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精品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2篇(端午节作文),以供参阅。
精品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1
睁开双眼,醒来,天刚亮,太阳还未升起。脑子里仅剩下两个字:绝望。
其实远没有到绝望的境地,他做了一个美梦,梦里的姑娘有灿烂的笑容,娇小的身材,他向来梦寐以求的样子。她来了又去,落下满满的遗憾。
零晨三点多钟,他知道她没睡,发个信息,“端午节快乐”,没有回信;又发了个信息,“睡了没?”这次她回信了,她说你来。
认识六年了,有五年没见了,五年来,她第一次说你来。他懂得不来的后果,滚,这是她说的倒数第二句话,以后永远不要联系了,是最后一句话。
他后悔自己多事,如果不给她发信息,他还会像这六年来一如既往的惦记。看她的照片,浏览她的朋友圈。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时的刻骨铭心,他还记得多少个夜晚他骑着单车去看她,他还记得她和她的朋友与陌生男人喝酒让他去接她俩,他还记得他每个傍晚站在窗前看她路过。
再动听的言语都是空洞乏力的,他没有来,再合理的解释都毫无是处。
那个六年来无数次在梦中相见的人,那个六年来想拥在怀中却连手都没碰过的女孩,那个在别人问他你有几个女朋友时最先想到的姑娘,那个曾经想跟她一生一世却因为怕给不了她幸福而退却的小公主,在这一刻变得如此清晰又模糊。说朋友不是朋友,说情人不是情人,说恋人不是恋人,如果现在要离开,他真想问一句:六年,你舍得吗?
说不出来什么感觉,在端午节的早上。他说“节日快乐”,她说“祭祀死人的节日有什么快乐的?”他说“吃粽子很快乐啊,划龙舟很快乐啊”,她说“滚,我再也不想听你废话”。
昨天晚上,他刚刚回家。他收到了她的信息,“在吗?”他问“是不是饿了?”她说“突然想喝冰镇的碳酸饮料”,他问“要不要来点西瓜?”她说“我喜欢吃西瓜”。
这个在前些日子还说他虚情假意的女人,让他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奋力的的奔跑正如他们初见的时候,汗水充满了身体,他在想他们有多久没见了。
跑到一半路的时候,他问她,“可以见一面吗?”她说,“要不你别来了。”
他把买来的东西放在她的门口,发信息告诉她,“我走了。”
她早已删掉了他的QQ,拉黑了他的微信。这次之所以能够发微信,是因为她第三次加他。他经常有事没事的加她的QQ,他知道她不会加她,他知道看不到她的空间动态。有一次他惊奇的发现他俩的QQ达人有相同的天数,于是他不停的截图,因为截图里面有他俩QQ的头像相对而立,而且底下面那句话说的非常好,“齐头并进,你不断,我不断!”如果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是如此,你不断,我不断,那该多好,他想。66天,77天,88天,99天。
他想把第99天的截图发给她看,“99”,它赋予这个数字的含义是天长地久。他希望他俩的爱情可以天长地久,至少他对她的思念可以天长地久。
然而在第98天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联系中断了。他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
他忘不了她曾经为自己留下悲伤地泪水,他忘不了他能感受到她给予他炙烈的爱,他忘不了樱花树的美好初见,他忘不了每天早上奋不顾身的奔跑,他忘不了她叫他老公的销魂,他忘不了每天在她的背后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他忘不了每天晚上望着楼上窗帘的心情……
他曾经说,“为了你,我死也愿意”。他从没有对别的任何女人说过,也许她是他这辈子最深爱的女人。有一段时间他不停的看韩剧,每每看到男主人公为女主人公死去的场面,他总是想起他对她说的这句话,每次都是泪流满面,每次都是深深责备着自己。
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活着有什么意思。
女人可以发脾气,女人可以任性,女人可以不讲理,女人可以颠倒黑白,但是男人不可以。他爱的深沉,痛苦一个人承受着,委屈憋进肚子里。如果不能给予她幸福,他愿意接受一切。
不知道她的什么话激怒了他,他说,“你删了吧”,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是像以前一样接受她的刁蛮不讲理,等到她将来回心转意?或许真的不会有下次了。
他删了她,在他的微信里再也看不到她的头像,心里面有一种感觉,那种感觉叫做说不出来什么感觉。
他一个人走在昏暗的路上,柳树上的知了毫不体谅人的肆无忌惮的聒噪。他捡起地上一块石子,用力的扔到了湖的中央,泛起一道又一道的波纹。这个渴望爱,渴望被爱的男子,这个心里面充满着对爱情憧憬的男子,这个拥有童话般纯净的男子,彷徨着,苦闷着……
精品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2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流浪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他明白,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夫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晶莹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旋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就了一个诗人最后的心灵归属,而声名鹊起。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溢。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节日。在结束自己物理生命的同时,也打开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攀附上文化的崛起,或许是物有所值的。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改变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层面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的。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既热热闹闹又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和速度;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的分量,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站在两千三百年的高度,来聆听一条河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僭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