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青春期的奇葩们作文6篇(青春期 作文)

时间:2024-02-13 17:08:10 其他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青春期的奇葩们作文6篇(青春期 作文),供大家阅读。

青春期的奇葩们作文6篇(青春期 作文)

青春期的奇葩们作文1

  青春期,就像夏天的夜晚一样,虽然燥热,但也会有凉爽的风从不知名的远方吹来,夹杂着糖果的味道,再混着薄荷味的星星,柠檬味的月亮,冲开一整个夏天的心事。

  糖果的味道,甜却不腻;薄荷的口感,清凉朦胧,就像少男少女之间懵懂却又心悸的感觉。记得有段时间,女孩们开始小声讨论哪个班的男生帅气,哪个班的男生成绩好,我与好友也不例外,在得知小欣可能喜欢某位男孩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和红晕交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好笑却又可爱的主意。我们开始“制造意外”,在那个男孩的必经之路上装作不在意的等待,等瞧见人了,就开始用很小声但他能保证你听见的声音说道“咳咳,你知道么,据说小欣喜欢那个人哎”“真的吗”“当然啦”,用这种明眼人都能看出的尬聊去吸引对方的注意,并且乐此不疲,有时讲着讲着自己都会忍不住笑起来,然后捂着脸跑回教室,但第二天却依然忍不住再来到那条小道上等待,期望能从树荫的尽头看到他的身影。

  柠檬的味道着实不好受,可却也是青春期里多多少少都会遇到的“酸”。那天午后,同学们在走廊上嬉笑,而我作为值日生自然在班里打扫卫生。一抬头看见两个女生围着桌子小声嘀咕,我没好气道:“麻烦让一让啊,没有事的话还请出去聊。”她们俩抬起头,神色不明的看着我,递过来一个本子,示意我看看,我好奇的看了过来,上面的内容写的竟然是“y的朋友从来就讨厌她!”我只觉得一瞬之间有些茫然,连自己说了些什么都不记得了,回家之后却扑在床上哭湿了枕头。这颗“柠檬”可真酸啊,都酸到心窝里头了。

  夏夜总是燥热但不昏暗,像极了孩子与父母的争吵,不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火山爆发的大事都会引起河东狮吼和水漫金山,手机电脑便是最大的导火索。与往常一样,母亲下班回到家,一边询问我一天的情况,一边陪弟弟玩,就在一切都很美好的时候,母亲却突然说要查看我的电脑记录,我不由心一紧,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问道:“咋了啊,怎么突然要查这个?”母亲不答话,只催我快把电脑拿来。没办法,我只好拿来了电脑,一边心惊胆战的等候暴风雨,一边想着怎么应对。果不其然,母亲的脸越来越阴沉,她抬起头望着我,一连串地吼道:“自己说说都干什么了,我不在家你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啊,三个小时你就一直在玩QQ和百度,是不是又用百度去搜图了?”“我,我就玩了一会而已。”战争一触即发,“玩了一会?三个小时叫一会?天天不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想着这些没用的东西,看来非要把你的电脑没收!”“凭什么,你们大人都可以天天看剧玩手机,而我们就不行!”“因为你们是小孩,是学生,就应该学习!”“大家现在都有手机,都玩游戏,更何况我这只是放松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三个小时!啊!你跟我说这是放松,你就是这么规划时间的吗!”母亲越说越激动,而我却什么都不想听。“你不懂!”砰地一声,我重重地关上房门,内心无比委屈。在我们眼里,大人总认为我们不懂他们的良苦用心,而我们却认为大人们一点都不了解我们的内心和想法。

  青春期就是这样,有青春的萌动,也有友谊的隔阂,偶尔还掺杂着与父母的争吵。但无论如何,当最后一声蝉鸣有了倦意,淡淡的金光终会在东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青春期的奇葩们作文2

  第一周的课程在期待中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高一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新的层次,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需要面对一个新的集体,找寻自己新的定位。

  高一的新生活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它仍让我感触了很多,使我想了很多,甚至高考……

  都说青春没有失败,但面前的压力还是让我喘不过气来,我问自己,读高中是为了什么?理想告诉我是考大学,那我又凭什么考上大学?高一的各个学科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水平,所以大学对我而言只是个泡影。不要说我太过于悲观,因为社会就是如此现实!

