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描写中秋节博饼的作文3篇(中秋节博饼作文300字左右),欢迎参阅。
描写中秋节博饼的作文1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
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
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描写中秋节博饼的作文2
说起泉州中秋民俗,可以说是闽南文化生态中的一朵令人惊艳的`奇葩。你瞧:入夜观月尝月饼;放孔明灯来表心愿;蒸芋头祭祖祈福……而我最喜欢的是博饼声中状元来的乐趣。老师早就宣布:“中秋来临前,班队会上一起快乐博饼。”同学们的心里都充满期望,等着尽兴一刻的到来。
这天,同学们早早做好准备:黑板上写上富有艺术气息的中秋中队活动主题;桌子排成正方形,上面排满矿泉水;几个同学忙着分发月饼、蛋挞;状元碗里的骰子跟我们来个大眼瞪小眼,好像在说:“敢来摇我吗?”
中队活动开始,六个人为一组凑在一起,准备比试谁的手气好。谁先甩第一把,争取个开门红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先来。”老师也当仁不让地取来骰子,双手合拢,用力晃几下,“啪”的一声扔在碗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围上前。哈哈,一个“四”都没有,连鼓励奖的边都没沾到。
不过,得没得奖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这份快乐。八、九组同学跃跃欲试。一时间,尖叫声、欢呼声、骰子声响成一片:你大声地喊:“我摇中一条龙。”他又蹦又跳地说:“状元一定是我的。”我开心地说:“奖品,我来啦。”轮到我博饼了,我把骨子拢在手中,摇晃十几下,也没敢扔下去。同学们不耐烦地说:“快点。”我只好闭上眼睛往下一扔。不会吧,“对堂”出现在眼前。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拿走一个靠枕,心想:以后枕着它睡觉都会做美梦。
几轮之后,尺子、铅笔、文具盒、书包使者“名花有主”。可状元迟迟没有出现,大家不免有点心急。
就在这时,班长随意一甩,出现四个“四”,成为当之无愧的状元,代表我们组上去争夺“王中王”。好运一来,挡都挡不住,班长不负重望地将最大奖收入囊中。
“花落”班长家,博饼活动告一段落。老师还讲起博饼的来历:“郑成功为慰藉士兵的中秋思乡之苦,发明摇骰子的游戏,就此在民间流传下来。”
中秋博饼,我不但收获欢声笑语,还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真是一举两得。
描写中秋节博饼的作文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听一曲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这美妙的中秋佳节,我们全家人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妈妈把精心准备的食物都拿出来,大家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着美食。不过,明月还没见到,我们只好耐心地等待。一会儿,只见月亮像害羞的小女孩从去朵中悄悄地探出脸来,不一会儿,她渐渐地从云朵中走了出来。月亮在这黑漆漆的夜晚,显得格外明亮动人。
中秋节在厦门,还有一种特殊的游戏,就是全家人围着圆桌一起博饼。按民间风俗,若谁博到状元,意谓着他来年的运气很好。要博饼了,大家摆好东西,都围着桌子,由年迈的奶奶来决定谁是第一个开博的人。
轮到我了,我双手捧着骰子,心里默念着:“一二三四五六,对堂。”“咣!”六粒骰子像小姑娘一样欢快地旋转着,“对堂!”妈妈大叫,所有人都盯着骰子。奶奶笑呵呵地把一个大柚子和一包红包移到我面前,我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兴奋地看着柚子和红包,这是我第一次博到对堂,我压不住心里的兴奋,咯咯地笑得合不拢嘴。一轮一轮过去了,我博到了一个对堂、一个三红、三个二举、五个一秀,嘿!真不错。
今年的中秋之夜多愉快啊!希望将来的中秋节过得更高兴,更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