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以墙为话题作文6篇 以墙为话题的作文,以供参阅。
以墙为话题作文1
时光从墙隙里匆匆流过,青灰色的墙面,留下记忆的残影。
幽深的小巷,狗叫声由远及近,在静谧的环境里尤为刺耳。“妈妈,狗!哇……”稚嫩的童声颤抖着哭,显然是被那凶恶的叫声吓到了。
我喜欢走在巷子里,年幼时常常拉着一群伙伴到错杂的巷子里来回逛着。顺着一面墙走,尽头会是一番别具一格的风景,每次的转弯都带有着惊喜。唯独那次,我们顺着一人高的墙,转弯看到的不是一堆靛蓝色的小石块,一条有鹅卵石的沙子小路,而是一面近6、7米高的围墙,深绿色的苔藓杂乱的散布在上面。四处无人,寂静悠远,明明太阳正烈,那儿却见不到光亮,高大的树木投下斑驳的暗影,青灰色的石墙沉默的矗立在那,高高的,不容靠近。我们迟疑了,更有人倒退了两步,因为那墙里,传来了狗叫声,一声高过一声,吼的震耳欲聋,回声阵阵,好像要穿墙而来。
那次的经历也只是暂时的害怕,对于那面高墙,我好奇心甚重,想再去一次。只身一人走到那墙边,尽头不知道是什么,不过能看到那儿有着不知名的树和艳丽的花草。我轻轻挪着脚步,脚下用坑坑洼洼的石子铺成的地面让我每走一步都会发出细微的摩擦声,极为刺耳。我慢慢摸到那墙中的门——铁杆大门,仅有1米多高。而门前正有一只大狼狗假寐,听到动静,立即睁开锐利的双眼,随即站起冲我叫唤起来,我仗着有铁门挡着想越过那,可随即狼狗扑向前去,轻松一跃竟探出了半个脑袋,若不是脖子上的锁链,它估计早跑出来了。我不敢迟疑,快步离开。后再也不敢来了,在外面烂熟的巷子里无聊的转圈打发时间。
“不哭,不哭。我们不从这走了,绕道走,不理这狗。”安慰的声音传来,许是那对母女已走远,哭声被层层墙阻挡。如果人生中没有墙,会怎样呢?人们不知道该去哪,该做什么,如同在荒漠中,所有都毕露无遗,人们怕是要因为失去趣味而响起昏昏欲睡的鼾声。
“把这袋子毛线送到你姨夫那儿去,我晚上去接你,知道没?”“恩。”我步伐很沉重,来的途中问了路,发现必须经过那面墙才能找到姨夫。那青灰色近似一种严酷的信号,令我不敢踏足。森严高大的墙,震耳欲聋的狗叫声。明明只要十几步就能走过墙,可我却愣是一步也迈不了。紧紧抱着怀里的毛线,贴着墙面走,令人害怕的墙此时却成了我的依靠,毕竟我最怕的是那条狼狗。一步一步谨慎的走着,心里不断安慰着:那狗定时跳不出来的,沿着墙走过去就没事了……临近铁门,一咬牙,一闭眼,快步走过,我不敢跑,据大人说那容易引起狗的警惕性,狗叫声近在咫尺,我仿佛能想象那狗蓄势待发的模样。铁链的声音,铁门摇晃的声音,低沉的从喉咙里发出的声音,高亢的声音,让我双脚发软,却也更坚定。“呼。”长舒一口气,阳光洒下,温暖柔和的笼罩着冰凉的四肢,狗叫声依然能听到,不过却没那么恐怖了,扭头望了望那面高墙,我敬佩兴奋于自己小小的勇气。墙的一边是我,一边是鸟语花香,只要穿过一面墙,就战胜了一次困难。
缓缓抚过青灰色的墙,我步伐沉稳的走过去,狼狗的叫声传来,以胜利者的姿态对狼狗挥挥手,走向那阳光的洗礼。
墙是困难的预兆,是旅途中的路标,接受墙的存在,永远不要熄灭破墙而出的欲望。人生的乐趣在于享受,享受冲破一道道墙后所带来的激动与满足。
以墙为话题作文2
踏入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个生机勃勃的小园院,绿树黄狗白墙红瓦,一切都逐渐鲜明起来。乳白色的瓷砖好似一块块方糖,绕着院子走了一圈,把小院的生机全都锁在园里。谁也不知,园里究竟藏着什么,会有什么。
这个园子是祖父母的,在我出生时这院子里就已经存在了,这也是个老园子啦。
