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是网友“pase97124”分享的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共9篇),以供参考。
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 篇1
不要以为科学就是爱迪生的一盏灯,居里夫人的一颗镭。法布尔告诉我们,其实科学还是身边的一只蚂蚁、一只蚱蜢。
“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云云,他们都是科学,都是我们身边的触手可及的事物。
法布尔用他的《昆虫记》,让我们知道其实科学离我们一点也不远,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法布尔是伟大的,《昆虫记》是成功的。他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情趣。在法布尔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此时,一个个昆虫的故事就像活的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
昆虫无处不在,科学也无处不在,只要你细细观察,处处留心,你,也是一个科学家!
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 篇2
你有没有梦想过一个人,漫游世界,克服各种困难,最终用自己的汗水成就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追求自己的航海梦,鲁滨逊毅然放弃了安稳安逸的生活,走上了航海之路,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
罗宾逊是一个非常热爱劳动的人。沉船后,他是唯一幸存的人,但他除了一个烟斗、一把小刀和一包香烟什么也没有。但后来,他搭起帐篷,围上栅栏,建造“城堡”,制作器皿,种植食物。他过着清瘦的生活,但他没有饿死,而是每天都有成堆的食物摆在他面前。俗话说“不劳无获”。如果罗宾逊一整天都很懒很闲,那么就没有饭吃了。也许等待他的结局就是饿死在荒岛上。
仔细阅读句子,你会发现罗宾逊不仅热爱劳动,而且非常坚强。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只有他自己的内心才知道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风风雨雨,风风雨雨。如果他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他就不能回到他的家乡伦敦——。
看完这本书,我经常想如果我住在一个孤岛上会发生什么。我会死在那里还是像罗宾逊一样自力更生?他会像现在这样勇敢坚强吗?肯定不可能。我现在连洗衣服做饭都不会!更别说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八年。而我没有那种毅力。我还记得暑假的时候,我坚持跑了两个星期,然后因为几天的懈怠就放弃了。"坚持,坚持,做事要有毅力。"看了这本书,我暗暗告诉自己。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都应该读这本书。虽然我们不会真正生活在荒岛上,但罗宾逊敢于挑战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要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只要你坚持这样做,你一定会获得不一样的生活!
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 篇3
从蹒跚学步到初入社会,从懵懂无知到感慨万千,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无数个感悟。感悟真情,感悟智慧,感悟幽默,感悟人生……
感悟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生动地存在着,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地透露出那种纯真的情感,或许这才是我们追求生活的真谛。我希望通过《心灵感悟》这本书,能让我们从这些故事中去体会到智慧与幽默,让这些智慧根植入我们幼小的心灵。
《心灵感悟》这本书主要说了一个故事:一个聪明孩子和一个笨孩子去参加考试,聪明孩子走进考场,老师问他:“电灯是谁发明的?”“爱迪生”“镭是谁发明的?”“居里夫人。”“万有引力呢?”“牛顿。”聪明孩子果然是名副其实的聪明。“不知道他的心肠好不好?”读到这时,我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这个问题。接着聪明孩子又把答案告诉了笨孩子,当老师问笨孩子:“你爸爸、妈妈是谁?”“爱迪生”、“居里夫人”老师又问:“是谁告诉你的?”“牛顿”看完这个故事,我大笑不止,但从中我们是否发现,聪明孩子那善良的品格?在生活中,我并没有完全拥有这样的品格,聪明孩子也并没有想到老师会问不同的问题。而是心里也想让笨孩子知道答案。试问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聪明孩子那善良的品格吗?
