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孔子的作文7篇,以供参考。
关于孔子的作文1
陶醉在古文的世界中,领略古代语言的魅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体会圣人思想的开明。经过这单元的学习。我在领略到古汉语魅力的同时,也对孔子这位大哲学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享年七十三岁。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还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如今,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已经成为中国人在生活学习修身方面的不朽经典。
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他三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授其教。少时家境贫寒,十五岁立志于学。长大后,常学无师,谁有学问,有长与他的地方他都会虚心请教,异常好学。在三十岁时就已经博学多才,成为当时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
其次,他是一个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人。他的许多格言警句都是具有极强的正确的先进道理的观点。这些道理,在我们现代还依然沿用,常被用来做我们的座右铭。由此可见,孔子关于学习与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孔子对于人生的道理领悟的太深刻了,我想,这与他的一生坎坷经历有关。意志在少年时期得到磨练,从此勤奋好学,才成为了一代儒学宗师。
再者,他是一个懂得教育的人。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他生平教过三千多弟子,最著名的有子鹿、子夏、子贡、子有、子我等七十二人。他们都对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和发展入学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学而不倦,诲人不厌。他对弟子们的悉心教导,让我很敬佩。孔子死后,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对待孔子,为其服丧三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了六年。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在他死后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我从孔子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我也会像他一样,像他所说的名言一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无愧于心的人。
关于孔子的作文2
春秋末期,有一位圣人。他有着"仁"的思想、"儒"学的精华。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标。虽然离我们有20xx多年的距离,可是,这个名字我们终生不忘——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有志向。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的世界,所有读书人都在寻找一个救国复兴的方法;就在这时——孔子诞生了。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只是一介平民,他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学有所成,他在母亲的悉心关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的青年。由此可见,志向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我心中的孔子有才能。他在五十一岁的时候正式出来做官,官职越做越高,做到了"代理总理",帮忙鲁定公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序,齐国侵占鲁国的几块地还给鲁国就是孔子的贡献。司马迁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这样的管理才能卓越的人,不正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么?
我心中的孔子坚韧不拔。孔子晚年周游列国传播自我的思想,期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可是春秋时期,天下大乱,正是各国以大欺小,夺取天下的良机,谁肯采纳孔子"不要战争的思想"呢?可是孔子他不卑不亢,继续周游推荐自我的思想。如果换成咱们中的一个,肯定是早就退缩啦!
在我眼里孔子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推行的教育政策"有教无类",让平民也能上得起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独创私学,创立了儒家学派,有了之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今日我们能在学校里开心的生活!
一本《论语》道不尽孔子对我们的教诲,孔子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不管是过去、此刻、还是将来,孔子这一伟大的形象都会永恒不变地烙在我的心上。
关于孔子的作文3
日月星辰,沧海桑田。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瞻仰中华大国五千年的先人,哲思与智慧孕育了一批批伟大的人才。他们用辛劳与智慧凝成的结晶,在现代化的今日依然如钻石般熠熠发光。而这些伟人中,对当时的时代和此刻的中国影响深远的,当属万世师表-孔子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孔子一生信奉仁义礼智信,更为了国家,把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孔子虽出身贫贱,但他一向十分勤奋,孜孜不倦,拜老子为师。中年被鲁军驱逐出境,一生颠沛流离,直至晚年才又回到他的故乡鲁国,终年73岁。
他有许多很著名的格言,十分发人深省。例如: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意思是兰花生长在冷清偏远的山谷之中,却不因缺少他人的观赏而停止芬芳开放,品德高尚的人修生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我高尚的品节。说明了君子应如兰花,坚持高尚情操,即使应对穷困也不会动摇自我的崇高品性。告诫人们要坚持洁身自好,不应随波逐流,丢了气节。孔子在他的一生中也经常以此要求自我。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一向坚持高尚的情操,从未丢了气节。
孔子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一齐,要取他们身上的优点,来学习从而提高自我,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我改正自我的缺点,以完善自我。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应当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短处来激励、要求自我。
让我们走近孔子,去倾听梅花在风雪中傲放的气息,去聆听水滴在岁月中滴穿石头的声音。让我们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虚心、好问的品质和始终坚持崇高气节的秉性!
