“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不同点:课本P41表格

(4)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4、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5、就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7、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 休息、休假的权利;

  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F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

(1)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主要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3、存款储蓄分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定期储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体形式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商业银行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办理结算三种

  A 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银行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而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B 其他还有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5、股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许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

  特点:高收益高风险

  6、债券: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组成: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又称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依次流通性渐弱、利率渐高、风险渐大。

  7、保险:

(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类别: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A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C(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A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5、效率:

(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A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B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A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B 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P70对观点一的辩析)

(3)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A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C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4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

  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

  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

  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

  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

  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

  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

  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

  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

  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

  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

  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

  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

  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

  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

  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

  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

  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

  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 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

  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

  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

  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

  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si

  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

  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4hg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5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顺序 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周期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2)周期的分类

  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 短周期;

  第四、五、六、七周期,所排元素种类:18、18、32、32,长周期。

  此外:

  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 第六周期,IB族;

  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 第七周期,IB族;

  超铀元素 92U号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4)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

(5)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 族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成纵行,叫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族的分类

  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

  族类ABⅧ0

  族数7711

  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O

  列序号1、2、13、14、

  15、16、173、4、5、6、

  7、11、128、9、1018

(3)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4)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5)族的别称

ⅠA称为 碱金属 元素

ⅡA称为 碱土金属 元素

ⅣA称为 碳族元素

ⅤA称为 氮族 元素

ⅥA称为 氧族 元素

ⅦA称为 卤族 元素

  零族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3、编排原则

①。按 原子序数 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把最外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6

一、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二、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7

  南昆铁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经过地质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是我国已建成铁路中技术水平最高的铁路。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当地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和优质旅游资源,改善西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沿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

  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对于西部: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区经济发展;

  对于东部: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利于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①气候湿润,水量丰富;

②地形平原辽阔,水流平缓,河网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8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9

  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1500---20xx)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3、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

  4、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性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纺城孟买,城市和麻纺城加尔各答,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内、港口和工业中心胡志明市、老挝的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我国海南省的海口、的旅游城三亚,台湾港口高雄。历史名城台南,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