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读《屈原》有感12篇 《屈原》读后感800字作文

时间:2024-02-23 10:23:56 其他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读《屈原》有感12篇 《屈原》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参阅。

读《屈原》有感12篇 《屈原》读后感800字作文

读《屈原》有感1

  今天,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世界古代史》,看完之后深有感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这段历史让我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在我所知道的知识基础上增强了新的知识。

  看了这本书,我看到了战争的灾难,我真渴望和平。但是,再仔细想一想,没有战争,没有统一,哪来的`和平?

  这些历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使我目不暇接,这本书实在深奥,不但增进了知识,又能让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真喜欢这本书。

读《屈原》有感2

  欢迎你们随时到我们那去做客,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再见了,说完爷爷的烦恼,再来看看奶奶的烦恼。今天妈妈问我想去哪里吃饭。塞罕坝的两日游,让我理解了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含义!俗话说:“红花也得绿叶配。上联是‘在上是帅’,横批是‘天蓬元帅’请你对出下联。

  屈原喜爱读书。他小时候几乎读完了乐坪里所有能找到的书。就连民间流传的山歌他也从不放过。看看屈原小时候又看看自己,我真觉得惭愧呀!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从没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就连平常看书,也还要爸爸妈妈催促,有时甚至还觉得爸妈催我读书就像要了我的命一样。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不爱看书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屈原刻苦读书的'精神。

  更令我敬佩的是屈原行廉志洁的品德。屈原晚年时期,被政治所迫不得不投江自尽以了报国之志。怀石投江之前,屈原与一位老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宁肯跳进江中葬身鱼腹也不愿和那些人妖颠倒的无耻小人同流合污!”这一句话足以教育我们要为人身正,不与“小人”同流污。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是不错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班上,凡遇见不正之风或是违纪现象,我都能制止。为此,我还多次被学校大队部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去年六.一我还被团县委表彰呢!不过,我决不会骄傲,以后我要更大胆地工作,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我最敬佩的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可惜屈原他生在了奸人当道的时代,报国无门,只得投江自杀。而我们却生活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现在祖国正需要屈原这样的爱国人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让屈原早日瞑目。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屈原这句话作为我的座有铭,努力学习,大胆工作,力当第二个“屈原”。

读《屈原》有感3

  空气凝固,风欲起而未能。屈原,你最终还是来到了边。你脸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对无理的诋毁、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你最终选择了纵身投进的这条大江。 用尽了力气,拂不去悲伤的回忆。

  你——屈原,楚怀王的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主张抗秦,却遭受到楚国佞臣们的迫害。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技蔽君子之才。于是,你渐渐被君王疏远了,被流放了,直至看到你心爱的祖国灭亡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灵,你赋《离骚》。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遭到受尽诋毁的后果!你竭忠尽智,但终日被谤,你的心里又怎能无怨无恨呢?理智是冰冷的慰藉。

  你最终选择了汨罗江为长眠之地。这一天,你出现在汨罗江边。憔悴枯槁的身心,就连渔夫都能看得出你那沉重的心。 你宁愿赴江流而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尘世之污浊。 这就是你,华夏大地上坚挺而自豪的脊梁。 你,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即使成为鱼腹中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时,在那一段沉沦历史的长夜中,熠熠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的一颗不屈的心!

  啊,屈原!

读《屈原》有感4

  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楚国牺牲了青春,甚至后来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却是楚王的`质疑、奸人的诬陷,和两次的放逐。

  我常常在想:屈原究竟为什么要投江呢?凭他的聪明才智去其他国家一定能得到重用。这个答案在我看了《屈原》后才得以解答。原因就是他太爱国了,太正直了。当秦国侵犯楚国时,他不愿意和大臣们一起逃跑,而是守护着楚国,悲痛欲绝的他最终以投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自己的清白。

  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屈原是一个才子,由于才华出众,遭到大臣妒忌和陷害,没有得到机会展示他的才华。这时的他该是多么伤心啊!我佩服他的正直和他对祖国的热爱。但,我觉得他有二点做得不好。那就是容易激动,喜欢实话实说。虽然不算缺点,但也让他成为了“亲秦派”的致命敌人。

  屈原在他最艰苦的时候写下了《离骚》。《离骚》写的是他对自己一生的看法,和对“亲秦派”的讽刺。

  我佩服屈原。

读《屈原》有感5

  端午节到了,电视里正播放着龙舟比赛的场面。龙舟上,一条条汉子全神贯注,岸边,观众们欢呼雀跃。听着“隆隆”的鼓声和人们的笑语声,我似乎看到二千多年前,你一人独自徘徊在汨罗江边,义无反顾地跳入滔滔不绝的刺骨江水中,我便穿越到从前,与崇拜的你一起生活。

