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那年,我降生在现在生活的家庭里,到如今已经12年了。生活中,父母常教育我要做一个孝敬老人、勤俭持家、会感恩、懂礼仪的孩子。父母的耳濡目染、日常的潜意默化,使得我家的家风在我身上逐渐凸显出来。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家家风亘古的主题。孝顺父母,孝敬老人。我一直懂得要孝顺父母,是父母把自己生出来并养育长大,我们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更不能让父母伤心,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同样我的父母也很孝顺他们的.父母。
“俭”是我家家风的第二个特点。我们家提倡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节俭从小事做起。记得有一次我们家的水龙头坏了,怎么也关不紧,妈妈就在水龙头下放一个桶,一天滴的水装了满满一大桶,妈妈就用这一桶水做饭洗菜。并且把洗菜的水留着冲厕所。节俭这两个字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从小我就懂得节约。比如纸写完正面还可以用反面来写,写完后还可以用来折纸飞机玩,这样不仅节省了纸张,还可以废物利用;废纸、易拉罐、矿泉水瓶收集起来拿到回收站卖后买学习用品。从小我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我们家也非常注重礼仪。我爷爷是教师,教书育人。非常重视对我爸礼仪方面的教育,以至于今天我也深受爸爸的影响。“您好”、“请”、“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谢谢”……这些文明用语,时常挂在我
嘴边。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吃饭时不狼吞虎咽;走路不疯逗打闹。见人打招呼,对人有礼貌。良好的礼仪,不仅提高自己的素养,也构建了良好的邻里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家风是祖祖辈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让这良好的家风一直延续下去,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发展。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篇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代表着成长之地,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心灵的归宿,而家风,则是涵养一个人行为品德、精神风貌及内在素养的重要“法宝”。“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高度肯定了建设优良的家风的重要性。
我成长于黔西北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十分重视我们兄弟姐妹的教育问题。直到我们几个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父母仍未停止对我们的教育。现在回忆起来,才发现这谆谆教导的背后,是父母对我们能够做一个崇德向善的有用之人的殷切希望。
向优秀学习,勇于拼搏。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家乡还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小乡镇,艰难贫苦的生活让父母更加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的出路”,不过,父亲和母亲都不会一直干巴巴强调这一点。那时候,堂哥们通过努力考上了“铁饭碗”,买了车,盖了新房,算是脱离了农门,相比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我们,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母亲看在眼里,就问我们,是不是很羡慕,也想像大哥他们一样?我们几个都点了点头,母亲就语重心长地说,那是别人努力拼搏来的,你们想要那样的生活,只有向他们学习,努力读书。在那之后,他们就尽可能给我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当我们认真学习时,再苦再累的活他们都独自干了,不打扰我们学习,而当我们贪玩不想学习时,就会默默带我们下地,在苦累的农活中磨炼我们的意志,然后更加坚定学习的决心。正是在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下,我们几个都发愤图强,先后考取了大学,随后再考上了研究生。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八个字我至今记得相当清楚,这是父亲教我写作文时写在我本子扉页上的话。那时候的我由于太小,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随着我慢慢长大,才明白父亲是希望我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父亲常说,人难免会有低谷的时候,而这时候,对你伸出手拉你一把的人,都是你的贵人,要懂得感恩,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帮的你也要尽量帮一把。印象最深的是,自从我考上初中后,父母每年都会在家里养一只羊。那时候,以我的家庭条件,是完全上不起这所在全县都很出名的私立学校的,但那年学校有一个政策,只要考试达到学校的要求,就有给予减免学费生活费的待遇。在父亲看来,虽然这是学校的政策,但要感恩学校这个政策,才让我有机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想要感谢学校也找不到其他的方式,而在我们家乡,有端午杀羊过节的习惯,于是父亲每年都会养一只羊,在端午这天邀请学校的老师们来聚一聚,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很久。通过这样的方式,父亲把要懂得感恩的思想灌输给了我们。
