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50字作文(必备11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时间:2023-08-11 10:10:55 其他作文

  【前言】本文是热心网友“ciyongshangangjiang”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50字作文(必备11篇),供大家参阅。

生活中的数学50字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1

  快过年了,妈妈从超市买来了各种各样的饮料,有我喜欢的牛奶,可乐,雪碧等,我感到疑惑的是:牛奶的盒子是长方体的.,而可乐的瓶子是圆柱体的?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明白:可乐是碳酸饮料,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容器内部有压。圆形是同等周长下围住面积最大的形状,因此,对于柱体而言,相对体积最大,在内部气压的作用下,是最稳定的形态。最稳定的状态应该是球体,但是,制造球体包装一来造价高,而来不易陈列,所以选择了圆柱体。

  再说牛奶。牛奶是消耗量相当大,而且从生产到被喝掉相当快的产品。使用纸盒成本低,而且能让人联想到“天然”、“健康”的卖点。作成方盒我想原因有二。1 纸制品可以由一张很容易叠成方盒,做工简单;2 一般运货用的筐、车等都是矩形,而在矩形中放矩形,很容易占有最大面积,因此便于运输和陈列。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为生活服务。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2

  一次,我做完了数学作业,便拿给爸爸看。爸爸看了,皱起了眉头,说:“昕檀,你再联系生活把最后一道题看看。”那一道题是这样的:一根长20厘米的.木头要锯成5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4分钟,锯完一次休息3分钟,那全部锯完要多少分钟?我是这样做的:20÷5=4(段),4-1=3(次),4×3=12(分钟),3×3=9(分钟),12+9=21(分钟)。我仔细地看呀看呀,还是没看出什么毛病,只好硬着头皮问爸爸。爸爸笑着说:“傻孩子,每锯完一次,要休息3分钟,这根木头共要锯三次,三次中间只有两个间隔,也就是说,锯三次只要休息两次,是不是呀?”我恍然大悟:中间休息时间不是3×3=9(分钟),而是2×3=6(分钟),这样,锯完这根木头总共要花12+6=18(分钟)。

  后来,妈妈对我说:“很显然,文中“三次中间只有两个间隔”不准确。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第三次锯后,这根木头就被锯成“5分米长”的一些小段了,这时,就不需要考虑‘锯完一次休息3分钟’了。”

  从这个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生活里就蕴藏着有趣的数学呀!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350字 篇3

  早上,爸爸去菜场买菜,给我买了一些我最爱吃的大枣。我立即拿了一颗,刚要放到嘴里,爸爸突然说:“我得先出一道题考考你,答对了才可以吃。”我说:“好的,快出题吧。”

  爸爸说:“这些大枣要是给我们家五口人分的话,每人分5颗还剩下3颗,如果每人分6颗的话少2颗,你能算出我买了多少颗大枣吗?”

  我一听,脑子有点乱。爸爸提醒我说:“你不是学过乘法口诀吗?哦,我明白了,5个人每人分5颗,就是5×525,还剩下3颗,就是。我说:“一共28颗”,说完就要吃。爸爸说:“不忙,还有一个问题没算呢?”

  我又开始计算。5个人每人分6颗,就是5×630,还少2颗,那么就是30-228颗。爸爸笑着说:“答对了,我决定奖励你8颗。”

  这时候,爸爸又说:“奖给你8颗后,剩下的我们四个人分,你算一算我们每人能分几颗?”这个问题有点难哦,28颗奖给我8颗,还剩下28-820,20颗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呢?这时候我想起来老师教过的除法计算:20÷4=5颗,我们每人可以分到5颗。

  爸爸高兴地说:“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是太棒了。”

  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我感到吃在嘴里的大枣好甜啊!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4

  周末,我帮家里采茶,还要帮家里卖茶。因为我采茶的速度不行,所以,只要我在家里,卖茶叶就是我的任务了。

  到茶市上去卖茶呀,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因为在茶市上听大人们算茶叶账挺有趣味,能学到好多计算的技巧。另外,老师每次教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说“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要求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材料丰富,耐人寻味;否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空空洞洞几句话,读起来没有滋味。