  你就是屈原。

  屈原,你一生大起大落,刚刚成为国家重臣,眼看六国联合,秦国将灭,本以为自己的努力能换来楚国的繁荣昌盛,但事实让你明白,从山顶到谷底,也不过是一夜的事,奸臣对虐的眼神,昏君不明是非的疏远,寒透了你的心。你不曾屈服,一次又一次地奋起,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但都无济于事,你的爱国心变成了奸臣手里的叛国把柄,你的救国策变成了昏君眼里的投敌计划。你不愿信,也不敢信,但愿这一切只是南柯一梦,醒时却又发现一切如初了。但这只是你的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你焦虑,你愤怒,你绝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道出了你所有的怨,但那又如何?被权钱蒙蔽了双眼的皇帝和大臣们,已听不到你的呐喊,看不到你的泪水,摸不到你的忠心。其实你可以放任这个国家走向灭亡,楚国江山与你何干!天下苍生又与你何干!投靠到更强、更有实力的国家,荣华富贵,醉生梦死,不也挺好!但你办不到,你的良心过不去,你终于感到了自己的弱小,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却无力挽回。

  你远离都城,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年,期待着的好转并没有出现,接二连三传来兵败的消息,你只得苦笑,苦笑,再苦笑……不断的打击已经使你麻木,原本的希望也已粉碎,你来到汨罗江边,望着江面映出的那个狼狈不堪的自己,再回首望了望身边这片自己付出了全部心血,却沦入敌手的这片土地,眼中充满了绝望,抱石跳江。江水很快恢复了平静,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刚吞噬了一个人的生命。只有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似乎还回荡在天际。

  千年之后,我踏上汨罗江畔,想留住你那绰约的身影,屈原。恍恍然,伸手去触及,却只得烟消云散,滚滚的江水冲不走你的身影。

  屈原,与你活在一起,挺好!

读《屈原》有感6

  读屈原九歌《河伯》,深入浏览时被引入到中国神话中,神话中的人却又似真有其人其事,读着读着,神与人便有了不可分割的感觉,是啊!久远的年代,模糊的往事,口口相传的变迁,人便成了神。

  读《河伯》,联想到黄河那是自然,想到黄河,耳边便响起那富有震撼力的`《黄河大合唱》。对于黄河,我亲历亲为的只有一次,那是多年前的往事了。我在黄河边看壶口瀑布,气势恢宏

  黄色瀑浪轰轰烈烈的翻滚,隆隆的涛声震动着胸腔,就算我们离得很远,也还是有一种被卷入的感觉。

  站在黄河边上的那一刻,觉得自己黄色的皮肤好象有了某种合理的解释,甚至觉得黄色的肤色是最美的一种肤色。当我们要离开的那一瞬间,我突然冲动的弯下腰抓起了一把黄沙,用心的将它们包好。啊!今天我已到了黄河,来日我要去昆仑!用黄河的沙去种昆仑山的草。

  读屈原《河伯》,一首人神的爱恋之歌,让我回忆起面对黄河时的那份爱恋之情。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读《屈原》有感7

  薄暮冥冥,我在灯下一遍又一遍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涸染上了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了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那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这是让人百读不厌的诗章。每次读它,总被如潮的感动淹没着。你如一颗流星,凄美地闪烁若,横空飞过我心灵的天空。曾在一个寂妻的深夜,入定般地想象一个孤寂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孤独地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孤独的`猿鸣,但你将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的抱负从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流落笔尖,化为一篇瑰丽的文字……

  此刻,你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衣的今夜!依旧是那秋冬的凤,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著守望,期待着返回祖国,再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我在想,有谁会去撷取你散落在汨罗江畔的叹息?又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注定要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步向平淡,那么,这一路你走得安详吗?你那么伟大的思想及高远的理想都随滔滔不绝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只能在那浩瀚的星空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丽的篇章中读慷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存于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阅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而充满苦难的经历,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假诗章来抒写白己苍凉的一生!诗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正寄寓了你撼天动地的忠贞吗?每口在嘈杂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间,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我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充斥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勇敢地求索至真至美的另一种人生。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中的最大幸运。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许,你正徜徉千汨罗江畔,目光穿越千年尘世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

读《屈原》有感8

  屈原是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我们作为屈原的后代,应该对他有所了解。今年寒假,我认真地读了由秭归文联编写的《屈原》这本书。读后,屈原那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更是高大、神圣了。

  屈原喜爱读书。他小时候几乎读完了乐坪里所有能找到的书。就连民间流传的山歌他也从不放过。看看屈原小时候又看看自己,我真觉得惭愧呀!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从没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就连平常看书,也还要爸爸妈妈催促,有时甚至还觉得爸妈催我读书就像要了我的命一样。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不爱看书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屈原刻苦读书的精神。

  更令我敬佩的是屈原行廉志洁的品德。屈原晚年时期,被政治所迫不得不投江自尽以了报国之志。怀石投江之前,屈原与一位老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宁肯跳进江中葬身鱼腹也不愿和那些人妖颠倒的无耻小人同流合污!”这一句话足以教育我们要为人身正,不与“小人”同流污。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是不错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班上,凡遇见不正之风或是违纪现象,我都能制止。为此,我还多次被学校大队部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去年六。一我还被团县委表彰呢!不过,我决不会骄傲,以后我要更大胆地工作,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我最敬佩的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可惜屈原他生在了奸人当道的时代,报国无门,只得投江自杀。而我们却生活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现在祖国正需要屈原这样的爱国人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让屈原早日瞑目。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屈原这句话作为我的座有铭,努力学习,大胆工作,力当第二个“屈原”。