  那么我又问自己,既然明知道考不上大学,那我为什么要坐在教室里?是敷衍父母的一种方式还是没有任何理由,你也必须在学校里听课的一种思维方式,但我们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反抗,只有听从。的”,“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只是为了我们”这种畸形的心理。我们难道就不能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吗?

  人生就是一张白纸,未来就靠我们的双手去绘画出来。因此我们就应该用五彩缤纷的画笔,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我的青春,应该由我来做主。

青春期的奇葩们作文3

  轻轻拂开昔日的面纱,神秘而又令人怀念……

  那年,那人,那声音倏然飘荡在我的耳边,悠远又让我潸然泪下。

  叮咛

  “忽忆年少梦里,叹息繁华盛世。”时光可真是个坏东西,一转眼,便将我带入青春路口。青春期总少不了叛逆,那年的盛夏,正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更是我不羁情绪的爆发期。那时,我已经是一位少年,于是那不羁愈发强烈。还记得上学前,你总要叮嘱几声,日复一日,我厌倦了,终子,心中不羁的叛逆爆发了。我和你大闹,你却还是那样地叮咛着:“我是为了你好啊……”“你总有一天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的……”一声声的叹息与叮咛让我平静,沉思,最终走向成熟!唉!现在想起来当时是多么幼稚,多么不晓情理。但一切都晚了,晚了……

  “作业写完没?”“明天考试,这个点还在恶补啊,喝点牛奶吧。”不要玩了,快休息去,明天……”

  那一声声叮咛让我怀念,那是痛与爱的交织,又是那上天注定的磨难。

  告别

  时光荏荏,白驹过隙。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地逝去,多想向你表达我对你的感激和自责,但一切都太晚了,没想到你意离我而去。犹记得那个初春的傍晚,你步履蹒珊地走到我面前,握住我的手,嘴里一直念叨着“向前跑,一定要坚强……”

  在一句句的重复中,我没有想到那竟是我与你的诀别!“子欲养而亲不待”!你的告别声一直激励着我,向前奔跑,永不止步!

  驻足那过往的云烟,总有一丝温暖、后悔,不舍与怀念。耳畔的声音交替响起,年少不懂事已随风飘散……

青春期的奇葩们作文4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当父母或爷爷奶奶跟你讲话,问你问题时,你总有一段时间会感到很不耐烦。一开口说话就气冲冲的。可当一发完火后,就觉得十分后悔,愧疚刚才那样的语气对着长辈说话,可又控制不了自已。据说,这就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青春期,最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暴躁,容易不耐烦。

  晚上吃饭时,我已经吃饱了,刚准备离桌。爷爷就拉住我的手,温和地说:“再吃一点吧!”莫名的,我心里一股火“噌噌噌”就上来了,但被我极力压制住了,尽量平静地说:“我饱了,不想吃了。”爷爷依旧劝道:“再吃一点,我不骗你。”我刚想好好地跟他说,但火冒三丈的嘴巴比脑子快,没好气地说了句:“我都说了我不吃了,我真的吃不下了!”话一出我就后悔,望着爷爷失落的脸庞,我真想说句“对不起!”连忙跑回房间,锁上了门,内心的愧疚如江水般波涛起伏,可不知为何,我控制不住会烦躁。

  早晨,爸爸送我去学校,路上人多。所以就开得慢了些。我眼见上学快来不及了,脱口而出就是“你不能快一点嘛,慢吞吞的!”爸爸没说话,只是专注地开着车,车里一下子显得安静极了,我心里一下子后悔起来,不该这样不礼貌地对爸爸说话,我想,这样的我,一定让他很失望。

  劝你吃饭是为了你的健康,开车慢点是为了你的安全。珍惜亲情吧!珍惜对你好的人!打败讨厌的青春期,学会控制自已,不要给成长留下遗憾!

