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高考作文6篇

时间:2024-03-02 12:45:59 其他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供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6篇

高考作文1

  元朝王实甫在《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中写道: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生前多次提到“知恩报恩”,而朴老的一生也如是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知恩报恩”?倒是忘恩负义的事情时有发生。

  相信大家对陈世美这个人物并不陌生,忘恩负义、抛妻弃子,最终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

  去年7月,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张尚武就被队友陈一冰指责,“他对中国体操队很不负责任,对曾经对他好的教练忘恩负义。”

  当然,也有知恩图报的正面事例。

  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范雎信奉“一饭之恩必偿”,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成为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

  漆工做了好事,没有留声,“学习雷锋好榜样”。正因为漆工悄悄做了一件好事挽救了船工孩子的生命,故船工赠钱财以报恩,诚心表达谢意。而我们的社会正充斥着“道德滑坡”的论调,从去年“小悦悦事件”,再到路人扶老被讹事件、名牌牛奶中出现致癌物、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制老酸奶,无不显示出部分无良奸商完全散失了道德底线。

  当今社会一方面缺乏像漆工这样的活雷锋,另一方面也缺少“知恩报恩”的船工。这正提醒我们要知恩图报学做人,敢于承担责任,做一名像杭州司机吴斌式的道德模范。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静好无常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引子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纷繁绝艳;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广邈非常……这世上总有这那么两种角色:一方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领跑者,一方是倨于静隅无谓名姓而给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予光芒独立之人,而我更愿为那卑渺角落里的慷慨发出敬仰的声音,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闻。

  这个世界时常显得过于忙碌,利益的争夺早已让古者恬然处世默然奉献之言束之高阁。身边不缺勇于追求注目成功之人,看那选秀无休止海选中浮起的欲望与期待,看那层出不穷争先恐后在书架上占去一席之位的青春言情与致富“秘籍”。不错,他们不失为社会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有言:“人无欲望便死亡”,可这些追逐时常太过聒噪与不安。

  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

  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数人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多少人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艳羡英雄的奋斗史与无上光荣,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执守己身纯粹的悲喜和品质,在一方卑微无常的位置,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高考作文2

  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小城,将所有的嘈杂都压在下面。

  我小心翼翼的托起一片晶莹的雪花,仔细的端详着:“这是上帝的杰作。”我轻轻的说。

  雪花一会就融化了,似乎不肯多等待上一秒钟。

  “完美的精灵,就是生命太短了。”我暗暗的惋惜,“为什么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有所缺憾,为什么世间如此宽广却找不到‘完美’二字?”

  突然,灵光一闪,我想起了一个人。是他吗?是那位伟大的文豪苏轼吗?

  他官至礼部尚书,何等的势力,去又突然被贬到一个地方当团练。宦途的失意没能打倒这位英雄,在雨后的小路上,依然能听到响亮的声音:“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没有人认为苏轼的一生是完美的,除了他自己。

  我们每个人自已都有或多或少的缺憾,事业上的,生活中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对于我们无法改变的,为什么每时每刻还要生活在它们的阴影之下,无时不在为它们而付出代价呢?

  完美只存在于我们心中,只要我们去拚搏,去努力,去争取,我们就是完美的,至于结果还要让它来影响我们吗?无论我们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只要自已不放弃心中的信仰,以一种豁达的心去包容万物,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感悟人生。

  有颗完美的心,虽有遗憾,但又何妨.我似乎懂得了雪花心中的秘密,仰视着灰蒙蒙的天空,一片一片从空中飘逸的'精灵,落在我的脸上,阵阵清凉流过,我的心感受到那是雪花的泪水。

  路上已布满了一条又一条的车辙,小城的人们似乎正从惊讶中醒来,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不!也许是非正常的,他们仍然在为完美而努力,却不知完美就在身边。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我在心中默念着......

