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话题的作文1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错,自从我记事时起,书就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打开我那早已尘封的记忆大门,时光开始倒流,我又回到了那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童年时代……
记得那是一个六一节,妈妈将一本崭新的《伊索寓言》当做礼物送给我。我仿佛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宝,喜欢得爱不释手。我一不做,二不休,立刻用牛皮纸为我的书做了一件“新衣服”,小心翼翼地将它包上。我每次翻书都要十分小心,好像是什么罕见的宝贝似的。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沉浸在美丽的寓言当中。我看得津津有味,浮想联翩,如醉如痴,甚至有一点儿“废寝忘食”的感觉。其中《农夫与蛇》告诉了我们不能帮助坏人,助纣为虐,不然倒霉的就是自己。《山羊与狼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遇到危险时一定要临危不惧,不能慌乱,要以智取胜,这样才能让自己解脱危险。《青蛙的下场》讽刺了那些不切实际的人。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那本童年时代的《伊索寓言》早就不知道藏到哪个角落了。尽管如此,我对童年时代的那份“读书热”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减退,一些中外名著又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我如饥似渴地“啃食”着一本本中外名著,我又放佛打开了一扇通向图书王国的崭新大门。斯蒂文森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文学家,他笔下的《金银岛》一书让我被吉姆·霍金斯的那种机智勇敢的精神所震撼,把我带进了一个荒芜的藏宝岛的奇妙世界。罗贯中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小说家,他写的《三国演义》写出了东汉末年腐败的官场,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当时的情景,草菅人命的牢狱与金碧辉煌的宫殿,荒芜破败的农村与车水马龙的都城……把我领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了老渔夫独自出海打渔,他历尽千辛万苦,捕到了一条大鱼,在返航过程中遭到了鲨鱼的偷抢,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失败了,斗不过众多前赴后继的鲨鱼,丢掉了所有鱼肉,最后剩下一幅鱼骨架的生动故事,写出了“一个人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的道理……,这都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人们常说:“秃笔如山未足真,读书万卷始神通。”是的,书既是良师,也是益友,有了它,世界才会丰富多彩,有了它,人才会学识渊博。书将伴我走向成功。
以书为话题的作文2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妙。书是我们的老师,让我们吸取前人的知识,从而有更加奇妙的创新。
书一直伴随着我。在我不识字的时候,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给我讲一个个新奇有趣的故事,让我在不知不觉之中热爱上了书。
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教了我拼音,于是我便会看注音版的书了,那一个个新奇的故事不断的吸引着我我,是我就像一个深陷泥潭的旅游者,不能自拔,其实也不想自拔;却又像一只初生的小马,被那一望无垠,风光秀丽的辽阔草原吸引,忍不住跃跃欲试,在草原上飞奔;而更多的是像一个遇见未知地图的探险家,无限的兴趣油然而生,忍不住去探险。
随着慢慢长大,我的阅读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故事书了,古诗与散文反而更使我着迷,它们好笑甘醇的美酒,带着悠远的,古老的气息,反复回味不觉让人痴迷于其中。
再长大点已是临近小学毕业,课外书看的时间不多了,但是一本本课内书仔仔细细地去看,还是有几分韵味的。语文书中的一篇篇美文让我沉醉;数学书中的一个个数字符号让我精明;科学书中的一条条奥秘让我疑惑;英语书中的一个个字母让我兴奋。
记得有段时间,我太痴迷于小说世界里了,还是玄幻小说,按老爸老妈说的,这些都是拿出来骗骗小孩的,说我看书是好事,但是看书要精挑细选,不可以看这些没营养的的书。这让我明白:书的世界浩如烟海,鱼龙混杂,但是我们要在这些书中判断出哪些是“龙”,那些是“虫”,又有哪些是鱼目混珠的,从而找出正确的书,找一个正确的老师,也找一个正确的自己做一个正确的人。
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书多的,先不说我家,光在我那间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就有上百本好书,沈石溪的,郑渊洁的,E.B.怀特的都有。其中有好几本我都捐给了我小学的班级。在书中我也懂得了很多:《雪豹悲歌》教我不要想不劳而获;《双面猎犬》,《混血豺王》告诉我人要学会知恩图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当然,想“下笔如有神”,那么还得用一定的方法。我读书喜欢用跳读法,就是前面看一点后面看一点,通过文章内容的转变来猜测中间发生了什么,这大大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
