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年味优秀作文11篇 以年味为主题的优秀作文

时间:2024-03-16 22:12:35 其他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年味优秀作文11篇 以年味为主题的优秀作文,以供借鉴。

年味优秀作文11篇 以年味为主题的优秀作文

年味优秀作文1

  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凝聚力。

  在记忆中的春节是这样的。

  在过年前夕,办置年货是必不可少的事,每家商店都挂满了一盏盏红红的大灯笼,广播里不断播放着欢庆新年的曲子,整个超市里充满了浓浓的年味。福字,春联,红灯笼都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年货,水果、炒货、糖果也是过年的象征食物。大家都兴奋地挑选着回家过年的东西。年呀,有着喜庆的,充满着期待的味道。

  春运的紧张真正体现出中国人口大国的底蕴。回家的车票必须提前十几天预定,因为回家的高铁票,火车票会立即一抢而空,政府还会特地调开大批警力来维持交通的秩序。一张张小小的票,包含着的是多少在外游子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愿。年,就似回家的象征;家,是温馨的代名词。而年,充满的`是紧张,风尘仆仆的味道。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一年因各种事情的身心疲惫在父母嘘寒问暖下也消除了许多,阖家欢乐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是觉得再辛苦也值得。来年早归喜几多,吃饺话团圆。丰富美味的年夜饭中,最令人期待的是饺子。母亲亲手做的饺子,下到滚热的水中,雾气腾腾,出锅后香味扑鼻,一口咬下去,吃到的是父母对自己满满的关怀。年,充满的是温暖,甜甜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小时候最期待的就属大年初一,既能穿漂亮的新衣服,又能到亲戚家去拜年领压岁包。压岁又称压祟,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是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祈福的美好愿望,也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童年美好而模糊的记忆里,还能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炮竹,嬉戏玩耍,还有比谁的压岁钱更多。火热的大红色是喜庆热闹的颜色,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红包含的实在太多,太多。

  其实,早有人说过:真正的年味,不应该只是物质的丰盛,更应该是精神的丰盛。自古以来,过年的氛围总是热闹的、喜庆的。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但近年来,不知为何年味越来越淡,总感觉似乎缺了些什么。毕竟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大鱼大肉,次次能穿到新衣,至于压岁钱,还不如平时的零花钱多。许多人对过年也是越来越不敏感了。

  但无论如何,春节,是团圆的象征,有着温馨的味道。新的一年,也代表着新的起点,充满了希望的味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应继续、永远地传承下去。年味,不应越过越淡!

年味优秀作文2

  放寒假了,过年了,小朋友们唱着、跳着,心里不知有多少高兴。又可以收红包,又可以放烟花,还可以和亲朋好友们相聚在一起。

  今年大年三十我去杭州舅舅过年。我好奇地问外婆:“外婆,外婆,你们小时候过年是什么样的?”

  “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可没你们现在那么丰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才有好东西吃,所以我们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过年。因为新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百节年为首。”外婆停在手中的活告诉我,“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了,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大扫除;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做炒米糖捣年糕;二十九蒸米馒头;三十晚上贴对联,做灯笼,抱着一年到头才买一套的`新衣服守岁熬通宵。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春节晚会可以看,连电视机都没有。到了大年初一,早早地穿了新衣服起床去寺庙烧香许愿,愿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我觉得外婆小时候的新年怎么都是劳动啊,不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过年是怎样的。于是我又去问舅舅。舅舅说:“我们小时候过年就是看着长辈们忙进忙去,我们就在一旁偷吃。然后在大门口等着姨妈表姐们带着新衣服好吃的回象山。那时候还有戏班子,我经常早早地搬了竹椅子去抢占位置。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电视机全天候放着也不看,就图个声响热闹,然后捂着耳朵跟小朋友们跑出去放烟花燃爆竹鸣鞭炮。大年三十收好父母的红包压在枕头底下,盘算着能收几个红包,计划着买哪些好玩的、好吃的……”感觉妈妈的整个寒假都是吃、玩、走亲戚、收红包,都不用写作业,真是太幸福了。

  就这说话间,外婆就已经做好了满满一桌菜,有五香牛肉、白切鸡、白宰鸭、红烧带鱼、大猪蹄、红膏炝蟹、大毛蟹、大鲳鱼……桌子都堆不下了。我问外婆:“外婆,这么多菜怎么吃得完啊?”外婆说:“没关系,过年嘛,吃不完就剩下来,表示年年有余嘛!”