其实,这就是我们应该养成的品格,一种帮助别人的品格。任何一位成功人物都具有非常善良的品格,都会为了别人着想。健全的人格才会有健全的事业,我们将来都要担当起一份责任,都要为祖国去做自己的贡献。如果没有优良的品格,那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自从看过《心灵感悟》这本书后,我就开始认识到来自心灵深处感悟的价值,在这本书中,我能够分享感人的故事,咀嚼震撼的心情;品味优美的上进文章,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直接撞击我们灵魂深处,激励我们发愤图强,铸造我们的高尚人格。
以一颗纯洁的心灵感悟人生,在父爱、母爱的亲情环绕下,感悟友情、乡情、爱情不一样的感悟、带给我们一样的感动……
我喜欢《心灵感悟》这本书,因为它不但让我知道了要感悟人生,还告诉我们任何一位成功人物都具有非常优良的品格,都会为别人着想。今后,我要阅读更多的书籍,丰富我的心灵,感悟我的人生。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具有优良品格的人。
暑假读一本好书作文 篇4
暑假,我所读的书中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简·爱》。作者是英国的伟大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便是她最出名的作品,以夏洛蒂·勃朗特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所以出版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舅母家因受虐待而萌发反抗意识,进入劳渥德学校。毕业后,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却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前期是一直被囚禁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伤心之余,她孤身逃离了庄园,四处流浪,之后,又因心中一直对罗切斯特念念不忘,重新回到他的身边。而这时桑菲尔德庄园早已面目全非,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这时的简·爱不顾一切和他在一起,和他幸福的生活着。
简长相平平,一无所有,她之所以光彩夺目,就因为她的不同寻常的气质,她的丰富的感情世界。正如简·爱说过的一句话:“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的回击……”这便是简·爱具有的反抗精神。并且,简·爱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反抗精神。简·爱有着自己的尊严,她努力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在爱情上,她的感情是炽烈的,可是她丝毫没有忘记平等的要求。
“生命太短促,不能用来记仇蓄恨。我们人人都有罪过,当我们摆脱了腐朽的躯壳,也就摆脱了这些罪过,只剩下精神的火花——生命和思想的无形原则,纯洁的只有像当初他离开造物主来使万物具有生命一样,它从哪儿来,还回到哪儿去,说不定又进入哪一种比人更高的生物。它肯定永远不会相反,从人降到魔鬼吗?不会,相信不会。”
这是我从《简·爱》中感受最深的话。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人生就是这样,平平淡淡而又充满神奇,我也想做像简·爱那样有思想的人。
正是这种敢于向恶俗势力的反抗追求平等的精神,让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形象获得了永生。
《简·爱》就是我暑假读的一本好书。
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 篇5
《窗边的小豆豆》以真实、稚嫩的语言,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它让我们通过孩子的视角了解到:小林先生--“巴学园”的校长伟大而朴实的教育思想。该书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故事的内容讲的是:小豆豆刚上小学一年级,但却让老师头痛万分。她总是不停地开关她的书桌,“她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她把笔记本、文具盒、课本等一样一样地全部放到书桌里面,然后又把它们一样一样拿出来”。可是,小豆豆为什么要这样呢?老师不理解,甚至为之生气,因为这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正常学习。只有妈妈明白,因为小豆豆第一天放学回来后,就兴奋地向妈妈报告:“哎,学校就是了不起!家里桌子的抽屉,是这个样子地往外拉。但是学校的桌子,却是把盖子往上提。就像垃圾箱的盖子那样,要光滑得多。桌子里装得下好多东西,棒极了!”
