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作文:我的奶奶7篇 三年级作文我的奶奶,欢迎参阅。
作文:我的奶奶1
我有个闲不住的奶奶 我的奶奶个子不高,微胖,大大的`眼睛,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关心体贴他人,她是个温和慈祥的老人。 清晨,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时,奶奶的早饭就快好了,我的美梦总是被奶奶的爱声撵走,她看着我揉着眼睛笑着说:“快洗脸、吃饭”,新的一天开始了。说完,她开始打扫一天的卫生了。别看她年纪大了,打扫卫生可是认真了,我家在奶奶的整理下,总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 太阳爬到一杆高时,奶奶就把一天的菜买好了。吃完午饭,本该睡午觉,可是奶奶便给我织毛衣、毛裤。她嘴里还叨唠着:“天冷了,该给淇淇织毛衣、毛裤了。” 每当傍晚,小区的夕阳活动开始,在欢快的舞队中总能看到奶奶的身影,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奶奶轻松的舞步,我为有这样的奶奶而高兴自豪。
作文:我的奶奶2
又到清明时节,是中国人民纪念亲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奶奶已经去世二十年了,但是每每到这个时节,我心中会倍加思念他。因为我是奶奶唯一的孙子,所以奶奶倍加的疼爱我。但是爷爷奶奶并不是溺爱我,而是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方法。使我在以后的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加宽阔。
奶奶那是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走几步路就会气喘吁吁。但是他还是坚强的自己做家务。那是家里并不富裕。奶奶又要经常吃药。奶奶为了不拖累爸爸。自己拖着带病的身体做起了香包。做香包是细活,自己构思设计样本,画图案,一针一线的缝来缝去,所以弄得肩膀很痛,但是奶奶从来不愿意放弃。他坐一会有躺一会儿,但是自己手里的活儿却从来不愿意停下。别人的香包都是用新布料做的,但是奶奶巧妙地将一些旧布料化费为宝。一年下来能买个七、八百元。那是可了不得,村里的人们都纷纷前来参观,人人都夸奶奶是能工巧匠。有几个村子里的妇女前来.向奶奶学手艺,奶奶毫不吝啬倾其相助。想想奶奶能活到现在,凭他的手艺怎么也混个“农村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奶奶生长在旧社会,没上过学。那是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但是对自己没读过书感到很遗憾。所以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回到家中对着纸糊的墙壁上问这个字,问那个词。总是惦记“读书人真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可惜奶奶在我上初一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那是我确实佩服奶奶的进取精神,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
虽然奶奶离开我这么多年,但是,他仍然活在我心中。
作文:我的奶奶3
奶奶有着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头发们可调皮了,一会儿把自己染成白色,一会儿把自己染成土黄色,她的眼睛大大的,炯炯有神。尽管脸上有皱纹,但我就觉得奶奶很“年轻”,很慈祥,很可爱。耳朵大大的,像佛耳朵。身体胖胖的,肥肥的,就像一个胖胖、肥肥的企鹅,走路也很像企鹅,一拐一拐的。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下楼去买东西。奶奶一拐一拐的走下楼梯,走路很像企鹅也像鸭子,一扭一扭的,走着台阶。
“哈哈!奶奶你走路可真好玩!”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是真的吗?我还不知道嘞!呵呵,读《亚森罗宾探案集》有感!”奶奶说着,又一拐一拐地走起路来。
奶奶真可爱,真慈祥。记得有一次 言词流畅达意我其中数学考差了——只考了88分。我回到家里,怕被奶奶骂就不让爷爷告诉奶奶。可爷爷嘴巴就是憋不住,我让他小声点儿,可他偏不听大惊小怪的。最后被奶奶听到了,奶奶把我叫进屋里。我以为奶奶会骂我,可是没有。
“奶奶知道你不是不会做,而是不仔细,做的慢,你做的慢是不是想每道题目都对可是又不仔细,对吧?以后仔细、细心,不要马虎,动作再快点儿就行了。计时什么时候把作业写完,如果超过了2小时半 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立意高远,令人赞叹。就得罚抄书30遍!懂了吗?”