  今天下午五点多,我就拿着茶叶来到村部桥头的茶市上卖茶。一开始人还不多,收茶叶的人比卖茶叶的人多得多。这时候,收茶叶的人为了刺激茶农卖茶,会放一个较高的价格。我正好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卖掉了自己的茶叶。

  卖完自己的茶叶,我并没有马上回家。我决定在集市上溜达溜达,一方面观察茶市,回家好写作文;另一方面,听听农民伯伯算自己的茶叶账,是特别有味道的事。

  瞧,那边来了一位老大爷,手里拎着一袋茶叶。这边收茶叶的老板马上迎上去,与其说是接过老大爷的茶叶,不如说是将老大爷的茶叶夺过来。他们把手伸进茶叶袋子里,从底下往上翻看,似乎想从茶叶袋里找到什么秘密一样。翻来覆去找个遍,然后说:“茶叶大了,我只能给每斤35元的`价格,你卖不卖?”老大爷没有说什么,茶老板称了一下,说“正好斤”。接着,老板掏出手机算账。这时,我听见老大爷嘴里咕咕噜噜自言自语地说:“6斤210元,6两21元钱,210减去21,189元。”老大爷早已算出结果是189元,茶老板还没有划开自己的手机屏幕。

  好巧妙的算法,好快的计算速度呀!我心里非常佩服老大爷,他算账比计算器还快。他为什么马上就能发现斤正好是6斤减去6两呢?我们天天学数学,为什么我们对数的敏感程度反而不如一个老大爷?

  那边又过来一位老奶奶,也拎着一袋茶颤巍巍地走了过来。这时,来到茶叶市场卖茶叶的茶农越来越多,老板开始压价了。刚才每斤35元,现在每斤32元。老板称出老奶奶的茶叶是斤,老奶奶叫我帮她算算多少元。我也学着刚才老大爷的方法,把斤看成5斤减去5两。5斤160元,5两16元,160减去16,应该是144元。

  别急,强中还有强中手。瞧,那边来了一位阿姨。她的茶叶是斤,价格是每斤32元,我还在想怎样算,阿姨早就说出得数了:“121元6角。”老板付了钱,阿姨转身就走。我一把抓住了阿姨:“阿姨好!请问您刚才是怎么算的?”

  阿姨笑着说,“我看你这孩子肯学习,就告诉你吧。乘以32,第一个数字相同,后边一位数的和是10,这样的两个数相乘,只需把第一个数字乘以比自己大1的数,再在后面粘上末尾两个数的乘积,就可以了。例如47乘以43,四五二十,三七二十一,得数就是20xx”。

  真是大开眼界了,这种奇怪的算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回家还要研究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也许还要到学校去问一问老师才会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5

  10月9号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我在家庭作业上遇见了一道难题,这道题题目是这样的:某市电力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仍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每度元计算。小王家第一季度交纳电费情况如下:问小王家第一季度共用电多少度?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合计

  76元 63元 元 元

  读完这道题,我的脑子里浮现了许多问号,这道题该怎么做?这道题的思路是什么?这道题该怎么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如同一只只调皮的小鸟,在我脑海里飞来飞去,弄得我脑子里一团乱,过了许久,我终于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又过了许久,我终于明白了做这道题的思路:首先我们先要算出1月份的度数,1月份的度数该如何计算呢?我先用乘100算出100度电需要多少钱?×100等于57(元)再用76和57做比较,结果是76比较大,这也就证明1月份的度数超过了100度,所以我们再用76-57得出19(元)这19元就可以算出超过100度的度数,列式为:19÷=38(度)最后,再用100+38=138(度) 就算出1月份的度数了。

  接下来我开始算2月份的度数:还是先用×100得出57(元)再用63和57做比较。证明2月份的度数也超出了100度,下一步我就用63-57得出6(元)这6元也可以算出超过100度的度数,列式为:6÷=12加上100度,最后再用100+12=112(度),就这样,我把2月份的度数也算出来了!

  接下来我开始算3月份的度数,第一步也是×100得出57元,然后用跟57比较,结果是57更大,这也就证明3月份的度数小于100度,按照题目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元计算,下一步列式为: ÷=?

