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散文的作文6篇,供大家参阅。
散文的作文1
晚上从店里回到家中,看到女儿的作文本放在桌上,随手拿来翻开看了起来。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我看了不禁感到心里有些惭愧。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担心女儿在写作上会抄袭名人名家的作品,今天看来完全是我个人的错误之见。
女儿的作文本里,有几篇文章写的都是我熟知的事情,完全没有一点抄袭,哪怕是模仿也一点都没有。而且,其中有一篇关于我们这座小城农贸市场拆迁的文章也正是我之前想写却畏惧会招惹身边同行唾骂而久久未能写成的文章。然而,女儿却在这篇文章里谈了自己对政府凌晨抢拆农贸市场的不同看法。如此想来,我的思想比起女儿来,显然要落后得多。
时下,常听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没有主见、垮掉的一代。我虽不这样认为,但之前对写作文这一块却很是担心。担心如今的孩子在写作文时会东一句西一句地摘抄他人的劳动成果,更担心他们会整段整段地生搬硬套,这种担心对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时常,在女儿写周记的时候,我会在边上旁敲侧击,告诉女儿抄袭别人文章的害处。时常,我也会说些他人抄袭别人文章投稿所受到的官司纠纷,以此来达到警世女儿的作用。今天看来,完全是我在庸人自扰,也完全是我在“以已之心度女儿之腹”。
十年前,在乡村小学,我曾做过三年的代课教师。那时,我教的是语文,从一年级一直教到三年级。我的学生不能说被我教得有多好,但至少在教他们从一年级看图写话开始,我就告诉他们不能说假话,看到什么就要写什么。但当然,会告诉他们说要进行恰当的联想。想象是学生写作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点我很清楚,所以,我不可能糊涂到为了写一句真话而让自己的学生抹杀了他们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二、三年级时,学生作文开始有了简单的三段,那就是开头、中间、结尾。曾经,为了这样的三段,有的老师竟让学生写固定式的开头和固定式的结尾,而中间一段,则告诉学生可以由自己随便编着写。这样的文章在小学期末考试时,很容易得到高分,是为老师的年终评比创下前几名的好方法。一时之间,竟也有一些老师极致推崇。
一直到高年级时,个别老师为了解除教学生写作这方面的麻烦,也为了在小学升初中时全班能有个好成绩。竟让学生完完全全去背作文书上的精美范文,告诉学生只要把文章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做个改动就可。向来,老师的话在学生中就是圣旨,老师说的话学生当然纷纷照做。也不知到底是为啥,每次竟然还就真有无数篇这样的好文章为老师、更为学校赚了个高分、满分。
如今,初中、高中的学生也许已经有了自己辩明是非好坏的能力,也许他们不再会这样坚守小学老师教他们写作的绝妙方法。但一些小学,仍旧有个别老师还在沿袭这样的教学方式。
曾经看过我的外甥女写的一篇文章。初一看,写得也还不错。小学三年级的她能将一件事情写得有头有尾,也有明显的三段。这样的作文,老师一般在批改时,容易给个高分。只是里面写的内容却完全是我外甥女从未经历过的事。为了不打击小孩子的信心,当时我笑笑地问她:这不是你做过的事情呀,你为什么会这样写呢?外甥女说,是老师说要这样写的。而且,班上的同学都是这样写的。看外甥女一脸高兴的样子,我说,那你就加个结尾吧,在结尾处写上这是你想象中的事情,就会是一篇好文章呀。可不管我如何说,外甥女一再坚持“老师说这样写就可以”。
作文,其实各有各的写法。我没有专业的写作知识,我也不是专业的写作者。只是,不管如何,我都认为,作文,还是写自己的为好,模仿绝不是好事,抄袭更是不可,从小让学生死记硬背别人的文章拿来套用为自己的文章就更万万不可。
散文的作文2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树绿。雪化,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茵陈蒿。碧绿。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锹一锹挖开。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来,乌黑的。有的梢头已经绽开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
把葡萄藤拉出来,放在松松的湿土上。
不大一会,小叶就变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紧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地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上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葡萄上大粪,不用稀释,就这样把原汁大粪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够。四月,浇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筑成垄,就成一个池子。池里放满水。葡萄园里水气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口哀!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就不能再浇水。,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地拼命往上嘬。浇过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肥,浇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葡萄打条,也用不着什么技巧,一个人就能干,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就得。一铰,一地的长着新叶的条。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就一点用也没有。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凡是作物,都是优先把养分输送到顶端,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长出来就给它掐。
