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在家过端午节的优秀日记范文6篇(端午节自己家里过节的过程的作文),以供参考。
在家过端午节的优秀日记范文1
端午节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端午节。因为“端午”又称“重五”;所以许多习俗就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搓成彩绳系在儿童的脖领、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上“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并且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一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赛龙舟、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这一天,我们家的人都在忙着做粽子,妈妈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里面放上枣、花生等材料,用粽叶包起来,再用水煮熟就可以了。看着妈妈熟练的包着粽子,便问妈妈:“妈妈,我从来不会包粽子,但是我觉得很有趣,你能不能教教我?”妈妈答应了。我看着妈妈包粽子的同时,我也包了两下,第一个粽子完成了,可是却七扭八歪,于是,我便按照妈妈所说的办法重新做了一个,可还是没那么完美,但是我没有气妥,一个又一个地包,就算包得不如妈妈的好,我也心中沾沾自喜,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出笼了,我第一个吃的就是我自己包的,虽然不是很好吃,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龙船下水喜洋洋。
在家过端午节的优秀日记范文2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设立的。
端午节这天,妈妈早早地起来了,拿出鸭蛋和粽子,放在锅里煮。我站在灶台边上,看着锅里的鸭蛋,有青绿色的、玉白色的,煞是可爱。不一会,我闻到一阵粽叶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问:“煮好了吗?”妈妈回答:“好了,好了!”于是,妈妈取出一个煮熟的粽子,帮我剥去粽叶,菱角形、白胖胖、软粘粘的粽子好吃极了。
吃完粽子后,我和妈妈一起去夫子庙买香囊和五彩绳。玲珑小巧的香囊又香又美,我好喜欢。我让妈妈把漂亮的五彩绳系在我手上和脚上。妈妈告诉我,小孩子戴上香囊和五彩绳可以祛疾病,保安康。
回家的路上,我让妈妈买了一些艾草。到家后,我们把艾草插在家门的两边。艾草的清香可以驱赶蚊虫呢!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在家过端午节的优秀日记范文3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个有意义的节日。那一天,人们要赛龙舟、包粽子,来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那天,我和爸爸决定去桥边看赛龙舟。我们到了桥边,只见桥上、河边人山人海,把桥挤地水泄不通。过了一会儿,几条龙舟伴着敲锣声和打鼓声向我们驶来。一条龙舟遥遥领先,后面两条也不甘示弱,“嘿呦,嘿呦”地呐喊着,拼命地向前划,有的甚至站了起来。这时,我们宋湖的龙舟也划来了,划龙舟的人个个身强力壮。随着岸上的“加油”声,几条龙舟奋力向前冲,经过了桥下。接着,又有几条龙舟从远方驶来。这些龙舟你追我赶,比赛十分激烈。龙舟溅起拼搏的浪花,好像在暗暗地鼓励自己:我一定能赢!岸上一会儿欢呼雀跃,一会儿齐喊加油,真是热闹非凡。
看完龙舟后,我和爸爸来到了外婆家,看见几个婆婆在一起包粽子。只见她们把一种叶子折成一个容器,再把里面填满糯米,又在里面塞了一个红枣,最后用叶子把陷包住,一个粽子就包成了。我也想试一试,心想:包粽子不就这么简单嘛!但是我每次都包失败了。
啊!端午节真热闹,赛龙舟真激烈,包粽子真有趣,我喜欢端午节!
在家过端午节的优秀日记范文4
每年一次的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奶奶和爷爷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放在桌子上了。我赶紧洗了把脸,就叫爸爸、妈妈一起起床吃粽子。爸爸妈妈很快来到桌子旁,我们一家一边吃,一边谈论粽子。我对爸爸说:“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随口说起了粽子的来历:“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许多爱国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愤怒,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投到江里,就是为了不让鱼儿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好样的!奶奶,粽子怎么包呢?”奶奶说:“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着雪白的的糯米和鲜红和大枣,如果不包大枣,也可以包肉啊、红豆啊、蜜枣啊等。”
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吃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在家过端午节的优秀日记范文5
一提起端午节,大家一定会想起端午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吃粽子吧!让我最开心的是在这一天吃到刚学的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大家知道端午吃粽子的由来吗?哈哈!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在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在楚国有一位大臣,名字叫屈原,他是个忠臣,而楚王却是一个昏君。在公元前278年时,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被他国吞并,就写下了名诗“离骚”、“天问”、“九歌”和“怀沙”之后跳入了汩罗江。屈原死后,人们为了怀念他,不想让鱼虾糟蹋,吃掉他的尸体,纷纷将好吃的米团、雄黄黄酒等食物投入滔滔江水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所以端午节也叫诗人节。这简短端午粽子由来大家还没听够吧,好,那么就让大家再听我讲讲我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包粽子的有趣情景吧!
看到外婆忙前忙后的准备好制作所需材料粽叶、糥米、红枣、酱肉、酱油等。只见外婆将粽叶洗净,在煮开的滚烫水中浸泡两小时左右,将糯米洗净笠干后倒入干净的无孔盆子中,放入适量的酱油(按个人口味咸淡量自定),搅拌均匀。然后取来泡好后粽叶两片(小的话三片也行)拿在手中将稍头部分折成三角状,抓一把糯米放入当中,铺平用手按两三下,再放入我最爱吃的鲜香酱肉(也可以放一些自己喜欢吃的别的馅豆沙啊、蜜枣),放在铺平的糯米上,再抓上一些糯米铺平放满,最后折成三角状后用麻皮丝或线绳挷住就成了,一个小巧可爱的横包棕诞生了,整个过程动作熟练麻利,两三分钟就搞定了。我看了也心痒痒的,跃跃欲试,跟着外婆照模照样的学了起来,结果是包是包成了,但是可爱的粽子在我手上变成了一个“歪瓜劣枣”,外婆看了哈哈大笑,我心不服气,下一个一定会更好。就这样,我跟着外婆学包粽子,一个又一个,煮了满满一锅。
熟了,咬一口,粽香四溢,真是太好吃了。
在家过端午节的优秀日记范文6
五月初五成了传统习俗的节日端午节,就是吃粽子、吃鸡蛋,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家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那就是我的妈妈。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美味粽子。妈妈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粽子叶放在水里煮一煮,泡好了,再洗干净。然后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放到盆子里。准备工作就做好了。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出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做成一个窝,放进糯米和蜜枣,包出棱角,然后用线捆好。一个又肥又大的粽子就包好了。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妈妈把粽子包好后,把它们放进大锅里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三四个小时。慢慢入味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出的粽子香喷喷的,香的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我也不知道妈妈包的粽子有什么‘秘诀’,总是让人馋誕欲滴。不得不吃的很多。
我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