  原来是这样啊。

  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大声说:“祝外公外婆健康长寿,祝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工作顺利,干杯!”大家都祝我学习进步!并给我塞了厚厚的红包。妈妈说,怎么只有小朋友有红包,我们大人也可以收红包,于是就在饭桌上玩起了手机抢红包游戏,舅舅还在家庭群里发了好多有趣的“抖音”视频,一家人说着笑着可开心了。

  虽然舅舅家没安装电视,看春节晚会只能用IPAD,虽然西湖区不允许放烟花,我们还是过了一个充满幸福的年。

年味优秀作文3

  是年初二的夜,炮竹在玄色的夜幕里喧然着,京杭大运河两旁灯火辉煌,熠熠发光。大红灯笼高高挂,金色鲤鱼跃龙门,此刻,年味盎然。

  因听闻有灯展举行,母亲带着我来观灯。风冷冽又有些急促,吹得灯笼下垂着的流苏在空中打转儿,一穗穗朱红无措地晃动着,像在招引着人们向前走,特招人喜爱。赤红的门灯是用大红色的纱作灯布,隐约透出淡金色的光芒,金色的边框,仿佛用金色的线绣上的暖色调,红彤彤的光芒照得夜色也格外的喜庆,这是年的色彩吗?红红火火的味道。

  迫不及待地向前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二十四个红色大字张贴在红色大灯笼上,依次挂在一排排架子上,在夜色中好像许多红光闪闪的星星。金色的光芒耀眼却又平和,并不断有“新时代”“新征程”等字眼的出现。而接下来,一座座灯台的显现,着实令我看得眼花缭乱。有的是描绘乡村建设,丹阳城市风貌的,有的是丹阳一些集团公司寄予人民的美好祝愿,还有关于民族文化的',他们静静地卧于这古老的运河旁,像在陈述这时代的发展,又似在祝福这座被大红大火的年味充斥着的丹阳城,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印象很深的是一座花灯,它巨大无比,像是一轮粉红的小太阳,散发着光芒,映红了一圈圈围观人群的笑脸。几层花瓣依次展开,最里层的几片花瓣缓缓地收拢、会聚、再弹开。几束花蕊散发着金丝绒般的光,在夜色中开得轰轰烈烈,喜庆又美丽,粉红、大红、深深浅浅的金黄闪烁着,交织着。几只七彩的蝴蝶落在上面,引得小孩子们兴奋地欢笑。生冷的夜风有点猛,可往来的人们依旧络绎不绝,他们不分年龄不分贫富,都笑得满面春风,满足又欢喜,互相评说着当下丹阳点点滴滴,都随风入了我的耳,心中生出莫名的欢喜。

  很新奇的是一个蒙古包,白色的帐顶,蓝色的灯一支一支垂下来,旁边还有一些蒙古特有的服饰,虽简单却也别致。蒙古包边上立着一行大字:“欢迎到草原来”,银光闪闪,红灯笼在头顶烘出一片温暖的光晕,我不禁笑起来,这种细微的民族文化不知不觉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丹阳虽小,可传统的习俗文化却道道俱全,在这物质横流的时代里,从未失去。

  突然间,烟花在头顶绽放开来,夺目的炫丽映着灯火璀璨,大红的光芒散开,笼罩着这座城市,不远处是大桥上车来车往的身影,雪亮的车光,桥上五彩的光芒倒映在河水中斑斓着,河两岸的高楼大厦,万家灯火闪烁。我想起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刻,年味愈发重了起来。