她把自己最珍爱的钱包掉进了学校的厕所里。小豆豆没有哭闹,而是立刻跑到校工叔叔放工具的库房里,扛了洒水用的长把舀子出来。她找到厕所的掏口,开始了她的浩大工程。结果,地面上堆起了一座挺高的小山,而便池却几乎被掏空了,但那个钱包仍然无影无踪。但是,这时小豆豆已经觉得“即便钱包没有了也挺满意的”,因为自己干了这么多的活儿。实际上,在小豆豆的满足之中,还有一点是因为“校长先生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生气,很信任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因为校长见到后,只是轻轻地说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 小豆豆有一天单臂吊在树上,校长走过来问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说,她看见牛肉也是这样整天被挂着,她今天想做牛肉。校长听完,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就走开了。小豆豆爱钻篱笆,衣服总是弄得破破烂烂的,校长很了解孩子的乐趣,为了让他们毫无顾忌地玩耍,他请家长们给孩子穿上最破烂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豆豆在学校,不是被妈妈当着校长的面“揭疮疤”,也不是“要是再那样的话,你就没学上了”之类的恐吓、耸听之危言。而是校长把妈妈打发走之后,把椅子拉到小豆豆面前,面对小豆豆坐下来,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然后,小豆豆就把陈谷子烂麻的事情都搬了出来,甚至把“擤鼻涕、钻篱笆”的事都说了出来,当小豆豆因绞尽脑汁仍找不到有什么可说的而伤心时,校长摸着她的头说:“好了,从现在起,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校长的一上午4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的话”。虽然小豆豆非常开朗,不把什么事情放在心上,但她还是感觉到了“只有校长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和这所学校的校长在一起的时候,她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孩子是好奇的,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无忌的。所以,教育就要给孩子一个观察、表现、挑战的环境,让孩子充分地发挥个性、张扬自我。巴学园的周墙是各种各样的树木;巴学园的校长可以在任何场合和任何学生说话甚至学生可以坐在他身上;巴学园教室里的位置是可以挑着坐的;巴学园的大树一人一棵,随便地爬……。所有的这些怎么能不让孩子高兴?怎么能不让孩子盼望天快点亮、早点到学校?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发展,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如果把孩子封闭起来,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自然地成长。在小林校长的观念中:每天的散步是教育,在礼堂里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是教育;让孩子在晚上看“新来的电车”是教育,露营、走夜路试胆量也是教育;运动会是教育,茶话会是教育,学种庄稼也是教育;野炊是教育,到医院慰问受伤的军人是教育,参加同学的葬礼也是教育。总之,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让孩子在阳光下、空气中、社会上成长,这是自然的成长、健康的成长。小林校长经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小豆豆每天都有好心情;对高桥一直说的是“你绝对能做到”,所以,身体有残疾的高桥后来成了某公司的要员;而每天呆在酒精灯、烧瓶、试管边的阿泰则成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当然了,到学校第一天就给校长说了4个小时话的小豆豆则成了电视主持人和社会活动家。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吗?其实有时学生们做的一些事情就是出于好奇,并没有像我们所想的那些复杂的思想。我扪心自问,感到如此的汗颜,我们何曾尝试着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去同孩子们进行交流呢?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大多数做的只是制止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而没有深究学生之所以犯错的原因。作为教师,我们简单地制止甚至是约束学生的行为不去犯错,仅仅起到了管理的作用,而没有起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那么,不难想象,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又怎能在学校顺利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呢?行动起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一名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教育者吧。
在我们眼中,小豆豆纯粹是一个问题儿童。在巴学园中,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眼中的问题儿童。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会自卑,好像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联系自身,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下,今天班上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愿上学,是家庭因素还是老师的原因?是学校原因还是整个教育制度的原因?孩子屡教不改的毛病,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对,还是……。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善于倾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的声音呢?倾听孩子,这才是爱!这才是责任!。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理智地顺应孩子的发展,还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吧!
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 篇6
暑假里我的的确确看过一些书,但是最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小豆子丛书》。
《小豆子丛书》是我最喜欢的一套丛书,这套书一共有六本,分别是《小美人唐豆》、《倒霉蛋唐豆》、《梦想家唐豆》、《馋嘴猫唐豆》、《马大哈唐豆》、《小好人唐豆》,这六本我都看过,里边介绍了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主角——唐豆,每一本书都展现出他的一个鲜明特点。
我最喜欢的是《马大哈唐豆》,这本书我看了不下5遍,每次看后我都乐得合不拢嘴,笑得直不起腰,唐豆的马大哈表演是这本书成了最搞笑、最滑稽的代名词。唐豆的小失误、小缺点被展示得妙趣横生,趣味无穷。不过虽然唐豆有着些许的不足和缺陷,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唐豆却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一个人,他热心热情,礼貌文明,我们每一个小学生身上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要向唐豆学习,保留一份最纯真的童心与爱心。
《小豆子丛书》故事叙述层次分明,情节发展简单精辟,人物刻画惟妙惟肖、语言运用个性鲜明,不但能给我们小学生带来欢笑,让我们在快乐中成长,还能让我们在欢笑之余获得一些对人生、对生活、对学习的启示。我喜欢《小豆子丛书》,我更爱那个真实得可爱又可笑的小豆子。我觉得这是我到现在看到过的最值得看的一本书!