葡萄的卷须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果园,美极。梨树开花,苹果树开花,葡萄也开花。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一点,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虫;梨,梨有梨食心虫。葡萄不用疏虫果。——果园每年疏虫果是要费很多工的。虫果没有用,黑黑的一个半干的球,可是它耗养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七月,葡萄“膨大”。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
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来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把硫铵封在里面。
汉朝是不会追这次肥的,汉朝没有硫铵。
八月,葡萄“著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著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过不两天,就下葡萄。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
来回一晃悠,全得烂!葡萄装上车,走。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我们还给葡萄喷一次波尔多液。哦,下果子,就不管?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
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我们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来。检查一下,还能再用的,搁在一边。糟朽的,只好烧火。立柱、横梁、小棍,分别堆垛起来。
剪葡萄条。干脆得很,除老条,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一个大秃子。
剪下的葡萄条,挑有三个芽眼的,剪成二尺多长的一截,捆起来,放在屋里,准备明春插条。
其余的,连枝带叶,都用竹笤帚扫成一堆,装走。葡萄园光秃秃。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人窖。
这是个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来。要埋得很厚实。外面要用铁锹拍平。这个活不能马虎。都要经过验收,才给记工。
葡萄窖,一个一个长方形的土墩墩。一行一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风一吹,土色发白。
这真是一年的冬景。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都没有。眼界空阔,一览无余,只剩下发白的黄土。
下雪。我们踏着碎玻璃碴似的雪,检查葡萄窖,扛着铁锹。
一到冬天,要检查几次。不是怕别的,怕老鼠打洞。葡萄窖里很暖和,老鼠爱往这里面钻。它倒是暖和,咱们的葡萄可就受冷啦!
散文的作文3
我的奶奶是家里最疼我的人,每次我要买什么零食,玩具,只要和奶奶说,她就会买给我。我最爱我的奶奶啦!
每当我打开衣柜时,那件红色的已经穿小了的毛衣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想起了已经去世了三年的奶奶。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妈妈带我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因为爷爷已经去世了,家里只有奶奶一人,所以,我和妈妈决定一定要好好陪着奶奶。乡下天气非常寒冷,我的手和脸冻得发紫,奶奶看了心疼地说:“得赶快给你织一件毛衣了。”就从那天开始,奶奶就日夜不停地给我织着毛衣。
尽管门窗都关得紧紧的,可我的手还是插在兜里不想伸出来。但奶奶不怕冷,她的手指中间有两根又细又长的针,在来回晃动,毛衣越织越长了。奶奶也把她对孙女的关爱一针一针的缝了进去。奶奶就这样不停地织着。晚上,当大家钻进被窝里准备舒舒服服睡一觉的时候,奶奶却还点着小灯织着毛衣。那段日子,奶奶每天晚上只睡一、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为我织毛衣。不管我和妈妈怎么劝她,她都一直坚持的这样做。
毛衣终于织好了,奶奶微笑着给我穿上毛衣,多么暖和呀!
不久之后,奶奶离开了我们,是因为劳累过度而亡的,想到这里,一阵痛苦钻进了我的心里,我慢慢地关上衣柜,低头哭了起来。
散文的作文4
暑假过去了,告别了假期,又回到了青青校园,心情有一点复杂。既有喜悦,又有烦恼。家长每一天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唠叨:别玩了,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等等。与同学、小伙伴、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没有时间见面一起聊聊天、做游戏,也许再过一段日子,朋友之间的感情会越来越淡薄,甚至消失掉。
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我想提议:将每年的9月9日设为“朋友节”。九九归一、天长地久,既容易记忆,也象征友谊之树常青。在这一天,彼此要好的朋友们可以互相赠送一些小礼物,哪怕只是一张简陋的自制小卡片,在上面写上几句相互鼓励、加油的话,都会包含着朋友们之间的浓浓关爱与问候。也可以抽出中午的一个小时时间,大家即兴表演自己的一些小才艺。每个人也可以带一些小零食,围坐在一起,谈一谈,分享各自的近期感受,排解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烦恼,开阔视野,放松心情。我能想象那必定是一副充满温馨和感动的画面。
人与人之间需要经常交流,不要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面。通过朋友节的活动,可以巩固老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可以结识新朋友,在一个开心、平等的气氛中,可以学到很多他人的优点。
我的这个建议如果能够被采纳的话,一定会受到热烈欢迎的!这是朋友们表达关心、沟通友谊、提高自己的节日!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散文的作文5
我们班有个人叫东强,他非常喜欢看书。(批注:可以进行一段外貌描写,可以给人真实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同时还可以用普通的外貌衬托出不平凡!)