与人为善,敢于“吃亏”。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在父亲看来,“会吃亏”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因为只有敢于“吃亏”,才能“享福”。小时候的我们想不通吃亏和享福之间的关系,于是父亲开着拖拉机(当时家庭重要收入的来源),在给别人拉完货后,就会去石山上拉一车碎石,让我们几个带上工具去填补道路的坑洼。我们不解,路是大家的,为什么要让我们几个来铺呢?父亲说,我们几个来铺路,看着是我们吃亏,别人享福了,但实际上,修桥补路不但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我们自己,是一件“积德”的事。在生活中,父亲也会教育我们,执着于小利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与人有利益冲突时要学会“退一步”,与人交往要友好和善,胸有度量才能真正做得了事。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公仆”之后,我才更加明白父亲对我们要敢于“吃亏”的教导,因为这代表着没有“吃亏”的精神,就无法谈奉献精神,更无法谈为人民服务了。
回想一下,我和兄弟姐妹们先后走上公职人员这条路,其实和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而我一直很感恩有这样重视家风建设的父母。与此同时,我想,我也有义务将之传承下去,积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篇3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家风代代传承,于润物细无声中滋润心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很庆幸在健康家风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一家四口,相互扶持,相互包容与理解,在时代的变迁中,坚守着不变的东西,把我们的小家越过越好。
家风是父亲辛勤劳作的“苦”味,坚韧、朴实。父亲是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工作干了近30年了,我们这个家,就是靠他一个个零部件拼接起来的。父亲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他少言寡语,但是干活从没有怨言,对我们几乎没有责骂,这应该就是父爱如山的样子。从我上初中起,为了供养我们姐弟俩,父亲便兼职干起了两份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父亲辛勤劳作的艰苦,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勤劳、坚韧、朴实的人。
家风是母亲勤俭持家的“甜”味,乐观、贤惠。家是《望月怀远》中那不可企及的一轮明月,是《枫桥夜泊》时的夜半钟声,是《灞上秋居》里的雁群南去,更是母亲身上“甜甜”的味道。年轻时母亲为了我们姐弟俩在工厂做纺织工,艰苦的条件让她留下了很多病根。如今我工作了,家庭的担子小一些了,母亲便把重心更多放到了家庭,无微不至关心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厨房里总有母亲忙碌的身影,一餐餐美食是我们最甜蜜幸福的记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细水长流的日子因为母亲更加有了烟火味。母亲勤俭持家的身影,教会我在未来生活中如何做一个乐观、贤惠的“女主人”。
家风是姐姐学海无涯的“酸”味,勤奋、坚持。这里的姐姐便是“我”本人,人不聪明,总是被弟弟调侃我学习都是靠死记硬背,考上大学、研究生实属幸运。我承认,学习没有找对方向和方法确实挺心酸的,高中三年经历三次大落,不知道流了多少泪,多少次怀疑自己能否上本科,但是没有办法只有咬牙坚持,也许是老天开眼最后上了个二本。研究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备考研究生那年,自习室里的我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用完了上百管笔芯,中指也被磨出了茧。我还是那个我,死记硬背,无数次重复,终于,我收到了985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学习很心酸,但我更明白勤奋和坚持的重要意义。
家风是弟弟古灵精怪的“辣”味,聪明、温暖。弟弟是家里的老幺,备受宠爱,小时候的他便古灵精怪,调皮、贪玩,经常把家里搞得“乌七八糟”,还时不时和我们“顶嘴”。但是他也是咱家最聪明的小孩,学习效率极高,自律性很强,喜欢举一反三,初中成绩一直稳居前三,中考更是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如今成功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开始了他人生的新征程。“00后”的弟弟还是一枚小暖男,虽然话不多,但是总是记住家里发生的一切,默默关心着所有家庭成员,让我们倍感温暖。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家庭的“家风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仓廪实”,家风是如此让人珍视,我们一家四口,在良好家风的传承下生活得如此幸福!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篇4
我家有很多规矩,小的来说有讲卫生,拒绝浪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的来说有爱国,爱学校,爱老师等等。每当我稍有差错,这些规矩就会萦绕在我的脑海,提醒着我,什么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规矩也就是我们家庭中的家风家训。良好的家风家训,无形之中为我塑造了一股力量。
自立自强。小时候起,妈妈就告诉我“万事不求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老师刚刚讲过的`一道难题,我准备写答案,写着写着,却忘了下一步的方法,于是我停下笔想了一会儿,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当我想要问同桌时,想起了妈妈告诉我的话“要自立自强,越是难题越要动脑,克服它!”我便绞尽脑汁地思考,终于想起来了。这件不起眼的小事,让我明白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会品尝到更多成功的喜悦!
