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三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作文1
或许我们仍在坚持,但却忘记了出发时的目的。
——题记
“我们再也不会为你而玩了!”听听这稚嫩的声音,这幼稚的措辞,这决绝的语气。什么时候玩耍的目的变为了取悦老人?什么时候嬉闹的目的变为了获取报酬?什么时候快乐的味道中掺杂了铜臭?什么时候孩子们开始为老人而玩?
在这个寓言里老人的方法固然巧妙,但却并不复杂。他只不过是将孩子们原本“为自己快乐而玩”的内部动机通过给予钱转化为外部动机——为得到报酬而玩。而他恰恰操控着报酬这个外部因素,操控了孩子们的行为甚至是喜悲。
如果按照内部动机,遵循内心的渴望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但如果是外部动机驱使我们前进,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所以,更重要的不是我们努力之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站在了怎样的高度,而是保持本心,坚守自己最初的目的,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们的学习正如同寓言中的玩耍一样经受着外界因素的干扰、牵制、操控。其主要原因更大程度上是父母喜欢操控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内心的渴望。久而久之,单纯的孩子便忘记了自己最初学习的目的,过于在乎外界给予自己言行的评价。他忘记了最初学习知识的快乐以及好奇心得以满足的喜悦,由为自己学习转变为为父母学习,为奖励学习。父母的评价和奖惩成了他最大的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20xx 年莫言的名字家喻户晓,一切与莫言有关的东西身价飙升,莫言成了最炙手可热的金字招牌。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热潮,莫言却始终只是淡淡地强调“我只是个作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写文章不图名利,只因热爱。保持本心,坚守心灵的本真,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清晰地映射人间百态,振聋发聩。莫言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莫失莫忘。
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仍在前进,但却忘记了出发时的目的。请为自己而玩,坚守本心,做自己的主人。
高三作文2
此行回到杭州老家,有两件事情要处理。一,家里的旧物件处理,二,奶奶年纪大了,要定期做心理辅导。十月二日,这天早上,我在院子里梳头,一边梳,一边与奶奶说说话。我向奶奶问起同村姐妹的状况,奶奶刚要说,一个尖声响起:“哈呀,多年头不见了,头发都长到脚踝的!”
我吃了一惊,披散着头发,回头一看,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女人站在我傍边,她的皮肤有些黄,额头上有皱纹,两手掐在腰间,两腿岔开,真像“八”字,然而“八”字,左右不对称,好像在嗤笑虞山琴人不知道吴景略,广陵琴人不知道张子谦似的。“怎了,不认识我了吗?”
“不认识了。”我说。奶奶说:“这也不怪,云娘(我的字)常年不在杭州,有些事情确实忘了。她是村头开杂货铺的王五嫂。“奶奶这么一说,我才想起。确实有个王五嫂,开杂货铺,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伊应该很年轻,不像现在,成了这般模样。这是,王五嫂说话了:”云娘儿,现在你阔绰了,一些旧物件应该不需了罢,我拿去罢!“”王五嫂,我并没有阔呀......
“”啊啦,你父亲在苏州有个公司,自己是头头(即老总),还说不阔绰,哈哒,什么事情都瞒不了我!“她一边说,一边拿了两个旧的花竹凳子,径直走了。连个招呼都不打。从伊的言行举止中,我看出来了,伊还是不改当年嘴杂(即多嘴),手杂(即多事)的毛病。于是,一些事情浮现在眼前了。王五嫂,她应该说是我们村里较为多事的人,我爷爷说,哪里有一群人,哪里有王五嫂。这话一点不假。一次,村西头王大喜家的房边瓦子因为年久了,啪啪掉下好些,正巧砸到了一个过路行人,那个人被砸的嗷嗷直叫,有好些人围看,其中,就有王五嫂。我当时要从村西头回村,正好瞧见这一幕。
高三作文3
某著名歌唱家在回答记者关于自己变化的问题时说,过去她面对观众第一句话会说“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会说“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从“我”到“你们”,两个字的差别,却道出了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人的心中除了自己之外是否应多留一些空间给他人。
事实上,人都是自私的,但是身处同一个社会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世界并不是一个人的世界,她也需要世界中的每一个人去维护。
正如丘吉尔所说:“一个人若能为别人的生命与人道的法则着想,纵使他正在为自己的生命挣扎,并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也不会全无回报的。”人只有在做事时心中有他人,才能容身于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当今社会,古代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但晋若袭虞,虢就会出兵救援,反之亦然。经多次失败后晋国大臣想出了离间之计,使虞虢两国互不相救。于是晋国便贿赂贪财的虞国国君,结果得了晋国好处的虞国国君不顾大臣反对,给晋国攻打虢提供了方便,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没有虞国的帮助,虢国很快失守,失去了盟友的虞国,不久之后也被晋国吞并。
渺小的我们身处社会之中,又何尝不是弱小的虞虢两国呢?要是没有他人的扶持,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环顾我们身边,如果没有发电厂的工人们的
夜以继日的工作,夜晚的光明将从何而来?如果没有建筑工人们的辛勤劳作,我们的栖息之所又从何而来……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谋利。
出生在90后的我们,拥有父母、长辈的关爱,似乎忘记了他人,觉得所有人对自己的爱都是理所应当的,家庭生活使我们中的大多数变得自私自利。可是我们可曾想过,在现实生活中人处处要与他人交往,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不加修饰,会被人敬而远之,当这个人真正遇到困难需要人帮助时,没有人会伸出援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总会提着一盏灯,有人很奇怪,便问他:“你自己都看不见,提着灯干什么?”盲人说:“我提着灯是为了帮别人照亮路,这样做也让别人看到了我,避免他们撞到我。”
作为一个盲人都知多为他人着想,实则是帮了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懂呢?
