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西安碑林之旅优秀作文3篇(游西安碑林),以供借鉴。
西安碑林之旅优秀作文1
今天我参观了被誉为“文化历史宝库”“书法艺术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它是由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馆组成的专题性博物馆。肃穆庄严的西安孔庙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石刻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圣殿—碑林。
来到碑林,我犹如置身于碑的森林。走过一间间藏室,仰望着一座座碑石上的文字,我仿佛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九百多年前开始,一代代有识之士为使碑石文化不被人们遗忘,他们耗尽心血集藏石碑,并竭尽全力保护它们不受战火的摧残,才有了今天恢宏的碑林。从秦篆汉隶到魏碑,唐宋明清诸多大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真迹,里面有我们所熟知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样的大师。
看完了这么多的碑石,最令我难忘的还要数“开成石经”。有人说:“如果将碑的历史比做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那么‘开成石经’便是它的源头。”“开成石经”共刻114石,每石高约2米,均双面刻字,共计228面。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传》等十二部历史巨著,共计160卷,65万字,有着“石质图书馆”之美誉。讲解员告诉我们,在开成二年时,印刷术还不够发达,当时的学子没有教科书,他们只能相互借书来抄。皇上知道后,害怕这些学子出现传抄的错误,于是命人将这些知识无误的刻在石碑上,供那些学子去抄。
在讲解员娓娓动听的讲解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文字变迁,比如古代的“光”字的写法就与现在不同,原来的“光”字上面是一个“火”,下面是一个“儿”,是一个十分形象的象形字,而现代的“光”字上面是一个“小”,下面是一个“兀”,它已完全没有象形字的特点和意义。
石碑上的汉字告诉我,古人用最软的笔写出了最硬的字,顶天立地、落落大方,而现代人在电脑出现以后,动手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一笔好字的人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要将中国文字的艺术传承下去。
西安碑林之旅优秀作文2
十月二日,我们幸福作业小组来到了被称为“书法圣殿”的碑林,开始了我们的碑林之旅。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收藏有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王羲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等。刚走进碑林的大门,我们看见两个90°的半圆,导游阿姨告诉我们那是泮池,中间是秀才桥,在古代,只有秀才才可以走秀才桥。碑林有许多石刻,断千字文刻石、汉画像石……,但我最喜欢的,是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李世民先后骑过的六匹骏马,每一匹马都有一个奇怪而好听的名字,它们是用突厥语命名的战马。第一幅刻的是将军丘行恭在为骏马飒露紫拔剑。第二幅刻的是骏马拳毛騧不管刀枪火海始终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前进。第三幅刻的是骏马白蹄乌为击垮敌人奔驰两百多里。第四幅刻的'是骏马特勒骠仰天一啸,敌人落荒而逃。第五幅图讲述了骏马青骓已身中五剑,仍迅猛英勇。第六幅图刻的是骏马什伐赤带着李世民冲出包围,然后长啸而亡。“昭陵六骏”是中国雕刻史上的瑰宝,但“飒露紫”和“拳毛騧”这两匹马却被盗卖到了国外,我们在碑林看到的则是用石膏和水泥制成的复制品。
通过这次参观,我了解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我觉得碑林是我们西安人的骄傲,我也一定要练好书法,将这些神奇的艺术传承下去。
西安碑林之旅优秀作文3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
一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哇哦,好高好大唉!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达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
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12部经书,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
第三室的石碑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第三室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秦代李斯的篆书见于《峄山碑》;汉代隶书见于《曹全碑》;东晋王羲之手书见于《大唐三藏圣教碑》,此碑文字是后人从他的遗墨中拼集而成,人称“千金碑”。还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等……
这些大书法家都要经过几十年的苦练,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写出一手好字。我们现在就要努力,不断勤学苦练,以后也能写出一手好字。让我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