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有关家乡变化作文6篇 家乡变化作文400字左右,供大家阅读。
有关家乡变化作文1
清明节放假了,我和爸爸决定回老家。
我们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回乡路上。啊,路上的变化真大!还记得从前道路上只容得两车并肩行驶,常常造成堵塞。后来修路,一路上灰尘扑扑,呛得人无法呼吸,听说还发生了几起重大的交通事故呢。现在好了,既不像从前那么窄,也不像后来那么呛,道路经过拓宽,四辆车并肩行驶,也毫无压力。我们的车辆行驶在道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舒畅极了。
车辆继续行驶,熟悉的小河映入眼帘。心里不觉一惊,河水黑乎乎的,水面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垃圾袋,在阳光下,显得十分刺眼,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臭味。
记得原来,可不是这样。小河两岸小草活泼,野花浪漫,柳树婀娜,蝶蜂流连,游人如织。小河变成如今这个样子真令人痛心!
家乡的变化,让我欢喜,让我忧虑,希望家乡在发展的同时能更进一步的保护好环境,要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啊!
有关家乡变化作文2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祖国大地沧桑巨变。六十年的光景,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奶奶像我这么大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那时的中国经济落后,百废待兴。因为家里穷,奶奶只上过两年学,穿的衣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连电灯都成了奢侈品。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奶奶也走出了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又黑又矮的旧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室内设施一应俱全的新楼房。打开家里的衣柜,各种漂亮的新衣服在挂衣橱里摆放得整整齐齐。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与以前的生活比,我现在的日子比神仙还美。”
漫步在平原县城的道上,琵琶湾公园、三国文化广场和和谐广场等休闲场所令人心旷神怡。琵琶湾公园里,绿水倒映着青山。银装素裹的大理石桥,平整如镜的路面,如同仙境一般,尽情展现平原的秀美与端庄;再看看三国文化广场,桃园三结义的巨型脸谱,介绍平原文化的展示牌,栩栩如生的特色雕塑,显示出平原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进和谐广场,挺拔的景观树与颜色各异的花朵相映成趣,再加上音乐喷泉的锦上添花,使平原的生机与活力让人一览无余。昔日破旧的平原县城,在祖国大好政策的鼓舞下,在勤劳善良的平原人的共同努力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走一走,看一看,家乡的变化让我信心百倍。我要把这些变化记录在笔记本上,铭刻在心中。我在为家乡的今天喝彩、自豪,更准备为家乡的明天、祖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
有关家乡变化作文3
外婆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时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通常小孩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完了弟弟妹妹穿,而且款式单一。那时粮食不充足,想吃个地瓜干都很困难”。现在我们穿的衣服各式各样,色彩鲜艳。所有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爸爸说:“他们小的时候教学环境十分艰苦,学习用具和各个科目的参考书也远不及现在这么丰富。他们的童年是在弄堂和乡野中度过的,打玻璃球、玩跳房、丢沙包是他们经常玩的游戏。如果能有一把玩具枪和布娃娃,那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而如今我们的教室既宽敞又明亮,别说玩具枪布娃娃单是电动玩具就成千上万。我们的童年是与世界高科技同步的。
妈妈说:“小时候她们住的都是低矮的旧瓦房。一遇到下大雨,雨水就直往家里钻,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走的大多数是泥路,最好的也是沙石路。如果有车子开过就会扬起满天的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睛”。而现在马路全都是柏油或水泥铺的,家家户户都住楼房,再也不怕风吹雨打。马路上都安装了红绿灯和电子警察,不用指挥,人们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大家的出行更方便安全。
生活一代比一代好!