  古老的运河,古老的习俗,新一代的灯会在年味盎然的此刻,绘出了这座城市未来美好的蓝图。

年味优秀作文4

  现在的过年跟平日里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以前令我心心念念的压岁钱,好吃的成盘的菜,从我长大后好像就没有了什么吸引力,更不用说放鞭炮了,作为女生的我顶对就是放几个烟花罢了,今年又强调不允许放鞭炮,寥寥无几的年味就更淡了。

  小年的时候回到家,映入眼帘的是花坛里广告牌两边大红色的灯笼,心里升起淡淡的兴奋,过年了,终于放假了,可以好好的休息了。平时不经常在家,终于回家了,好好的陪妈妈说说话,一起看看电视,吃完晚饭跟着妈妈出去逛街买年货,开心果,松子,葡萄干,买了一大堆我爱吃的,超市里的人熙熙攘攘的,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快乐,真真的意识到,要过年了。

  以前的我总是很懒,一到家就赖在床上不动弹,今年想换个方式,于是就在百度上搜了一下,其实身边好玩的地方还真不少。看看评论,选了一个不错的地,禹州钧瓷文化园,大年初二我就和家人一起去逛了那里。一下车就看到大大的红色的花灯做的门廊,爸爸一边感慨不管园里好不好看,就这个大门也就值了,一边兴奋地这拍拍,那照照。进入文化园是一条大道,大道的尽头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天成阁,站在阁前的石阶上拍照之后,我们开始在园子里到处闲逛。每隔几米都有一面大鼓,很多小孩子都拿起鼓槌敲着玩,我也兴奋的敲一敲,在鼓声中感受春节的气氛。慢慢的夜色降临了,园子一下就变得五颜六色,绚丽迷人。我们先来到了七彩拱桥,在路的正上方用小彩灯装饰出的拱形,人站在其中就像置身在美丽的彩虹之下。接着去到的是变形金刚展示区,有四个用金属做成的变形金刚,旁边有做成的正方体,在灯光的点缀下,就像美丽的`魔方。接着看到了,一匹雪白色的天马身后拉着一个南瓜形的马车,马车在灯光的装饰下充满了粉红的色彩,我还坐进了南瓜马车里,体验了一把做公主的感觉。每一堵围墙都被彩灯装饰过,墙根旁由彩灯做成的小蜗牛和小草,活灵活现的。还有一条一定要走一趟的黄金大道,玻璃下面摆放的都是金砖,第一次走在上面心里怯怯的,很担心自己把玻璃踩坏掉下去,半途就下来了,但是又很不甘心,看着小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稳稳地走在上面,我暗暗给自己鼓劲,没事的,终于平安的走了过去。接着走到一条莲灯路,头上是美丽的莲花灯,就像置身于美丽的荷塘,脚下是灯投射出的圆形图案,好看极了。

  哪里是没有年的味道呀,年的味道浓浓的,只要我们去找,只要我们心情愉悦,家庭和睦,哪一天都是过年。

年味优秀作文5

  光阴似箭,日月如唆,一年365天,如一盘细沙,被岁月的风吹散。看着一本挂历渐渐变薄,天气由暖转寒,时钟依旧那样发奋努力,一刻不停的走动。经过一年的紧张生活,日历上终于出现了红得发亮的那一夜——大年三十。

  我们一家回到了老家过年,在外工作的亲戚全都回家,大家坐在两张大桌子上,其乐融融,大人们举杯畅饮,我们小孩子争先恐后的夹菜,就算没有抢到,也不恼,笑嘻嘻的,另有一番乐趣。

