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诗歌作文3篇,供大家阅读。
诗歌作文1
五千年文化的底蕴沉淀,三千载诗歌的源远流长。这是一条九曲回环、流淌不息的母亲之河。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爱情的歌谣在河面传唱;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忧民的沉吟在河心激荡……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黑客,以诗写景,以诗写情,以诗壮志,诗歌好似一股洪流涌入文化的河床,诗歌的河为诗人而流,为诗人而奔,诗不断,水不涸。我向往诗歌,凝视着那浩如烟海的诗歌典籍,我沉默了,沉默中寻找着诗歌里那条无形的河,却不住地沉醉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山掌门,一身傲骨,不甘为五斗俸米而折腰,决然辞官,躬耕南亩。为义,为道,为仁,他遨游桃花源,让自己与天地为友,与山河为伍,诗歌的河,为他而流,为他而淌。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胆气,赐金放还,斗酒诗百篇的豪气,彰显着他过人的魅力,他将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内心的压抑融入诗中,终留旷世佳作,为道,为仁,为志,他醉酒诗话,终成佳话,诗歌的河,为他歌,为他唱。
杜陵远涉,子形美名,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抱有济世天下的壮志,虽然做官,却名而无实,在乱世中重泪,在乱世中感慨,用一支灵动的笔,记录下社会的黑暗,虽无力回天,却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限向往,他的诗似一缕曙光,照亮一片黑暗,为仁,为志,为民,用诗体现人生,用诗反映时代,诗歌的河,为他吟叹。
一曲悲歌诉尽一人忠肠,临洋而叹,遇滩而阻。他是文臣,更是诗人,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将一腔悲愤化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为家,为民,为国,他用一颗爱国的心撑起人生的价值,诗歌的河,为他而流,为他而奔。
多少年牵绊离情,几多载借景抒怀,诗歌以其特有的灵性,将诗人内心的世界无保留地记录下来,那风雨离愁夜,那山河壮美赞,那壮怀报国志,一切的一切都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人生价值的彰显。从爱人到爱国,从描景到壮志,一步步地推引,一层层地深入,终成一个人的成长史,一个时代的缩影。
河有水则无穷,诗有篇则长远。中国文化在诗歌的映衬下更加绚丽,诗歌在诗人情感的感召下更加夺目,诗歌的河是源远流长,诗歌里的河是情真意切,诗歌是泱泱大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正如那朵盛开在枝头的玫瑰花,用诗描绘人生,用诗感动人生。
诗歌里的河为诗人而流,为时代而奔,为中国文化而淌……
诗歌作文2
当中国诗词大会收获了累计11亿人次的观众,当人人都在网络上续写着“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当那些拥有千百首诗词量的“神童”受到如明星般的追棒,当《饮水词》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当“诗人”变成新时代的光荣称号,我们知道,诗歌回来了。
如今,众多文化现象都在诠释着诗歌的复兴时,这赋予了科技制造驾轻就熟的中国一点文化的温度,让很多人都沾染了些诗歌的气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时,不由得思考,诗歌真的回来了吗?
那些累积11亿人次的观众里,有多少个完整地看过一期节目?那些诗歌续写的作者有多少是为了紧跟潮流?那些胸带文墨的小神童们,有多少次央求父母说自己不想背诗?那些《饮水词》的读者们,有多少人浏览全书只为找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些自恃清高的使人们,写出了多少文词华丽却啼笑皆非的作品?纪念张枣、海子、余光中……他们作为被符号化的诗人,文学价值早就被扭曲和消费。西川恳求着发声,海子老弟,别再让你那些疯疯癫癫的崇拜者再来折磨我了。诗歌抱头鼠窜,只能无力而坚定地说“我是无价的”。
悲哀莫过于斯。
诗歌是一种表达,但表达不都是诗歌。所以,没有必要把更适合些散文的内容强行变成诗歌,没有必要为了创作而创作,更没有必要为了诗歌回归而做出所谓努力的假象。
我常听“有人天生就是诗人”,但不要忘了“有人天生就不是诗人”。诗歌是一个有意蕴的爱好,社会允许人的各不相同,更应允许爱好差异的存在。或许当所有人卸下那层自以为高贵的文化伪装,只在闲暇时间不经意看到一句诗,感动于它精妙的表达,惊讶于和诗人相似的情感,分享这种找到共鸣的喜悦,才能见证是个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可爱。
诗歌的回归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是经过大肆宣传成为主流就能够深入人心的。正如唐前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平淡,才出现了李杜两座高山。中国与世隔绝早已紧密相连,在诗歌回归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多人像王蒙先生那样,感叹为了读辛弃疾,下辈子还能做中国人。
诗歌作文3
现在的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诗人,已经很难达到古人作诗的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诗歌正在逐渐走下神坛,我们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草根诗人,他们出身平凡,用最朴实的文字写出了自己的生活经历,每一首都直击人心。
关注诗歌的人越来越多,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诗歌逐渐走下神坛,深入大家的心中,这也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在写诗的时候,要保留着对诗歌最原始的那种敬意,虽然文笔可能不一定会有前人写的那样好,但也要力求有诗歌最起码的韵调。对诗歌来讲,不管是翻译外国的诗作,还是自己创作,不能乱造。
几年前,冯唐版《飞鸟集》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因为在他的翻译之中,语言过于生活化,有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粗俗的语言,这就误解了泰戈尔本来的意思,在他原本的诗句之中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创作。诗歌最基本的属性就在于它优美的语言,高雅的意境,虽然现在诗歌走下神坛,内容变得更能够反映大众内心,但是内容也不能显得过于粗俗,过于直白没有意义的语言会瓦解诗歌本身具有的一种意境和情趣。
愿现代的诗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保存自己对待诗歌的虔诚态度,用心真正去创作一些有内容情趣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