“懂了!”
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个慈祥、可爱……的奶奶,我爱她!
作文:我的奶奶4
我奶奶是个急性子,我姐姐是个慢性子。一天……
“快点!动作这么慢!吃个早餐吃这么久,一会儿校车来了,看你赶不赶得上?”这是我急性子的奶奶在跟我姐姐说话。可我的姐姐是个慢性子,吃一口早餐,擦一次嘴巴,慢条斯理地回答;“急,急,急,急什么急,还有五六分钟呢,慢慢来!”然后又继续享受她美味的早餐。
“嘟,嘟,嘟——”校车来了,可是姐姐还没有享受完。这下可把奶奶急坏了;“我没说错吧!要你快点吃,快点吃,你偏不听,这下来不及了吧。”
“你怎么这么啰嗦呀!反正都是熟人,等会儿就等会儿,真是的。”这时姐姐忽然想起了什么,突然跑了出去。“小贝,昨天有题应用题我不会做,就是那个……那个……”
“还不快点吃,还有功夫跟人聊天。”奶奶拽着姐姐的辫子就往门里拖。
“哎哟哟,哎哟哟。”姐姐掰开奶奶的手说:“拽什么拽呀!你看,头发都被你弄乱了,又要重扎,多浪费人家时间呀!”
奶奶消消心头火,指指墙上的钟:“你看!都几点了?”
“呀!7点啦!”姐姐急急地把散乱的头发一捋,皮筋一扎,一手抓起剩下的早点,一手拎着书包,朝校车冲去。
我悄悄告诉你们吧,这可是每天都要上演的一幕哦!啊!大事不妙!7点10分啦,再要聊下去,我也得迟到了。下次,下次有时间再给你们讲述我家的事。
作文:我的奶奶5
奶奶去世已经十二年了。
十二年前的那个冬天,我在离县城四十多里外的一个小镇与同事一起办事。吃中饭的时候,母亲突然打来传呼,问我在哪儿,然后幽幽的说:“你可以早点回家么?奶奶好象有点不太好”。我不知道这不太好的含义,不过还是仍了碗筷,匆匆的去车站往回赶。两点左右,我到了奶奶住的那间屋,拉开门只见母亲呆呆的坐在床头的小凳子上,见我回来就立了起来哀伤的说:“你奶奶一点钟左右就已经去了”。然后去掀开床单,只见奶奶直直的躺着,闭着眼睛,穿着她存放箱底多年的红棉袄……我突然感到一阵昏眩,脑子也一片空白,我才明白这“不太好”,其实是奶奶在弥留之际母亲知道我尚在几十里外,为了不让我太着急而说的一句托词罢了。我的眼泪直往外涌,在这昏暗的小屋中,刹那间竟不相信奶奶真的离我而去了,也不敢走近此刻她安静地躺着的床,只是忍不住呜呜的哭起来。母亲也流起泪,又轻轻的说:“你爸爸打电话到老家联系后事了,晚上就要运回老家。你现在别哭吧,不然房东听见奶奶是在他家的屋子里老的,他们会不高兴的。”
奶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这个小县城一个租借来的小屋里去世了。多年以前,因为我和姐姐都在县城参加了工作,所以家里商量再三,终于决定卖掉老屋,举家迁到这个小城。新买的套房要给姐姐做婚房,所以奶奶就随父母开小店而东奔西迁,一直都在别人家的柴房、楼梯下的隔间这样的小地方住着。而如今当她离去的时候,做小辈的我们竟不敢大声的恸哭,我真的感到异常的哀伤和百般的无奈!
老家的拖拉机在晚上九点的时候终于到了,奶奶瘦小的身躯被白布床单裹着,平放在车后的斗里,运回了老家。在村口的那株大樟树下,我们和旧时的邻里乡亲一起,把奶奶从拖拉机上移下来,放在门板上,村里的老人说抬着进村时你们就喊:到家啦!母亲俯在奶奶的身边,在手电筒的光亮下,一边细细的拣去附在她衣领和发梢里的稻草屑,一边喊着:“妈—回家了,到家啦——”,我和姐姐也在一边喊着:“奶奶——回家啦——”。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朔风侵骨,这声音显得颤抖又悠远,但奶奶却再也听不见了!