  吃完年夜饭,大人们便在大堂里打麻将,玩扑克,我们一群孩子便去房间,围成一圈儿,坐在暖和的毛毯上,电视上春晚顺利进行,我们便拿出压岁钱,来比谁的多,拿出跳棋比赛。

  休息片刻,我们便会开始最好玩的活动——放鞭炮礼花。因为小时候玩花炮时被烫过,我便对这玩意儿有些害怕,所在那些小鞭炮便是我的最爱。在那些兄弟姐妹玩得不亦乐乎时,我会悄悄拿起一颗板炮向他们脚下扔去,随着扔下去的那一瞬间,板炮便开了花,火星如调跳的孩子,被关许久,见门打开,轰的.冲了出来,这种板炮并不会伤人,只是吓人。被我扔的那个小妹吓得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却不料地上还有陷阱,那一个泰山压顶,又炸了个。只见小妹半天才反应过来,连滚带爬的拿走一盒板炮向我扔来,我身旁顿时光芒四射,就这样,随着大家的笑声,和妹妹别具一格的哭声,花炮大战开始了,一个哥哥快速地朝我这扔来一个,我灵敏的跳到一旁,脚边火光四溅,我心生一计,用打火机点燃一个烟雾弹,朝中间扔去。霎时,五彩的烟雾升起,将宽敞的后坪全部包围。月儿高挂,乡下的夜空比城市更加澄澈明亮,月光洒在我们身上,美丽的夜空镶嵌着许多星星……

  我们的花炮大战渐渐结束,烟雾弹的彩色烟雾在黑夜消失。我们坐在台阶上,一人端着一杯奶茶,抬头仰望星空,一切是那么的宁静。过了片刻,只听“天空一声巨响,打破那短暂的宁静,霎时,五彩缤纷的火光直冲云天,天空便像一张无边的画板,各种样子的颜料张狂的渲染在头顶,不知是那位亲戚先喊了一声“跨年了”。打麻将的大人们都涌了出来齐齐的站在我们身后,我回头,只见一大家子人齐齐的抬头抑望星空,欣赏美丽的烟火。年纪稍大的长辈还端起了小酒杯。我突然感觉到了什么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我深深的沉浸在这浓烈的氛围中,无法自拔,山上庙中的古钟敲响,沉稳有力的钟声传遍整个村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也充满了对新的一年的向往。

  现在,在城市里,早已没有了如此的氛围,因此我更加的珍惜,我珍惜这一刻浓浓的年味,更珍惜这与亲戚团圆的美好时刻,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一刻。

年味优秀作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夜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夜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夜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夜,爷爷、伯伯、老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新年的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夜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我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夜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夜,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新年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年味优秀作文7

  离开喧嚣繁杂的城市,抛开琐屑多样的烦恼,让我们迎来一股又一股的年味。

  回到老家时已经是二月七号啦,还有十天就过年啦。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先从吃说起吧,俗话说得好“胖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有口福”。没错,这句话是个真命题。听我的胖表哥说:“过年前几天呆在厨房是个最好的选择”。听了这句话后,我的嘴每天都是圆鼓鼓的,说话时还会有香气飘出。豆腐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但是外面买的豆腐又不好吃,所以我的外公和外婆就在家里做豆腐。做豆腐有五步。第一步——泡,要把黄豆泡上很久,等它发胀的时候就好了。第二步——磨,用机器把它磨成豆糊紧接着第三步——把豆糊放在煮开了的水中,等几分钟,把豆糊用过滤网过滤,再放在水中煮,就成了我们经常喝的豆浆了。把豆浆放在室外(一般在冬天)冷却,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吃到豆腐皮,先用手在豆浆上摩擦,就可以发现豆浆上有一层薄薄的皮,然后用手一拎就可以吃了。其实吧豆腐皮晒干就可以吃到腐竹。等它冷却后放一些石膏粉在里面,豆浆就成了豆腐脑,最后把豆腐脑放进模具里就行了。外公外婆做的豆腐很鲜,但我最爱吃的是外婆做的炸豆腐。当外婆炸完豆腐后,我就会偷偷的拿几块放在装有酱油的碗里,然后放一把辣椒末,把酱油和辣椒末拌起来然后把豆腐戳开,露里面白花花的水豆腐然后蘸一点调好的料。吃下去,又辣又鲜,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不过很可惜,只有家乡才有这么好吃的豆腐。