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玩具,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去院子里玩。院子的东边是一棵桂花树,秋天的时候满院飘香。院子西边是一棵枇杷树,南边儿种丝瓜,北边儿种金银花,连院子中间也种了好几几盆百合和茉莉花。乌龟懒洋洋地在桂花树下晒太阳,兔子津津有味地嚼着新鲜的韭菜,还有一只淡黄色的小狗常常伏在门前睡大觉……小小的院子竟容得下这么多生灵在这里嬉戏。
那面乳白色的大墙,团团环抱着这个生机勃勃的小园,似是一道屏障,把这片只属于它们的小小天地与世界隔绝了,剩下的只有那份洁白和生机。
然而,墙也挡不住所有东西,小小的蚂蚁照样可以在院里院外自由地爬行。我总是喜欢趴在墙上,看那黑色的小生灵灵活地在砖缝中爬来爬去。看野草从石缝中探出头,张望四周的风景。
墙是那么高,仿佛是要高出天去。蓝天,白云,麻雀,掠过头顶。在墙的包围中,一切都是那么渺小,那么温馨。
金银花,丝瓜藤倚着墙,仿佛是孩子依偎着妈妈,显得格外可爱。
用手轻轻抚过那一块块斑驳的墙砖,仿佛能听到那沧桑、宏伟的声音。
直到现在,那面墙,那个院子,依旧屹立在家前。它是我童年的乐园,也是承载我童年回忆的宝库。
以墙为话题作文3
舅舅家和姥姥家隔了一堵墙。
姥爷走后,姥姥便多了一个习惯,每天忙完之后,就拿个小凳,坐在小院里,时而望着墙边的石榴树发呆,时而听着墙那边传来的欢声笑语而失神。
姥姥怎么了?仅一墙之隔,为什么不过去呢?
“傻孩子,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呢?那么多营生都等着我去忙活呢,你过去耍吧!”说着,便拿起小凳回了屋。“是吗?”望着那堵砖墙,我陷入了沉思,“仅仅是因为营生多吗?”
舅妈来了,让姥姥过去玩。“哎呀,我老了,哪会耍,你们耍就行了。”姥姥嘴上推辞着,脸上的神情却比刚才多了份欣慰,少了份失落,眼睛里满满的全都是笑意。
经不住舅妈一再恳求,姥姥终于坐到了舅舅家的旋转椅上,正对着炕上打闹的我们。姥姥先是静静地看着,而后小心翼翼地转动着坐椅。我朝姥姥看去,竟一时失了神——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情啊,似孩童一般,有局促,有迷茫,有满足,那上扬的嘴角,流露着满足和喜悦。
我明白了,姥姥独自一人在高墙另一边的小院里,是多么孤独和寂寞啊!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依稀记得很多年前,姥姥和舅舅是住在一起的,舅舅的家就是姥姥的家,姥姥住前屋,舅舅住后屋。那时的姥姥,忙前忙后,从屋的这头走到那头,撂下笤帚拾起锨,仿佛一刻也不闲着,嘴角却一直是上扬的。
姥爷去世后,姥姥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再也看不到姥姥的笑容,更听不到姥姥的笑声。姥姥的天井里,一下子寂静下来。那堵高墙,把姥姥与外部世界隔开。我担心着姥姥的身体,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当我再次来到姥姥家,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偌大的庭院变得更加宽敞了,明亮了,温馨了。“姥姥,墙拆了!”我似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哪来,自己倒的,这样方便多了呢。”姥姥笑着走了出来。边说边打量着那只剩下一小截的红砖墙。顺着姥姥的目光,我打量起来,真的,进进出出,只需将脚一迈,连大门都省得走了。
“姥姥,怕时间一长,咱家大门都要抗议了。”
“哈哈哈——”笑声回荡在庭院上空。
果不其然,从那以后,舅舅、舅妈、弟弟每次到姥姥这边来,都要加上一句:“嘿,你还别说,没了这堵墙,可真是方便了。”而后,大家就聚在一起唠唠家常,其乐融融。