  算到这儿,我突然傻眼儿了。咦,除以怎么计算呢?这时我突然想到了最近刚学到把小数化成整数的.方法,于是我就把化成57,把化成4560,这样算出来等于80。也就是说÷=80(度)这样3月份的度数也算出来了,最后一步。只需要把1月、2月、3月的度数加起来。就得出了这一季度小王家用电多少度了。列示为:138+112+80=330度

  在写上答:小王家第一季度共用电330度。

  通过这道题让我懂得了数学是那么的有趣,数学不只是要靠计算,而且还要通过思考来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6

  篇一趣味养蚕

  春天来了,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养蚕。有一天,我在学校附近看见有1位老爷爷正在卖大小不同的蚕,放学后,我就买了6只蚕宝宝,每只3角,共花了3×6=18角=1元8角。第二天,我发现:6只蚕宝宝大约要吃12片桑叶,蚕宝宝渐渐长大了,胃口也越来越大,1只蚕1天要吃4片桑叶,所以每天共放进4×6=24片桑叶。

  大约15天后,蚕宝宝吐出了丝,形成了茧,好像一粒粒花生。10天后,蚕宝宝从“花生”里出来时,变成了白色飞蛾,飞蛾有1对触角、2对翅膀、6条腿。过了2天、1对飞蛾产下了100多粒卵,3对飞蛾就有了3×100=300粒卵,我太高兴了!

  等来年春暖花开,我就拥有了300多只蚕宝宝,我一定会送给老师和同学,让大家与我共享养蚕的快乐!

  篇二豆浆 + 油条

  今天是周末,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我和奶奶去买早点。走到店门口,“叔叔,请问一根油条多少钱?一袋豆浆多少钱?”叔叔亲切地说:“一根油条5角钱,一袋豆浆也是5角钱。”这时奶奶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买5根油条和5袋豆浆共要多少元?我想了一下回答到:“要5元。”奶奶问我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说:“每袋豆浆5角,5袋豆浆“xx二十五”就是2元5角,5根油条也是2元5角,相加就是5元。”奶奶说:“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你猜猜看?”我拍了拍脑袋,可还是想不出来,奶奶就提示我一下:“把一袋豆浆和一根油条看成一份,那是1元,那五份不就是5元了吗?”我眼睛一亮,这种方法真简便!

  篇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今天,妈妈买回了一大堆我爱吃的草莓,我馋得直流口水,妈妈在一旁笑着说:“你如果要吃草莓,就要先回答我的问题。”“什么问题?”我问道。妈妈不慌不忙的说:“小明比小红多8支铅笔,他要给小红几支笔,两人才一样多?”

  我想了想,这不就是把多出来的8支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吗?拿其中的一份给小红,两人就一样多了。可以用老师教过的除法8÷2=4(支)来解决。

  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笑了,她夸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而且给了我一个大草莓。我高兴地吃起了草莓,我觉得这次的草莓最甜,因为这是我用智慧换来的。

  篇四生活与数学

  今天,我们家来个特殊的客人——收破烂的阿姨。随后,妈妈就把她带到了杂物间里,经过一阵讨价还价之后,阿姨和妈妈达成了协议,一斤废纸卖四角钱。只见阿姨麻利地将所有废纸绑得结结实实,再用秤把它们称了称,一共有16斤重。这时妈妈叫我算一下一共卖多少钱,我说:“妈妈,16乘4我没学过呀!”妈妈对我说:“用刚学的知识算算。”我灵机一动,想了想对妈妈说:“我算出来了,是六元四角钱。”妈妈问是怎么算的,我说:“16斤就是8千克,1斤4角钱,1千克就是8角钱,8乘8等于64,64角就是6元4角钱。”妈妈满意地点点头,阿姨也夸我真聪明。

  我想,看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呀!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7

  数学不仅存在于书籍、论文、理论中,而且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天,我和父亲去买电视。我在商店里闲逛时,爸爸和售货员正在聊天。突然,我看到一台外形独特、色彩鲜艳的29英寸电视机。我非常喜欢它。我问姑妈关于电视的事,得知电视标为29英寸意味着机器屏幕的对角线长度是29英寸,也就是说,74厘米“这台电视机有多长宽,我又问了一遍。我姨妈告诉我,它们分别是58厘米和46厘米。但我怎么认为它没有那么大呢?

