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汉字听写作文(最新5篇)

时间:2023-11-19 05:42:21 其他作文

汉字听写作文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向全社会倡导强化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深入开展汉字听写推广活动,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丰富校园文化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此在我校史校长、各班主任及各级语文老师的统一策划下举办了本次听写大赛。

  本次听写大赛的主要目的有一下几点:

  1、通过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正确识记汉字,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能规范地书写汉字。

  3、通过组织活动,使学生掌握汉字词的识记方法。

  4、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共有四个组,每组20名参赛同学,统一在学校操场进行现场比赛,实行单场单淘汰,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

  本次听写大赛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带动了我校学生听写汉字的热情,增进了我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热爱祖国的精神。不足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未将一年级和二年级同学纳入听写大赛的参赛范围,造成了这部分学生的混乱安排。

  2、各出题老师高估学生的实际识记汉字的能力,将提升学生兴趣变成了挫伤学生自信。

  3、举办形式较为单一,单场单淘汰制有失公平。

  每次活动都有优点和不足,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举办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克服不足,接受批评指导。争取将各项活动更完美,更出色的完成。

汉字听写作文 篇2

  看了昨天8月9日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场),我是既兴奋又惭愧。兴奋的是几个队,尤其是云南、内蒙、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其汉字听写能力之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内蒙古队的李响悦同学居然连续12次出场而不败,作为内蒙古队仅剩的独苗,单独一个人送走了两个对手队!(最后失误在“瓤”字上了)。初中生能有如此高的汉字听写能力真是令人兴奋!惭愧的是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同步考自己,结果“成绩”只是略强于孩子选手。按满分100分计算,我才得了70多分!身为上了6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的“老前辈”如此“推板”的水平实在脸红。

  听写水平差强人意,那么识读水平又如何?我曾经用《新华字典》自测过自己的汉字识读水平。结果是更糟糕,比我自己估计的低许多。我随机翻开《新华字典》某一页,取该页第一个字识读。翻重复者不算重来,总共200次。结果是只有1/4的字是我掌握的。标准是能够读出全部正确发音、说出全部字义、搭配成2个词。其他3/4的字,不是读不准,就是不知多种发音;要不就是字的意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发现,大多数失分的字都是“认识”的,知道它的意思,甚至平时经常在用,却是读错发音。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三条:一是四声不准;二是前鼻音与后鼻音混淆;三是分不清是否卷舌音。自己的强项则是繁体字都认得并且写得出;异体字也基本掌握。究其造成强弱项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小时候学的是繁体字,而且当时还没有推广普通话,所以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可见小时候的语文学习关系到一辈子的汉语水平。成年以后再改就难了!

  在自测中我对汉语汉字的复杂也是感叹不已。例如一音多字,一个“ying”的平声读音,竟有14个字与其对应;全部四声,共有43个字与“ying”对应!反之,一字多音,一个“和”字,共有6个读音,不仅可以在不同语句里读“he”的全部四个声部,还读“hu”(打麻将术语)和“huo”(和面,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唉!不下工夫还真学不好汉字,更不说听读说写全面掌握汉语了。难怪连曹可凡这样的资深电视主持人也要把《新华字典》随身带着随时查对了。

  至于“提笔忘字”,一般怪罪于眼下的电脑打字,尤其是智能拼音法打字。这也许是正确的推理。但是我倒很少提笔忘字。我追究原因,一则是我平时造句作文多半是应用文、论说文,使用的词汇数量较小,范围比较狭窄,所以不容易忘记。如果写记述文,特别是描述较多的抒情散文就很可能“想得到、写不出”了。二则,我有爱读书和翻字典的好习惯。遇到提笔忘字就查。查多了、写多了,就不容易提笔忘字了。

汉字听写作文 篇3

  7月22下午,我和查杨政茂一起到镜湖图书馆参加汉字听写大会。

  带着一首《忐忑》般的心,我走进了图书馆。“加油!你可以的!这只是玩一玩,别害怕!”坐下后,我默念上面那句话,给自己加油打气。可是,这紧张的情绪却一直持续到了发试卷。

  发完试卷后,我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开题答题!”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我们开始了答题。“wei蓝的wei,怎么写呀?”天哪,第一个词语就那么难!我先写了一个上尉的尉,觉得不对,又写了一个安慰的慰,觉得还不对,又写了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安慰的慰,还是不对。想来想去,我写了一个正确的“wei”-蔚。然后,我又接着写下一个词语……经过了紧张的十五分钟后,我写完了二十个词语。可是“lanyu充数”的“lanyu”又怎么写呢?我想了五分钟也没想出来。Oh!No!