奶奶从小就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其实她是我的外婆。因为爷爷和奶奶早在父亲十四岁前就已经去世,而外公也在我未出世时就不在了,所以,从小时候起唯一可亲近的老人就是外婆,而我也因为顺口之故吧,一直都叫作奶奶。
我的出世奶奶一定是喜欢的。所以自我懂事起,她就常常领着我走东家串西家,和别的老人拉家常,偶尔有一个香喷喷的麦饼,一只金黄的桔子或者一颗姜糖,就马上塞到我的手里。冬夜天寒,在我睡前,她总是用小火盆把棉被烘热了,才让我睡下;夏日漫长,蚊子嗡嗡的飞舞,奶奶就用一把蒲扇在我的身边来回的扇着,许多次迷朦中醒来,奶奶已酣声微起,但她的一只手却还是半握着那把扇子,间或的在我的身上一划,一划……
等到我村小毕业,到外地去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听母亲说奶奶是常常露出一点失落的。偶尔村里放一场电影、来了个戏班,或者邻家娶亲嫁女,奶奶总要叹一声:唉,大胖也不在家里呢。每次礼拜六回家,她总是显得很高兴,常常弄出一些好吃的东西给我。第二天临去的时候,又把带到学校的一罐罐的菜摆开在桌上,细心的告诉我哪一罐容易馊,要先吃掉,哪一罐去学校得蒸一蒸……在那个酷暑的夏天,我结束了高中最后一个紧张的学期,回到家无所事是又烦躁不安,一个人呆在楼上不肯下来。奶奶好象也看透了我的心事,总是在夜暮黄昏的时分,在村口守望着那个唯一的邮差,是否会在大樟树下停下脚步。
这一天终于在一个七月闷热的午后等到了,当那声“大胖,入学通知书---”的声音从大樟树下传到家里的时候,父母亲笑了,奶奶也眯着嘴笑了。在那个年代,当知道我被省城的一所大学录取,自然就成了家里的一件大喜事。奶奶和母亲用过年留下的一块腊肉,炒了满满一锅的粉丝,与邻居好友一起吃了个痛快。
到百里外的省城读书,奶奶更担心我在外面吃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两三个月回家一躺,她总是要细细的看我一阵,然后叹一声:唉,又瘦了。因为担心我第二天一早,能否赶得上十里外的乡里那班早车,常常是在凌晨一二点就摸嗦着悄悄起床,烧着火,煮好鸡蛋,也不上楼来叫醒我,大多是开了侧门,到晒谷场上看天边的月亮,估摸着还早,又轻轻的踮着一双小脚,上楼来坐在我的床边。醒来的母亲,这时总会叫声道:“还早呢,才两点!”。
每次回家,就这样在奶奶的担忧中回校,就这样在黎明时分微暗的天色下,感觉着奶奶在屋旁的晒谷场边看着我渐渐的走远,直到转过最后那个山角--晨曦中,她那呆呆的神情总使我泪水盈眶,不敢回望!
等我们都参加了工作,举家迁来县城的时候,因为家人工作的忙碌,陪她的时间不多,已经高龄的奶奶说话少了许多。偶尔我去看她,她总是瘪起嘴笑,或者说一句:“什么时候讨个老婆回来啊?”虽然她从不说,但我知道她是寂寞的,一个人经常拄着拐杖,站在巷口看街上嘈杂的车流和匆匆的行人,显得茫然又孤零。我知道她并不喜欢城里的高楼和喧嚣,还是想着老家那被烟熏黑的老屋和那些邻居……
我的八十八岁的奶奶,终于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回到了她的老家,躺在当年知青住过的一间矮房子的门板上香烟袅袅,纸灰纷纷,她再也不能起来了!当这天夜半,入棺的仪式过后,五寸的铁钉咚咚的砸进棺盖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我感觉到我的血肉之躯与她紧密联系,并深深痛悔着从没替她做点什么,她就这样淡然的去了!