  当我到家的时候,我还想着刚才的电视。我想确认商家是否诚实或标签是否正确。我们如何核实呢?74,58,46,这不正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因为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必须符合毕达哥拉斯定理,即长度2+宽度2=斜角2。

  这更容易理解。然而,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符合毕达哥拉斯定理吗?会有例外吗?我查阅了数据,了解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符合毕达哥拉斯定理,而那些符合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必须是直角三角形。

  在这个条件下,电视屏幕是一个规则的矩形,我可以用毕达哥拉斯定理来验证它。582===5476和“3364+2116”5476不符合毕达哥拉斯定理。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我又去商店了。经过详细了解,当天的客户太多了。我姨妈惊慌失措,给了我错误的长度和宽度数据。我姑妈还称赞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孩子。

  我很欣赏姑妈的.欣赏,并理解了两个原则:第一,我们应该大胆地质疑我们不理解的东西,并实践它们。第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仔细观察,仔细体验,你就能得到很多知识。生活中的数学作文一天,我和妈妈去购物。我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让我在我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无事可做,所以我看着售货员的阿姨收款。看着,我突然发现售货员的阿姨收到的钱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和50元。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民币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和60元?我急忙去问妈妈。我母亲鼓励我说:“我的孩子们;深思熟虑。我妈妈相信你能找到原因我安顿下来仔细地记住了。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我明白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和5元,我就可以自由兑换3元、4元、6元、7元、8元和9元,只要有10元、20元和50元,我也可以兑换30元、40元和60元

  我母亲点点头,他问我另一个问题:“我可以兑换30元、40元和60元。”;如果只是免费组合,1元钱不够吗?为什么是2元或5元我说,“为什么;用一元换一个大数字很不方便“现在我妈妈满意地笑了,称赞我的观察和思考。我比吃我最喜欢的冰淇淋更舒服。

  在这里,我还想告诉其他孩子:事实上,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注意观察,多思考,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果你不相信,试试看!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8

  今天,因为我数学考到了96分,妈妈为了激励我,特意给了我10块钱,并说:“可以去超市随便买东西。”

  我一听,一蹦三尺高,“但是”妈妈一本正经地说:“有一个条件,就是买的东西要刚好10块钱,如果多了要自己付,如果少了下次就没有这个奖励了。”我拿了10块钱,心想:这个很简单啊,然后高高兴兴的去超市买东西了。

  走进超市,看见货架上摆放着整整齐齐、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立刻傻眼了,生吃凉粉,那里面可以加甜酱,看起来还不错,可是一看价格,太贵了不能买。然后,我突然想起来,可以买一个东西,那里面有吃的,还赠送飞船,我可以玩儿,也可以增加动手能力,然后我飞快的找到了卡通乐暑条,一看价格是4。8元,这个可以买。这时我想,10-4。8等于5。2元,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东西。

  可是我想,那里根本没有我喜欢的玩具,买书又不够,我只能继续挑零食了,可是挑了好久,都不合适,这时,我特别想吃辣条,所以我就拿了两包辣条,可是,这个时候妈妈说不可以买辣条,我只好眼巴巴地放回去了。我突然看到了小麻花,那不是老师用来奖励同学们的小麻花吗?那一次我没吃到,一直对这个小麻花耿耿于怀,今天终于看到你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把,一称,结果是5。1元,我很想放回去,可是妈妈说:“称好了的东西不能放回去了,如果大家都这样,那超市不就乱套了吗?”。我一听,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但是一想到,以后这个奖励就没有了,我闷闷不乐的走向收银台,阿姨微笑着对我说:“小朋友,你的东西是9。9元,要是拿一个袋子刚好10元”。终于,刚刚好10块钱,不但买到了吃的,而且下次考得好,妈妈还会奖励我,我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通过这次超市买东西,我不仅学会了怎样买东西,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以后我要认认真真的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9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它不是光在考试上和课本上的,比如买东西算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今天也做了一件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收获呢。这天,我看妈妈煎鸡蛋,因为肚子太饿,我实在不知什么时候煎好,就问:“还要煎多少时间?”妈妈没有回答,我急了:“什么时候煎好呀!”妈妈终于开口:“这个问题你自己想,煎一个鸡蛋要2分钟,锅内最多放两个鸡蛋,我总共要煎三个鸡蛋,你去算算吧。”这怎么又跟数学扯上关系了,唉,真是数学无处不在。我坐在椅子上慢慢的想。