青春期的奇葩们作文5

  想象这样一辆汽车,有引擎,有方向盘,加装了火箭助推器,但没有刹车,没有保险杠,没有安全气囊。青春期人类,跟这样一辆车没太大区别。如果不曾愤怒,不曾叛逆,不曾发神经,简直不足以自称曾度过青春。处在这个阶段的人类又可称为患者,因其发病期大概在初二前后。满怀着我是与众不同的、没有人理解我、是世界错了而不是我错的信念在世上横冲直撞,认为自己心底受过很深的伤并因此莫名悲愤,坚持做着被周遭人视为白痴但自认帅气的事情。

  青春期的大脑热爱冒险。成年大脑对损失更敏感,但对于青春期大脑来说,最能打动他们的是没准会有超出预期的收益,此时的大脑中,快乐中枢腹侧纹状体有着较大的面积和密集的灰质,令少年们对多巴胺尤其敏感。这或许能解释为何许多人从青春期开始沉迷于最能激活多巴胺系统的上瘾物:烟草、酒精、赌博、上网、游戏。德国研究者曾找来一群每周平均玩21 小时游戏的14 岁少年,要求他们迅速按下正确的按键,成功就会得到奖金,有趣的是,即使失败,这群少年的快乐中枢仍然活跃。正常大脑会厌恶损失,上瘾的青春期大脑反而可能追逐损失。父母眼中,这叫专干蠢事。

  同时,青春期的大脑过度乐观。这时候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刀枪不入,风险只会发生在其他愚蠢的人身上,而自己做什么都不会有意外状况。心理学上,这叫个人神话;父母眼中,这叫无脑。

  而且,青春期的大脑还没完全学会共情。所谓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能力,人类从5 岁开始才逐渐习得,一般到30 岁左右才会完全掌握。伦敦大学研究者就曾发现,成年人在行动前,会更多地思考我的行动会如何影响他人,同时激活克制冲动的前额叶皮层;而青少年在行动前,大脑里活跃的是负责简单行动的颞上沟,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这种念头压根就没出现在他们脑中。他们难以理解父母的担忧,为了摆脱控制,会做出许多毫不体谅的行动。在父母眼中,这叫无情。

  青春期的大脑到底学会了什么呢?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会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父母期待青少年先学会像成人一样负责,但青少年首先学会的是要求像成人一样得到平等自由的权力。通过推理归纳,他们能观察到父母教导中的言行不一,能指出父母要求里的自相矛盾。父母们痛苦地发现,我说什么你做什么的好日子一去不返,青少年天天顶嘴,满口歪理,分分钟都在无理取闹。

  总而言之,在父母眼中,青少年就是一个无脑无情无理取闹还专干蠢事的奇葩存在。难怪统计显示,有青少年的家庭中平均3 天就会发生一次冲突,每次争吵平均11分钟。而青春期充满愤怒或充满压力的男孩儿占了60%。

青春期的奇葩们作文6

  站上峭壁,迈向人生的顶峰—“成熟”。本是风恬日朗的路程,忽然风起大作。乌云蔽日,雪虐风饕。步履艰辛、连滚带爬得朝着成熟的指标前进,身后的家人不断劝阻,却换来孩子无情的一句:“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彷彿急切的想向亲人证明:“我,长大了”。

  青春期,似乎是一切恶源的代名词。家长的梦魇,老师的地狱,我们的天堂。我长大了,为恐天下人不知。想尽各种方法,多样手段告诉人们:“我已经不是一个小孩了。”,但方法往往都是不正确的……。抽烟不等于大人的行为,打架不代表成熟,逃课不叫做勇气可嘉。这些只是想凸显自己已经摆脱小孩、儿童、弟弟妹妹这些形象包袱的“不理智”行为罢了。就像是大方的告诉全世界,我的心智还不够成熟!

  其实我们无意叛逆,他们只是想要独立成“人”,希望受到同学肯定,得到师长注意,所以做出令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叛逆,就像毛毛虫如不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翩翩飞舞的蝴蝶。可是,人们对待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却不如对待毛毛虫那样怜悯,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盼他的成长;反而十分苦恼,深怕这种“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想法,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衝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

  但“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句话真的是错误的吗?其实不竟然,在说这句话时,前提是要喜欢、要做得来、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符合这些条件,“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句话择善固执、择优任性的态度,或许就能成为青春期孩子“成功的座右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