后来,我从妈妈那里得到了真相:墙,并不是自己倒的。牢固的砖墙哪会自己倒呢?舅舅想要拆掉墙,姥姥不同意,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一会说这样不好,一会又说会砸着东西,舅舅打量了一下姥姥的小院,目光落在墙边的石榴树上,那是姥爷生前亲手栽种的,舅舅有办法了。
趁着姥姥到二姨家的工夫,舅舅谨慎地拆除那堵墙,“轰隆”一声,墙从姥姥那面直倒向舅舅那面,偌大的院子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坏,那墙边的石榴树,似乎也在高兴地打量远处的蓝天白云呢!
拆掉那堵砖墙,连空气中都散发着浓浓的亲情味。
以墙为话题作文4
记得幼儿园的时候,住在半开发区里的一栋公寓里,一楼。之所以是半开发区,是因为它不像乡村,也不像城市,而是正在建设的当头,是个成天可以听到机械轰鸣的地方。父亲常出差,母亲常加班,就请了个保姆照顾我。她也许是乡下人——那么黑;也许是城里人——那么机灵,快六十岁的老人了,却仍是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告诉过我,每天晚上我都会蹬被子,还说我“不知哪儿来的这么多力气”,说这话的时候她并不气恼,我后来才知道是她每天半夜都要来给我扯被子,我才能睡得那么安稳。那时我还小,要不是她反复说得我都烦了,一定不会记得这段话。
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从冰冷的梦中醒来,紧紧裹着被子跑到窗台边——一种低哑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从一柄颤抖的电钻里传出来,惊得我眼皮颤抖。我气恼地看着这一切,半晌,又笨拙地爬回床上,却看到了一个人。她站在门口,可能因为我醒着而大为惊讶,赶忙趔趔趄趄地跑过来给我理好被子,那惊悔的眼神盯得我浑身不自在,自然是睡意全无。我好半天不闭眼,可能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失常,匆匆忙忙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早上上学,以为保姆会像往常一样拼了命似地催我,这次她却在跟我的父母讨论什么。我只记得父亲的一句话:“现在手上没钱,有钱哪能花在这种地方?”母亲一直保持沉默,保姆却像是打了兴奋似的。以前的经验告诉我打搅父亲说话是要吃苦头的,就一直在门口等着,自然是误了上学的时间,父母却是我不敢恨的,于是便一个劲儿地恨保姆,以至于和她冷淡了好些时日。
那天以后,我们家和工地间就多了垛墙基,但是幼小的我发现,只要我不去盯着它,它就会偷偷“长高”,虽然每次只是一块两块砖的高度。于是就经常故意跑到朋友家玩,因为我被这堵好像有生命的墙勾起了兴趣。那面墙也就真的噌噌地“长”,很快就“长”得超过了一楼,窄窄的,正好挡住了我的房间。我直开心了一个星期,因为少了许多噪音。后来我注意到保姆手上有大块淤青,问她时,她只说是被椅子角挤了,我也就不再关心。
城管来了,奇怪这里为何多了一面墙,就从工地唤来两个壮汉,叫他们把它砸毁。我站在窗玻璃后面,不禁放声大哭,可又畏惧那两个壮汉而不敢出去。哭声引起了保姆的注意,她从厨房里飞快地跑出来,又飞快地跑出去阻止,可没有人理会这位老媪的大叫。
我的第一堵墙,没了。
过了半个月,那堵高高窄窄的墙居然死而复生了。可这次我的兴奋却不及上次,不会特地为此老往朋友家跑了。又过了一个半月,墙才缓缓拱到原来的一半高。
城管又来了,墙倒后,我没有像上次一样嚎啕,保姆却好像一下子老了几岁。
还有第三次,墙还没有我那时的个头高时,对面工地却停止了吵闹,一个葱葱的公园出现了,墙也就停止了“长高”,只留下那一个小小的墙基。
