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初中作文

初中春节作文3篇

时间:2024-04-05 16:37:06 初中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初中春节作文3篇,供大家阅读。

初中春节作文3篇

初中春节作文1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我家每年都要包汤圆。汤圆么,就是圆圆的,挺着一个雪白的大肚子,可那心窝的黑点子还不少呢,但吃在嘴里,绝对会美在心中。

  除夕的夜晚,我正在看电视,表哥忽然对我说:“喂,别看了,赶快过来包汤圆”,我正被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怎可放弃。可还是被他硬拉到包汤圆的队伍之中来了,他的力气还真大啊!

  我这么爱吃汤圆,一定要包出好看的汤圆给你们瞧瞧,于是,我暗自学着包汤圆的动作,我随手拿起一小团,偷眼看看妈妈,先搓团,于是我搓了好长间,唉,可圆了,下一步呢,我又偷眼看了看妈妈,还要把黑黝黝的馅给塞进去呀,就这样,总算一个胖胖的“圆家伙”诞生在我的手中。

  包了几个以后,我又感到没劲了,我眼珠子一转,开始使坏了,包几个薄皮的,包几个没得馅的,望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得在心里偷偷的笑了。

  汤圆开始下锅了,我小心翼翼的把那些“特别的”汤圆放入锅里,感觉一阵得意,不由得笑了起来:“嘻嘻”。“笑什么呢?”妈妈拍着我的肩问道。“没事没事,过年么当然要笑了,笑口常开嘛”!我赶忙解释道。“哦,说的也是,要多笑,好了,出去玩吧”。妈妈笑着对我说。听到这句话,我嘘了口气,三步并作两步走,心里想着:还好没有发现,说谎还真不容易啊!

  一小会儿,我迫不及待的跑进厨房,“吃汤圆了”,我兴致勃勃的揭开锅盖。呀!只看黑黑的芝麻糊里有着五花八门的汤圆,坏的,破的,样样都有。表哥生气的打了我好几下,脸上却笑着,说:“是什么汤圆啊,只能吃汤团了”我却盛着满满的一碗,笑着唱着:“汤圆汤圆,好吃的汤圆.......”。表哥与爷爷同时嚷着:“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这个淘气鬼包汤圆了”。我赶忙向他们赔罪道歉,一时间,叫声,笑声,亲切的责怪声此起彼伏,大年的快乐充盈着我们的家。

  今春除夕,包汤圆的趣事让我感到浓浓的暖意。

初中春节作文2

  每年过年我都是在奶奶家过的,那是我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

  除夕夜来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奶奶点起了红蜡烛。在蜡烛的映照下,那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显得更加美味可口。在相互祝福声中,我们吃完了年夜饭。

  按习俗,晚上应该守岁,可姑姑和大伯要回自己的家,爸爸妈妈也要到姑姑家睡觉,我怕爷爷奶奶太孤单,坚持要留在奶奶家,陪爷爷奶奶守岁。

  爷爷奶奶都快八十岁了,习惯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就睡觉。我可没早睡的习惯,怎么也要熬到十点多吧。大家一走,我就不断地看墙上地时钟,我急切地盼望着春节联欢晚会和20xx年地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春节联欢晚会终于开始了,我惬意地躺在火炉旁边,目不转睛的看。第一个节目是盛世大联欢,由于今年是鸡年,节目里自然少不了可爱的小鸡,我也属鸡,所以看的时候兴奋不已,嘴里忍不住念道:“太好了,真可爱!”精彩的小品逗得我捧腹大笑,美妙的歌声让我陶醉﹒﹒﹒﹒﹒﹒最让我感动的是《千手观音》,那精美绝伦的表演,整齐划一的动作让人觉得简直是一个人在表演!可谁能猜到那精美的舞蹈竟是一群聋哑人在表演呢,他们该付出了多少辛苦啊!

  十点多的时候,奶奶催我睡觉了,我恋恋不舍的关了电视机,等着明天看重播吧。在朦胧中,我听见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知道,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了。

初中春节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被赋予了多元化的内涵,而“亲情”这一生动的名词,在春节期间洋溢着独特的.色彩。

  大年三十,我和父亲吃完晚饭,歇息一会,便带着鞭炮走出家门。“这次放鞭,叫‘请年’,要让已逝的亲人知道过年了,后辈们都惦记着他们。”途中,父亲微微为我讲述“请年”的含义。行至墓地,父亲点上鞭,响亮的鞭炮声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和思念传达向未知的空间,闪耀的光亮驱走了夜里无尽的黑暗,温暖了我和父亲的胸膛。

  年三十的喜庆还未散去,又迎来了大年初一的热闹,父亲领着我外出给亲人拜年。我们与同行的亲人结成一伙,大约十几个人,来到了二爷爷的家里。我找张大纸壳,铺在地上,朝着族谱开始磕头。一拜拜神,祈祷新年新气象;二拜拜人,我喊一声:“爷爷!俺给您拜年了!”按照父亲得叮嘱,手要抱在一起,认真虔诚地磕了一个头。我再喊一声:“奶奶!俺给您个磕头!”奶奶赶紧从人群中扎出来,一把扶起我,慈爱地询问我今年的收获。最后,奶奶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大红包,使劲地塞到我手里。“泽泽,今年要继续好好学习!祝你学业有成!”我使劲点头,明白这其中殷殷的希望。一番热闹,我们继续走向下一家。就这样,一个村子都被互相寒暄问好的声音填满了,被浓浓的亲情充溢着,对长辈的尊敬,对小辈的爱护,都热闹又不失温暖。

  春节,总是热闹却不显张扬,贴切却不显做作的。而其中满溢的亲情,不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变的情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