高考作文3

  高考作文训练必杀技

  必杀技一:宿构+合情合理的改装

  此术适合胸无点墨之学子,只要改装形似,即可跻身优秀作文行列,可谓兵贵神速之法。先于心中默记一篇美文,其行文结构要放之四海而皆准,看好作文要求,紧扣题目、话题、材料,用旧瓶装新酒。此术可经过反复训练,最终定能修成正果。

  必杀技二:熟背几则万能材料,以一当十。

  此术简便易行,往往几周训练即见效果。所背之材料,必须文质兼美,有大家风度,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甚至为之心动,即可达到目的。如下面这则材料:

  青山绿水,衣袂翩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却不谙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不羁的诗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倾轧与黑暗?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仙才成为真正的诗仙。

  若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可改装如下:

  古之骚人墨客,无不面对着心灵的选择,从而成就旷世美名。青山绿水,衣袂翩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却不谙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不羁的诗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倾轧与黑暗?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经历心灵的抉择,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仙才成为真正的诗仙。

  从对比中可发现,开头结尾略有变动,死扣话题即可。阅卷者即使博学,也不可能阅尽天下美文,因而观之惊叹,大笔一挥,画为高分。呜呼,是可忍孰不可忍!

  必杀技三:采用大量修辞,大事词藻,求语言之优美绝伦,愚人耳目,且不管腹内草莽。此术颇合快速阅卷,往往能得高分,现出示几例,以飨读者。

  例一,用排比取悦阅卷者。如:没有风吹雨打,小草怎会品尝快乐的滋味;没有霜雪冰寒,梅花定难体会傲视冰雪的愉悦;没有悬崖断路,江水哪能激荡一泻千里的豪歌。没有痛苦的快乐是浅薄的,生命原本需要鞭子的抽打,厄运的叮咬。

  例二,以引用博取高分。如:你是谁?可是嫁与东风不用媒的潇湘妃子,或是仰望青云的蘅芜君?可是一叶扁舟寄余生的东坡,或是瘦比黄花的易安?是云一样投影在波心的志摩?是夏末黄昏里摊开莲的掌心的余光中?抑或你谁都不是,谁都不必学,天地间夏日冬雪里独一无二的你。

  其他修辞如比喻、反问、对偶等。如果是考生本人独创,另当别论,可惜大多是剽窃来的拼盘,可悲可叹。

  必杀技四:写好开头结尾,趁阅卷之虚而入,取得不错分数。这些开头,盛装威步,俨然大家手笔,仿佛文采飞扬,阅卷老师岂能判为低等?且看下列开头:

  1.有一种舞台叫作人生,有一种剧情叫作感动。(感动为话题)

  2.有一种舞台叫作人生,有一种剧情叫作抉择。(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3.有一种人生叫作伟大,有一种肩膀叫作巍峨。(以肩膀为题)

  上述三例,可以管窥投机开头。此外开头术多种多样,如题记式、诗歌式、数字式,不一而足。学生各有专长,根据实际要求灵活采用,实效性强。

  必杀技五:牢记一部作品,牢记一个人物,牢记一个事件,根据要求作适当改装。

  如无论什么作文,我都可以写海子。写转折,我可以说海子的死是他生命的一个转折;写肩膀,我可以说海子的肩膀是世界上最诗意的肩膀;写我想握住你的手,可以说我想握住海子的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以读为题,那更好写了,读海子,读海子的诗,读海子的人生,读海子的灵魂,读海子的哲学,读海子的痛苦。凡此种种,以不变应万变,高考作文,你奈我何!

高考作文4

  人间处处有真情。而在种种真情里,最让我感动的是亲情。

  还记得那一次,早上起来便没有看到爸爸妈妈的身影。我以为他们去进货了,便收拾了一下,自己骑着自行车去上学了。

  到了晚上,他们还没有回来。我很奇怪,便问爷爷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妈妈生病了,爸爸陪她去合肥做手术了。

  我听了,不禁有些担心。这时,电话响了。我迫不及待地接起了电话,里面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立刻心急如焚地问道:“妈妈,你得了什么病?严重不严重?现在好了吗?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只听妈妈说:“不用担心我,你弟弟在家吗?让他好好写作业,别到处乱跑。现在偷小孩的太多了,一定要注意。你要好好听话,别在学校惹事。天气冷了,要多穿点衣服……”

  在电话里,我听得出妈妈的声音很嘶哑。在妈妈走的这些日子里,她每天早上打电话,让我们多穿点衣服,别冻着。晚上又打电话,告诉我们别吃垃圾食品,多吃点菜,在学校好好听课,考一个好成绩回来。

  妈妈就这样每天用电话关爱着我们,担心着我们。我知道这是对我和弟弟的爱。

  妈妈有一天突然回来了。我问妈妈:“你得了什么病?”可她一句话也不说。原来妈妈的嗓子做了手术,不能说话,只能用手比划。

  妈妈回来后,尽管身体很虚弱,但依然给我们做饭、洗衣服。依然像在电话里一样,关心着我和弟弟。

  妈妈时时刻刻关心我,让我明白了爱的真谛,也让我领悟了这深深的亲情的珍贵。

高考作文5

  再次醒来才深夜两点,可是,我却睡不着了。脑袋里一直在胡思乱想:今夜过后,我跟他该何去何从?他真的会为我改变吗?我呢?是坚持还是放弃,我想要的一点点关心他都给不了,爱一个人,怎么会如此难呢?