拒绝浪费。吃饭时,每当有吃不完的饭菜,爸爸妈妈总会留着下一顿吃,直到吃完为止。每次有剩菜剩饭,我总会不懈地看一眼,连动都不去动。爸爸却总会告诉我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里剩下的饭菜,哪一样不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听到这些,我很惭愧。想起来学过一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更加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爱国。十一假期,我们一家人出去玩,妈妈为我买了一面小红旗,当时我喜欢得不行,恨不得睡觉都抱着它睡,过了两天这种喜欢便不复存在,有时它会被扔在地上,当妈妈看到这个场面时,总会给我讲讲红旗的意义和象征。妈妈总会说:“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位母亲,她孕育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妈妈的话让我深深的记在心里。
自立自强、拒绝浪费、爱国是我的家训。准确的说没有好的家风家训,人们就会没有规矩的做事。端正的家风、优秀的家训让我在这个家庭里健康茁壮地成长!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篇5
何为家风?不同心境的人自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你可说,家风就是小时铭记的老人言。“食不言寝不语”,是过年时絮絮叨叨的姑姨的口头禅,再耐不住性子的小鬼也自会老老实实吃上一顿年夜饭,其端庄让你几乎忘了他无拘无束的儿童天性。餐间的庄重,是一家人的虔诚娴静;饭后的闲话,是亲朋间的和睦融洽。而在一年一年长大的少年心中,长辈们餐桌上的告诫早已与齐索的筷子声、饭后的欢笑声一起融入童年记忆,成为他日不假思索忆起并践行的最朴素的社交之礼。你可说,家风就是经商致仕的父辈对后人迷途的指津,是时常闪耀的哲思之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刘备临终遗赠的处世真言;“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难”,是曾国藩半世宦海沉浮后对子孙谆谆的教诲……其代代沿袭的懿行嘉言,是先辈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苦心,是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不竭的养料。或许,你一直在奋斗路上,未曾留意来时风景。但某年某月某日,当你从尘世的喧嚣中醒来,陪伴你的,不仅只有刚刚苏醒的树木、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自孩提时代保留的周身气质将始终提醒着你,家在何方。
它像梦幻之境,唤醒我们对生命的最初印象,使模糊的家乡人事逐渐明朗,看清曾险些忘却的东西——那是一个家族无形中沁出的汩汩清泉,如仙女的脚环清脆的叮当声响,吸引无数的我们在林间穿梭寻觅。而我们的先辈则称其为,吾之家风。重新审视,你会发现那些零落的短句里蕴含了多少奥秘。“食不言寝不语”,不止是简单的餐桌礼仪、行为规范,更是温文尔雅的自我教导;盛衰之思,不止是为保一时的荣华,更是为浸润一份勤勉逸豫的品性,厚植一颗永远年轻不止思索的心。
家风的具体含义因人而异,而它意在承载的是大一统的社会风气,其外显为时代的气质,内化为个人的素养。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之风即分散为我们每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个体所致力于构建的美好新社会的点点滴滴。它也许荡不开千里星空浩渺,抹不平万里山河之疮,但请始终坚信:我们怎样,祖国便怎样,我们前程繁花似锦,祖国便必将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