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高中作文1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刚到老家,祖父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祖父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祖父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祖父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祖母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祖父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祖母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祖母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祖母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祖母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祖母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祖母70大寿,爸爸和祖父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祖母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年味高中作文2
古道西风发表日志:过年
寒假已经过半了,一直宅在家里——过年!可怎么都觉得这“年”过的没有了一点儿兴致,除了赴宴、逛街,就
是睡觉,真有点儿害怕过年了。我一直认为现在只是时间上的过年,真正的过年是在童年的时光里。
在儿时的老家,一到腊月,对村里人来说就是放了长假,地里、湖里(就是老家的庄稼地)都空了,只有小麦苗,其他的都归仓了,偶尔有未成年的驴儿、牛儿、狗儿在湖里和孩子们玩耍,大人们就开始打扫院子,码好柴禾,窖好山芋,盘算着今年的年怎么个过法。
那时,对我来说,等待过年的日子是难熬的。从天已变冷开始,就算着放寒假的日子,算着离过年的天数。那时,我最期盼的就是我小舅过年回老家,因为我和姥姥住在一起,他回去就是到我们家。他来了除了带我玩之外,还会从他大大的皮包里掏出一份城里带来的礼物,在那时,一份从城里带回的礼物会让我的心里漫溢着惊喜。只在过年,生活的日历上才会出现这一抹亮色,只在过年,我的童年才能开启这份惊喜。
终于到了期盼的过年,在儿时老家的过年是从腊月底开始的。
年前的几天,是家里比较忙的。父亲是名教师,天一冷,学校就给孩子们放假了,父亲安排好学校的事情,就会顺便带些年货回家,父亲购置的多是猪肉和家里没有的蔬菜,猪肉带回家后,父亲会用绳子挂在屋里的`梁上,主要是防止老鼠和猫给先吃了,因为这块肉要用来过年招待客人,但是有时也防不胜防。一回到家,父亲就会张罗给村里的人写春联,老家叫写对了,因为父亲是村里的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父亲在案上写,我也在旁边帮忙裁纸、牵纸,到了上三、四年级了,一些门边、门楣上字我也给写几个呢。这一写就是三五天,全免费的,父亲到去世前几十年一直坚持这件事,而且乐此不彼。
母亲和姥姥在年前工作,我的记忆中就是熬糖、蒸馍,油炸一些面食等。印象比较深的是农村过年蒸馍,每家都会蒸好几笼屉,先放在外面晾,然后放在缸里储藏,一直能吃到出了正月。那时经济条件差,家里都会蒸两样馍,一种是纯山芋面的,有时也有玉米面的,一种是山芋或玉米面外面包裹着一层小麦面的,后来条件好了,也会蒸一些纯小麦面的,主要用于家里招待客人的。前一种馍,刚蒸出来的
吃懒做,妻子为了教育丈夫改邪归正,想一计策,假装生病迫使其丈夫为她擀面叶。从此以后两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大路上来了我陈士铎,一去赶会三天多”,这个出名的唱段村里的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
年,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过着,我们在企盼中由小孩子长成了大人,年的味道也在年轮中,不知不觉地渐渐淡了。也许是人们现在的日子过好了的缘故吧,对年的那种祈盼、期待、欣喜都被眼下富足安康的生活情趣湮没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每每想起儿时在乡下过年的生活就感到分外的甜蜜、亲切和弥足珍贵。
年味高中作文3
晚风渐暖,年味淡。
——题记
熹微阳光透过纱窗,惊扰了新春的清晨,丝丝缕缕粲然的光束映照街边的花丛,一派别开生面的繁饰。如初景象,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借着新年的喜气,一草一木都颇具喧宾夺主之范。我深呼吸,极力适应着空气里弥漫的烟酒味道,换上母亲为我精心准备的新衣,对着镜子勉强露出微笑,这个年,似乎很沉重。
一样的街道异样的氛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在,只不过缺少了往日的会心浅笑,行色匆匆。生活到底给了他们多大的压力,年节里,依旧疲惫落寞。扑面的浓烈香水味令我嗤之以鼻,杂糅的味道似乎在故弄玄虚,我微微蹙眉,她的“盛装”实是“别有洞天”,粉墨登场,自命不凡也。不由自主地远离她们,目光久驻于一个身着红袄的孩子,恍若兀地点燃了这一片糜静,他天真的笑容盛若灿烂的夏花,手里拿着嵌有金边的“福”字,摇头晃脑,为这压抑的清晨平添了生机活力。
悬挂的横幅上刻着祝福的话语,墨色铅字嬉闹着说恭喜,可是,轻启朱唇,千言万语哽咽在心底,再也无法流露出暖心的问候。回到家,手机荧幕泛着微光,短暂的旋律突兀响起,苦笑着用指腹滑过,向来我所珍爱的文字此时却冰冷如雪,毫无温度。我在想,如果把这千篇一律的字形化成萦绕耳边的熟悉嗓音,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连祝福都索然无味。
是时代的潮流蜕为牢城,封锁住人心本来的纯真,还是我陈旧的'思想早已脱离时代的轨迹,变得虚无缥缈。
罢了,过好生命中第十五个新年吧。
如我所想,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可餐桌上却出奇的安静,长幼礼节使我愈发拘束,拘谨的礼貌用语无疑拉开了亲戚朋友的距离,没有谈天说地,没有洗杯更酌,没有热闹非凡,反之,他们严肃的面容让我喘不过气。
匆匆的年夜饭了了而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毫无印象。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本想邀友人共享春晚盛典,可结果却让我讶异。
不约而同整齐地坐在客厅,茶水瓜果丝毫未动。他们的双眼紧盯着手机屏幕,瞳孔里反射出五彩斑斓。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他们看来,那虚拟的页面比一家人其乐融融更令他们在乎,或许,真的是我被时代落下,成为独自回忆往日温暖岁月的孤儿。
不知不觉,零点已至,家人早已入睡。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站在窗边,看天边刹那间的流光溢彩,纵使美轮美奂,却短暂得若过眼云烟,片刻之后即是沉寂与感叹。就像我们早已明白,年兽是个古老的传说,驱赶一年的愁苦辛酸。我们只是擅长把所有希望抑或憧憬寄托在美好的事物里,麻痹自己,然后继续奔波。
岁月的年轮周而复始地旋转,我们在错愕时间易逝的同时,失去了太多弥足珍贵的东西。更为我不解的是,我们没有丝毫感伤,反而乐于接受一切改变,渐渐地,生活开始浮躁,我们所向往的追求的,都敌不过时间,都在变。
晚风倏忽,拂过耳畔,格外亲切,它携来一缕年味,对我说,瞧,我比它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