就像那个歌唱家,她心中有观众,所以它能成功,也就是从“我”到“你们”的意义:心中有他人,既造福于他们,又帮助自己。
高三作文4
由于成瘾,进了监狱,我的女朋友——方怡静和我分手了。出狱后,我便在安静出奇的一个晚上,闯进了方怡静家。
屋里只有方怡静一个人,她正坐在床上看书,一见我进来,书从她的手中滑落到了地上。方怡静没有捡起掉在地上的书,她呆呆的看着我,眼睛充满了痛苦和失望。 我虎视眈眈地问:“你不和我好了?”方怡静十分平静地回答:“是。” “就这样拉倒了?”我又问。
“啥就这样拉倒了?”她没答反问。
“咱俩的事儿。”我理直气壮地说。
“咱俩有啥事儿?”她在跟我装糊涂。
“没啥事儿你跟我看电影,没啥事儿你跟我轧马路,没啥事儿你……”我猛然意识到自己说这些一点也不汉子,后面的话咽回肚子里了。
“你找我只想说这些。”方怡静问。我很委屈地说:“想说别的,可你不给我机会。”“你想让我怎么给你机会?”她撩了撩额前的一撮头发。
“在你家不好说,你出去一会行不行?”既然给我机会,我当然不肯放过了。
“你先出去等我吧,我家回来人我就去。”她低头想了想说。我在外面等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方怡静出来了,走到我面前说:“有什么话快说吧,你只有这一次机会。”我挠挠脑袋说:“我不知道想说啥,就想和你一起走走。你知道吗?在监狱里没见找你,我心可难受了!”方怡静想了想说:“你要是真想和我在一起,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行!一百个我都答应,你说吧。”
“以后不许。你知不知道,你进监狱我心里有多难受?”方怡静说这些话时,眼里含着泪。
我知道,方怡静说的是真话初中,也知道他依然爱着我。于是,我掏出别在腰间的那把小砍刀说:“我发誓,我以后再也不了。”说完,我将左手的小指伸出,贴在路旁的一棵杨树干上,刀一挥,小指便脱离手掌,在空中翻了几个,掉在路旁的雪地上。
鲜血染红了白雪,滴滴点点,像几朵盛开的梅花,为这寒冷单调的季节,平添一抹不算斑斓但耀眼的色彩。
高三作文5
人大附中郑州分校高三-4班 丁云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忙碌了一天,在皓月当空的晚上,斟上一杯茶,拥着一本书,坐卧在竹椅上。茶香满溢,芳香袭人,在文苑小径上把心情放松。 读书是一种宁静,一种心境,没有杂乱,没有纷扰。在书中我们可以诚邀李白,相约杜甫,漫步诗琳中,享受松涛,感受竹风。
从书中我看见了苏轼正驾着一叶扁舟游于赤壁之上。山间清风,江中明月,饮一壶美酒,悟一生真谛。苏轼从中悟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豪气。
从书中我听见了李后住在夜深人静的庭院深处才敢吐出的那声重重的叹息,“问均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那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李煜喝下了那杯为他预备已久的毒药,但阻挡不了李后主用才情创造出来的真正的永恒。
从书中我闻到了柳永那晓风残月,执手相看泪眼的味道,更有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刻骨铭心的誓言。
然而现在的世界像是一条奔流的河,携带着人们冷漠疲惫的眼神向前奔去,因为走得太快,人们根本看不清身后的风景,人们也遗失了书,遗失了读书的环境、读书的心。
“没有了书,这个世界一片荒芜。”
秋叶随风而落,那曾经高挂枝头的骄傲也随风而去。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对古人所描摹的风景视而不见,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对那青山碧水间的琅琅书声闻之不理?
那是清风在呼唤,“没有了书,这个世界一片荒芜。”文明的花在枯萎,风儿吹过只剩下一茎枯枝。我们也许该静下来,仔细思考,找到原本的自己。也许飘落的花在随风起舞,这或许是另一种美丽。
但愿风吹过开满繁花的夏天,从那声声《诗经》,到那兰佩芳华的《离骚》,从那遨游天地的太白仙人,到那苍凉孤郁的少陵野老……让我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感受枫韵,感受柳情,倾听清风的呼唤……