  就这样一直胡思乱想到天亮,四点半的时候我有点困了,可他却醒了。“我一会就走,我还有事,你是跟我一起走还是自己走?”他说。

  “我上班还早,我自己走吧。”我回答。

  “行,那我给你打的的钱,我身上钱也不多了。”他回应道。

  “不用了,我自己有钱,你走你的就行。”我说。

  多么可笑!打的的钱?那一刻,我真的想嚎啕大哭。文杰,你到底把我当什么了?我不是你的小姐!我的爱你就这样用来糟蹋吗?你都这么大了,难道还要玩下去吗?你想玩别拉着我呀!我真的够了!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子,我真的经不起这样的折磨,如果你不爱我,请不要纠缠我,行吗?

  我一遍又一遍的在心里重复,撕心裂肺的痛一直徘徊在体内,真的痛的喘不过气。可他,依然睡他的觉,什么都不管不顾,我爱错了吗?我只是想要一个真心爱我的人,怎么就这么难呢?

  他走了,剩下我一个人躺在偌大的床上哭泣,那一刻所有的痛都迸发出来,我恨自己,恨自己就这样轻易爱一个人,恨自己轻易被人哄,恨自己太把感情当回事。

  突然,我又想起了一段话:你要珍惜那个没有安全感却勇敢爱你的,她也许明明患得患失,却又无法消除这种感觉;她也许知道自己在无理取闹,却总是想证明自己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她也许明明很依赖你,却又要做出无足轻重的表情;她也许明明在意,却又要装的满不在。

  可是,文杰,你懂我吗?知道女生爱口是心非吗?你永远不知道我在你背后为你流了多少眼泪。

  无数次发誓不再见他,不再原谅他,不再跟他有任何交集,可是。一次一次我都被他哄的团团转,朋友都劝我,早点跟他断,因为我跟他从始至终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像他那样的有钱人不是咱们能要的起的,你要找个疼你、爱你的。

  这些我又何尝不知道呢?多少次我下定决心离开,可是又舍不得,爱,怎么能说放就放呢?

  我跟他说过很多次,不要再给我一些突如其来的关心。不是每一次你的出现我都会觉得幸福。如果结局不是我想要的,那么我宁愿不去参与这个过程。我不想再卑微自己了,不会一直犯贱。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事,我不会一直做。如果不爱,请离开。你若不惜,我亦不爱。

  可他对我说过的话就跟玩笑一样,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真的,我真的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让自己彻底离开他的世界。

  其实,我知道,没有什么放不下,伤心了自然会放下。可是对于我来说,越是伤心,我越是放不下,因为曾经已经烙在心里了,很深很深,根本抹不掉。

  我想,以后的我虽然不会离开他,但我肯定不是以前的我了。因为我不是真的傻瓜,只是曾经为你心甘情愿。现在,我也要学会对你伪装了,不冷不热,不咸不淡。

  一切,我只能顺其自然。

高考作文6

  高考材料作文怎么写?给材料的作文类型,我们在审题上首先要对所给材料的文字“分而析之”,从中寻觅可供发挥的立意点。所关注的文字,叫“视点”,由此而确立的写作方向叫“立意点”。20xx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从题型上看,是给材料作文。作文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下面,我们对09年高考作文题所给材料文字作审题分析,原材料中的“视点”与对应概括出的“立意点”见下表:

  审题可见,09年作文题所给材料本身写作难度并不大,可供发挥的角度有很多,考生应该能结合自身的长处,写出个性化的思考。但从高考作文阅卷实际情况来看,却很遗憾发现分化严重,很多考生作文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总均分低于预期目标值。

  究其失误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不懂得“给材料作文”类型的写作基本规范,影响了作文效果,使阅卷者判分时左右为难,“想说爱你不容易”。

  09年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考生在“给材料作文”类型的写作基本规范方面的失误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无暗合)。

  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因此,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叫“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写记叙文,用事件或故事来印证、表现所给材料中隐含的某一事理,则无需也无法引用材料。