有关家乡变化作文4
我的家乡在江南农村,人口不多。那里有山有水有田有地,还有勤劳的父老乡亲。我很敬佩他们。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前的家乡还很落后。
过去只有一条泥巴路进村,弯弯曲曲,坑坑洼洼,而且只能过一辆手扶拖拉机。在我印象中,只要一下雨,那条路就变成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溪。村里的人出不去,村外的人进不来。退水后,路面打滑,别说骑自行车,就连走路都很困难,稍不留意还会摔跤呢。由于交通极为落后,村民们没有一辆摩托车,最好的就数那辆三脚架自行车。如果人们想到镇上赶集,来回一趟大约要花一个上午。
过去的房屋非常简陋。住房80%以上是土砖砌的,极少数是砖瓦房。那时我家住在一座半土砖半砖块做成的房屋里,最怕就是下雨。一下雨就漏,全家犯愁,连桶带盆都不够接水,室内室外一个样。因此,爷爷还患上了关节炎呢,每逢阴雨天,爷爷的老毛病就犯了,步行都艰难。
过去的农具也是非常原始,非常简陋,毫无现代气息,耕田仍是牛在前来人在后。
如今的家乡,面貌已是焕然一新。
你看,新修的水泥路笔直宽敞,一直通到家门口,可以并排通过两辆大卡车。即使下大雨,路面也是畅通无阻。村民们出行方便极了。
不但交通便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手机、家庭影院......这些统统不再是新鲜玩意儿,家家户户买上了名牌摩托车,有的还买了小轿车呢。人们不在为出行犯愁了,想去那就去那,踏上摩托,风驰电掣,真过瘾。那潮湿低矮的房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大宽敞整齐划一的小洋楼。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科技的推广,农具也越来越有现代气息了。农业小型机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种田不再是苦差事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大大缩短了工时,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憧憬未来,我想,不久的将来,家乡一定会迈上小康之路,甜蜜的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有关家乡变化作文5
老家有句俗话:“嫁千里路也不要嫁过渡的。”它的意思说,嫁娶不要过渡船。因为在科技、经济落后的年代里,串门没桥过,是极其不方便的。这无不透露出桥与人们的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这句话已被尘封在交通发达的时代里,坐渡船反而成游览之趣。
木桥
曾祖父生在解放前,虽然家在鹿溪旁边,两岸要往来得坐渡船,显得不方便。
解放初期,政府在老家架起一座木桥。桥通车剪彩那一天,两岸群众蜂拥而来看,大家不约而同地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之后,曾祖父常常跑过桥去玩,耄耋之年的他不忘当年的情景。
石桥
20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木桥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家乡又建起一座石拱桥。南来北往的`车辆多起来了,爷爷常常闹着曾祖父带他去桥边玩。一可看来往的车辆;二可买到“投机商”卖的零食吃。
水泥桥
九十年代末,家乡又架起一座四车道的水泥桥。通车那一天,爸爸用小客车载曾祖父和爷爷去桥上去兜风。曾祖父看到桥边彩旗飘扬,桥面宽阔,车水马龙,无不感叹地说:“多气派的桥,要是我再多活几年可看到更美的桥。”爷爷说:“时代发展真快啊!每看到家乡建起一座新的桥梁,我们的生活都变成更加美好。”
“爷爷,听说将来,我们家乡还要架起像日本那样可行速几百公里的高科技桥,人坐在列车上像坐飞机一样。”曾祖父听了有些失落感,心想:自己恐怕活不到那一天了。
高铁桥
我五岁那年,家乡果真像爸爸所说那样建了高铁桥。通车那一天,爸爸用小轿车载曾祖父、爷爷和我到高铁桥下转一圈,而后到离家乡三公里处的车站看动车。曾祖父感慨万千地说:“国家真伟大!”
“是呀!”爷爷说。
“我们国家已进入世界经济强国。”爸爸说。
诚然,不同年代修建的桥,过桥的人欣赏到风景也不一样。每座桥都给人不一样的回忆,有它自己的时代韵味。
有关家乡变化作文6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是我美丽的故乡。
我家住在洛阳老城北大街附近,每次我和妈妈走到北大街,妈妈总会感叹:“现在北大街的变化真大呀!”我好奇地问妈妈:“以前的北大街是什么样子呢?”
在妈妈的讲述中,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三十年前北大街的旧貌——那时的老城,人们住的是低矮的瓦房,道路很窄,都是黄土路,有风时尘土漫天,铁路分局、北关的人们多要走北大街到老城去,主干道北大街虽然说是柏油路,但因道路不平,被老百姓称为“搓板路”。那时洛阳公交线路很少,一到上下班行人和自行车就会拥挤堵车。白天,路边上的小贩们沿街叫卖,叫卖声此起彼伏,嘈杂一片;夜晚,路旁没有路灯,到处漆黑一片。
随着旧城改造,北大街焕然一新。新修的中州路横贯洛阳城,道路四通八达,北大街变得既宽阔又平坦。平房变成了鳞次栉比的栋栋高楼,小街小巷也变成了专卖店,各式各样的汽车川流不息。北大街,白天商铺林立;夜晚,到处灯火通明,丹尼斯、亚威古城天街这样的大商铺都在北大街落了户。
古城的变化可真大呀!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现代,越来越先进了,我也越来越爱家乡,越来越离不开洛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