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高考作文4篇

时间:2024-02-19 12:27:35 其他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考作文4篇,供大家参阅。

高考作文4篇

高考作文1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高考作文2

  我穿着婚纱站到爷爷的床前,爷爷的眼睛睁着,嘴微微张着,我拉住他的手,手却不是我熟悉的温热,而是冰凉……我喊了声爷爷,人倒了下去。醒来时,天已经黑透了,晨阳出去为爷爷守灵,屋子里只剩下我跟姑姑。

  姑姑拉着我的手,桐桐,爷爷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把桐桐嫁出去,看着她别受委屈……

  爷爷那么心疼我,可是,他再也不能抽我为他卷的烟了,再也不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陪他下馆子了,想到这些,我泪如雨下。

  我记得晨阳第一次跟我来看爷爷时,爷爷拉着我的手臂给晨阳看这块疤,他说:晨阳,桐桐是个苦命的孩子,你不能伤了她。他的话郑重而不容置疑。就像我6岁那年被他带到法庭上,他说:桐桐是个孩子,对一个孩子能下这种毒手,我怎么能饶他们?

  我撩起胳膊给大家看,那是被烧红的铁条烫的,我的继母比白雪公主的后妈更狠。

  那场官司我赢了。从此我跟爷爷一起过。那一年爷爷57岁,奶奶过世得早,爷爷病多,风湿、高血压。我跟爷爷说:长大了,我挣了钱,天天请你下馆子。爷爷嘿嘿笑着说好。

高考作文3

  现在是15:10分,我开始假装一切都回到原点,现实与回忆不可思议地交织在一起,超越牛顿第一二三四五定律,高考作文回到原点。而开启这时空之门的钥匙,就是我手中的笔、桌上的纸,还有从未改变过的,笔尖接触纸面的触感。

  仿佛我又回到了广州闷热而躁动的下午,坐在六中斥资一个亿打造的空调教室里,对着一张空白的稿纸冥思苦想,挖空心思去构造一篇由漂亮的结构、曲折的故事、流畅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堆砌而成的高分作文,丝毫不曾感到,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却会让人无比怀念的东西,就在填充一个个方格的时候悄然流逝。多年过去,那些蓝色的字迹黑色的字迹红色的字迹不知是否还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段让所有人都深深怀念的时光,流淌的过于湍急,单纯得过于美好,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占据着我们对“青春”的定义,顽固不化,挥之不去。

  现在是15:28分,按照高考的要求,这样的写作速度未免有些过于缓慢。然而我举起笔,久久不愿落下,那段岁月的片段,曾在脑海中回放过多次,我却没有冲动去细细描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而没有谁会沉浸在回忆里停滞不前。我们这代人,年纪不大,然而特别喜欢怀旧,也许是因为未来变化得太快,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只有在遥远的过去,才能找到那熟悉的安全感。就像是一觉醒来,发现黑板上仍是那道圆锥曲线的公式解法,老师仍不厌其烦地在演示焦点和截距的关系;或是回到家里,晚饭永远都是熟悉的味道,一盅隔水炖的乌鸡汤,让整个身体都充满暖意;抑或教室前端倒数板的数字,每天都可靠的少去一天,你都不用特意抬头去端详。桌子上堆着的试卷、椅子下塞着的书箱,无论日子阴晴变幻,都不言不语。它们就在那里。

  现在是20:41 分,果然我没有能力将这篇高考作文在时间内完成。网上有这样的状态:当年我们精通三角函数,诗词歌赋烂熟于胸,公式定理挥手即来,人称时态转化自如,而现在,我们只是什么都不会的文盲。当年我都提前半小时完成语文试卷,现在写一篇八百字的作文,光是怎样考虑写下第一句话,都花光了我所有思绪。大学是什么?我们真的得到了当年期待了整个童年的未来吗?这些问题过于沉重,思考它毫无意义。我只知道,我们怀念的,是那段共同的人生轨迹。有一天,我们都老了,而高考还在那里,参加高考的孩子,还在继续为之奋斗,经历过的人们,还在一起回忆。一切都不曾改变,一切都在原点之上,不曾离去。

  原点,如同树的根,泉的源。回到原点,就是找到根源。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幸福树”长得高大一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成功泉”流得更长远一些,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面对失意,面对挫折,我们是否能想想,回到原点——找出失败的根源呢?