  吃得说完啦,再来说说玩吧。过年最大的乐趣之一莫过于放鞭炮了,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要放。一般的小孩子放鞭炮只是点火之后就站在一旁看,而像我一样在农村的小孩子,就比较有野性,比较猛。比如,把冲天炮不朝天扔,而朝狗,猪,牛扔。一放就赶快逃,看着那些动物被吓得屁滚尿流,上蹦下跳,我和我的小伙伴就乐呵。过年乐趣之二——收红包。过年最开心的事就是把红色的红包打开里面还是红色的。小时候父母骗我们,除夕时要守岁,这样红包就会生仔,可我从没看我的红包鼓起过,但我每年都是一直没睡的。为了使自己没睡意,我必须早点乐子,今年我和我的表哥玩《三国杀》一直“杀”到天亮。

  年味不仅仅指好吃的菜,也不仅仅指一些习俗,我觉得只有和亲人在一起“年味”才会更浓!

年味优秀作文8

  今年我在奶奶家过年,那儿的年味可浓了!家家贴春联,户户挂红灯笼。鞭炮声,五光十色的烟花和朦胧的硝烟到处都是。一辆辆汽车涌进山村,走下来抱着大大小小一大堆礼包的人,他们欢欢喜喜地向自家奔去。

  我哼着小曲儿,蹦蹦跳跳地走到广场上,走在我两旁的还有我的爸爸母亲。走着走着,我发现广场中心被人们里三圈外三圈地围了个水泄不通。我按捺不住好奇心,赶紧跑过去凑热闹。我好不容易挤到最里面,定睛一看,原来是舞龙。只见几个大汉身着黄袍,人手一根粗长棍子,撑起那条巨大而威武的布长龙。锣鼓声中龙舞起来了。瞧!它先绕着场地踱步一周,然后时而翻腾而起,时而俯冲而下,时而首尾相接旋转不止,时而如波浪起伏不定……随着锣鼓的打击越发激烈,龙的身体如高山一般盘起来,龙头高高昂起,摇动着那对冲天的角,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身抖动的鳞片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最后,龙把头昂得更高了,它出神地凝望着远方,猛得张开口,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似乎在仰天长啸!顿时,观众群中爆发出来的暴风雨般的掌声与喝彩声一阵接着一阵,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看来观众们都被这场舞龙表演所征服。

  下午,一阵“噼啪”的爆竹声传入我的`耳朵,接着是一阵音乐的奏鸣,一个“大头娃”笑呵呵地跨入了奶奶家的庭院,他拱了拱手,“拜年了,拜年了”说了一串吉利话。在他身后有一群小孩,每个人身前有一个可爱的马头,身后有一个光滑匀称地马屁股,蹦蹦跳跳,好活泼。我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他们,而奶奶则快活地喊道:“哟!是跳马灯的!”话音刚落,他们就转着圈儿一下前一下后地跳起舞来,乍一看还真像一群活泼的小马驹在跳跃。我拍手叫好,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忙递过去几个小红包……

  夜晚是最迷人的。夜空在鞭炮与烟火的交织中成了一个绚烂的大花园。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变化,彩色的光一闪一闪地把山水房屋映衬得五彩缤纷,变幻不定。我们跑出去一看,大桥上正在放焰火,一阵阵银铃般的欢笑从那儿传出来,在山村中回响。我们也放了起来。看着这美丽的烟花,爷爷和奶奶都乐了,我则依偎在母亲身边,灿烂地笑了。我们的烟花刚放完,山那边又有烟花在空中争奇斗艳。

  啊!山乡的年味是团聚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我爱山乡,更爱山乡的年味!

年味优秀作文9

  我站在老屋门前石阶上深深吸了口气,吐息间鼻中充满了潮湿泥土味儿,再嗅嗅,还有一分枯草淡香,这是一股很特殊味道,不是城市中所熟悉烟尘味却又让我亲切无比。

  这是一种专属于农村味道!阔别一年,我又站在了这块养育了我先辈们土地上,贪婪地呼吸着这带有泥土气息却令人无法割舍空气。

  两个小时前,也就是大年初一凌晨五点钟,我还带着起床气在停车场抱怨爸爸为何要这么早起赶回老家,我认为与家人亲人一起共度除夕就是“过年”,为何还要花费精力赶回老家?但,这一刻,我好似明白了点什么。

  听,那是什么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穿过薄薄晨雾,微微细雨,从远处传来了那久违而又熟悉鞭炮声。久居城市中朋友们,有多久没有听这样激烈热情声音了?它霸道地敲击着你耳膜,敲击着那新年钟铃!