  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

  例如,《梦想》。先引用板桥事例之后议论:“这是板桥的特点,而我呢?什么都没有。我从小有个梦想,做运动员,成为姚明、刘翔那样。”然后大段回忆14岁体校学棒球的受伤经历与恐惧。最后自我鼓励:“相信时间会冲淡一切,让我能实现梦想。”正文与板桥的材料毫无关系,属于典型的“戴帽”后就扔的类型。这样的文章我只会给38分。

  3、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应该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后做的类似联想,观点与所诶材料间有必然联系。但有的考生拐了多个弯后,似是而非地渐行渐远,偏题跑题。文章是表达思想的,这种思维不严密的现象是会重扣分的。

  例如,《不可缺少的追求》,其结构与内容如下:

  (一)引用所给材料。

  (二)议论:字如其人。“板桥体”别有韵味,折射了郑燮的独特个性。是啊,他不畏世俗讥讽,坚持自己的追求,才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而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

  (三)叙述:我有一次读《老人与海》,桑迪亚哥……(概述小说情节)。议论:我明白,人,要追求尊严,绝不轻言失败。

  (四)议论结束:感谢《老人与海》,它教会了我哲理,是我独一无二的追求,会带我走得更远。

  这样的文章的确已“走得更远”了,我认为只能给35分。

  4.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

  例如,《爱财而不过》,先议论开篇:爱财”这个词人们多少总有些鄙夷,我看不然。虽然“爱财”在有些人眼中是“歪歪斜斜”,但适当的爱财,能催人上进,受人尊敬,只要不过分。第二、三段举比尔盖茨追求财富也办慈善事为正例,举葛朗台敛财吝啬为反例展开论证。最后引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结束。文章只是与所给材料中“歪歪斜斜”这几个字面有关,而全文内容与板桥书法之事毫无关联,这样的文章我认为至多25分。

  5.用一个更幼稚的启蒙故事来诠释所给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这样写虽不偏题,只是欠深刻,所以可以得到及格分,但得分高不上去了。

  例如,有篇文章题为《梨树的四季》,讲述一位农夫让四个儿子分别在春夏秋冬去看梨树的模样,然后教育儿子们不要只关注一季,才能看出美丽与韵味。这里蕴含的道理暗合“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的寓理,表达出了“全面而整体地看问题”的观点。但这个故事属于低语境材料,在初中生的文章中或许算得上好作文,但相对于高三思维水平层次而言,只能算平平一般,得分在46分左右。

  6.套题。套题比偏题更恶劣,更易激起阅卷者“公愤”,将重罚在30分以下。

  例如,浦东新区09年模拟考试作文题也是给材料作文:人生当“藏锋”还是“露锋”?

  于是高考中有考生写了一篇套题作文《藏与露之显人生》;还有的考生套题其他区模拟考试作文《“半”是一种艺术》,这样做都将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给材料作文”应该遵守哪些写作规范?

  “给材料作文”的作文类型,其基本要求是先从所给材料中抽提出蕴含的事理,然后缘事而发,类似联想到社会、人生的思考,在思维方式上类似于演绎推理。基本规范要求:

  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点,确立视点,从而确定立意方向。

  2.不要就事论事。抽提出事理后,要类似联想,同理类推到更深广的领域,写出层次感。(如:自然→社会→人生→治国→世界)

  3.写作时要引用材料,缘事而发(尽量引用,但不要照抄),以避免套题之嫌。(可以明引,也可暗合)

  4.充分利用所给材料,对材料本身要做分析与关联,以避免“穿靴戴帽”之嫌。例如:谈论“独一无二”,就要具体分析郑板桥是如何做到“独一无二”的?(比如他的博采众长,坚持不懈);再如谈“融合”,就要说明郑板桥是如何“融合”百家的?(比如:杂取众长——“用隶书参以行楷”;打破门户之见——“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借鉴他人也不失独立人格——“不可无一”)

  例如,《创新切莫弄巧成拙》一文,其结构内容如下:

  (一)分析“板桥体”的意义——追求创新。提出问题:应该如何追求创新?

  (二)分析郑板桥的通今博古,论证:创新是以积累为前提的。

  (三)分析郑板桥与“扬州八怪”的行为,是表现独立人格的,论证:创新是有丰富内涵为内容的。

  (四)分析“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以振兴书法为目的的,论证:创新是有高尚目的而不是标新立异搞怪出风头。

  这样的文章,紧扣中心论点,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做具体分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可以评为一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