  回到原点,能让我们早日走出生活的困境。

  工程师程力虽已人过中年,但事业却毫无起色,家庭也几近瓦解。他时常抱怨:同事见利忘义,妻儿缺乏体贴。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他搬了家。刚到新居的那天晚上,突然停了电。由于没有蜡烛,他又开始抱怨起来。这时,一个小男孩敲开了他的门,问他有没有蜡烛。他生气地说没有,并且“嘭”的一声关了门。小男孩又敲开了他的门,递给他两根蜡烛。原来,小男孩担心新邻居没有蜡烛,特意来给他送蜡烛的。工程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之所以不如意,并不是因为他人太冷漠,而是因为自己太刻薄。从此,他改变了待人的态度,自然,他的生活也由寒冷的冬天进入了温暖的春天。

  其实,如果那位工程师没有回到原点,找出生活失意的根源,即便他搬一百次家,烦恼也会像影子一样紧紧跟着他。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像停电后的房子一样充满烦恼的黑暗,但面对不顺的时候,我们能否想一下:怎样尽快回到原点,早日走出生活的困境呢?

  回到原点,能让我们顺利地到达成功的顶点。

  玛丽·凯作为化妆品行业的“皇后”,如今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其实,她的成功之路也并不平坦。当初,为了创业,她投入了自己一生的积蓄,并且两个儿子也为之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在创建公司后的第一次展销会上,她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功效奇特的护肤品,原以为这次活动会空前轰动,一举成功,结果,只卖出了15美元的产品。经过认真分析,她找出了失利的根源:她的公司从来没有对产品进行对外宣传,而是希望顾客自己上门购买。从此,她加强了销售队伍的建设。20年后,她的公司由初创时的9人发展到5000多人,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

  如果玛丽·凯在初战失利后,没有回到原点——找出失败的关键所在,那么不但她一生的积蓄将血本无归,而且还可能因此葬送两个儿子美好的前程。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运气更好,而是因为在遭遇失败之后,他们能更快地回到原点,找出失利的症结所在。

  面对失意,有人说,失败了没关系,不过是重头再来。能百折不挠固然好,但错误重复一千次依然是错误,失败重复一千次依然是失败。不回到原点,失意的生活将只能是“涛声依旧”。只有回到原点,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釜底抽薪,我们才能早日走出失意的泥泞,更快地到达幸福和成功的顶点!

高考作文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泉水的清澈,却不知道泉水从何而来,朱熹此句的深意是指心灵的澄明是由于不断地汲取新知,而其表意也提示我们,泉水的清凉和甘甜是它背后无数岁月的积累,没有这源源不断的活水,便没有这股股清泉的涌出。任何伟大的成就,都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们羡慕台上在聚光灯照射下闪亮的身影,却可曾想到为了这一分钟的闪亮,暗地里流下过多少的汗水,品尝过多少辛酸,忍受过多少伤痛。但是人们往往只能看到那一分钟,也只想要那一分钟。

  在这个快餐式的时代,我们只想要果,却忽略了因,但是所谓因果循环,没有因,果只是飘渺云烟。在社会急功近利的背后,无疑反映着这样一种事实,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太漫长的艰辛,但是生命太短,内心的躁动让人更愿意去选择一种“捷径”。

  人的一生中也许不能够完成所有的理想,但我们能够做到耐下心来,用我们短暂的一生去认认真真地做好某一件事情,钻研某一件事情,把这一件事情钻研透彻。“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其实并不是需要你在这短暂的一生取得无数个成就,而是如何在一件事情上专而精,哪怕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也足矣。就像泉水一样,它依靠长期的积累,慢慢地才会呈现出它的`清澈以及最后的喷涌而出,这一刻也许等了很久,这一刻之前也许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和孤寂,但它积蓄的力量却是强大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最终的迸发和喷薄。

  当然,也许河水的流动并不是为了最终融入大海,而是它在奔流的过程中滋养了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