  “走喽,上坟qi(去)喽”爸爸站在远处田埂上向我招手。回到老家,爸爸乡音也不自禁冒了出来。

  上坟是新年里必做事件之一,也是我最烦恼事,看着眼前没有边儿泥泞,我不禁苦笑,是谁刚才还在享受这带着泥土气息空气?

  我伸出脚踩了踩那被春雨浸润土地,完美印出了个鞋印。爱护新鞋与祭拜祖先不可两全,我咬了咬牙,踏了下去。雨水真是给扫墓活动增添了诸多麻烦,泥土遇上水不仅会粘鞋还会变得湿滑,待会儿还要徒“脚”穿过无数不过一人宽田间阡陌小道,想想便觉得困难重重。幼时失足坠入水田里悲惨经历又浮现在我脑海,愈发使我腿脚发软了。

  但我不能也不会就此放弃,有泥土才是农村,粘上泥土才算归了根,才算过过“年”。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有墓园而我祖先们墓碑却在田野里?那些坟墓坐落在田与田之间,最多只有2排,所以分很散,每年上坟都要在狭长田埂上走好久。老人们说,上一次坟就要围着村子绕上一个整圈。后来我才懂了这句话,先人们去世后也不愿离开这片他们赖以生存土地,要继续守护这片养育了世世代代土地。

  即使要很早就从床上爬起,即使要走很多路,我却从未错过大年初一扫墓。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嗅嗅这哺育我们泥土味道。

  现在农村已萧瑟了许多,即使是春节,也没有很热闹,村里近半数人家都紧闭着大门,而锁早已锈蚀不堪。我明白了父母用意,虽然我们早已安家在城市,但我们仍应铭记我们根还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不该也不愿拔起。

  那淡淡泥土味儿,就是我年味。

年味优秀作文10

  我喜欢花的香味、蜜的甜味,若要问我什么味道最特别、最难忘,我会不假思索,“过年的味道”,就是大人们口中的“年味”,它不仅有食物中的饭香味、糕甜味,还有家人一起忙碌的快乐味和说不尽相聚的温馨味,如那首歌曲所唱,“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

  自从学过了歌谣中唱的“过了腊八就是年”,到了腊月初九我就开始盼望着年的到来,经常在日历上做出倒计时的标记,从腊八大人们就开始忙碌了,为了缓解疲劳,他们常说过年是给小孩子过的,不过我看他们整个腊月虽然忙碌也是打心底高兴。

  “它来了,它来了,它向我们走来了”,我们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来迎接它。说干就干,大扫除开始,作为小孩子的我,也忙得“脚不沾地”,一会儿帮助爸爸擦玻璃,一会儿帮助妈妈擦桌子,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连洗衣机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自我陶醉地跳起了“一起摇摆”,洗掉往日的灰尘,给我们一身洁净来迎接新年。为了把家里布置得更喜庆,妈妈特意买了一些装饰品,有红色满满的“春”字贴画,有“新年快乐”的挂件,还有红彤彤的拼装的小灯笼,我一直盯着装饰好的屋子看,看得眼花缭乱,满满的成就感、仪式感,满屋子充斥着喜庆的味道。