其实读书就是九个字: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以书为话题的作文3
持一本好书,如乘一叶扁舟弄潮于知识的浪巅,纵然惊、险、奇、难,然而纵横于天地之间,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方铸成一把金闪闪的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圣人曾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也!打开书页,开卷有益,搏击浪花,击起智慧的水珠,映出七彩的霞光。读《水浒传》,感叹武松的豪爽;阅《红楼梦》,感受宝黛的才情;看《冰岛樵夫》,赞渔人的坚强。
“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读书如同一位位先哲圣人促膝谈心。大义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畏的鲁迅说:“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更有那视死如归、凛然就义的君子谭嗣同,对你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书给了人太多,太多。让你那张没有色彩的白纸,有了坚强的红色,不拔的蓝色......所以才有了“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读书境界。
读书赐予人坚强。生活是一条道路,到处布满艰险,唯有坚强才能走过。读古书,感叹勾践亡国后,壮心不已,卧薪尝胆,终破吴而归。孔子周游列国,四处学习,才成为一代圣人。看今朝,张海迪身残志坚发奋苦读,荣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位。“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读书可以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催化剂。在当今时代,信心的力量更不可忽视。读书,你可以知道,要存鹰之志于高远,取鹰之志于凌云。你可以知道“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你更可以知道“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所以你不会绝望,不会放弃。面对困难,你永远是一颗蒸不烂、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
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足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山万水,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水之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书是美。不仅是外表的美,更是内心的美。外在的美是一种现象,它的极致是有我——舍我其谁?内在的美是一种境界,它的极致是无我,超脱世俗,物我合一。
书是世界,读书是看世界。析世事浮沉,观人生百态。书是生命,读书就是阅读生命,体验人生真谛,塑造感性自我。
蓦然回首,虽往事沧桑,但有书为伴,才有了现在、将来。手握如此宝贵的金钥匙,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步入智慧的圣堂,充实自我,升华自我!
以书为话题的作文4
书籍的承载,有不可磨灭却沉重庄严的历史沧桑,有深邃遥远又充满神秘的未知宇宙,有属于文人散乱而坚定的思绪精华,也有属于青年一代跌跌撞撞的成长呓语。白纸上鲜明的黑字,方方正正地记录着跳跃的真实。无可比拟的符号,无可取代的横竖撇捺,却在新时代的今天,开始摇摇晃晃。
一行行端正的楷体字,轰然沦陷在一幅幅七彩斑斓的图画里。他们的身影正在乌云的聚拢中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朱自清先生笔下父亲,此刻,离开站台,却没有蹒跚地向真实的我们走来。他的`背影,在视线里模糊。忘记了那深沉纯朴的父爱,忘记了朱自清先生用略微颤抖的双手告别父亲时的神情,忘记了那属于父亲默默的一举一动。这些遗忘,在不远的前方正以汹涌的姿态朝新时代的人们大步跃进。彩色的画面,横档着我们的视线,一无所知,将替代那最初的晶莹。无法描述的,是文字下细微的心理变化与动作神态;无法描述的,是白纸黑字上字字入心的感情。究竟有谁,能用剔透敏锐的心,细致体味那原始的感情。父亲的背影,重叠着荷塘月色下的幽静与浓浓的生命气息,笔墨上淡淡水痕的扩散,是无处不在的清新。
张爱玲笑笑而潦潦写下:“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里的序中悠悠写道:“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高尔基谆谆不忘给后世留下提醒:“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卡莱尔深沉地低语着:“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而如今,目光浮在表面的浅浅跃过,匆匆在思绪里留下模糊的轮廓。丢弃了文字给予的深邃,丢弃了怀抱文字的激情。总是以没有充足的时间静心阅读为借口,总是选择抵抗力最小的阅读路径悠然而过。为何不伫足细细品味林语堂写在《生活的艺术》中那段“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的文字?为何不在午后的暖阳跃过窗台的惬意中,沏一壶清茶,留点空余的思绪跟随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的毕淑敏走近她关于体悟,关于审视,关于触摸的精神世界?在黑色字迹下的种.种灵魂,轻快地追随阳光的步调,在生命的轨迹上时刻陪伴着我们温暖的成长。这是无法用寥寥几笔的勾勒,便可描绘的感动与美好。