奶奶去世已经十二年了,在这些平淡又繁杂的生活里,她好像渐渐的淡出了我的生活。然而,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夜晚,孤身一人远离家乡的我,却突然又再次分明的想起了她。想起他那梳理得一丝不乱、光洁斑白的头发;想起她在我结婚的那天,生平第一次抽了一口烟,而被呛出眼泪后那开心的笑;想起她在秋日的阳光下,用手轻轻摩挲着那双小脚时,在她苍老的脸上浮现的惬意与平和。人世沧桑,转眼百年!我知道,我已不能和奶奶再次的相见了,但我会永远的怀念她!
作文:我的奶奶6
我的家人里面,要数我的奶奶最爱我。她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给我们做饭,只有放假时才能晚点起。
奶奶今年已经61岁了,满头的黑发也是染的。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我的眼睛却小小的,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身子不胖,而我却不想每天锻炼,所以就有一点胖了。
我 还记得那次,我妈妈出差了,爸爸在外地,只有构奶奶在家。课外班的时间到了,外面下着雨,她把唯一的一件雨衣给我穿上,自己只打了一把伞。她赶紧把我送到 楼下,过了一会儿,我说冷,她把伞往我这边拿了拿,让我靠在她身旁。等了半小时还没来公交车,我觉得更冷了,简直是寒风刺骨!我跟奶奶说我还冷,能不能不 去了,但是奶奶没有放弃,说让我坚持一会儿。公交车终于来了,奶奶带着我上了车,一直到上课的地方。我真是太感动了!
作文:我的奶奶7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一个饱经苍桑的背影,这就是我那可敬可亲的奶奶。
奶奶始终用那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我们这个幸福的家。清晨,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奶奶早已做好了丰盛的早餐;迎着曙光,奶奶又端起了装满脏衣服的盆子走向小溪边;傍晚,炊烟袅袅,奶奶沐浴着夕阳,挑着水桶给门口的菜儿、花儿浇水``````每当我看到那一棵棵翠色 欲滴的菜儿,那一朵朵争鲜斗艳的花儿,那洗得焕然一新的碗碟,那拖得闪闪发亮的地板,我真想对奶奶说:“奶奶,您辛苦了!”
奶奶不但勤劳能干,还非常好学,经常在百忙中挤出一些时间给自己“充电”。
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经常在晚上去祠堂拜佛念经,为了念好经,奶奶一有空就拿出经书,戴上老花镜读呀背呀,这些书对于只读过两年书的奶奶来说无亦于天书,这下奶奶可得花费不少的功夫和精力了。奶奶一遇到那些看不懂的字,就会虚心地向妈妈请教。有一次,奶奶把我叫住了,她从袋子里拿出那本宝贝经书一本正经地对我说:“键儿,帮我看看这些字怎么读。”我接过书一看,只见书上有几个字用红笔圈着,我便指着一个字说:“这个读‘聚’,相聚的聚。”奶奶也跟我读了起来“聚,聚`````”读完后,奶奶思考了一会儿,拿出一支红笔,在聚字的旁边画了一个图案,我好奇地问:“奶奶,你画什么呀?”奶奶笑着说:“画锯子。”“画锯子干什么呀?”我疑惑不解。奶奶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字我刚开始记不住,只能用符号来代替,这个聚字和锯子一个音,我在旁边画个锯子,一看就知道读‘聚’了。”“噢”,我恍然大悟。接着,我教奶奶读“善”字,奶奶就在旁边写了个“上”字``````就这样,奶奶用只有她才看得懂的符号帮助自己学会了这一页经书。然后,奶奶开始喃喃地读起了经书,先是断断续续的,读了一遍又一遍,奶奶终于能读得流利起来。看着看着,我不由地暗暗赞叹:“奶奶真行呀!”
有一次,我天真地问奶奶:“奶奶,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劲地学认字呢?”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俗话说呀‘活到老,学到老’,我现在多认一点字,看戏看电视时字幕我就看得懂了。不是吗?”
瞧,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