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艺术作文3篇

时间:2024-03-30 19:05:23 其他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艺术作文3篇,供大家参阅。

艺术作文3篇

艺术作文1

  村上隆一位备受争议的日本作家,他的《艺术创业论》一经上市,就在艺术界掀起了涟漪。在这本书中,村上隆丝毫不讳言艺术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他认为艺术不但要投入金钱,也要拥有国际视野及宣传战略。如果不能建立以世界主流艺术为目标的战略,不明白艺术行业的运作逻辑,艺术家就无法生存。

  这本书中,作者站在欧美艺术史的角度,发掘自己的欲望,发展出艺术史的新脉络入口是创造成功艺术作品最佳途径,然后就是仔细经营。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支持村上隆。中国艺术圈里也有不少反对商业化的人士。但是那些口头上反对商业化、产业化的艺术家也令人怀疑,有一位二十年如一日地重复一个系列的国产艺术家批评村上隆说:“艺术产业化,这个词太邪恶。”其实这位批评者自己正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艺术的产业化”。别的艺术家一辈子画1000幅画,而这位艺术家一辈子只画了1幅画,然后重复了1000次,这不是“产业化吗”?

  如果国家可以用艺术来挣钱,那么艺术才会真的被重视吧。虽然说起来很恶心,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日本人就是一个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民族,是可以把一些不起眼的细节都做到完美极致的民族,因为当年的武士道精神,以前做不出可是要切腹的,只有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做事情,才能有真正的发展,这就是日本人独有的觉悟。

  每个艺术家都要面临如何将钱聚集到自己身上或者将钱从从自己身上剥离这个大问题,因为钱是人与俗世的连接点,因为钱的存在推进了村上隆的创作,对钱的欲望成了村上隆的创作动机,用艺术来聚集金钱成了村上隆的生存手段。

艺术作文2

  它,有着长生不老之躯;它被载入史册;它,身躯渺小却十分重要;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字”。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甲骨文”,起初是被刻在龟壳上的象形文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简体字。

  这么多年来,文字以它较小的身躯为人类做着伟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说话用,上学用,就连每天的功课也是用文字表达的。

  不过,说起文字,我和它还真有点“投缘”呢!

  记得我第一次拿笔写字是在3岁时,那时我只会写一些简单的字。例如:大、中、小、你、我、他、水、门……就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再大一点时,我的见识多了,认的字也多了。一到幼儿园放假,我就被妈妈送到姥姥家去,姥姥家出了书之外几乎什么玩具也没有,而妈妈这一送就是一个多月。我无聊之极就只好看书解闷。书中的新鲜事还真不少,我不知不觉就看上瘾了,中午时我读书的最佳时间,因为我知道大家都在午休,没人会打扰我,所以,如果那时你来我家的话,准能看见阳台上,姥姥坐在高椅子上缝衣服,我坐在小椅子上看书的情景。就这样,我爱上了看书。

  此后,我更加疯狂的看书。为了当一个称职的书迷,我也是吃了苦头的。

  一次,我正在家里看书,妈妈急匆匆地走过来说她有事出去,让我看着米饭锅,到时候就关电源。我嘴上答应的挺好,可根本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妈妈走后,我仍旧沉迷在小说中,把米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妈妈回来了,她一闻到糊味就知道我忘了关电源了,她赶紧去抢救那锅米饭,可还是晚了——米饭早糊了。这件事的后果自然是书被没收了,我被训了一顿。

  不知为什么,从那以后,我变得爱写作了,我开始喜欢将那些娇小、可爱的文字玩弄于手掌之间,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以前,我从书中体会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真谛,可那都是别人的。无论是精神也好,品质也好,都不是我自己领悟出来的。于是,我开始写作,我要把书中的真理变成是我自己的,我要写出自己的文章。

  可能是因为读书越来越多的缘故吧,我的写作水平一直在提高。看着从自己笔下写出的一个个文字,一篇篇文章,我都无比自豪。此后,我更是把写作当成是一门艺术,我用写作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是自己更高雅。在我的文章里,你读到的全部都是来自我心里的最真挚、也是最真实的语言。我将我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文章里,这才是真正属于我的文章。

  有时候,我觉得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首动听的乐曲,使人陶醉其中,而文字就像那一个个跳跃的音符,组成一支支动听的乐曲。

艺术作文3

  闭上眼睛,思绪随着时光倒流,脑海中赫然出现了古时人声鼎沸的街道。那些曾经生活在华夏大地的人们已经成了千古之谜,却给后代的我们留下了艺术文化的踪迹。今天,让我们推开服装博物馆的大门,洞悉中华文化结晶中的一方天地。

  当身后古色古香的大门关上,我们就完全融入了这片古韵。过道两旁依次排列着古代服装的样品和资料,仿佛是在夹道迎接着我们。介绍人员手托一盏烛灯,更是为这儿平添了一股神秘感。

  走进了最令人期待的展厅——考古实物厅,这里比我想象的大多了,长长的走廊一眼望不到尽头,一排排玻璃展柜列放在左右。我一路走,一路陶醉在这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中。看,有蚕丝布料,有麻线布料,有棉制布料,甚至还有兽皮制的服装。有的展柜虽然只有些许碎布,但依然向世人诠释着一段传说。那件古代妇女长裙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服装。普通的麻线布却织得极为细致,虽然没有穿金带银,但袖口、裙口有红花相衬。在千百个岁月中,这套长裙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却抹不去古代妇女的辛勤汗水。

  透过那麻线中间的缝隙,我仿佛看到了织布机前的妇女们正娴熟地使用机器,这久久回荡的“吱吱”声是古代人民智慧的凝聚。光滑的布料,细密的针脚,令多少人赞不绝口。艺术之梭在我眼前舞动,与其说这件长裙是考古实物,不如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正用它那朴素的风格震撼人心。

  如今回想起服装博物馆一游,对艺术的敬意油然而生。艺术之梭永不停,它唱响了织布机前的艺术之歌,它编织了华夏文化的千古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