关于孔子的作文4
孔子,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都明白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齿露,虽然不那么英俊,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圣人。经过《论语》的记载,能够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进取、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可谓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以德为教”。他认为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灵,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养。他最早讨论了人性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似的,个性差异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一个故事:子路以往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当立刻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当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立刻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当立刻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当立刻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一样,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这就给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迪。
孔子十分重视学习,他与弟子探讨最多的便是学习。他教育弟子要勤奋学习,说好学是到达仁德的必经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学是怎样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能够看出孔子对学习是多么重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时常温习,不也欢乐吗?把学习当成人生的欢乐,孔子不但好学,并且到达了乐学、善学的境界。异常是孔子觉得自我学识不够渊博,拜老子为师,认为“学无止境”。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能够看到他一生的风尘仆仆,出身卑贱,而后自强不息。开中国私学教育之先河,诲人不倦。一个我们教育者心中的先师。给我们留下了万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华‘礼貌礼仪之邦“的盛誉。
关于孔子的作文5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以后想在文学方面发展,并且要发展的有前途有未来的话就必须要去仔细研读研读经典。那种比较经典的文学著作对自我以后文学方面的素养是大有裨益的。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也认识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所以从几个月前我就开始研读孔子的言行著作《论语》,但刘某实在不才,没有研读出个什么道理来。
我领悟到的道理大都很肤浅,甚至死板。我甚至还认为只是读了一下这本书,关于里面的灼灼道理根本就没有领会到。我读孔子老生常谈的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就只简单地认为,哦,学习了后还要思考,思考的同时还要学习。我的认识就只到那里为止,再也没有深入的扩展延伸了。愚以为鄙人与大师教授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除了能读懂文言文之外,大师们更多的会用孔子的思想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他们的文学思维扩展很丰富,很有延伸性。他们能做到一个道理能够具体反三。他们能够把深邃的思想运用在我们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当中。那些事情如此平凡,在我们眼里如此微不足道。可是经专家教授们用孔子的思想一点醒,我才恍然发现,噢!原先还那么有道理!
研读了孔子这么久了,此刻我尽力地搜肠索肚昔日自学的那些关于孔子的思想学术道理,可是搜索结果竟寥寥。所以,《论语》我根本就没有研读透彻,甚至都不叫研读,只能说是走马观花地过目了一下。想昔日下定心研读《孔子》时那个意气风发、器宇轩昂的风姿,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研读孔子的步骤。先是读一本比较权威的原著,然后看看一本介绍孔子生平的书籍,再然后阅读阅读专家学者们对于学习《论语》的感想与领悟。一系列的步骤还没有循序渐、有条不紊地进行完就因为索然无味的研读而中途辍停了。因为此次的打击,我都不敢再贸然去研读什么书籍了。有时候所以而陷入困惑,到底有没有读研的必要。对于这个问题,我早已下定决心了。斩钉截铁地去考研。不后悔,不退缩。光是为了一个硕士学位证和一个更好的大学的毕业证,我就应当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应对它。
研读《论语》,我终究是没有研读出个什么名堂。既然踏出了细心的第一步,虽然不成功,甚至能够说彻彻底底地失败,可是我还会踏出殷实的第二步,信心的第三步,一步比一步迈地更加沉稳有利。
关于孔子的作文6
从古至今,东西方都有层出不穷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在许多教育家中,令我心生敬佩的是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三千多弟子,72人成才。今日,我想和大家一齐看一看我心中的孔夫子。
我觉得孔子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应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教师,他的智慧也体现他的.教育中,"信相近,习相远"原先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此刻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教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能够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日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关于孔子的作文7
孔子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历史的尘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学高峰。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孔子是个谦虚谨慎的人。
《列子·汤问》中曾经出现了两小儿辩日,当两个小孩询问孔子关于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谦虚谨慎的品质。他是位在当时就享有“圣人”名号的人,完全可以对这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去,可他不,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孔子在学习上有独到的见解。《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连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虽与老子等各派掌门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却总是不远万里地驱车前往他们的住处讨论学习。
孔子倡导以仁服人,固守君子节操,一次,在陈断绝了粮食,许多孔子的学生倒下了,子路生气地质问孔子:“你见过这么穷的君子吗?”虽然孔子也饿极了,却还是对子路说:“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固守节操,但小人在穷困时会做出伤害仁义的事;君子牺牲自己恪守仁义之道,小人因为穷困而做出违背仁义之道的事。”孔子的话让子路一愣一愣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杀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他可以说是在历史中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他不仅加快了中国文明、文化的传承,而且还推动了后中国的发展。他创始的儒家学派至今仍然兴盛,他教导出的学生都是具有仁德、礼节的君子,他还是个具有亲民意识的“至圣”,注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哪怕见面礼只是一串干肉,孔子也会“笑纳”你为他的学生,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规模几乎就能与官学媲美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伟人,他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灵魂工程师。在他的启发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充满着墨香与仁义礼让的美德。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