有一次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上体育课了,就只有东强留在教室里陶醉地看书,非常得认真。(批注:得字是不是用错了;认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行为表现的;如果用句号,后面则缺乏主语。)就是有人用针扎他,他也目不转睛。(批注:针扎,扎得什么程度可以不妨夸张点。体育课不上,留在教室里看书是逃课行为,怎么看都有些不恰当?应当换个典型事例,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回来的时候,他还在那里看书,别人叫东强,东强还毫不理他。(批注:不理别人,是不礼貌还是读书太认真,应当交待清楚)直到我们班的超音王叫了十声才把东强叫清醒。
他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所以我们都称东强为“书虫”。( 批注:全班第一,成绩好只这一句话,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不是再详细点。)东强的行为被我们班有些人学去了,他们也在慢慢进步,我要向他们学习,更要向“书虫”东强学习。(由个人行为升华为全班行径,进行升华,效果不错!)
我被东强吸引了,我现在考试成绩也在进步,不过还要进步。(这一段是不是与刚才的句子重复了,所以可以删除。)
散文的作文6
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读过的书也不算少,却全荡然无存了,唯有一本初中作文选,至今还在我的书箱里保存着,它是我们全家的悲哀,这本书是妹妹的一颗心,每当看到它,就禁不住使我泪水滚滚而下,它催我奋进,催我学会怎样做人。
我上七年级那年,自己写的作文,老师常全班宣读,并有好几篇作文油印作为范文全校宣讲,这无疑更增加了我爱好写作文的信心。一日,下语文课后,我无意看到我后面同学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初中生作文选,正好这位同学出去了,我便拿过来读了起来,书中的精美语句和內容使我深深陶醉了,课间十分钟很快过去了,下节课是数学课,我不知数学老师啥时进来,啥时站在讲台上,他点出了我的名字,并把作文选拿走放在讲台上,我才恍然醒悟。老师,他偷我的书。我后面的同学说话了,这位同学是我们村主人的儿子,我们一般对他都是敬而远之。数学老师说:你不知这节课是数学课吗?作文写得好咋了,就不讲纪律了吗?事后,班主任让我写了检查,她并没说是我偷书,只是说不应该上数学课读作文,让我在全班读了这份检查。
回家后,我便央求爸爸给我买本作文选,爸爸说以后吧。我不知道我央求过爸爸多少次,爸爸总是说以后吧,这句话对我也不知说了多少次。当年,妹妹十一岁半,她因有病,走路也总是扶着东西才能行走。父亲务农,当时是工分制,父亲一个劳动日挣十分,一年下来,我们还欠生产队二百多元,每人每日八两口粮,父亲还把节省的玉米、高粱,用自行车驮着到二十里远的县城卖,换钱给妹妹看病或生活所用。我家还养了五只母鸡,下的蛋给妹妹作营养,也常拿蛋换钱。说实话,年小的我,也理解了家庭的困境,我不再求父亲,我要悄悄自己买。一日,我便从家拿了两颗鸡蛋,放进口袋准备换钱,谁知让父亲发现了,夺过蛋,给我屁股上就是重重地两巴掌。爸,别打了,哥是想买本作文书。爸爸又举起的手在半空停住了,然后慢慢放下来,慢慢走出了房门。我们从窗玻璃上看到,父亲在院子里用袖子擦着眼泪。妹妹拉住我的手说:哥,我一定要给你买本作文书。从我记事那日起,我第一次流出了眼泪。
妹妹十二岁那年,她病得连扶东西的劲也没了,医生也说医治无效了。妹妹也似乎懂了,拒绝我们给她买药买针。也确实,我们生活都东筹西借,根本拿不出钱给她继续治疗。一日,妹妹对我说:哥,咱家的柴堆下有不少干羊粪蛋,让我拿上卖了。我们揭开柴一看,果然有羊粪蛋,拿到生产队一称,十六斤,每斤三分,卖了四角八分钱。妹妹从身上掏出皱巴巴的三张毛票,一个五分硬币,一个二分硬币,说是卖了三颗鸡蛋的钱,总共八角五分,她求父亲一定答应给我买本作文选,父亲答应了,含着泪答应了。第二日,我便买回了这本初中生作文选,价钱是八角二分。妹妹对我说:哥,作文书我给你买下了吧。我没说什么,也实在说不出什么,只抱住妹妹放声大哭,妹妹也哭了。
后来,我们才知,妹妹以晒太阳为名,在街上一粒一粒拾生产队羊群走过拉下的干羊粪蛋,然后装进口袋,再悄悄掏出放入柴堆下,日积月累竟那么多。可想而知,妹妹走路都要扶着东西,她一粒一粒拾,要忍受多么大的痛苦,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我好懂事的妹妹呀。
妹妹去世那日,他抱着这本初中生作文选,似乎要对我说什么,但没能说出,就永久地离开了我们。
我把这本作文选的故事告诉了我的孩子们,让他们要代代传承,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