再后来,我上了小学,搬进了大城市,不再需要保姆,我的亲奶奶代替了她。她离开的那一天,跟我讲了好久的话。即使是知道她要离开了,不懂事的我也还是有些不耐烦。好在她发觉自己话太多,讪讪地笑着走了。走了,就再也没回来。
一年后父母想起去探访时,提着礼物,却只看到了一座坟。坟的三面有三堵墙,新刷的漆,很漂亮。父亲却在这时说了句话,现在仍觉得好像是在昨天听到的:“三堵墙啊!”父亲长长的叹息惊醒了我,猛地蹿起关于墙的记忆。从父亲的口中我得知:地下这位老人独自过完了一生,没子没孙,也收养不起孤儿院的孩子,才做了保姆。
她的姓在坟头,阴文的`“牛”字,名字却模糊不清了。不用父亲提醒,我当即跪下,磕了三个响头,怀着愧怍。再后来,我做了一件很大人的事:我和父亲商量,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砖,将那最后一面墙垒了起来。
我想,即使没有水泥砌缝,它也不会倒,永远不会!
以墙为话题作文5
人们之所以寂寞,是因为他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围堵起来。
——爱默生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墙里墙外,被高楼大厦包围,麻木地行走在路上。今天,窗外雨声潺潺,我沏上一杯香茗,任清香缭绕着思绪。走近窗台,放眼一望,目光不觉停留在邻居家。邻居家的窗台很简单,没有一花一草的装饰,只有清一色的护栏。我想:也许下一秒,我可以乘坐一辆公交车,环游整个城市;也许下一秒,我可以随着一个旅行团,游遍五湖四海;也许下一秒,我可以搭上一个航班,飞到天涯海角。但是,下一秒,我却没法到达邻居家里与他小叙一会儿,虽然我们两家只隔了一堵墙。
我住在这里已有13年了,邻居也曾换过一次。我们家与先前的邻居还颇有来往,因为他是父亲的同事。后来,他们夫妻感情破裂,很少回来住;之后不知何时,他们搬走,分别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了。变化是那样悄无声息,他们似乎从未来过,一切似乎从未发生过。
一位新邻居搬进来了,同样是那样悄无声息。直到有一天,物业的工作人员来我家查水电表,临走时询问我,邻居何时回来。我才发现,邻居已换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我吃惊了许久,回过神时才知失态,尴尬地回复“不知”后,便开始观察这位新邻居。说来也怪,这位新邻居每个月只回来几趟,一般是周末,来得很急,去得也很匆忙。我甚至连他的外表都不曾看清过,只知是一名中年男子。每次听到隔着墙传来重重的关门声,也不敢举起手去敲一敲门和他打声招呼,邀请他到我家来坐一坐,生怕我的唐突会打扰他的生活,他那令人望而生畏、令人几乎窒息的快节奏生活。
想起来,我自己又何尝不是与红日一同起床,伴明月一起入睡,过着重复而又忙碌的日子。这种快节奏让我们无暇顾及身边的人,并在我们身边逐渐形成一道隔阂、一堵墙,即使住得再近,也形同陌路,在路上遇见也只不过是擦肩而过,熟视无睹,浑然不觉。当我们身边筑起一堵又一堵墙时,蓦然回首,会发现当初的梦想,不知被封闭在哪堵墙之后,不知被压在哪一堵墙之下,那梦想早已成为梦幻。这一堵堵墙也如一道道屏障,阻挡了人们的交流,挡住了欢声笑语,让冷寂弥漫在身边。如今回想,原来那对邻居夫妇若能早点拆除隔在他们之间的墙,又何至于分道扬镳呢?倘若没有了心中那堵墙,我想下一秒我能环游世界,也定能与邻居坐在一起畅谈天下事。有句话这样说: “筑一堵墙,可以多一分约束与安全;拆一堵墙,可以少一分封闭与隔膜。”的确如此,若没了心墙,我想我们与父母、老师之间或许不会再有矛盾、争吵、怨恨;若没有了心墙,我们或许可以收获更多阳光……