  大年三十,盼望已久的年来了,大人们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看着春节晚会,原本9点就困了的我们,这一天可是个个倍儿有精神,等待着换新衣服,等待着收压岁钱,等待着到处拜年我最期待的,是初一早上吃“钱”饺子,这种饺子跟平时吃的不一样,它是把硬币、花生、红枣、糖块、年糕包进去,分别表示不同的寓意,吃到硬币表示来年发大财,花生表示长命百岁,红枣表示红红火火,糖块表示甜甜美美,年糕表示步步登高。为了能吃到更多种类的饺子,我发明了我的“独门绝技”,一要看,有硬币的饺子比其他的`要暗、扁,有红枣的会更胖;二要碰,用筷子碰碰它,有“货”的更结实;三要多吃,吃得多,吃到好东西的几率就更大。每年我都会吃撑,明明吃饱了,但为了再吃到一个硬币,又塞进去七八个,结果一个钱都没吃到,左手摸着鼓鼓的肚子,右手拿着筷子不停地碰着盘中的饺子,心有余而肚不足啊。还记得妈妈说我三四岁的时候,吃不到“钱”饺子不高兴,她和爸爸就会在饺子上“戳”一下,专门挑有“货”的给我,哄我开心。现在的我可知道遵守规则啦!看,春晚已经进入新年倒计时画面了!"咚咚咚"新年钟声响起了,在欢笑中我们迈入了新的一年,我的内心觉得自己又长大了。

  过年就是一家人的相聚,“年味”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开心劲儿,我喜欢过年,我希望一家人年年都快快乐乐。

年味优秀作文11

  窗外的景色不停的到退着,我坐在车上,迎着初晨的太阳和新年刚刚醒来的泥土的清香,与爸妈应邀回到乡下外婆家,度过今年的春节。

  想到将在这青山绿水度过我的第十四个春节,没了城市的喧嚣浮躁,我对春节的这几天假期很是兴致勃勃。

  去年国家下发政策:要发展适应农村的道路建设,于是外婆家门前碎石铺就的简易公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宽敞的柏油马路。一幢幢两三层小楼房一改常面,和着过年的气氛,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笼、对联、“福”字等,俨然成为了这些房子上最耀眼的主角。外婆家的房子也扩建了,在后山修了几堵水泥墙,增添了一个杂物间,并将厨房厕所等,与卧室分开,独成一栋,还在靠菜园边加了一个侧门。这样一来家里就显得宽敞明亮很多,也整洁了不少。最引人注目的,正门两侧贴着对联:左书“春满人间欢歌阵阵”,右映“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万事大吉”很是有过年的韵味。此刻,我用心品尝着过年浓浓的味道,尽管外婆家变化很大,甚至有些城市的气息,但当我看到外婆外公脸上朴实无华的笑容时,我知道,这里仍然是曾经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过的土地。

  过年让人最期待的事情莫过于吃年夜饭了,可我更关心的,是年夜饭的制作过程:不到下午4点,我就听到了厨房里热闹的聊天声,推开厨房门,各种食材调理的味道扑面而来,大姨二姨以及外婆几人正忙着备碗备菜,大姨切着猪肉,一块完整的猪肉经过解冻,在大姨手上被菜刀切割成一丝一丝的`,粗细均匀,长短适中,大姨就如雕刻师一般,而她手中的刀,就是她的雕刻刀,不一会儿,猪肉就被“雕刻”好了,手法很是娴熟;二姨负责给碗放调料,各式酱料在她的手下十分精确的落入每个碗中,十多个碗,每个碗的每种调料竟分量相似,我挑挑眉感到十分的吃惊;外婆的炒菜技术毋庸置疑,一碗碗菜料在锅中不断的被来回翻炒,发出“丝丝”的声响,外婆不断用锅铲翻动着菜,还不时的颠勺,她如交响乐的指挥家一般,与那携着亲情与心意的菜一起,发出新年里最动听的声音……,她们三人配合默契,能在互相攀谈的同时互不干扰,我在一旁没有做声,心底却是无比惊讶。

  到了晚上,桌子架好一个个冒着热气的美味菜肴被端到桌上,香喷喷的年夜饭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声“开饭!”大家瞬间拿起碗筷开始享用晚餐,开始与亲友交谈,其乐融融,欢笑声、感慨声不绝于耳。

  深夜,我坐在院子里,看着头顶姹紫嫣红的烟花,我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暖意,当新年的钟声第一次敲响,那份暖意突然散开,遍布全身,竟使我有些激动,我想:这就是年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