我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认真用心品读《小豆子丛书》,也能像我一样向小豆子学习,做一个有缺点但不失优点的孩子!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的话,请你一定记得要去找来哟!
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 篇7
鲁迅的《一件小事》是一篇很短的小说,主要情节是:在一个刮着北风的冬天,“我”坐着人力车出门去。当人力车夫正在大道上奔跑时,车把带倒了一个从道旁横截过来的衣着破烂的老妇人。当时“我”看到老妇人并没有受伤,而且也没有别人看见,就想叫车夫快些开走。可是车夫却立即放下车子,挽起老妇人,并到巡警分驻所去承担责任。这时“我”突然觉得车夫那“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这篇小说,使我产生很多联想。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抗日战争,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抗日终于胜利了。
像《一件小事》中所描写的在北风呼啸中还得顶着风霜,冒着雨雪拉人的车夫和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的老妇人那样的劳动人民,现在也早已翻身了,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我们的国家还并不富强。因此,我们更应该像鲁迅那样关心人民、热爱人民和群众打成一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从《一件小事》中我还知道了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我们要虚心听取老师、同学们提出的意见,要勇于承认并改正缺点错误。我们不能像某些人那样只满足他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也不愿意去自我批评,骄傲自大,那是非常危险的。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圣者,只有经过不断严格地要求自己,才会有进步。像鲁迅这么伟大的人物都毫不客气地批评自己、检查自己。我们更应该这么做。
鲁迅的名字早已印在我的心上,但认认真真阅读鲁迅的作品却是第一次。虽然读的是很短很短的《一件小事》,但鲁迅那种热爱人民,严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却深深打动了我,并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成为鼓舞我前进的动力。
暑假读一本好书的征文 篇8
在这个暑假里,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西游记》这本名著,令我深有感触。书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一篇篇精彩的故事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
这本书是我国小说家吴承恩的经典之作,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
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路过了白骨精的洞穴。孙悟空去找食物,其他三人在路边等候,白骨精略施小计,分别变成了三个人。唐僧、八戒和沙僧都上当了。只有找食物回来的孙悟空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把他们统统打死了。也因为这件事造成了悟空和唐僧间的一些误会。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对于有些事情,我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而要认真观察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这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他为“猴”善良,从一个大闹天宫的美猴王变成了唐僧的得力弟子,为取得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它三人中,八戒因犯了错误,从天蓬元帅变成了猪八戒。虽然有些好吃懒做,但也算是有些正义,坚持完成了任务。沙僧为人十分忠厚老实,从不背信弃义。作为师父的唐僧来自东土大唐,为了取得真经,带领徒弟们不怕牺牲,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团结一致。最后取得了真经。
从这师徒四人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有时候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放弃,做事情有时还半途而废。比起他们的那种种磨难,真让我们觉得惭愧。今后一定要好好改正。
《西游记》这本书真令我受益不小,感受深刻啊!
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 篇9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在暑假里,为了丰富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量和对素质的提升,我特地买了本《论语》,学习孔子的崇高品质,感受中华文学的辉煌。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中庸”、“勇敢”、“自强”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直根于华夏沃土之中,已经成为中华儿女为人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论语》讲了人生的三大道理:一。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二。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三。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虽然《论语》我还没看完,但我已经觉得,历史上宋太宗时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我看实际也用不上半部,能做到几句话就能治天下了。如出自《论语·颜渊篇》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这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世间最大的美德就是饶恕。如果人人都有了这种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