“砰——”来自隔壁重重的关门声,把我的思绪拉回。忙碌的邻居又回来了。雨依旧淅淅沥沥,苍穹之中只见一片阴霾。我放下手中还冒着一圈圈热气的香茗,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了杯中的温暖。我不知道他的过往,也不知他的如今,我也许只是他人生中一个匆匆而过的身影,但在这大干世界、茫茫人海里,我们能够成为只有一墙之隔的邻居也是一种缘分。
再次来到邻居家门前,举起手。这次,敲不开这扇门我就不会放下。
以墙为话题作文6
那远方筑起的一面面高墙呀,墙面上充满着时间的脉搏,仿佛只要有了它,就可以时时刻刻生活在这片乐土上……
第一道墙,残破的屹立在那里。墙壁上的青苔,风蚀过的痕迹,告诉世人在在这片土地上坚守了多久。两千多年前,中原以北,那片荒芜,到处充满着野蛮气息的土地上生存着尚未开化的人,他们蛮横的冲向中原大地,冲向那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他们抢夺人们的粮食,烧毁人们的村庄……人们与这群强盗展开了厮杀,一次次兵刃与血肉的碰撞,人们将他们赶到了黄河的北边。或许如史书上所说,是秦始皇的旨意,或许是传说中的一种祭祀的活动,而我更相信的,是他们为了守护自己的这片家园所自发的,只是这种“自发”的行动持续了上千年。
这便是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人们赞叹它雄伟的气势,精巧的设计,源远的历史,却不曾想起,这绵延5000公里的长龙,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第二道墙,飘在风中,埋在沙里,沉在海底。留给我们的是各地的纪念馆,清明节时的白花和口中所讲的故事,这面消失的大墙今天依旧无比顽强的驻扎在人们的心中。自1840年,英国的战舰轰开中国的大门起,这面墙便逐渐形成了。无论是八公里抗英的百姓,还是除洋寇的义和团,亦或是为国捐躯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他们都毅然决然与侵略分子斗争。
想八年抗战,八千万同胞将自己的鲜血挥洒在故国的土地上,他们的鲜血染红大地,染红江嗨,染红鲜艳的五星国旗。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面墙,一堵坚不可摧的墙。
第三面墙,用钢铁铸成却比钢铁更坚固。它伫立在中国两万多千米的陆地上,无论是寒冷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是荒芜的戈壁沙漠;伫立在一万八千米的江海上,无论是寒冷的漠河,还是汹涌的东海海域。到哪里,都有一个个身着绿色迷彩服的解放官兵,笔直的身板,坚毅的眼神,他们是现代中国的军魂。
阅兵大典上,一队队身着白,绿,蓝的中国官兵,威武的踏着整齐的步伐步入天安门广场,谁有曾想到威武的背后,是日日天空上的巡逻,是夜夜岗位上的坚守,是月月大海上的漂泊。他们的付出,让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儿女安心的入眠。
从古代的金戈铁马,到近代的小米加步枪,再到今天的洲际导弹、巡航舰,装备的升级象征着中国的腾飞,时间的迁移又象征着不变的爱国之心。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因有了他们,才能傲然屹立在世界之巅。
长城边上,有成千上万个灵魂在呼喊:“保家卫国!”,烈士陵园中,有成千上万个烈士在呼喊:“保家卫国!”,国防线上,有亿万军人在在呼喊:“保家卫国!”
声音飘过远方一面面高墙,飘向墙身后的安详、宁静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