  我想,这3个煎鸡蛋不就是2×3=6分钟吗,那么容易,我跑进厨房,我说:“要用6分钟,2分钟煎一个鸡蛋,3个鸡蛋就要煎6分钟。”妈妈却说:“那你想想最快需要多少分钟。难道就不能两个并放一起煎吗?”我又想那如果两个鸡蛋一起煎的话,煎两个鸡蛋就要两分钟,还有一个鸡蛋需要再煎两分钟和起来就是2+2=4分钟,这比原来省了两分钟。我又兴奋地奔进厨房,我激动地说:“需要4分钟!”妈妈若有所思:“恩,是少了,但还不是最快办法。”“还有最快的办法,怎么可能?”我问。“你再想想吧。”我又想,我绞尽脑汁地想,我越来越失望,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心想:“先把第一、第二个鸡蛋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个鸡蛋,放入第三个鸡蛋,把第一个鸡蛋翻面;再煎1分钟,这样第一个鸡蛋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个鸡蛋的反面,同时把第三个鸡蛋翻过来,这样3分钟不就全部搞定了吗?”。我先好好想了想,然后才慢慢走进厨房,对妈妈说:“是3分钟!”接着我把刚才的思路讲给了妈妈。

  妈妈笑着说:“对,最少就要用3分钟,但我提醒你,这不一定那么巧,会有一点误差,但你的想法是对的,值得表扬。”过了一会儿妈妈把煎鸡蛋端上来,我吃着煎鸡蛋,发现比原来更香了。妈妈故意逗:“跟原来一样,没什么区别吗?”我们俩都笑了。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10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而我们这学期学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都可以在生活中运用到。比如说:求长方形游泳池的体积或铺瓷砖的面积;求水杯的容积;将1个xx米的圆锥形沙堆铺在长x米宽x米的路上,如果要厚x米,能铺几米……

  在生活中我也运用到了我们学的知识呢。星期四我们和闺蜜一家出去玩,我们到了一个森林后,发现了一个牌子,那上面写着一公顷的森林可以净化多少废气,妈妈便想拿这个知识来考考我们的数学知识扎不扎实。但由于我闺蜜的数学不太好,所以就只能我一个人自己算。终于在五分钟后算出了答案。我闺蜜还一脸惊悚的看着我,把我笑地可开心了。

  还有一次我们在购物的途中发现了有些商品上面标着8折的优惠,我当时又闲着无聊,便把原价算了出来。不久,我还看见了一道“数学题”,简单来说就是:饼干原价8元一包,今天买四送一,那么相当于打了几折?用4÷(5)=可以得出打了8折。

  数学在生活中可真是引用广泛啊!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篇11

  新学期我们就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了,经过预习后我知道了: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我很好奇,于是我也想照着书上的样子亲自尝试一下。

  我跑进厨房,用我的火眼金睛仔细搜索我想要的材料,发现了妈妈昨天买回来的一个土豆挺像圆柱体的,我立刻拿出小刀,兴致勃勃地做起实验来。我先将土豆切成标准一点的圆柱体形状,然后左手摁住圆形的面,右手用刀将它垂直切成了许多条,一正一反地拼起来,我认为肯定能拼成一个规规矩矩的长方体,但事与愿违,拼成的东西与长方体一点儿也不像,而是像一条参差不齐的大波浪。我皱起了眉头,看着拼成的东西,想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大波浪”看着我,得意洋洋的,仿佛在对我说:“你真笨,连这都不会!”我不由得怒火中烧,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定它。我又看了一下书,恍然大悟:书上是平均分的,我是随意乱分的。于是我又拿出一个土豆做了起来,这次更加小心翼翼了。不一会儿一个完美的长方体就出现在面前,我高兴地叫起来:“哦耶!我成功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拼成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发现这个秘密后,我喜笑颜开,哼起了欢乐的小曲儿!原来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