读《屈原》有感9

  我站在浑黄的汨罗江边。

  今天艳阳正好,又恰巧是端午。雄黄抹额,虎符系臂,五彩的龙舟浩荡在江上,软白的粽子在别人口中,翠绿的艾叶如利剑戟立在广袤的原野上,只为纪念战国的一位故人……

  残阳如血,汨罗江畔。屈原一袭白衣,披头散发,形销骨立,憔悴不堪的脸上泪迹斑斑。他边走边吟唱道:“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常,虽体解吾尤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恁?”声音嘶哑,闻着悲怆,似是一个绝望的人拼尽全力发出最后的心声。

  她双眼空洞死寂,是在望着无边无际的滚滚江水?是望见自己当年怀瑾握瑜,意气风发?还是望见朝野之上小人得志的丑恶嘴脸?有还是望见自己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楚国被敌军践踏,血流成河,尸骸遍野?……

  有人心易变,三头五年就面目全非:也有人心如止水,十万八千里走过,初心不改。而屈原属于后者。他“直言砥美,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抛头颅,洒热血,毫无保留将自己全身心献给楚国大地。可楚怀王不解,听信谗言,一而再,再而三的将他贬谪、放逐。但屈原仍矢志不渝,一面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全寄托于香草、美人,写下惊世之作——《离骚》,一面又四处辗转,救亡图存。他国仰慕屈子圣贤,纷纷许下高官厚禄,但其皆一一拒绝。屈原心中只有唯一的楚国。

  当盛世将倾,当深渊在侧,当国破山河在,当城春草木深。敌军兵临城下,楚国覆灭已不可扭转,现实中的美好国度已化为泡沫。于是屈原毅然决然选择怀抱大石,纵身一跃投入江中。芙蓉泣露香兰笑,昆仑玉碎凤凰叫。有人说比起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屈原的死是怯懦,是逃避。可我觉得,宁为玉碎的他是选择以死殉,保其浩然正气。他在逶逶迤迤的汨罗江中找到了理想国。他虽身死,却精神永存。

  我徘徊又徘徊,走着千年前他曾走过的`路。、

  阴阳潜移,春秋代序。当年“随其波,逐其流”的渔夫还在,但屈原又在哪儿?他把他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生命长河之中,激励后世千千万万个“屈原”出现在华夏舞台上。

  故何时没有屈原?何处没有汨罗江?陶潜的汨罗江是一片灼灼桃花林;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刎颈的大刀;张玉滚的汨罗江是一根挑书的扁担挑起了大山孩子的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汨罗江,那是他终身溯洄以求的。

读《屈原》有感10

  我读了一篇关于屈原爱国事迹的文章——《屈原不离楚国》。屈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热爱故乡、热爱楚国。有人不理解屈原为何如此爱国,屈原回答道:“我爱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

  战乱中他与仆人本已离开了故乡,可他却又调转马头回到了楚国,并下定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最终,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端午节人们之所以纪念屈原,就是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屈原的爱国精神确实令人钦佩,如果每人都像屈原这样,那么何愁祖国不强大呢?所以,我也要做一个爱国者。像屈原这样的爱国人士比比皆是。

  譬如少年英雄王二小,他把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死换得了他人的`安全——把日本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里,可他,却光荣牺牲了。

  自古至今,屈原、王二小等无数英雄人物,堪称我们民族的骄傲,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缅怀!他们的精神将激励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国也将因此而腾飞!

读《屈原》有感11

  《童年》是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书中描写的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而外祖母却是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是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外祖母还经常讲述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以及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是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阿廖沙这样评价外祖母的。

  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悲剧场景上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读《屈原》有感12

  空气凝固,风欲起而未能。屈原,你最终还是来到了边。你脸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对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你最终选择了纵身投进的这条大江。 用尽了力气,拂不去悲伤的回忆。你——屈原,楚怀王的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主张抗秦,却遭受到楚国佞臣们的迫害。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技蔽君子之才。

  于是,你渐渐被君王疏远了,被流放了,直至看到你心爱的祖国灭亡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灵,你赋《离骚》。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遭到受尽的后果! 你竭忠尽智,但终日被谤,你的'心里又怎能无怨无恨呢?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终选择了汨罗江为长眠之地。这一天,你出现在汨罗江边。憔悴枯槁的身心,就连渔夫都能看得出你那沉重的心。 你宁愿赴江流而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尘世之污浊。 这就是你,华夏大地上坚挺而自豪的脊梁。你,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即使成为鱼腹中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时,在那一段沉沦历史的长夜中,熠熠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的一颗不屈的心! 啊,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