书籍,正是那历史长河里一直伫立的守候者。它的泥石板上,刻的便是雪泥鸿爪,无论过去,现在,抑或是遥远无尽的未来。必定要珍惜美好生命,在冗长的轨迹上与精神的智者为伴,浇灌且悉心守候自己葱郁的心灵之家。
以书为话题的作文5
书一直陪伴着我。每当我心绪难平之时,拿起书,顿时安若明镜;每当我难过之时,捧起书,忧伤瞬间悄悄溜走;每当我烦躁之时,托起书,愉悦立即替代烦恼。书,总是在我需要时,默然无声、甘心情愿地陪伴我左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不由地被这句话怔住了。是啊,书总能使我们不断进步,无私地让我们遨游其中。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母亲总怪我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既不去品味书中的道理,也缺乏一些深入的思考,但也无法阻止我与它的每天“遇见”。
我的习作原本就不突出,甚至无人问津。但从三年级开始,我被书的魅力迷住了,常常将书中的东西“搬移”到习作中,也就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每次语文测试,我的习作不再扣分。这无疑增强了我的信心。四年级,我的习作水平也“水涨船高”,句子被打磨得如鹅卵石一般润滑,不再那么死板;而且广泛的“猎取”书中精髓的我,笔下的作文也逐渐有了丰富的情感,不再那么干瘪瘪,淡如水。五年级时,我的一篇习作竟登上了年级习作报“莘子集”。也就在那一刻开始,似乎点燃了一颗热爱写作的心,我一发不可收拾。书就如梦想的翅膀,带着我飞向了只属于自己的一方碧空。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哈利波特》。爱到手不释书,书不离身。夜空,蓝得深逐;星空,亮得迷人,浅浅的空气中弥漫着花季的香气,静谧的夜空散发着文字的味道。夜晚,点起一束橘黄的灯光,映在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文字上,让整个身心醉在其中。我知道,有书陪伴,我不孤单。通常要等到母亲再三督促,甚至到了一把抢走我的书,我才恋恋不舍放下书,关灯,上床睡觉。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在梦中与哈利波特畅游魔法的世界;与爱丽丝一起去仙境游玩;与孙悟空一块儿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与他们在一起,我有稀奇古怪的魔法,我具备盖世无双的武艺,我身怀旷世无敌的本领……总之,每次梦到他们,就与他们海誓山盟——发誓除尽恶魔,发誓周游列国,发誓再建王国……的确,书,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自信心不断增强的一剂“良药”。书,是我口干舌燥的一眼清泉,是数九寒冬中的一杯暖杯,是误入迷惘中的一盏明灯。此时,我只感觉到:书读多了,便能成为你抵达梦想的一双翅膀。
时光静寂,岁月无声。拈一颗素心,倚在季节的转角,听流连的风吹过,看岁月的蹉跎。那些书深深定格在记忆中,芬芳了岁月,缤纷了年华。
喜欢读书,我!
以书为话题的作文6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题记
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我并不喜欢出去玩,从小如此。当同龄人在外面的阳光下挥洒属于他们的活力与欢笑,而我,只是静静地坐在灯光下,闻着属于书本的馨香,贪婪的汲取着书中的“蜜汁”。那种舒适又快乐的感觉往往让我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忠实的朋友,可爱的伴侣。
我不是个会与人相处的人,因为朋友间会产生间隙,友谊会随时间的迁移而变淡,甚至消失。但是书是不一样的。在我所活过的这几年,书,是一直陪伴我的朋友。我与父母间少有共同的话题,我只能与那些书本终日为伴。我们相伴相依,从不用语言交流,我们只通过那看似呆板的方块字,共同演绎属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我们的故事。
小时候,我总爱看那些有着奇趣故事的书,看着鲜少有文字的图画书,然后天真地幻想着我是故事的主角,是图画书中由线条构成的人物。那是我最喜欢的事,在我看来,书,一直是我忠实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文学名著,像四大名著等等。那些书使我受益匪浅。小学时,我的作业大多在放学后就完成,不为其他,只是想在周末时静静地一人坐在卧室的沙发上,翻阅着课外书,然后沉浸其中,忘却自我。于是,我就常被抱怨——我的父母经常叫我吃饭却听不到我的回答,进卧室看时才发现我不知什么时候抱着一本书,像猫一样窝在沙发上读着书,还时不时露出莫名其妙的表情;用他们的话说,那就是个傻子样。我也为此郁闷许久,却始终改不了。后来,我的父母就习惯了,再也不会傻傻的在厨房叫我吃饭了。当然,我还是被埋怨了,我到最后只是一笑而过,呵呵。
良好的老师,温情的安慰者。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大爱好,逐渐的,我发现书就好像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在生活中我发现,每当我心情不好亦或是压力过大时,我常常找一本书,一个无人的地方读书。无关是否有意义,因为在我看来,当我消沉时,即使是那些催人泪下的文字,也能让我舒缓自己的情绪,放松神经。每每我受到批评或是遇到挫折的时候,读一本书可以是我的心情平静下来,将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书的世界中。
朱熹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书中,我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哲理,与人相处,与人相交,战胜困难……书,是一个良好的老师,亦是一个温情的安慰着啊!
书,我愿与你相伴一生,我相信我们会有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