  然后,我们又进行了报听写。“掩耳盗铃”、 “坪坝”、“捉迷藏”……我很顺利地写完了10个词语。“呼!”,我长出一口气:终于写完了!

  活动结束!我好想知道我得了多少分!我很高兴呢!

汉字听写作文 篇4

  收获:

  1、成功举办、乐在其中。

  本次汉字听写大赛,从整体来看,举办的比较成功。各班赛场氛围持续高涨,掌声不断。同学们和老师们都乐在其中,享受着比赛带来的紧张刺激与乐趣。此外,学生们在比赛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汉字的感情,认识到规范书写的重要性,每名选手都为了取得胜利认真书写。

  2、关注差异、注重整体。

  本次大赛,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小组竞争中,老师提前一周分好小组,组内成员水平差不多,每组内有基础好的也有基础差的,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让他觉得这次活动与他有关系,而不是置身事外,并且在赛前努力识记生字,在短时间内主动增加识字量及书写质量。

  3、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树立信心。

  缺点:

  1、细节考虑不周全。

  本次听写大赛整体流程较为顺利,但是还是有些细节没有考虑清楚。首先针对于比赛环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比如出题的顺序应该进行标注,另外对各班同学文明观赛的宣传不到位,在热情高涨的同时赛场纪律也稍显混乱。这也提醒我们对台下观众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在今后应提高台下观众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我听写、我快乐”的举办宗旨。此外对于题目设置的难易程度应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考题形式有待丰富。

  本次考题设置较为单一,大部分集中在单元生字听写上。在今后可以由生字听写扩展到教材外听写,加入短语、古诗的听写环节,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确实做到依据教材,夯实语文基础。

  3、评价方式单一。

  本次听写大赛主要采用小组制,对于台下观众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下次可以从观众中选取评委,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次汉字听写大赛已经顺利结束,有收获也有不足,相信在我们会不断的合作、摸索,会越来越完善。

汉字听写作文 篇5

  书共有二十三章,每一章的内容都非常有趣,让我重新领略到了汉字的美。在读这本书前,我对于汉字的认识只是平时用的简简单单的简体字,没想到汉字对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如此重要,甚至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汉字的演变这一章。汉字的正式文字自甲骨文开始,这些文字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甲骨文发现的故事更是十分有趣,是一个叫王懿荣的人,因生病需要中药“龙骨”,他在家人买回来的“龙骨”上发现了一些歪歪扭扭奇怪的文字,而王懿荣正好有喜好金石学,对古文字有一定的了解,他觉得这“龙骨”不是一般的药材,便去调查这些“龙骨”的来源,并将要点所有带有文字的“龙骨”买回。

  然而,当时的农民们去因为种.种原因,把这些珍贵的“龙骨”卖了。经过王懿荣的精心研究,这“龙骨”上的字是比当时的古文字更古老的文字。这确实是我国历一个重大的发现,而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史料却被那些只知道赚钱的农民白白浪费了。近代的学者对这些甲骨文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了,这些文字,现在的普通人应该都很难辨别了,我也十分佩服那些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的学者,他们对中国汉字的发展算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甲骨文后来有发展成了金文,这是一种可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全国使用统一的文字,就是小篆:再后来就渐渐演变成了隶书,“隶变”也陈伟汉字古今问的分水岭;到了汉初时期,又由汉隶演变成了草书字体;汉末时期,又出现了楷书,这种字体也一直通用至今;此外,还有一种行书也一直流行至今,陈为了人们日常使用的一种手写字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字体之一,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写成的文字。形成了一种书法,各种字体的书法大放异彩,成为与画并称的一种高超精美的艺术,高水平的书法成为一种精湛的艺术珍品,而学习书法的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书法的美。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字,而它们都没能要过消失的命运,唯独只有我们的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然它经历了蛮长的历史演变和自我改革,但还是保持了它的完整体系,生气勃勃的活了下来。

  汉字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汉语,正是因为汉语的存在,使能绵延几千年:我们也应该将我们的汉字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的中华文字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